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個身體只有苦沒有樂,對它深生厭離之心。即使房事不能一下子馬上斷掉,也要漸漸産生討厭的心態,同時要修七種不淨觀。一、觀想我們這個淫欲的身體,是從父母貪愛淫欲的念頭而來的,這是最初的種子不清淨。二、父母由於淫念起而行淫,行淫時父精母血結合,我們的神識就進入精子與卵子的結合體中,這就叫做受生不清淨。叁、胎兒在母親的子宮裏,居於五髒六腑之內,這就叫做居住之處不清淨。四、胎兒在母腹中,食的是母親的血,這就叫做食 不清淨。
五、在母胎內期滿之後,胎兒要出生時,自然頭部轉向産門。出生時刻,膿血一起流出來,又臭又髒,滿地狼藉,這就叫做初生時不清淨。六、出生之後,日日長大,全身被一層薄皮包裹住,皮內到處是膿血,這就叫做全身不清淨。七、死了之後,屍體腫脹腐爛,被狐狸野狼吃得骨肉縱橫,這就叫做到了最後都還是究竟不清淨。
我們自己的身體如此,別人的身體也一樣。因此我們對於內心貪愛的男女肉身等外貌,要深深生起厭離之心,常常觀想它的汙穢。如果能這樣觀身不淨的話,淫欲就會日漸減少。這時還可以再作十想觀,經典上都有詳細的說明,這裏就不講了。
此外還要發願,願自己能夠永遠離開這個在叁界中,充滿膿血汙穢、沈迷淫欲及五欲的雜食之肉身,願自己能夠得到淨土的法性生身。以上就是所謂的修厭離行。
其次要講欣願行。修欣願行有二個步驟,第一,要先明白爲何要求往生。第二,要觀淨土的美好莊嚴,心裏喜歡很想要去。先講求生淨土的意義,我們求往生淨土,是爲了要救拔一切痛苦的衆生。這時就要想,我現在沒有這個能力。如果我在濁惡的世間,周遭環境太惡劣,說不定我還會被宿世的惡業所束縛,而墮落叁惡道,求出無期。如果這樣的話,我怎麽能夠拯救苦惱的衆生呢?
因此之故,我應該要求生到淨土,在那裏可以親近諸佛修行,等到有一天證到了無生忍,這時我才有能力到濁惡世中拯救苦難的衆生。所以往生論裏說:“發菩提心就是發願成佛,發願成佛的心就是發心度脫衆生免受災難,而度衆生的心就是教衆生往生佛國的心。”
發願生淨土要具備二種修行,第一,要遠離叁種心,第二,要生起叁種心,這樣才能獲得清淨的菩提心。首先我們講要遠離那叁種心,一、要以智慧爲前導,不要只追求自己的快樂,因此要遠離只貪愛自身的心。二、要培養慈悲心,要時時想如何來拔除一切衆生的苦惱,因此要遠離不爲衆生著想的心。叁、要修行神通方便,要憐憫一切衆生,以神通力讓他們得到快樂,因此要遠離只以神通供養自己的心態。
若是能遠離上面所說的叁種自利心的話,自然就能生出叁種清淨的利他心,那就是一、無染清淨心,能夠不爲自己求各種快樂。菩提是無染汙的清淨之所,如果爲自己求快樂的話,就染汙了身心,就障礙了菩提門。
二、安清淨心,就是能夠爲衆生拔除痛苦。菩提心就是能讓衆生獲得安穩無憂的心。如果不發心拔除一切衆生的痛苦,讓他們得以脫離生死的束縛,那就違背了菩提門。
叁、樂清淨心,就是要讓一切衆生獲得大菩提涅槃的心。菩提涅槃是最究竟之處,能夠獲得永遠的快樂。如果不發心讓一切衆生獲得畢竟的常樂,那就遮障了菩提之路。
那麽這種菩提心要如何才能獲得呢?要生到淨土,經常不離諸佛,證得無生忍之後,到有生死苦惱的國度去,救度苦惱衆生,這時才能獲得。菩提心是慈悲與智慧的互相融合,雖在禅定之中而能生起大用,這種神通大用能自在運用,了無障礙。以上所言是講如何生起求往生的心。
接下來談如何修行以得往生?那就要修觀想法。首先要觀想阿彌陀佛,觀佛的法身、報身等,觀佛身金色光明中的八萬四千種相貌,每一種相貌中的八萬四千種妙好,每一種妙好又有八萬四千種光明,而這些光明一直在攝取念佛的衆生。又觀淨土的七寶莊嚴及種種的殊勝妙樂,這些觀法在觀無量壽佛經裏,全都講得很清楚。此外,平常還要常常修念佛叁昧,還要修布施持戒等一切的善行,同時把這些善行,通通回向施給一切衆生,同生極樂國。如果能夠這樣子修行的話,絕對可以往生。以上所說,就是所謂的欣願門。
