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軟了,表示你開悟或接近開悟,如果你仍然是一副鐵石心腸,那距離開悟,還有十萬八千裏。因爲沒有真正的開悟,就不可能有真實的、無條件的慈悲。
(叁)他是矢志追求永恒生命的人
追求自己的永恒生命,跳出輪回,去除分段生死,不再接觸死亡,脫出叁有(現在是現有,死了是中有,也就是靈魂,投胎是後有)--禅者是不受後有,不再投胎,遠離四生叁有的(四生是胎、卵、濕、化這四種形態)。如同《六祖壇經》所說:“劫火燒海底”,到了地球末日,地心的火把海水燒幹了;“風鼓山相擊”,宇宙的罡風使地球加速運動所産生的一種旋流,可以把兩座山推撞在一起,撞成粉末。但是一個禅者,一個開悟的人,一個“定慧圓明”的人,他是“真常寂滅樂”的,他的生命是永恒的,這些對他毫無相幹。對這有興趣的人,才契合學安祥禅。
七、安祥禅最適于哪些人來學
我們現在再說,安祥禅最適于哪些人來學
最需要的就是光明磊落,只求心安的人。不要 求神通,神通是魔術師的事,是巫婆的事,與禅無關;不求什麼福報,那個大小,要就是宇宙全部都是我的,否則就是一點都不要。一個決心,只求心安,處處求心安,事事求心安。如二祖見達摩祖師,達摩祖師說:“無上大法不是小德、小智、輕心、慢心的人可得相應的,古人爲法舍身。……”二祖在門外雪地上站了一夜,拿刀把左膀砍斷,去見祖師說:“弟子沒有什麼,現在斷臂供養,表求誠意。”祖師于是就給他改名爲慧可,然後說:“你吃了這麼大的苦頭,立雪斷臂,所爲何來
”“我心不安,只求心安。”這就是求心安的來源。他師父說:“你把心拿來,我給你安。”他找了半天,“找心找不到。”“我把你的心安好了”這段話看來極矛盾,極不合邏輯,其實非常親切,你要有一個自我意識的表層意識的心在,心就不安了,一旦把它丟掉,揚棄了分別取相--習慣于對外認同的自我意識,心就立刻安適了;如果現在在座的各位說誰心不安,我不相信,那我剛才所講的話,都是廢話、妄語。
其次,禅最適合哪些人參呢
應該是迎風屹立,逆流而上的人。如果因襲生活的慣性,一定會好逸惡勞,怕難怕苦,貪吃貪喝,重享受,怕勞苦,求享樂,最好是待遇很高,而不必做事。活在這種慣性裏的人,是不可以學法的。必須反其道而行,逆風而上,否則的話,永遠依著慣性去走,你就永遠只是一部機器,永遠擺脫不了機械性,也永遠不能改變自己!爲什麼要逆流而上
因爲禅是向上法門。佛經一再強調--難行,硬是要行;難忍,還是要忍。--“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如果不是男子漢大丈夫,不是迎風屹立、逆流而上的英雄好漢,不可以學禅;若不是光明磊落,只求心安的正人君子,也不配學禅;如果不是悲天憫人,矢志救世的大心菩薩,也不適合學禅。
我們講了半天禅的殊勝,到這裏我們不難明確地認知禅的超真理、超哲學、超宗教,一切都超,且是既存在又超越,心出世而人淑世的。
什麼是既存在又超越
我們生活在這個地方,但是我們並不自囿在這個地方,世上的一切雖然並不真實,但我們還是規規矩矩的生活。這表現在藝術上的是既具體又抽象;表現在文學上的是既寫實又提升。禅文學、禅藝術,乃至禅作略,它的一貫風格,可說是神鬼莫測,不可思議;臨濟要不是叁頓棒,沒有現在禅門的臨濟宗。我們學禅如果不是逆流而上、迎風而立,把過去的慣性完全扭轉過來,我們就不會成功。
八、獲得安祥禅的最有效方法
禅是那麼美好,有什麼方法可以得到它,這裏有幾個很有效的方法:
(一)去 垢
