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來的法流,都可以使你成道。一定得注意 ,有一些兒人自作聰明,把其中的兩部、叁部或者幾部糅和起來,新成立一派, 這樣就成了大雜燴,拼起來的東西不行,這是無源之水,憑這樣的東西想成道靠 不住。也就是說,只要有傳承,不管你修哪宗哪派都行。我們知道,密宗就特別 強調傳承。
大乘佛教也如此。大乘八宗,宗宗都是祖師大德們從釋迦牟尼的經典中提 煉出來的,你照任何一宗修學都可以解脫,但千萬不要把各宗拼起來。比如,有 人把永明延壽禅師的《四料簡》中,“有禅有淨土”解釋作修禅宗同時又修淨土 宗,這就是搞成了四不象,假如說你真的既修禅宗又修淨土宗,那麼你絕對死定 了!其實這裏的禅是指修禅明心者;淨土是指具足信、願、行叁資糧,矢志西歸 者,可都不是泛泛的。
差不多的道理,經典翻譯也是這樣。一部經可以前前後後有好多次翻譯, 翻譯多少次都沒有關系,因爲只要是翻譯,它都一定有梵本(或其他本子,如巴 利文、藏文等)爲依據,而且也體現了譯者對所譯經典的理解程度。這一點兒最 重要!也有人說翻譯也體現了譯者駕禦文字的能力,也有一定的道理。然而竟然 有些人在沒有梵本依據的情況下,把幾種譯本會集起來,這會集本純粹是無源之 水,它只是體現了會集者對本經的理解,當然,我們不能說會集者的理解是錯的 ,理由就是我舉的圓錐例子,但是,這就不能作爲經典了,它的權威性就大打折 扣。別看現在夏蓮居會集的《無量壽經》熱熱鬧鬧、紅紅火火,我堅信它是兔子 尾巴,長不了的。它的多事之秋已經來了。
迦濕彌羅國的國王問道:“那麼究竟哪一派最好?”脅尊者說:“我認爲 有部最好。”因爲脅尊者他自己是學的有部,若按禅宗的說法,脅尊者是禅宗的 第十代祖師,這是另一回事兒。在佛滅後一直到大乘興起之前這個時期,別看十 八部、二十部的那麼多,其實占主流的一直是有部,他是代表,這個地位別派是 無法動搖的。所以,脅尊者學有部,說有部最好是有理由的。國王說,那麼我們 是不是可以把有部的東西整理一下,使它不要流失,這樣也可以利益後世的衆生 。于是在脅尊者的主持下,當時還有一位叫做世友的協助脅尊者,召集五百羅漢 ,就在迦濕彌羅國進行了一次經典結集,史稱第四次結集。這是佛滅後四百年左 右發生的事兒。結集出來的叁藏現在已經失傳了,是經藏與律藏失傳了,論藏現 在還有,就是大毗婆沙,兩百卷。大毗婆沙是玄奘法師取經取回來的,他當時若 不拿回來,現在也失傳了,這是玄奘法師的無量功德。
這件事兒在玄奘法師的《大唐西域記》第叁卷中有記載,大家可以參看一 下,話不十分相同。《大唐西域記》的署名是叁藏法師玄奘奉诏譯,大總持寺沙門 辯機撰。玄奘法師譯,這個譯字用的莫名其妙,其實是玄奘法師口述,辯機記錄 整理的。
什麼叫毗婆沙呢?毗婆沙是印度話,婆沙是“說”,毗則有叁義:一個是 “勝”,意思是這個論很殊勝,超過一切;第二是“廣”,說其論的含義很廣, 第叁義我已經忘了。毗婆沙師是這麼說的:
極微是不能夠相合的,因爲它是沒有方位性的,它是無方分,怎麼能相合 呢?我們只能說阿耨色以上的聚色是可以相合的,因爲聚色有方位性,可以占有空間。這樣,桌椅條凳、叁千大千世界的成立就沒有問題。本來是別人在說話, 被世親給打卷回去了,這毗婆沙師趕緊接過來抵擋一陣兒。往下看會發現,誰出 頭誰倒黴,這就是俗話說的,出頭的椽子先爛。
這兒出來了一個詞兒,無方分,與它對應的還有一個詞兒叫做有方分。什 麼叫做無方分,又什麼叫做有方分呢?所謂無方分,就是沒有前後左右、東南西 北這些兒方位,沒有辦法分別這些兒方位。方,可以做方位講,也可以做方法、辦法講。分是分辨、劃分的意思。有方分呢,就是可以分得出、有辦法分得清東 西南北、前後左右這些方位。
毗婆沙師說完,就該世親說了,就是第十二個頌子:
極微既無合,聚有合者誰,或相合不成,不由無方分。
世親問毗婆沙師:請你說清楚點兒,我怎麼沒有聽明白怎麼回事兒呢?大 家看世親,他是真的沒有聽明白嗎?絕對不是,假如說他是真的沒有聽明白,下 邊兒他怎麼一下子就抓住了“七寸”:
你說因爲極微是無方分,所以不能夠相合,而阿耨色以上的聚色是有方分, 所以可以相合,但是,阿耨色以上的聚色是由什麼構成的呢?它怎麼成立呢?
