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守規矩。如果我們不守規矩、不守法,你的生活就亂,你的工作也沒有頭緒,世間法尚且都不能成就,怎麽能成就佛法?這個道理不能不懂。即使我們念佛,念佛堂裏面也有儀規,每一個人都遵守規矩,聽從念佛堂領導的法師,聽他們教導,念佛堂才整齊、才如法,才能感得護法的菩薩神衆來護持道場。有戒才能得定,定是我們念佛功夫的成就,用現在話講成績表現。定是什麽?最淺顯的是攝心,或者說我們攝念頭,講心不太好懂。妄念少了、分別少了、執著少了,這叫攝心,這是定,你在念佛堂得利益了。所以世法、佛法的修學,特別是在初學,一定要懂得一個訣竅,這個訣竅就是一門深入。你同時搞兩門、叁門沒有用處,爲什麽?你的心是散亂的,再勤奮、再用功你不能攝心,不能攝心你就沒有成就。自己一定要曉得自己是什麽樣的根性,自己決定是凡夫。怎麽知道是凡夫?一天到晚起心動念、是非人我、貪嗔癡慢,怎麽不是凡夫?所以肯定自己是凡夫。既是凡夫,業障深重,現在我們生活的環境又不好,環境真正是群魔亂舞,叫你眼花撩亂。自己業障重,生在這麽一個環境當中,六根所接觸的全都是誘惑,你怎麽能夠不起心動念?起心動念都是煩惱,煩惱就把智慧障礙住,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然後你在接受教育裏面,你才懂得如何選擇,就像學生讀書,我要選哪個學校,選哪一個科系,你才懂得選擇。選擇之後一定要發憤努力,要達到成就。我們仔細想想現前這個環境,我們自己的根性,如果不是一門深入,要想成就太難太難。而一門裏面,給諸位說,第一殊勝是念佛法門。農曆七月到了,中國民間都做普度的佛事,普度冤親債主,普度一切橫死的亡靈。什麽方法最有效?念佛方法最有效,比什麽樣的法門效果都大。你要問什麽道理?念佛法門最專,專一。從前印光大師的道場,所有一切超度都在念佛堂列牌位回向就行,這裏頭有很深的道理在,我們不能夠疏忽。一些地方沒有念佛堂,沒有人在這這裏專修專弘,做其他超度法事,那是情有可原,可以做的。有念佛堂,再要做其他的佛事;我們念佛堂的同修來跟我說,他們想做一個盂蘭盆會,那打閑岔了,念佛堂裏頭夾雜了;沒有念佛堂可以,有念佛堂就不必了。所以我們下面是隨俗,做超度的大法會,念佛堂給他回向,這個力量就大了。法會跟念佛堂結合成一體,這個力量大了,真實的力量都在念佛堂裏頭。當然念佛堂不能供那麽多牌位,牌位供在下面,念佛堂供一個總牌位就很好,他們統統都有了,都在我們觀想之中,這是不可思議的成就。
所以你有定,從定再開慧,從開慧你才能得大自在;自在就是解脫。解脫知見是菩薩的權智,前面戒定慧那個慧是菩薩的實智,真實智慧,根本智。後面解脫知見是權智,是無所不知,這是度化衆生用的,他受用;解脫知見是他受用,這功德才圓滿,這才叫做妙香。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在世間選擇修學,我們想接受教育,你說你還會想學別的法門嗎?我在青年的時候失學了,感到失學非常痛苦。四九年到臺灣之後,因爲必須要工作養自己,我一個人到臺灣人地生疏,自己要養活自己,對於求學非常羨慕。沒有學費,沒有辦法念書,不得已求助於這些教授。他們發慈悲心,撥一點時間來教我。以後知道佛法,知道佛法的好處利益,所以決定把其他的一切都舍棄,專門學佛法,這真正找到了好東西。問題就在你自己修學有沒有真正的成就,此地講的“成就妙香”,你有沒有成就?你有成就不在乎學曆。我沒有學曆,我在學校念書最高的學曆初中畢業,我最高的學曆。我在臺灣教過文化大學,我在學校教了五年;李炳南老居士辦佛學研究所,我在研究所教過;在國外許多大學請我講演,算學分的;可見得文憑不重要,問題是你真有東西拿出來。佛法是真學問,智慧的學問,真正發心修學,不必靠這些文憑、這些形式,一定要真幹,真正有成就。希望將來社會大衆對佛法有正確的認識,希望佛學能夠在國際學校裏面開課,把它納入正規教學裏面,衆生就有福了,國家也有福了。所以這門學問不僅是智慧,而且是德行,菩薩行。第九尊:
【見者愛樂主稼神。】
這德號諸位一看就明了,都能夠懂得。“見”是別人見,人家見了你,他就歡喜,就尊敬你、就愛護你,歡喜你,你這個人做人成功了,這個很好懂。可是要怎樣做,才到處都受到別人尊敬、愛護、喜歡?那就不簡單了。此地主稼神的表法,如果你這個地方生産的這些五谷雜糧,品種異常的優秀,超越其他地區所種植的品種,人見人愛,不就是這麽個道理嗎?這個道理回歸到我們表法的義趣裏頭,落實在我們生活當中,必然是你的德行、你的學術、你的技能都成就了。它接著“成就妙香”,接到這邊來的。你的五分法身香,我們講五分法身香大家很難懂,我們講五個科目。這五個科目你都修成功了、都修成就了,你在社會上必定受到廣大群衆的尊敬愛護,大家都歡喜跟你學習。成就自己的德行、學問、技能,又肯熱心爲社會大衆服務,這個服務而且是義務的,不要求權利。只盡義務,不要權利,誰不歡迎?我們要懂。
