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述說唯識二十頌(剛曉法師)▪P18

  ..續本文上一頁月亮,絕不會有人說水中月是真的。當然,李白喝醉了認爲長江中的月亮是真的,跳裏邊兒撈月,最後淹死在水裏,這是另一回事兒。水中月都能看見,所以,不一定非真的東西才能看見。這古薩婆多部啰嗦的要死,他們這麼解釋:

    桌子是由一個一個的極微構成的,極微是實法,而桌子是因緣和合,是假法,你看到的其實不是桌子,而是極微。

   我們很不理解,極微怎麼能夠看見呢?所謂極微就是小得不能再小,看不見摸不著的最小單位,怎麼能看見呢?

    古薩婆多部的代表說:不錯,單個的極微你看不見,但極微堆在一起你就能看見了。我前邊這張桌子,就是這極微堆成了桌子的形狀而已,這兒極微在條件和合下,密度比較大,堆成了桌子的形狀,你看到的就是桌子了。其實它並不是桌子,還是極微。因爲只有實法才能爲眼識所緣,桌子以外的空間,其實也有極微布滿,只是因爲它們密度不夠大,所以你看不見。注意:在古薩婆多部看來,這張桌子並不存在,它只是極微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組成了這麼一個形狀,爲了方便,我們把這個形狀叫桌子,其實它的本質是極微。

   故爾,我們看到的是極微而不是桌子,組成桌子的極微是一個一個的很多,所以桌子體性是多不是一。因爲桌子根本就是不存在的,所存在的只是一個一個的極微而已。同理,叁千大千世界也是這樣,故而我說,世界是多不是一。 世親說,你這不是自相矛盾嗎?極微是看不到的,能看到的就不是極微。一個極微是看不到的,但很多的極微堆起來,你看到了,你既然能看到了,那它還是極微嗎?就不再是極微了呀~~你這推論到這兒就已經出問題了,下邊還想證明世界的體性是多,根本是說不過去的。 窺基在《述記》中講到這兒後,又加以發揮。他說:識要生起現行,須具四緣。1、親因緣 2、增上緣 3、所緣緣 還有一個叫什麼呢?一時忘了。對,等無間緣。這裏不說親因緣與增上緣、等無間緣,只說所緣緣。這個所緣緣具備“所緣”及“緣”兩義。所謂所緣,比如我要看這桌子,我就是能緣,桌子就是所緣。用規範的話說,“所緣”就是“指在能緣識上,可以帶彼境而起的法。”這句話比較板。“緣”是指“實法”,它可以助識生起現行。陳那《觀所緣緣論》中的原話是:有實體令能緣識託彼而生。比如咱剛才所舉的“我看這桌子”,這桌子的本體就是“緣”,它是實法,而我看到的這桌子就是“所緣”。

   若按你古薩婆多部所說的,世界是多,我看到的只是極微。極微倒是實法了,但它只是“緣”,而“所緣”呢?你說桌子是沒有的,那麼就缺乏“所緣”。你說我看到的桌子只是衆多的極微而已,那麼,心法要起現行得具備四緣,其中這所緣緣就沒有具備——它只有“緣”義而沒有“所緣”之義。四緣缺一緣,心法就不能夠生起現行,也就是說你看不到這桌子才對。然而你現在看到這張桌子了呀,可見你古薩婆多部的說法是不對的。 第叁個站起來的是經量部的代表。

   經量部的代表是這樣說的:外境的體性既不是一,也不是多,而是和合。接著經量部的代表就用他們的“和合說”來解釋我們看見桌子這回事兒。經量部的代表這麼說:極微呢,五識是不能看、聽、嗅、嘗、觸的,但阿耨色以上的粗色,便爲五識所緣了,而且極微雖然不能爲五識所緣,但可以爲意識所緣。

     一個阿耨色是七個極微。 世親這麼說:不行,你這說法不通。心識要起現行需具四緣,其他叁緣就不說了,我們說這所緣緣。按你們所說,必須是真法才行,才可以爲五識所緣,但當七個極微和合成阿耨色時,因爲一個阿耨色是七個極微和起來的,那麼,“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就沒有自性了。這時候呢,雖然眼可以看見它,但它只有所緣緣的“所緣”之義而沒有“緣”義,這樣所緣緣不具備,心識起現行所需的四緣就缺一緣,緣不具怎麼能起現行呢~~現在可我們確實是看見桌子了,也就是說實際上四緣是具備的,那麼這樣呢,只能說是你經量部的解釋出了問題,你的觀點出了問題。那麼和合說就不能成立。

     方倫舉了個磚牆的例子,以比較古薩婆多部觀點與經量部觀點的不同。他說,古薩婆多部站在牆前,主張我們看不到牆,所看到的其實只是一塊兒一塊兒的磚而已。經量部站在牆前,主張牆雖然不是真的,但我們所能看到的只是牆,因爲磚太小了,磚我們是看不到的。世親把他們的觀點都破斥了。

     最後是新薩婆多部的代表。新薩婆多部又叫順正理派。

     看到這兒,我們真爲世親的精神所感動。外人爲了辯倒世親,他們一個個前赴後繼,展開車輪戰法,而世親卻是單槍匹馬,爲了世尊的教法,不惜一切代價。那時的辯論可不是輕松的,那是提著腦袋在玩兒命呀。辯輸了就要砍腦袋的。我真恨不得退回一千多年,去幫幫世親,但又怕自己能耐不夠,反而給世親添亂子。 新薩婆多部的代表說:外境的體性既不是一,也不是多,又不是和合,而是和集。

