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資糧(黃念祖)▪P9

  ..續本文上一頁定於此生中能補佛位。所以《要解》又說:「如斯力用,乃千經萬論所未曾有」  往生極樂,必登補處,見於《阿彌陀經》及《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說:「極樂國土,衆生生者,皆是阿陴(左爲革)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祗(右無點)說」《佛所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夏師會集無量壽經漢,魏,吳,唐,宋五種譯本而成之善本)中阿彌陀佛第叁十五願名爲一生補處願。願文曰:「我做佛時,所有衆生,生我國者,究竟必至一生補處。」往昔傳誦之《無量壽經》魏譯本,文曰:「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兩本相同,可證凡往生者,必定於一生中補佛位,同於現在兜率天內院之彌勒大士,同名一生補處。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佛即成佛,願以落實。所以帶惑凡夫,一旦往生,便是阿俾(左爲革)跋致,究竟都是位齊補處,也既是一生成佛。如上勝因妙果舉體是不可思議。所以《要解》贊歎說「極樂人民,普皆一生成佛,人人必實證補處。」「釋迦一代時教,唯《華嚴》明一生圓滿,而一生圓滿之因,則未後《普賢行願品》中,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由上可見,從凡夫心,以信願持名爲因,決定能得往生淨土,位登補處,一生圓滿,一生成佛,不可思議的妙果。所以說這是方便中第一方便,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

  藕益大師悲心無窮,感慨萬千。痛心疾首,大聲疾呼。接著說:「嗟乎!凡夫例登補處,奇倡極談,不可測度。《華嚴》所禀,卻在此經,而天下古今,信鮮疑多,辭繁義蝕,余唯有剖心瀝血而已」大師說,凡夫往生,一例都成爲補處菩薩,這是最奇之說,登峰造極之談。經中以《華嚴》最尊,但《華嚴》所獨明的一生圓滿之教,卻落實在阿彌陀經的大小二本。可是普天之下,從古至今,對此信受者極少,懷疑的人很多很多,雖有言教,但義理卻已隱晦。可哀可傷,所以大師悲痛至極地說「唯有剖心瀝血而已!」大師願剖出心肝,流瀝熱血與無明相見,而如是說,希望世人於此生信。我今普願一切見聞此說之人,叁複斯言,切莫再輕淨宗爲低淺之法。章未複於《要解》外,更引藕益大師一段開示,作爲印證。藕益大師雲:「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是深信,切願,力行爲要耳!只貴信得及,守得穩,直下念去。或晝夜十萬,或叁萬五萬,以決定不缺爲准。畢此一生,誓無改變,而不得往生者,叁世諸佛,便成诳語。一得往生,則永無退轉,種種法門,悉得現前。切忌今日張叁,明日李四。。。。。豈知念得阿彌陀佛熱,叁藏十二部,極則教理,都在裏許;千七百案,向上機關,亦在裏許;叁千威儀,八萬細行,叁聚淨戒,亦在許裏。」 

  (七)後語

  念祖這次向諸位彙報和請教,開始於七月初十蓮花生大士聖誕,今日結束,又喜逢大勢至菩薩聖誕,因緣很好。現道場已進行至第五日,會中或有人會想到,打七已念到第五天了,盼能有見佛見光之類的感應,這對於修持很有妨礙。印光大師有一段開示,針對這個通病,一針見血,作了開示。印光大師雲:「關中用功,當已專心不二爲主,心果得一,自有不可思議感通。於未一心前,切切不可躁妄心,先求感通。一心之後,定有感通,感通則心更精一。所謂明鏡當臺,遇形斯映,紛紛自彼,與我何涉?心未一而切求感通,即此求感通之心,便是修行第一大障。況以躁妄格外企望,或致起諸魔事,破壞淨心。」我們對於印老這段開示,應銘記在心。

  未後,恭錄先師夏蓮老昔年在極樂庵念佛七道場所作四偈,這都是持名妙行的真實經驗。偈雲:

  其一  念佛最忌 精神渙散 字句模糊 先快後慢 即無音節 又不連貫  心不應口 聲不攝念 輕忽養識 古德所歎 如此念法 永難成片

  其二  聲和韻穩 字正音圓 懇切圓密 沈著安閑  聲合乎心 心應呼聲 心聲相依 妄念自清

  其叁  佛號如珠 念頭如線 分則各離 合則成串  心不離佛 口不離念 如線貫珠 相續不斷

  其四  未能一心 先求專念 未能不亂 先學成片  真勤真專 功效自見 無須聞人 還請自驗

  以上四偈是夏師關中真實受用,也正是念佛法門的要領。古雲欲知山前路,須問過來人。以上四偈,正是過來人所說的話。希望聞者與《要解》一並參究,深信切願,老實念佛。若能具足信,願,行叁種資糧,必定圓證位,行,念叁種不退。贅語已盡,未後普向十方叁世叁寶,在座大德信侶恭敬頂禮。

  乙醜夏,爲本書叁版,對拙著再作校定。未後敬集《要解》文句,爲一聯語,文曰:

   從事持達理持,即凡心是佛心。

  此真道破淨宗奧秘,畫龍點睛之妙句,念祖借花獻佛,謹此普作供養。八五年夏曆六月十九觀音大士紀念日黃念祖於北京妙雲軒。

  =====================================

  按北京佛教居士林前林長黃念祖老居士是一位科學家(無線電通信工程學教授)和顯密圓通的佛學大通家。他於密乘造詣甚深,而自行化他一以淨土爲歸。現正在作重要著述中(《佛說大乘無量壽經解》),誠爲當代的正至正行,不可多得之大德。願有緣得閱本書者,同啓淨信,同修淨業,同生淨土,同成佛道!

  

  

《淨土資糧(黃念祖)》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