諸位出家的同修,你們在此地都是發心來學教,發心學教就是發心來求佛教育,來求學的。學成之後幹什麽?在全世界講經說法,普度衆生。將來在世界各地方講經說法,重點是要在全世界大學裏面去講,你才産生影響力。有影響廣大群衆的場所來講經,收的效果就大,這是你們求學的目的。可是一定要認真的修學,才能達到這個目標。成就自己的德行學問,學問就是智慧,一定要完全盡義務,不要權利,你才能達到普度衆生的目的。爲什麽?人人看到你歡喜,人人都尊敬你,每一個道場都歡迎你,你就成功了。這個地方就有幾個原則要遵守,第一個是真誠恭敬,我們到人家的道場,第一個對道場的主人要尊敬,一般寺院裏頭方丈住持,我們真誠恭敬,要把他看作長輩長者;像一個學校他是校長,我們到這兒來當教員的,一定要做到自卑而尊人。第二要尊敬道場裏面所有的住衆,這是我們的同事,必須得到他們的協助,法會才能夠圓滿成功。如果寺院這些大衆,你跟他們不能和睦相處,他在裏面障礙,你的法會就不圓滿;法會就是我們講經的法會、弘法的法會,所以對於大衆要尊敬。對於來聽經的每一個信衆都要尊敬,你的法緣才殊勝,敬人、敬事、敬物。敬事,我講經一定要很認真的准備,決定不能草率,決定不能隨便,不是應付。
現在許許多多地方道場,有一些不願意請外面人來講經,原因是什麽?諺語裏頭常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怕法師來一講經,他的信徒被他拉去了,信徒供養到他那邊去了,最擔心的事情。我們明白、我們了解,你自己心裏就有數,到別人道場講經,決定不可以拉信徒。最好是這些信徒來聽經,跟他們不要接觸。尤其是信徒裏面,有地位、有身分、有財富的,那是他這個道場大護法,你要跟他往來,麻煩就大了。你到底是存的什麽心?人家防範就很嚴了。對於這些人,事先打聽好哪些人是他們的大護法,跟他拒絕往來;他裏面常住人就放心,沒事。所有的供養統統供養常住,常住也放心;這法師來講經對我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只替我賺錢,我沒有賠錢,大家都看到這一點。法師在這裏講經的供養就常住供養,信徒所有的供養統統歸常住。另外還有皈依,皈依的時候請寺院老和尚來授皈依,我們講經的法師到外面決定不能收皈依弟子,不可以。除非那是個居士道場,這裏頭沒有法師,行。要是一個寺院,它有住持,信徒發心皈依,一定要請住持和尚發皈依證。你記住不拉他的信徒,不跟他護法往來,不收供養,這個心就安了,他就常常會請你來講經。我們的目的是講經說法,令衆生有緣聞到佛法開悟得利益,我們目的在此地,我不是爲名聞利養,不是爲拉信徒,所以自己先要表態,要做得很好。你的聲名做出去了,大家都知道,那就見者愛樂,哪有不歡喜你的?每個地方都會請你講經說法。
如果你到人家的道場,又要擺架子,擺大法師架子,要人伺候。輕慢道場這些住衆,又要錢,又拉信徒,又收皈依弟子。寺廟裏頭主人看到之後,當然不說話,對你很客氣,你只講這一次,下一次永遠不會再請你。不但不會再請你,他還告訴別的寺廟千萬不要請,你請後果不堪設想,你的法緣就斷光了。所以說到見者愛樂,我教給你們這些方法,你們要都肯做的話,將來你們在全世界弘法利生,確確實實見者愛樂,你的法緣就殊勝。縱然在一些沒有法師的這些場合,人家供養你,我們自己要收,收的這些供養還要跟大衆結緣。這種結緣最好是法供養,像我們印送的經書,印送佛像,印送這些小的紀念品,包括現在所講的錄音帶、錄像帶、CD這些東西。我們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每到一個地方講經,先完全贈送,跟大家廣結法緣,你的緣才殊勝。念念要是爲自己,你這個緣愈來愈小,你的路愈走愈窄,走到最後就不通了,走不通了。你要什麽都不要,什麽都放下,什麽都給衆生,你那個路愈走愈寬,到後來海闊天空,你真的得大自在,才真正名實相副見者愛樂。最後這一尊菩薩:
【離垢淨光主稼神。】
“離垢”是斷煩惱。只有萬緣放下,你才真正離垢。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都要放下,決定不能沾染。垢離之後,心就明了,宗門裏面所說的“明心見性”,明心就見性。怎樣才能做到明心見性?一定要離垢。垢是什麽?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四弘誓願裏面“煩惱無盡誓願斷”,不斷煩惱不能成就,你要想究竟圓滿的成就,一定要斷煩惱。斷煩惱是因,明心見性是果。“淨光”就是明心見性,因殊勝果就殊勝。由此可知,煩惱不斷,哪有殊勝的果德現前?煩惱一定從內心裏面斷掉,這一點諸位要記住。不是從相上斷,是從心上斷,從念頭上斷。相可以隨緣,可以恒順衆生,決定不能有這個意思,不能有這個念頭。菩薩…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