鏡子原本有光,剛才我舉《六祖壇經》,神秀大師說的“時時勤佛拭”,對于修行還沒有到家的人是不必要的;鏡子本來是光明的,但外表蒙了一層灰塵、汙垢,掩蓋了它的光明,應該把它去掉。我們人本有佛性,原本是解脫,但是我們習于六根對六塵,吸收塵垢,日複一日,累積起來,就覆蓋了真心,形成分別相對的二元心識,取代了原本的絕對真心,人們常常認賊爲子,認爲能知好惡的,能知香臭的,能知美醜的,就是真心,顯然是一種謬誤。真心是不二的,《心經》講“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它是獨立無偶的。所以只要把心表面汙垢去掉,我們的本心就會出頭,我們的佛性就會發露,只須好好地保住它,覺知它,肯定它,就會見性,就會成佛。
(二)止 惡
修行的起點一定是:“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而修行的終點則善惡兼容,撒旦與上帝同在。大家提起魔來,不是咬牙切齒,就是戰戰兢兢,不是恨他,就是怕他。其實我們應該可憐他。魔的定義:“魔者,以自己的錯誤折磨自己是也。”魔是天下最可憐的,我們不去恨他,也不要厭惡他,要同情他,佛祖的偉大你可以在讀完每一部經後,那些乾闼婆,緊那羅,摩侯羅伽……等(那些都是魔),都發誓要護持佛法,保護持經的人,如果受到幹擾,他們就要粉碎那個幹擾者,要不然自己會頭破七分,請看我們的佛祖是多麼偉大,在佛的面前,魔不是不可變的,一轉變,就不再是魔了。
(叁)究 理
要追究真理,我們剛才講哲學的究理不夠真實,我們爲什麼又要究理呢
我們所要窮究的理,不是宇宙是什麼
宇宙的法則是什麼
不是找出什麼道理,而是要窮究出一切理、一切事的老祖宗來。一切道理哪裏來
找到了這個源頭,你就是一切理、一切事的主人,你就是法王,你就是佛;如果到不了一切事、一切理的源頭,只從一切理、一切事的現象、支節上去認同、去探索,到死也搞不透,也不可能徹悟真實。禅的究理,究的不是普通的理,不是找道理,而是批道理的始祖,這點很重要。
(四)明 心
你先要明白什麼是心,認識原本的心,才能修心。心是什麼都不知道,怎麼能修呢
所以明心而後才能談修心。
(五)管 帶
怎麼管帶
就像在火車站管束你的五、六歲大的孩子一樣,一刻都不能疏忽的管好你的表面意識,不要讓它作怪,不要它胡思亂想,它一胡思亂想,立刻就給它刹車,STOP!帶 什麼
就像帶著小孩逛西門町一樣的帶著安祥片刻不離,不管走到哪裏,都要帶著它,千萬不可讓它溜掉。乃至上課,看戲,工作,生活都要帶著安祥。帶著安祥工作,不但不會有壞影響,效率反而提高,領悟力也會加深,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原來我還擔心,人家孩子的爸爸媽媽交學費要孩子念書,爲什麼要他學禅呢
現在我不反對了。因爲事實證明,學禅的孩子不但不會學壞,而且會名列前茅。何況由于內在美的發露,他會變成帥哥,變得更可愛,更乖巧,更討人喜歡呢!我們了解這點,便知道明心非常重要,明心的方法就是觀心、自覺。
最後我要講的是,修行不必求什麼,你所求的都很少,你所不求而得的反而是你想像不到的。宇宙中一切都是一個“緣”字,我非常感謝禅學基金會和臺南禅學會刻意的安排,也非常感謝各位在百忙中放棄娛樂,放棄休閑,來聽我胡說八道,非常謝謝各位。今天非常有緣,但願我們能夠進一步結成好的緣生,大家共同淨化,共同進步,用我們生命的輻射來淨化我們的社會。現在春節快到來,敬祝各位秒秒安祥。萬事如意。謝謝!
《禅的認知與修學》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