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關系多麽密切,我們自己要珍重自己、要愛護自己,自己有成佛的本錢。這的確增長我們堅定的信心,無比的信心,我們跟毗盧遮那如來共集善根,修菩薩行。過去生中曾經修過菩薩行,沒出得了叁界,這再一輪回又迷惑顛倒。這又不知道過了多少劫,這一生當中又碰上,這個緣很希有、很難得,百千萬劫難得碰上一次,我們這一生碰到。碰到是要繼續再修菩薩行,接著再幹,要真幹,幹假的不行。一定要遵守釋迦牟尼佛的教誡,千萬不要以爲世尊所說不適合這個時代。我在初學佛的時候,實在講我的妄想、分別、執著相當重,我很感激我的老師章嘉大師,他對我非常有耐心,我自己想想我的耐心不如他,他把我的觀念轉過來實在是不容易。我那個時候的想法執著非常堅固,佛法理論好,方法在原則上不錯,值得我們尊重,特別是理論,我們應當好好的來學習。至於它的修行,我就大不以爲然,特別是戒律。我把戒律看作生活規範,實在講今天我們這樣說法,大家聽了也點頭,不錯,是生活規範。可是我們現代人生活跟古人生活不一樣,時代不相同,地區也不一樣,我們如果學習叁千年印度古人那種生活方式,我們怎麽能受得了?沒有法子接受。章嘉大師他看出我的心思,他也不說,說了我也不能接受;我不好意思跟他擡杠,跟他辯論,但是我不會接受。我們總是認爲即使國家訂的法律,法律每過幾年要來一次修訂,爲什麽修訂?前幾年適用,這幾年社會又有變化,又不適用,要修訂。戒律就跟法律一樣也應當時時來修訂,我們才好用,我有這麽一個觀念,這個觀念非常非常堅固。我們儒家講禮,禮跟佛法戒律是相同的。可是中國古禮,夏、商、周就不一樣,佛訂的戒律怎麽可以說是一成不變?我們怎麽想也想不通。可是章嘉大師,我每一次跟他見面;我那時一個星期跟他見一次面,禮拜天去向他請教,他老人家常常輕描淡寫的提一提,“戒律很重要”。我跟他老人家叁年,他這一句話至少講過幾十遍,所以我的印象就很深刻。他圓寂之後,我在他火化場搭了一個小帳篷,在帳篷裏面住了叁天,守了叁天叁夜,跟甘珠活佛在一起。我很認真的思惟,我跟他老人家叁年,他教了我些什麽?這一回顧,這一句話的印象就特別深刻,他提醒我,我因爲對戒律很不重視。於是認真反省檢點忽然覺悟了,世間所講禮法叫世間法,世間法是會隨著時間、空間有所改變,要重新修訂。我明白佛家戒律,它不是世間法,它是世間跟出世間的一個分水嶺,你能夠守住這個方法,你才能超越世間。所以它不能夠修改,它一修改就掉到世間去,不能用世間法的眼光來看佛家的修學方法。我明白這個道理,然後我才開始讀《戒經》,我很認真、很用心的去讀誦,掌握到《戒經》的原則∶“諸惡莫作,衆善奉行”,這是戒律的總綱領。善惡的標准是什麽?標准是性德,不是世間的。如果是世間標准,這個標准確實會隨著時間、空間有所改變;它是性德,性德就沒有法子改變。佛法裏面講相應,與什麽相應?與自性性德相應,它不是跟世間人情世故相應,與性德相應,也就是與清淨、平等、覺相應,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讀這一段經的時候,我們才知道跟法身佛共集善根,我們今天再接著修菩薩行,我們的成就“皆從如來善根海生”。“海”在此地是比喻,比喻自性無盡的深廣,實在講到哪裏找比喻能比得像?實實在在找不到,用一個海、用個虛空來比喻,也只能比喻個彷佛,沒有辦法比喻得恰好。這個道理我們必須要明白,然後才能建立自己的清淨信心,對我們修學、對我們的生活會有很大的幫助。所以佛在大乘經裏面,常常教導我們深解義趣,實在是很有必要,我們要解得深。解得深,解跟行有密切關系,如果不能行,就沒有辦法往深處去理解。清涼大師在這一段文裏面也有很好的開示,可以給諸位做一個簡單的介紹。說到毗盧遮那,意思是光明遍照。光有兩種:一種是身光,一種是智光,都是遍照虛空法界。這個事實我們從這部經開頭講到此地,可以能體會到一點。光,我們現在聽到這個名詞,立刻就想到我們張開眼睛看到外面的亮光。這種解釋是不圓滿的、不究竟的,爲什麽?現在科學發達,科學家告訴我們,宇宙之間光種類太多,在無量的光裏面,我們的肉眼功能很有限,只能看到很窄小的這一部分,我們能看到;其馀的我們肉眼看不見,借重科學的工具能夠探測出幾種。像現在大家知道的X光、紫外光,都不是我們肉眼能看到。現在講光,光波,以我們肉眼能見到這個光作爲一個標准,比這個光波長我們看不到,比這個光波短我們也看不到。可是諸位要曉得,我們自性裏面所放出來的光波是無量無邊。我們現在自己這個身體會不會放?會放,我們自己看不到。諸佛菩薩有身光,佛告訴我們,每一個衆生都有身光,不但有情衆生有身光,無情衆生也有光。物質都有光,這個光就是我們今天科學家所講波動,電磁,所有一切物質都是帶電體,動物、植物、礦物,乃至於自然現象都是帶電體。我們佛法裏面講物質,物質是四大:地、水、火、風。地、水、火、風說的是什麽?說的是物質的四個現象、四個特徵。