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心語·趣入佛門▪P8

  ..續本文上一頁界之上卻完全不同。所以要圓滿見解必須長時間修持。

  喇嘛仁波切時常告誡我們,佛教完全衰敗之時,大乘佛法的文字理論和燒香拜佛的行爲可能還存在,但是真正體現佛教興盛的護持別解脫戒的行爲就很稀少了。因此我們能勵力行持別解脫戒,就是佛教正法久住之使者。

  若要是不具備上士道之善念發心,你行持的善法無論遠道法相乘、近道金剛乘還是捷徑之道光明大圓滿,成辦的都不是究竟解脫。

  即便你今生能通達衆多理論,乃至藏傳佛教五大門派以及漢傳佛教諸宗教義都能了然于胸,但若沒有進入實修去調伏自己的內心煩惱,想今生成辦解脫是不可得的。

  修學佛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示現六年苦行,藏漢曆代高僧大德也示現修學之漫長過程,就是告誡後一代弟子,解脫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經曆漫長的修行。能讓我們在漫長的解脫之路上精進修學佛法,共同前行之基礎不可或缺。因此共同前行絕對不能輕視。

  我們常常說“著魔”,那魔從哪裏來呢?外魔和內魔均起現于密魔,因此魔並不在遙遠的地方,就在你的內心之中。若知道一切執著即爲魔的話,那當你不再執著之時就叫作驅魔。

  我們平常是需要照顧自己,但是在修法之上就沒必要太照顧自己,修行苦一點沒有什麼過錯,尤其在修法之上也不要打什麼折。你平常在外面買東西的時候能打折非常好,但是在修法上可不能打折。多多益善!

  很多人成家的目的不就是期盼著幸福嗎?但是如今由于衆生煩惱習氣沈重之故,形成家庭之後很多人恐怕就是湊合著過吧。喇嘛仁波切涅槃前告誡我們應該與人和睦相處,目的就是要讓所有一切衆生都能快樂。所以我們現前就應該從自己小小的家庭開始,盡量做到與家人和諧相處。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才是修行人所爲。

  有時我們覺得解脫這個名詞離我們非常遙遠,好像與我們世間沒有什麼關系。實際當中用我們現前常用的詞句來描述解脫的話,解脫就是永恒不變的自在。

  喇嘛仁波切的遺教就是要弟子們團結和合,嚴淨持戒。我們要常常反觀自己這兩點做得如何?現前可能由于習氣煩惱沈重的緣故,持戒做得並不好,但是從今天開始就應該咬緊牙關,即便遇到天大的事情,也不犯戒。雖然修行人的見解修行很重要,但行爲更加重要。

  我們時時都在講解人身難得和壽命無常。無常的確很恐懼,但如果你已經具備了對治無常的一切對治力,無常還有什麼恐懼呢?因此我們現前要珍惜這麼好的條件,精進修法,清淨持戒,千萬不可懈怠!

  即便一天只能放幾條魚,功德也不可思議。想想我們自己要被他人宰割的時候,若是有人把我們救走,內心當中的感恩是無以言表的,因此我也時時都在隨喜著弟子們的放生行爲。

  將安住時間長短作爲修行目標的弟子越來越少了,即便是在講解安住時間長短之時,也多是講解清淨分安住多長時間,而不再強調安住分安住多長時間。這就充分地體現了我們現前修法越來越增上,理解越來越圓滿。

  我們自認爲對導師很有信心,但這樣的信心經得起考驗嗎?薄地凡夫煩惱習氣非常沈重,因此因緣和合時內心産生疑問甚至誹謗,都是正常的,關鍵在于能否在第一時間把心收回來?若內心一直隨順煩惱漂泊,那就說明這樣的根機並不高;若能當下知道一切均爲自己的過失,這樣的信心才是相對穩定的。

  佛弟子應該做到恭敬僧人,不要隨便講解出家人的過失。但有時候由于習氣煩惱沈重、忘失正念的緣故,我們可能無意中就在講解這些過失。反思一下:所說的這些除了得到相應的罪過之外,還能得到什麼呢?所以要時時護持正念,慎護口業。

  在自己沒有能力救度他人的前提之下,應盡量隱藏自己修行者的身份。因爲過多佛教的言行,可能讓不理解的人産生誹謗。這些誹謗不僅可能動搖我們的信心,也使誹謗者造下極重的罪業。因此一個真正的修行者應該根據不同的情境智慧地取舍行爲,否則自他都會産生很大的煩惱。

  皈依之後,我們就是叁界六趣一切衆生之怙主,度化一切衆生就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因此首先要做到不傷害衆生,更不能殺生。因爲所有衆生無始以來都曾做過自己的父母,若爲了口腹之欲而殘殺父母的生命,是極其可恥的行爲。所以從皈依開始,無論遇到怎樣的困境,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中絕不能殺生。

  欲對佛法生起信心,平常應該多閱讀一些曆代傳承祖師的教言,多聽聞一些具德導師的開示。久而久之,你就會對修學佛法的重要性形成定解。如此一來,不僅你每天的修行會越來越自覺,還會成爲他人的榜樣。

  經雲:“攝心爲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故行持禅定的前提是守持清淨戒律。作爲密宗弟子,從小乘別解脫戒到大乘菩薩戒的一切學處乃至密宗一切誓言都必須如實行持,謹慎細致,絕不能糊裏糊塗地滑過去。

