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述說唯識二十頌(剛曉法師)▪P17

  ..續本文上一頁爲六師外道。這勝論派就是六師外道之一。勝論派說其體爲一。

     在這裏,我們先來簡單說一下勝論派的主要思想。

     勝論派所依據的經典是《勝論經》,這《勝論經》是一個叫做迦那陀的人做的,他在這本書中把世間萬有分爲六大類,稱爲“六句義”。迦那陀說這六句義就含括了一切。

     1、實。所謂實呢,就是一個事物的本體。包括地、水、火、風、空、時、方、我、意等。

     2、德。德就是事物的屬性。包括色、味、香、觸、數、量、別體、合、離、彼體、此體、覺、樂、苦、欲、嗔、勤勇、重(讀做zhong)體、液體、潤、行、法、非法、聲。

     3、業。即動作,就是事物的造作、活動。包括取、舍、屈、伸、行等。注意,這個“行”是動作,比如走路;在前邊第二“德”裏的“行”是屬性,是人有走路的能力、屬性,不能走路那不叫人,叫屍體,至少不叫正常人。這兩個“行”是不同的。

     4、有。有時稱“大有”。是指實、德、業存在所依的原理。

     5、同異。這個詞包含兩個意思,一個是同,一個是異。所謂同是指事物相同的屬性,而異是指事物不同的屬性。

     6、和合。指事物的本體與它的屬性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系。

     這就是六句義。後來呢,勝論派中出了一個人,叫做五頂,他在六句義的基礎上又增添了四句。

     1、俱分。什麼叫俱分呢,就是一法有同與異兩面,看給誰比。比如我剛曉與大家比,我們都是人,這就是同,但若我剛曉與那位女士帶的寵物小狗比,這就不同了,就是異。你們簡單地記作“亦同亦異”就行了。

     2、有能。有能就是有可能。這件事兒有可能辦成。

     3、無能。不可能。都說緣木求魚不可能,我倒不相信。比如說一個人在他家院子裏的一棵蘋果樹上晾了幾條鹹魚,我去把它偷出來,這不是緣木求魚嗎?爬到樹上去捉魚就是緣木求魚呀~~但勝論派說的“無能”不是指這個,不准死鑽牛角尖兒。

     4、無說。這件事兒根本不存在,我從來就沒有聽說過。

     這樣就成了十句義。

     現在咱們不說其他的,咱只說事物的本體——實。勝論派列出的“實”有九法,其中地、水、火、風這四個呢,尤其特殊,特殊到哪兒了?特殊到叁千大千世界都是由地、水、火、風組成的。勝論派怎麼看待這個世界呢?我給大家稍微扯一下。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世界呢,是比較大的,我們把大的世界往小處分,一分爲二,二分爲四,四分爲八……這樣一直往下分,分到小得不能再小、無法再分的時候,給它取了個名字,叫做極微。也有人叫它做分色,也有人叫它做細色,這都沒關系。因爲整個世界很複雜,那麼分出來的極微也不相同。極微有四種,就是地、水、火、風。  

     問:佛教不是也說地、水、火、風嗎?

     佛教說的地、水、火、風與勝論派不太一樣。佛教說的地是指事物的堅性,水指事物的濕性,火指事物的暖性,風指事物的動性。那麼佛教說任何事物,從宏觀的叁千大千世界,到微觀的小東西,都具備堅性、濕性、暖性、動性。地、水、火、風既是性質,那麼它們就是抽象的。而勝論派卻說這地、水、火、風是實在的,這是不同的地方。

     勝論派接著往下說了:地、水、火、風這四種極微,一般都稱四大極微。這四大極微有個特性,其體常住,永不毀壞,常住世間,不生不滅。當世界毀壞時,這四大極微也不毀壞,只是散布虛空而已。

     世界毀壞的本質,其實只是極微散開了而已,那麼世界形成時又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虛空中間有無數的極微,我們只取其中的四個吧,這樣簡單些。對這四個極微我們分別表示爲A、B、C、D。

     在形成世界時,A、B兩個極微結合,我們把A、B這兩個極微稱爲父母極微,或者A稱父B稱母,也或者A稱母B稱父,這關系不大,怎麼著都行。A、B兩個極微結合,生出一個子微。因爲A、B稱爲父母,當然生出來的是子了。在A、B兩個極微結合時,C、D兩個極微也結合,我們把C、D兩個極微也稱爲父母,或者C稱父D稱母,也或者C稱母D稱父,C、D兩個極微結合也是生一子微。A、B極微所生出的子微,其量爲叁個極微。C、D兩個極微所生的子微,其量也是叁個極微。然後呢,A、B結合所生的子微與C、D結合所生的子微再結合,成爲第叁代子微,這第叁代子微的量呢是七個極微。然後再輾轉結合,到第四代時,其量就成了十五個極微……到第N代時,叁千大千世界就形成了。當然,我是說最初是A與B結合,C與D結合,其實,也可以是A與C結合,也可能是A與D結合……不見得非得是A與B結合,C與D結合才行,怎麼結合都能說得通,當然得有可結合性,有結合的緣。

     問:這兒我不明白,父母極微生成子極微,爲什麼量是叁個極微呢?一個一個合起來應該是兩個極微才對呀?

