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如《叁戒論釋》曰:“于諸不善自性之罪,若于大衆集聚之處,莫說初學之者,縱然內心不被罪業汙染之瑜伽士,爲護持信士之相續,亦應依聲聞之律儀而行持。”其具體之行持乃內心護持出離心,行爲從叁皈戒直至比丘戒的所有學處,均作嚴謹護持,在家居士亦相應持守所受之戒。
相對于以護持身語爲主之別解脫戒,大乘菩薩戒則更注重護持內心。行者內心護持“願菩提心”,外則依“行菩提心”之六波羅蜜而行持,並且依據所受菩薩戒,分別護持甚深見派(龍樹大士傳承)及廣大行派(無著菩薩傳承)的菩薩戒學處。
密宗見修行果乃佛法之極頂,故其行持自然含攝下乘教派之一切要義。戒律亦然,密宗弟子所受持自宗之叁昧耶戒,其中亦圓滿二乘之別解脫戒與大乘菩薩戒。而上師瑜伽總攝大圓滿無上竅訣法,故行者除了護持共道密乘十四根本誓言外,還需護持由上師叁門而支分的大圓滿二十七條根本誓言與二十五條支分誓言。複次,密宗叁昧耶戒重在見解,除了護持如上行爲,尚需淨觀五種圓滿(導師圓滿、眷屬圓滿、法圓滿、地處圓滿、時圓滿)爲妙。在諸佛菩薩之境界中,一切顯現本來清淨,無有絲毫垢染。而衆生依各自業力,分別呈現虛幻六道之景象,可憐衆生無智,執以爲實,故輾轉于輪回痛苦之中,無力出離。然諸佛菩薩巧設方便,依五種淨觀方式強力改變衆生不淨之顯現,最終圓滿諸佛之果位。淨觀五種圓滿支分爲二:一爲依靠意念造作之淨觀五種圓滿,二爲已證悟緣起性空而自然呈現五種圓滿。次第根機者座上盡量以相似緣起性空之見解而淨觀五種圓滿,後得(座下)則依靠意念造作之方式淨觀五種圓滿。
如是于行道中淨觀五種圓滿,彼之所行與果法相應,故能迅速成辦解脫,實爲證悟究竟果實之殊勝方便。總之,密宗之一切行爲與誓言,皆應于信心中護持。信心清淨,則一切顯現無非淨相,自然不會導致犯戒、違誓等過失。行者若對上師有信心,明觀上師與金剛持無別,就不會誹謗或欺騙上師;對法生起信心,就能依止教言調伏自相續,不會誹謗自他宗派或舍棄正法;對道友有信心,淨觀爲菩薩聖衆,就不會以煩惱心分別自他之賢劣,甚至心生嗔恚;自心清淨,所處皆爲刹土,就不會將是非賢劣之顯現歸咎于外境,妄生分別執著之念;對衆生本具如來藏功德生起信解,就不會舍棄衆生及菩提心,或诋毀自身及他人等。如華智仁波切于《屠夫真言》中曰:“此器情界清淨刹,無有不淨之顯相,萬物本爲壇城輪,認識即爲密乘戒。”故當切切思之。
3.忏悔的方法
古德雲:“初需未染罪,一旦染上罪,忏悔極關要。”經雲:聲聞乘若違犯一次根本墮罪,如同瓷器破碎一般無法恢複;破菩薩戒則如同珍寶用品破碎後可以修補一般,依靠他緣善知識可以酬補菩薩戒;失毀密乘戒則好似稍有凹陷的珍寶用品,自己依靠本尊、密咒、等持立即忏悔,完全可以無余清淨罪障。
如今末法時代,因衆生煩惱深重,難免會違犯戒律,故當立下誓言:每日念誦二十一遍金剛薩埵百字明和一百零八遍金剛薩埵心咒,亦可依《顯密甘露心滴念誦集》中“密乘十四根本墮罪忏悔頌”而作忏悔。經雲:“若一心專注所緣境、不摻雜庸俗語一次性地念誦一百零八遍百字明,則一定會清淨往昔所造的一切罪障及所失毀的戒律,此乃上師金剛薩埵所親許。”《無垢忏悔續》中曰:“百字明是一切善逝的智慧精華,能夠淨除所失毀的戒律與分別念的罪障,堪稱爲一切忏悔之王。倘若一次性念誦一百零八遍,便可酬補一切所失之戒,不會墮入叁惡趣。任何一位瑜伽行者如果能發誓念誦,不但此人今生會被叁世諸佛視爲勝妙長子而加以護佑,而且命終之後也無疑會成爲諸佛的長子。”
修行者若觸犯共道密乘十四條根本戒的前叁條(诋毀上師、違如來教、嗔恨道友)時,應立即當面忏悔。《叁昧耶莊嚴續》曰:“倘若其人謗上師,至作七次及十次,以大慚愧忏悔淨。若超自歲作忏悔,金剛薩埵不攝受。”作爲密宗弟子,若違犯誓言,應立刻忏悔即可淨障;倘若過夜再作忏悔,則需付出數倍的代價;數天之後,需依會供才能忏悔清淨;時間再長,必須依上師做忏悔方能清淨。如果違犯根本誓言的次數超過自己的年齡再做忏悔,則金剛薩埵也無法攝受——來世必定墮入金剛地獄,則悔之晚矣!當然,事後之忏悔如同亡羊補牢,在金剛地獄受苦時間的長短,亦取決于事後忏悔之時間及力量之大小,故仍應積極勵力忏悔。因此,面對如此嚴厲之對境,我等應嚴謹護持誓言,慎勿毀犯!
叁、聞思通達上師瑜伽之要義
誠如喇嘛仁波切複次強調:“初行者修法並非主要,首當之要務乃通達如何修行。” 若未解修行之理趣,僅于名言上修行大圓滿無上竅訣法,實乃盲修瞎練,極易誤入歧途,與大圓滿法之真實意趣相距甚遠。
作爲次第根機之初行者,入門之初當了知具德上師之法相與弟子修行之條件。無謬依止有緣之具德上師,聽聞殊勝法要,通達見修行果之次第,依教實修。若修學上師瑜伽,應先掌握“通達方便、認識智慧、善巧運用與清淨之傳承”四精要之法義。詳細閱讀《如意寶藏•上師瑜伽之圓滿引導》,圓滿通達並深入體會每一修行環節的關鍵,如是數數串習,日久功深,見解必當逐漸增上。
以上乃修行上師瑜伽之必備條件,初行者當依此反觀自心,若尚不具備如是條件,當立下誓言:通過聞思、念誦、忏悔等善法不斷完善自己,成就修行上師瑜伽之法器。
吉祥圓滿!
《修持上師瑜伽之必備條件》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