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下)▪P28

  ..續本文上一頁,這對於眼睛的傷害太大太大了。另外學生,現在的學生近視的多少?爲什麽?看書看太多了,書都是小字。我們想想古人,古人也有很勤奮讀書的,古時候沒有眼鏡。古人好像也沒有聽說,有很多眼睛毛病的,那是什麽原因?古時候的書本字大。你看看古書,大概古書諸位都沒看到了,真正的古本都沒看到了。真正古本的書,字都是寸楷,一個字大小是一寸,那個看起來眼睛怎麽會看壞?古時候木刻的書本,一面是十行,一行二十個字,書本都很大,不像我們現在的本子很小。現在我們講十六開的本子就相當大了,從前古人的書大概合現在是十二開的,比我們十六開的還要大,本子大,字大。不像現在印刷的字體這麽小,排得這麽密,真的傷眼睛,這種書哪裏能讀?只能像字典,偶爾查查資料,可以。現在的《大藏經》縮小了印出來,這經不能讀,讀的時候太傷眼睛了。所以現在《大藏經》只可以拿它做資料用,查資料用,不適合閱讀。古時候人閱藏,如果你們看到中國大陸《龍藏》的原版,你就曉得人家那個閱藏沒有問題。《龍藏》的原版,字大概都是現在新加坡報紙上,頭號標題那麽大的字,我在香港大嶼山寶蓮寺看過;寶蓮寺有一套,原版的。現在將原版縮小印成方冊,精裝一百六十冊,我們最近曾經印了一千套,已經印好了,將來此地也會送一些來。縮小之後字還算不小,大概像現在鉛字排版裏面,大概是四號字的樣子,算是相當大,可以閱讀了。但是真正講長時間的閱讀,這個字體還是太小了,還是不夠大。這是說到我們傷眼睛,最容易傷眼睛的是螢光幕,無論是看電腦的螢幕、電視的螢幕、電影的銀幕,它那個畫面是動畫,它不是一個穩定的,它是動的。動的速度太快了,我們很難看出它的動相,所以這些很傷眼睛。這是說生理方面的。

  再要回到心理方面的,意思就更廣了。一般大乘經上講的“五眼”,五眼裏面除了肉眼之外,其他的都是屬於心理的,我們講心眼。《華嚴經》講十種眼,十種眼裏面除了一種肉眼之外,其馀的統統也都是心理上的。心上這個眼就是講正知正見,正知正見這是佛眼,佛經上講的法眼、慧眼、智眼。主藥神如何能夠防止或者是治療我們一些邪知邪見,這是我們的眼病;這個眼病比生理上的眼病要嚴重得多了,決不是生理上的眼病可以能夠比擬的。如何能夠防禦?如何來治療?實在講,我們從無始劫以來輪回六道,邪知邪見無量無邊。所以佛說沒證阿羅漢果之前,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不能相信自己的見解,這很有道理。我們的意思、我們的見解全都是錯誤的,只是錯誤的程度有淺深不同,傷害有大小之差,不能說沒有錯誤。接觸佛法之後,學了佛之後,我們這才明了,知道自己見解思想有問題,一定要求對治。對治的方法就是經教,開“道眼”,如來這些經論,所謂是“人天眼目”,是人天清淨的眼目,健康的眼目。由此可知,預防邪知邪見,對治邪知邪見,唯一的方法是讀誦大乘,這可以防禦。如果要講到根本的治療,必須要“入佛知見”,那就行了,就根本治療了。入佛知見是證果,不但你要有正信、正解、正行,還要證果。能夠有正信、正解、正行可以防禦,可以做預防工作,可以治療。這個治療沒有根治,沒有斷根,治療要斷根一定要證果。證果是《華嚴經》上講的“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個時候就入佛知見了。《法華經》上佛說的,那是講釋迦牟尼佛弘法利生的目的,“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這是十方叁界一切諸佛弘法利生的總目標,就是爲這個,幫助一切衆生入佛知見。

  佛對衆生他能夠貢獻的只是前面兩種:開佛知見,示佛知見,這是他能做得到的。悟入是我們學生自己的事情。佛爲我們開知見,我們要能覺悟;佛爲我們示現,我們要能契入。老師能做得到的就是開示,學生要不能夠悟入,那也是枉然。你跟再好的老師,你也得不到真正的利益,真正的利益是你自己要悟入。正因爲是這麽一個原因,所以佛才說佛不度衆生。衆生成佛,修行成佛,誰度?自己度的。佛只是給你做一個增上緣,在旁邊幫助你,路一定要你自己走,佛沒有辦法代你走路。正如同佛只能夠指示你方向、指示你道路、指示你目標,路一定要你自己走,這是我們一定要懂得的。假如佛能夠幫助我們行證,諸位想想我們還要修個什麽行?不要修了。如果我們不能證果,佛算什麽慈悲?他就沒有慈悲心了。所以要曉得佛有做不到的事情,就是不能幫助我們修行,不能幫助我們證果。佛可以做得到的,佛幫助我們把這個事情說明白、說清楚,道理講清楚、方法講清楚、境界講清楚。當然,最好他還做個樣子給我們看,他在前面走,他走什麽?走出一個樣子給我們看,教我們怎麽個走法,那就是“示”。示就是我們這裏講的表演,這一些佛菩薩在這個地方示現作主藥神,這是示。所以佛菩薩只能做到講經說法,示現榜樣,他只能做到此地。我們聽了,看到了,一定要有覺悟。