  我們常常自诩爲大乘佛教徒,爲所有如母有情獲得究竟解脫而修持一切善法。但有時候我們需要扪心自問:我們在面對身邊的父母時是否孝順?若對自己現前父母都不孝順卻還說要讓生生世世的父母離苦得樂,那只能說你在口出狂言。作爲修行者,必須先從自己身邊開始做起,要實實在在一些。

  如今我們已經趨入佛門,並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到修法之中,這樣的人身並不是人人都能具備的。但是無常隨時都有可能奪走我們的珍寶人身,因此我們要抓緊時間精進修法。

  如果僅僅遵照書本修學,但對很多修行理趣和傳承修法卻一知半解,那無異于盲修瞎練。作爲修學無上竅訣大圓滿的弟子,必須通達修學這樣殊勝的法門應該具備什麼條件,在修的過程中要如何修學等一系列道理,這些非常重要。

  皈依聚集一切善法之根源,具有遣除一切魔障之力量,是行持一切戒律之基礎。因此想要成辦解脫,第一步就要皈依。

  有時我們無意當中會産生一些想快點解脫的急躁情緒。但是過于急躁會對身心帶來危害。此時應做如下觀想:無上竅訣大圓滿雖然殊勝,但無始以來至今我等造過的習氣和業障異常沈重,所以我現前不能直接按照無上竅訣大圓滿的見修行果而作修行,只能以次第的方式成辦真實見解。在這個過程中,我怎麼能急躁呢?

  我們依止導師修行不是一瞬間,也不僅僅是一生的事情,而是從今天直至菩提間我們都要依止導師。因爲當你成佛以後導師與你融爲一體,此時則無需再依止導師,但是在你沒有實證這個見解之前,必須要依止導師而作修持。

  所有高僧大德示現人間就是爲了能以不同的方式傳講不同的教言,令不同根機的弟子都能調伏自己的內心而成辦解脫。這也是所有導師的使命。因此,遵照導師教言如實修學,便是承侍上師事業當中最殊勝的方式。

  什麼才是善?真正的善應當來自于內心。當我們的內心時時從事著與十善業相關的一切善法都稱之爲善。反之,僅僅在表面上行持善法而內心並未與之相應的話,並不一定是善。

  作爲修學密宗的弟子,具有堅定之信心是很重要的。無論遭遇順緣還是逆緣,我們的信心都應該經得起考驗。這才是一個合格的密宗弟子。

  初次進入佛門之時,首先應該在一位具德上師面前聽聞教言,知道如何行持,並且依教奉行。僅憑自己分別念理解的書面文字而自我揣摩是遠遠不夠的。因爲法本作爲诠釋,只是提供了我們前行的方向,細節的修學必須依賴導師的教言。

  我們此生已經對佛法生起信心,並知道修學佛法的重要性,如此就應該把身心完全投入修法之中。如果每天修法只是走個過程,隨便應付了事,則與解脫南轅北轍。因此我們時時要觀待自己的內心,精進修法爲妙。

  當你真正理解傳承法脈清淨之時,信心自然就會增上,因爲你知道自己所修之法是清淨的,所依止的導師是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的總集,平常很多分別心自然會消盡。這樣的清淨認識是很重要的,因爲他就像一盞明燈,只要有燈光,黑暗就將不複存在。

  無論是在聽法還是修法的過程中,時時都要銘記發心殊勝、正行無緣和結行回向這叁要義。于解脫而言,此叁殊勝法多了不需要,但亦缺一不可。故我們平時行持善法之時都應細致觀待是否以叁殊勝法攝持。

  若我們在修行禅定時僅僅依靠壓製一切散亂來樹立禅定,暫時雖然可能壓製了煩惱,但是一座修完,你會覺得身心非常疲憊。如此緊張的狀態可不能調伏煩惱。正如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所說,極端的修法無法成辦心的本性。因此我們在修行過程中要做到自然,要懂得善巧運用。

  所謂“正行無所緣”就是從事一切善法期間,以及在修行的過程當中盡量做到心不散亂。但是作爲凡夫,有一些散亂很正常。此時欲將散亂轉變成無散亂就需要依靠善巧運用來成辦。

  對于傳承法脈清淨、通達方便、認識智慧和善巧運用這四精要法從文字上也許你已經很熟悉了,但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又如何呢?若你還是把禅定之見解僅僅安立于妄念多寡之上,那只能說明你對四精要法的理解還只是文字般若。從實修上而言,離真正的修法還差得很遠。

  有時我們會有這樣的疑惑:從初入佛門直至今天,我們所行持的善法一點都不少,但是見解爲什麼增長得那麼慢呢?這時要反問一下自己,在修的過程中,你對所修之法理解多少?是否知道該如何修行?若要是對此並不了解就開始盲目修持,或僅略懂一些,你的見解自然不會增長得很快。

  心在散亂乃至被一切惡緣染汙時,即便所從事的善法有多麼殊勝,但是由于內心被貪嗔癡煩惱束縛,最終得到的歸宿不是解脫而是叁惡趣。因此正行無所緣非常重要。

  世間人常說冤親債主會給我們帶來許多的違緣。實際上這是世人將冤親債主觀待成自己的對境所形成的一種觀念。從根本上來說,所謂的冤親債主也是源于自己的內心。當自己的內心得到調伏之時,冤親債主的“債”也就已經還清了。

  作爲…

《金剛心語·趣入佛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金剛心語·正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