     什麼叫和集呢?它與前邊兒經量部說的和合有什麼不一樣的呢?和合就象化學反應,兩種東西一攪,變成了新的東西,按我們的說法就是失去自體,compound;和集呢,是物理變化,樹集在一起就是林子,不失自體地聯合就是和集,mixtue。

     接著新薩婆多部的代表就用他們的“和集說”來解釋看見桌子這回事兒。新薩婆多部的代表說:極微確實是有實體的,它不但可以被意識所緣,而且是眼等五識的所緣境。爲什麼呢?因爲當極微堆在一起時,就産生色、聲、香、味等法。這些法各有衆多的極微相,其中一分是眼等五識的現量境。比如大山,很多極微和集成大山時,相資各有山等所知相。它們有山的相狀,本來極微裏邊就含有山的相狀,不過極微太小了,你看不見,現在堆在一起,你看到了而已。

     新薩婆多部的代表這話在我們現在人聽來特別別扭,我舉個例子來說。

    比如工人下崗這件事兒。一個工人下崗了,國家是看不到的。兩個工人下崗了,國家也是不理的。但當有一億工人下崗時,國家就看見了。一個人下崗與一億人下崗,本質上沒什麼區別,都是沒活兒幹了,但量變了。一個下崗工人就象一個極微,一個工人下崗就是他沒活兒幹,他要在街上轉著找工作,這就象一個極微本來就有桌子相。一個工人下崗,政府不管,一個極微放這兒,我看不見。兩個工人下崗,仍然是沒活兒幹,他們在街上轉著找工作,這本質沒變,政府仍然不管。兩個極微,還照樣有桌子相,但我仍然看不見……一億個工人下崗,本質仍然是沒活兒幹,他們在街上轉著找工作,這時政府就不能不管了,這已經成了社會問題。同理,很多的極微集在一起,仍然還有桌子相,我就看見了。哲學上講量變引起質變,新薩婆多部是量變質不變,觀察者變。

   極微就是這樣,一個極微本來就有大山相、桌子相,兩個極微也是,但你看不見,當有很多極微放在一起時,你就看到了它的大山相。因爲這大山相本來極微就有,所以極微可以爲五識所緣。

   世親怎麼說呢?他說:不行,你這解釋于理還是不通。一個極微,有大山相,但是我們看不見,既然看不見,那麼就是只有所緣的“緣”義而沒有“所緣”義,則所緣緣不能成立,四緣缺一,識不能現行。然而我們現在看見桌子了,就一定是具備所緣緣。可見你新薩婆多部的和集說是有毛病的。 再往下看,就很有意思了。勝論派的代表、古薩婆多部的代表、經量部的代表、新薩婆多部的代表他們與世親討論了半天,到這時世親竟然嘻嘻一笑:極微不成故。就這麼一句話,能把各派的代表氣個半死:既然你根本不承認極微,你怎麼不早些說呢?世親說:我是逗你們玩兒的,拿你們開心。

     這就是世親玩的花招兒:你們既然恁些人,恁些人對我一個,那麼我只能想法子擾亂你們的心了,我只有先使你們心浮氣躁,那麼我才有贏的可能。

     辯論有個規則。比如說關于某個問題,甲、乙兩人觀點不同,要做公開辯論,辯論不能亂來,有一定的規則。這就象我們現在要搞體育比賽,踢足球,你一定得遵守球場上的規矩,你不遵守規矩,那麼就要懲罰你,對這個違犯規則的球員禁賽一年。現在世親與勝論派的代表、古薩婆多部的代表、經量部的代表、新薩婆多部的代表辯論,雙方都得遵守一個規則,什麼規則呢?所立之宗的前陳、後陳必須立敵雙方共許極成。現在他們立論的基礎——極微,人家世親根本不承認,他們說什麼都白說。心理戰術世親真用絕了!

     這個頌子到現在就說完了,下面大家還是記幾句話:

     勝論派說外境的體性是一,古薩婆多部說外境的體性是多,經量部說外境是極微和合的,新薩婆多部說外境是和集的,所有這些觀點統統不對,因爲極微根本就不存在。

     至于極微不存在的理由,在下一個頌子中說。

      極微與六合,一應成六分,若與六同處,聚應如極微。

      這第十一個頌子很簡單,是說極微爲什麼不能夠成立。

      世親說,極微是根本成立不起來的,我來給你們分析論證一下。我先退一 步,來做個假設,假設極微能夠成立。我們知道,爲了使拳頭更有力地打出去, 必須先把拳頭退回來。這就類同于數學上的反證法。常說的欲擒故縱:爲了抓你,所以放你。這玩兒的是貓弄老鼠的遊戲:小貓抓住了一只老鼠,可又不餓,就 逗弄老鼠玩兒,貓看到老鼠在自己爪下左奔右突,它才開心。貓是老鼠的天敵,它有控製老鼠的能力。那麼現在世親也是,他有控製整個辯論局面的能力,他才使用了這麼一個方式:極微若成立的話,會怎麼樣呢?使用這個方式,一般來說,是比較危險的。就如厚黑教主李宗吾寫的《辦事二妙法》中的補鍋法,爲了把鍋補起來,先把鍋更敲破。這個方法危險在哪兒呢?若…

《述說唯識二十頌(剛曉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