毗婆沙師一下子張口結舌了。真的,煩惱皆因強出頭!毗婆沙師若不爲別 人出這個頭兒,也就不會丟這個臉面了。當然,他們不會象我這麼自私,他們是 爲了教法不惜一切代價,腦袋都可以不要,又怎會在乎這張老臉呢?世親說,你 們都說阿耨色以上的聚色是極微合成的,也就是說,極微是阿耨色以上的聚色之 源,若源頭不清,河水怎不渾濁呢?極微若是無方分,根本就不能夠相合,則阿 耨色以上的聚色根本就不能夠成立,你毗婆沙師說什麼阿耨色以上的聚色是有方 分,它可以相合,這完全沒有一點兒道理呀。
反過來說,若阿耨色以上的聚色是有方分,可以相合,因爲阿耨色以上的 聚色是由極微構成,所以極微也應該是有方分,可以相合才對。
這樣一來呢,可以總結爲:若極微是無方分,不能夠相合,則山河大地等 都不能夠成立,有現量相違的過失。若極微是有方分,可以相合,則犯自教相違 的過失。
毗婆沙師還在做困獸鬥,不過確實是手忙腳亂了,他要補救,當然,他不 能認輸呀,想來外人也真不夠哥兒們兒,你說人家毗婆沙師來幫你們,現在遇到 麻煩了,你們也不快些兒搭救,看這時把毗婆沙師弄得多尴尬,我都替毗婆沙師 抱不平。毗婆沙師只能獨自拼命:極微是無方分,不能相合,這完全沒有毛病。 你問極微既然不能相合那麼阿耨色以上的聚色怎麼成立,應該這麼來解釋:其實 呢,阿耨色以上的聚色的本質是這樣的——阿耨色以上的聚色只是極微之間的距 離挨靠得太近了,近到一定的程度,近到了相當的距離,說實在的,他們本沒有 相合,只是我們因爲這些極微之間的距離太近了,就給它們假立了一個名字叫相 合,這只是個近似的名字,就象我們把九點九九說成十一樣,這中間是有誤差的, 但誤差是可以原諒的。大家看毗婆沙師的話,是不是口氣已經軟下來了?顯出了 底氣的不足。
我們可以再舉個例子。我記得曾看過一個什麼電影,時間太久了,忘了名 字,中間有這麼個情節:學生們上學要跑幾十裏路,于是晚上就住校,但學校沒 有宿舍,每到晚上,學生們就把幾張桌子往一起一拼,當做床板,就睡在上邊兒 ,白天再把桌子拉開做課桌。單張的桌子好比是單個的極微,把桌子拼起來就叫 做床板,如此可比把幾個極微靠近些兒就叫做聚色。桌子哪怕再近,本質上還是 桌子,它不可能幾張桌子一拼就成一個床板了,不能分開了,床板只是假名而已 。幾個極微靠近了我們叫它聚色,這時我們說的相合只是近似的叫法,聚色只是 個假名而已,你世親同志別來鑽牛角尖兒行嗎?
晚了,本來若早些說,說我這說法是有誤差的,世親也就不好意思逼問了, 但機會是稍縱即失的,若一下子把握不住,追都追不回來,天下沒有後悔藥可買 的。出毛病的地方已經太多了,世親已經鐵下心要逼死你了。
世親說,好,阿耨色以上的聚色若真如你們所說,只是極微之間的距離太 近了,而實際上並沒有相合,另外,剛才你們還說了,說阿耨色以上的聚色是有 方分,如此我們就可以得出這麼一個結論:有方分也沒有(不會)相合。可見,我 們談論相合不相合,可以完全抛棄有方分、無方分這個性質概念。然而剛才你說 ,因爲極微是無方分,所以它不能相合,沒有相合之義。這推論是不是有些兒頭 上按頭之嫌呢?這推論不太妥當吧~~
下邊兒我們再記幾句話:
如果說極微不能夠相合,那麼阿耨色以上的聚色到底還是不是由極微構成 的呢?或者說,極微根本就沒有相合,只是極微之間的距離太近了而已,那麼你 們毗婆沙師剛才說因爲極微是無方分,所以不能相合,這豈不是前後不照轍兒嗎 ?自己打了自己的耳光!
現在我們把速度加快,來說第十叁個頌子。
極微有方分,理不應成一,無應影障無,聚不異無二。
前邊說了,極微可以相合不對,不可以相合也不對。這時外人就又問了, 相合不相合都不對,那麼極微能分不能分呢?其實這個問題已不成問題了,可以 說如小孩子們鬥口時的賭氣。
世親這時候得了便宜便賣乖,外人已經動了氣兒,他卻表現得特別平心靜 氣,也不管這問題值不值得回答,他也好好地給解釋,以表現他的大度。你不能 不佩服世親的老奸巨猾。
他分叁段來給說。先說極微有分。當然這是假設,因爲在第十個頌子中, 世親說得很明確了。“極微不成故”,也就是說極微根本就不能成立,不存在, 因爲外人一直認爲極微是實在的,所以世親是處處退一步,站在極微存在的立場 上,給說明有實在極微時會出現什麼樣的困難。
其實,前邊兒世親是說,極微有方分也好,無方分也罷,其實都不對。這 第十叁個頌子還是對前邊兒的話的補充。
假如說極微可以分辨方位,那麼甲極微的周圍就可以有六個極微來環繞接 觸,則這七個極微可以構成一個阿耨色,這樣中間一個極微就可以分成六個組成 部分,既然一個極微可以有六個組成部分,就不再是不可分析的實體,則其體就 成了“多”,若極微的體是多的話,則極…
《述說唯識二十頌(剛曉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