     這就象一個家庭,本來是兩個互不相幹的男女,結婚就組成一個家庭,一父一母生了個孩子,家裏不就有叁個人了嗎?一加一在這兒等于叁。

     問:一父一母可以生好多孩子呀,爲什麼等于叁?

     一對夫妻一個孩兒,生多了罰款!違犯計劃生育政策。只能一加一等于叁。

     勝論派的代表說,叁千大千世界既然是由最初的極微輾轉結合而生,那麼其量就等于父母的量。這個呢,並不難理解,比如我手裏的這支粉筆,它是由一個一個的極微構成的,如果沒有一個一個的極微,哪裏會有這支粉筆呢?當然,現在人不說一個一個的極微而說一個一個的石膏分子(CaSO4·2H2O)了。

     世親就問這勝論派的代表:粉筆是由一個一個的極微構成的,那麼,粉筆是不是可以離開一個一個的極微而單獨存在呢? 

     勝論派的代表不屑地說:這還用問呀?當然不能了!若離開了一個一個的極微,我們去哪兒找這支粉筆呢?

     世親說:對呀,極微既然很多,那麼極微所組成的粉筆紙張、桌椅板凳、山河大地乃至于叁千大千世界,你卻說其體是一,這不合道理呀?

     關于世親與勝論派代表的討論,在《唯識二十論》中,其實只有一句話,“且彼外境理應非一,有分色體,異諸分色。”窺基在《述記》中倒是講了不少,可是呢,《述記》實在太麻煩了,本來看《唯識二十論》倒還稍微有點兒明白,《述記》是解釋《唯識二十論》的,可再看《述記》反而越看越不明白了。

     演培法師在解釋這兒時是這麼說的,他說:粉筆是由一個個的極微構成的,但極微是不可見的,如果說粉筆的體是一的話,那麼粉筆就不可見,然而咱們大家都可以看見我手裏有一支粉筆,那麼,你勝論派的說法就不成立。

     這兒呢,若有人感興趣的話就看一下因明,若懂了因明,這就很好理解。演培法師的意思是說,你勝論派的代表就犯了現量相違的過失。

     勝論派趕緊說:粉筆雖然是由極微構成的,但粉筆與極微不一樣。極微太微小了,所以看不見,可粉筆確實是能夠看見的,我從來沒說過粉筆看不見這話,這話是你演培法師強加到我勝論派頭上的。

     演培法師說:這不是我強加到你頭上的,這是我從你的理論中推導出來的。你勝論派說地、水、火、風四大極微是屬于六(十)句義中“實”的,體又是一,從這兒就可以推導出粉筆不可見的結論。

     李潤生在《唯識二十論導讀》中還列了一個叁支比量論式——

     宗:汝叁千界有分色非一。

     因:許其體即衆多父母極微的分色故。

     喻:如汝衆多父母極微分色。

     還有一些說法,但都沒什麼新意,幾乎都是抄窺基的,比如王恩洋的《二十唯識論疏》等,還有時叁的《唯識二十論頌釋》,時叁就是郭朋,很有名的一個佛學家。這些我們就不說了。那麼世親與勝論派的討論我們就說到這兒。下邊兒是與古薩婆多部的討論。

     這古婆多部的觀點兒與勝論派不太一樣。我們來聽聽古薩婆多部的代表是怎麼說的。

     古薩婆多部又叫古有部、舊有部。

     古薩婆多部的代表說:外境的體性不是一,而是多。爲什麼呢?比如說眼睛要看東西,看書,那麼就必須有書我才能看,若無書我看什麼?若說精神病的幻視、念佛人念得看見佛菩薩,這都不算,這是虛幻的。有人說他真的看到了佛,真佛。我曾經給大家講過,西北某地在打佛七時,居士們都看見有一尊小佛從佛殿中的大佛像左耳朵出來,在腦袋上繞一圈,又從右耳朵進去,如此好幾分鍾。還有人在佛像開光時,真的看見天上下蓮花,他們信誓旦旦,還在佛教刊物上發文章。我告訴大家,這其實滿不是那麼回事兒,那絕不是真佛,佛是“覺悟”,覺悟本就是抽象的。看見則完全是皇帝的新裝。眼、耳、鼻、舌、身各識要起現行,各有幾個條件。眼識須九緣,條件根本就不夠麼~~“五識同依淨色根,九緣八七好相鄰。”這是《八識規矩頌》中的原話。這是你心緒出了毛病,或者根本就是自欺欺人。

     那麼看到佛是怎麼回事兒呢?月亮只有一個,但“千江有水千江月”,你所看到的月亮都是影子。菩薩的千百億化身也是這道理。說月亮呢,我們還說有個月亮,說佛呢,兩千年前有個釋迦牟尼。

    問:那麼有極樂世界嗎?

     糊塗蟲,怎麼還問這問題?你說有沒有娑婆世界?

     問:有。

     那麼極樂世界也有!接著說二十頌。 必須是真有這東西我才能看。用更規範、更嚴謹的話說,就是“眼等諸識,唯緣實法,不緣假法”。這兒就出了一個問題。比如這張桌子,我們都知道,它是因緣和合,是假法,但爲什麼我能夠看見這張桌子呢?

     這個問題若讓我回答,很簡單,說桌子,我們都認爲有桌子,咱不說桌子,說水中的…

《述說唯識二十頌(剛曉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