【提要】
一、剛發菩提心的菩薩,忍力沒有成就以前,是沒有能力去救衆生的。因此要常親近佛,證得無生忍之後,才能救度衆生。
二、所謂不生,是指生的因緣,是由於諸法的和合而成的,它是沒有一個堅守的自性的。然而尋求此生物之本體,也找不到。它生的時候,不知道從那裏來,所以叫做不生。其次講不滅,不滅是說諸法散時,它也沒有堅守一個自性,說我要散滅了。當它散滅時,不知它到了何處,所以叫做不滅。所以說,並不是因緣生之外,另外有一個不生不滅。也不是說不求生淨土,就叫做不生。
叁、由於衆生的根器鈍,內心混濁雜亂的人多。如果不專心只放在一件事物上的話,叁昧是很難修得成的。專心念阿彌陀佛,就是修一相叁昧。由於專心到了極點,所以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又,因爲法身無二無別之故。所以,精進專心念一尊佛時,也就是精進專心在念一切的佛。
四、釋迦牟尼佛講淨土法門時,十方像恒河沙數那麽多的佛,都證明一切衆生,只要肯念阿彌陀佛,那麽就能乘佛的大悲心跟本願力,一定能往生極樂世界。又、阿彌陀佛特別發了四十八個大悲願,來接引衆生。因此誠心念阿彌陀佛的人,就會獲得感應,最後一定能往生極樂世界。
五、若是相信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能夠攝取念佛的衆生,於是就開始發菩提心,開始修念佛叁昧,心裏很厭惡叁界,很想離開叁界,並且身體力行修布施、持戒等的善行福報,還把所有的善行福報,全部都回向願意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最後乘佛的願力及自己的念力,互相感應而得以往生。
有漏凡夫只要發了無上的菩提心,求生淨土,經常念佛之故,所以能把煩惱伏住或斷滅,因此而得以往生淨土。並且能隨各人的功力見到佛的粗略相,而菩薩見到的是微妙相。
六、生到西方淨土,證得不退位,有五個原因(略,見上)
七、彌勒淨土是要通過修行衆多的叁昧,要深深的進入正定聚,才能夠往生。而彌陀淨土是用阿彌陀佛的本願力和光明力,來攝取念佛衆生。又,兜率天宮屬於欲界,在那兒修行的諸天退步的很多。而且那兒又有女人,這些都是讓修行者增長貪愛五欲的環境。再說天女極美。諸天容易被迷惑而沈迷欲愛不能自拔。所以兜率天不如西方淨土。
八、在心是說,造罪業的時侯,是從虛妄顛倒的心念所産生的。而念佛的人,是聽到善知識教念佛法門,知道阿彌陀佛的真實功德名號之後,用真心誠意的心來念佛的。
在緣是說,造罪業的時候,是從虛妄愚暗的心,緣由虛妄顛倒的境界而起的。而念佛的心,是從聽聞佛的清淨真實功德名號,緣由無上的菩提心而生的。
在決定者,造罪之時。以有間心有後心也。念佛之時,以無間心無後心,遂即舍命,善心猛利是以即生。
九、娑婆世界的女人及盲聾暗啞的人,只要修淨土法門,往生極樂國之後,就不再是女人身,也不會是殘障者了。
十、厭離心是要我們在心裏厭惡五欲,只有離開五欲的系縛,才有脫離叁界的希望。發菩提心就是發願成佛,發願成佛的心就是發心度脫衆生免受災難,而度衆生的心就是教衆生往生佛國的心。
要以智慧爲前導,不要只追求自己的快樂,因此要遠離只貪愛自身的心;要培養慈悲心,要時時想如何來拔除一切衆生的苦惱,因此要遠離不爲衆生著想的心;要修行種種方便,要憐憫一切衆生,以種種方便使他們得到快樂,因此要遠離僅爲令自己身心快樂而勤作方便的心態。
《淨土十疑論(原文·白話釋·提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