  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所表演的樣子,真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完全不沾,過最簡單的生活,最樸實的生活。在他那個環境裏面,叁衣一缽,完全放下了,這是示,示現給我們看。佛的這些弟子當中,我們在經上讀到,常常在釋迦牟尼佛身邊的在家弟子,國王大臣、大富長者、乃至於婆羅門、瑜伽,這些宗教家們有很多都是佛的學生,跟佛學習。佛學生裏面,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總有,連貧窮的乞人、奴婢,在佛四衆弟子裏面,佛眼睛看起來一律平等,沒有高下,一樣的親切關懷,照顧得無微不至。佛這麽示現,四衆學生每一個人皆做如是示現,我們在這裏面得到啓示,知道自己應該怎麽去做了。知道我們在這個世間,隨自己的意思、隨自己的環境,現在講隨著自己生活種種條件,我喜歡在這個世間扮演一個什麽角色,哪一種行業,扮演過哪一種生活。但是一定要與世尊的精神、理念相應,就是菩薩道,就是菩薩行。他的精神是什麽?萬緣放下,一絲毫不沾染。他的理念是萬法平等,萬法一如,自他不二。所以無論我們選擇某一種生活,無論選擇某一種行業,都是修菩薩行,都是學菩薩道,正如同本經末後五十叁參所顯示的。所以最重要的,心地的清淨光明,不是說只有示現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佛身才具足五眼,你要這麽想法,你就想錯了。他要示現一個比丘身,他也具足五眼;他示現一個在家優婆塞、優婆夷身,都具足五眼。隨類化身,無論示現的是什麽樣的身分,什麽樣的身形,統統都具足五眼圓明。無論現的什麽樣的身相,給諸位說,都是佛相。我們現在的麻煩大在哪裏?執著一定要叁十二相、八十種好這叫佛相,那個相那不是佛相,都墮落在妄想、分別、執著裏面。佛哪有相?不但佛沒有相,菩薩沒有相,一真法界裏面圓初住菩薩都沒有相。因爲無相,所以才無不相;因爲無相,所以才能夠現種種相。我們今天之所以不能夠現第二個相,就是執著這個相才是自己,跟這個相不像的話,這個不是自己。照一張照片,這個是自己,那個不是自己,有什麽法子,你還怎麽能化身?如果你要問佛的相,哪個是你的相?佛沒有,所有一切相都是佛相。希望同修們細心去體會。你真正要會得,受用就無窮,真正會得你就證清淨法身。清淨法身現清淨法相,清淨法身是虛空法界,清淨法相是依正莊嚴。依正莊嚴都是自己的相分,他哪裏有分別,哪裏有執著?那才是宗門裏面所謂,真正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了。你的眼睛完全沒有毛病了,真的把事實真相看清楚了。沒有到這個境界,眼睛都有毛病,這要知道。末後這一位很好∶

  【益氣明目主藥神。】

  這一位裏面說了兩樁事情。“明目”,可見得這十位上首,兩位裏面非常明顯提出眼睛。“眼”就是講的見解,佛的知見非常重要。“益氣”就是我們現在講進補,世間人對於進補都很重視。平常講求食補,飲食裏面要講求對身體有利益、有好處。尤其現在還有一些人很注重藥食,飲食裏面配一些中藥。到底能不能補?有些人相信,有些人不相信,像我就不相信。確實有很多人送些名貴的補品來給我吃,我吃了一點反應都沒有,所以現在人家送給我,我就把它轉送給別人。爲什麽?我吃了沒用處,一點反應沒有,一點作用不起。也許別人有反應、有作用,那就不知道了,對我沒用處。在生理上講,個人的體質不相同,每一個人需要不相同。不一定說這個東西對我有好處,大概對別人有好處,靠不住。對你是補,對別人未必是補,也可能對別人還有害。譬如說大家都講高麗參很補,價錢很高,也有人送我。我如果在講經之前,吃了幾片高麗參,上臺只好不說話了,它對我有害,沒有利。我一碰到高麗參,碰到這些東西,火氣就上升,有的時候連嘴唇都燒破,舌頭也會燒破,不能說話了,體質不相同。所以一切的補品對我都不起作用,都沒有作用。

  我們要重視如何能夠對法身進補,這個重要了。什麽東西能夠補益我們的法身慧命?給諸位說,無過於戒定慧叁學。既然能夠補益法身慧命,對於色身當然更有幫助。所以說心清淨,身就得清淨,身心清淨百病不生。所有一切疾病,無論是心病、是身病,無不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裏面生出來的,妄想、分別、執著是一切心病、身病的根源。如何對治,如何把它斷絕?戒定慧叁學,這是諸佛如來開的叁付藥,將一切病根拔除,一切病總治了。我們如何來服戒定慧這叁付藥?念佛堂裏一句佛號統統具足了,你們想想對不對?你進到念佛堂,一心在這裏念佛,你不會心裏頭還去打妄想做壞事,不會。所以這個時候,念佛的時候,一定是諸惡莫作,一個惡念都不會生了,只是在這裏跟大家一起念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就是衆善奉行,佛號真正是儒家講的“止於至善”,沒有比這個更善的了,這是佛法裏頭大總持法門。你在這個地方一心念佛,一心是修定,定學具足了。諸惡莫作、衆善奉行是戒具足了;一心,…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叁歸依的真實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