現在我們用科學的技術將一個物體分析,分析成分子,由分子再分析成原子、成電子、成粒子,來觀察所有一切物質現象究竟是什麽?才知道統統是這些基本的粒子排列組織而成。最基本的粒子在我們佛法裏面,前面跟諸位說過,佛經裏面稱爲極微之微,比微塵小。極微之微它還是一個物體,我們講它還是個物質,物質有四個現象。第一個現象它本身是個物質,物質我們叫它做地大,地是代表它有物質,表這個意思。它有火大,火大是現在所講它帶陽電,帶電。它有水大,水大是帶陰電。現在科學上用的名詞不一樣,跟佛法講的沒有兩樣。風大,風大是說明它是動的,它不是靜止的,它有活動,風代表動。基本的物質有四個現象,地、水、火、風這四個現象。諸位仔細想想這四個現象裏面,它帶電,帶陰電、帶陽電就放光、放波動,它有波動,它動的,它不是靜的。這個就是說明身光的來源,所有一切的物質統統都有身光。身光的大小不論,在《華嚴經》裏面沒有大小,大小不二;大,遍虛空法界,小,也遍虛空法界,《華嚴經》上說的。如果就一般大乘經上說,靈性愈高光就愈大,也就說明它的波動愈細密、愈快速。一切衆生它的波動速度不相同、頻率不相同,這是真的,這個也是事實的真相,但是決定是周遍法界。而且是彼此互相交感,它才産生感應道交的作用,跟現在我們用無線電傳遞訊息一樣的道理。到這種程度我們可以自由運用自己本身的能量,不必依靠機械,能用本身的能量跟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菩薩、一切衆生起感應道交的作用,這是講的道理,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覺得佛所講是有理,有可能,我們不能不相信。第二種光是智光,這個智特別是覺。光裏面確實有覺、有不覺,有這兩種;身光不覺,智光就覺。有覺,感應、訊息的傳遞,就彼此互相溝通。如果沒有智光,這當中就産生障礙,雖然光波、電波達到,但是究竟傳遞什麽訊息不知道?甚至於說我們自己粗心大意,妄想、分別、執著特別多,在這種情況之下四面八方來的光波,我們不但不能辨別它裏面的含義,甚至於連影像都沒有辦法覺察得到。是我們太粗心,沒有感覺,這是古人講,這個身體都麻木不仁,沒知覺,這是真的。諸佛菩薩傳遞我們的訊息,我們一無所知;六道衆生裏面傳遞我們訊息,我們也一無所知。必須重重打你一頓,刺你一下,感覺到痛了,才知道痛癢,這身體麻木到這種程度。兩種光說得好,照真照俗,重重法界,《華嚴》裏面告訴我們真正的事相,真實的事相。大師在此地給我們介紹毗盧遮那是法身,盧舍那是報身,釋迦牟尼是應身,我們常講叁身,叁身是一不是二。報身是智慧之身,智身也遍一切處,應化身也遍一切處,沒有不遍。所以我們要明了,智遍,身也遍。爲什麽?因爲所依賴生起的本性是遍一切處,它統統從法性生,法性遍一切處,從性裏面生出來的這些現象,怎麽不遍一切處?物質現象是現象,智慧也是現象,沒有不遍的道理。佛的住處,常寂光淨土。常寂光在哪裏?常寂光遍一切處,哪個地方不是常寂光?而實在講,身跟土是一不是二,你要把身跟土分做兩個,錯了,你沒有入門,身土不二,入不二法門,身土是一不是二。經論上給我們講,自性有叁德,叫叁德密藏。其實這個密是深密而非秘密,爲什麽?它都顯在面前,並沒有隱藏。法身,般若,解脫,誰沒有?我們現前沒有,現前你是沒有感受到,實際上你統統具足。法身理體具足,沒有法身哪來這個身?法身是能現,我們這個身土世界是所現。沒有能現的,怎麽可能有所現的境界?能所不二。可見得法身沒有含藏在哪裏,沒有隱藏,而是我們自己不認識、不覺悟。禅宗,禅宗開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老和尚考他:像什麽樣子?在哪裏?開悟的人隨便拈一個東西表示一下,老和尚點頭,就給他印證。隨拈一物,無一法不是,所以頭頭是道,左右逢源,就這麽回事情。般若、解脫亦複如是。般若是知見,《楞嚴經》上講的知見,知見就是自己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你有知,你有見,這個見代表六根的覺。覺性的起用,在眼叫見,在耳叫聞,在鼻叫嗅,在舌叫嘗,在身叫觸,在意叫知;用一個見字作代表。見聞覺知,哪個沒有?統統都有,有而不覺,那就沒有法子。解脫就是自在,你怎麽不自在?古大德講,誰把你捆住?,誰綁住你?沒有人。你今天爲什麽有法身而不能證法身?有般若,般若不能現前;有自在、有解脫,解脫也不能夠現前,原因在哪裏?你被妄想、分別、執著害了,這個東西是大障礙,障礙自己的法身、般若、解脫。所以你要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自性的智慧德能現前;自性的智慧就是般若,德能就是講法身解脫。而且佛又說,這叁種每一種裏…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