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关系多麽密切,我们自己要珍重自己、要爱护自己,自己有成佛的本钱。这的确增长我们坚定的信心,无比的信心,我们跟毗卢遮那如来共集善根,修菩萨行。过去生中曾经修过菩萨行,没出得了三界,这再一轮回又迷惑颠倒。这又不知道过了多少劫,这一生当中又碰上,这个缘很希有、很难得,百千万劫难得碰上一次,我们这一生碰到。碰到是要继续再修菩萨行,接着再干,要真干,干假的不行。一定要遵守释迦牟尼佛的教诫,千万不要以为世尊所说不适合这个时代。我在初学佛的时候,实在讲我的妄想、分别、执着相当重,我很感激我的老师章嘉大师,他对我非常有耐心,我自己想想我的耐心不如他,他把我的观念转过来实在是不容易。我那个时候的想法执着非常坚固,佛法理论好,方法在原则上不错,值得我们尊重,特别是理论,我们应当好好的来学习。至於它的修行,我就大不以为然,特别是戒律。我把戒律看作生活规范,实在讲今天我们这样说法,大家听了也点头,不错,是生活规范。可是我们现代人生活跟古人生活不一样,时代不相同,地区也不一样,我们如果学习三千年印度古人那种生活方式,我们怎麽能受得了?没有法子接受。章嘉大师他看出我的心思,他也不说,说了我也不能接受;我不好意思跟他抬杠,跟他辩论,但是我不会接受。我们总是认为即使国家订的法律,法律每过几年要来一次修订,为什麽修订?前几年适用,这几年社会又有变化,又不适用,要修订。戒律就跟法律一样也应当时时来修订,我们才好用,我有这麽一个观念,这个观念非常非常坚固。我们儒家讲礼,礼跟佛法戒律是相同的。可是中国古礼,夏、商、周就不一样,佛订的戒律怎麽可以说是一成不变?我们怎麽想也想不通。可是章嘉大师,我每一次跟他见面;我那时一个星期跟他见一次面,礼拜天去向他请教,他老人家常常轻描淡写的提一提,“戒律很重要”。我跟他老人家三年,他这一句话至少讲过几十遍,所以我的印象就很深刻。他圆寂之後,我在他火化场搭了一个小帐篷,在帐篷里面住了三天,守了三天三夜,跟甘珠活佛在一起。我很认真的思惟,我跟他老人家三年,他教了我些什麽?这一回顾,这一句话的印象就特别深刻,他提醒我,我因为对戒律很不重视。於是认真反省检点忽然觉悟了,世间所讲礼法叫世间法,世间法是会随着时间、空间有所改变,要重新修订。我明白佛家戒律,它不是世间法,它是世间跟出世间的一个分水岭,你能够守住这个方法,你才能超越世间。所以它不能够修改,它一修改就掉到世间去,不能用世间法的眼光来看佛家的修学方法。我明白这个道理,然後我才开始读《戒经》,我很认真、很用心的去读诵,掌握到《戒经》的原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戒律的总纲领。善恶的标准是什麽?标准是性德,不是世间的。如果是世间标准,这个标准确实会随着时间、空间有所改变;它是性德,性德就没有法子改变。佛法里面讲相应,与什麽相应?与自性性德相应,它不是跟世间人情世故相应,与性德相应,也就是与清净、平等、觉相应,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读这一段经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跟法身佛共集善根,我们今天再接着修菩萨行,我们的成就“皆从如来善根海生”。“海”在此地是比喻,比喻自性无尽的深广,实在讲到哪里找比喻能比得像?实实在在找不到,用一个海、用个虚空来比喻,也只能比喻个彷佛,没有办法比喻得恰好。这个道理我们必须要明白,然後才能建立自己的清净信心,对我们修学、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佛在大乘经里面,常常教导我们深解义趣,实在是很有必要,我们要解得深。解得深,解跟行有密切关系,如果不能行,就没有办法往深处去理解。清凉大师在这一段文里面也有很好的开示,可以给诸位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说到毗卢遮那,意思是光明遍照。光有两种:一种是身光,一种是智光,都是遍照虚空法界。这个事实我们从这部经开头讲到此地,可以能体会到一点。光,我们现在听到这个名词,立刻就想到我们张开眼睛看到外面的亮光。这种解释是不圆满的、不究竟的,为什麽?现在科学发达,科学家告诉我们,宇宙之间光种类太多,在无量的光里面,我们的肉眼功能很有限,只能看到很窄小的这一部分,我们能看到;其馀的我们肉眼看不见,借重科学的工具能够探测出几种。像现在大家知道的X光、紫外光,都不是我们肉眼能看到。现在讲光,光波,以我们肉眼能见到这个光作为一个标准,比这个光波长我们看不到,比这个光波短我们也看不到。可是诸位要晓得,我们自性里面所放出来的光波是无量无边。我们现在自己这个身体会不会放?会放,我们自己看不到。诸佛菩萨有身光,佛告诉我们,每一个众生都有身光,不但有情众生有身光,无情众生也有光。物质都有光,这个光就是我们今天科学家所讲波动,电磁,所有一切物质都是带电体,动物、植物、矿物,乃至於自然现象都是带电体。我们佛法里面讲物质,物质是四大:地、水、火、风。地、水、火、风说的是什麽?说的是物质的四个现象、四个特徵。现在我们用科学的技术将一个物体分析,分析成分子,由分子再分析成原子、成电子、成粒子,来观察所有一切物质现象究竟是什麽?才知道统统是这些基本的粒子排列组织而成。最基本的粒子在我们佛法里面,前面跟诸位说过,佛经里面称为极微之微,比微尘小。极微之微它还是一个物体,我们讲它还是个物质,物质有四个现象。第一个现象它本身是个物质,物质我们叫它做地大,地是代表它有物质,表这个意思。它有火大,火大是现在所讲它带阳电,带电。它有水大,水大是带阴电。现在科学上用的名词不一样,跟佛法讲的没有两样。风大,风大是说明它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它有活动,风代表动。基本的物质有四个现象,地、水、火、风这四个现象。诸位仔细想想这四个现象里面,它带电,带阴电、带阳电就放光、放波动,它有波动,它动的,它不是静的。这个就是说明身光的来源,所有一切的物质统统都有身光。身光的大小不论,在《华严经》里面没有大小,大小不二;大,遍虚空法界,小,也遍虚空法界,《华严经》上说的。如果就一般大乘经上说,灵性愈高光就愈大,也就说明它的波动愈细密、愈快速。一切众生它的波动速度不相同、频率不相同,这是真的,这个也是事实的真相,但是决定是周遍法界。而且是彼此互相交感,它才产生感应道交的作用,跟现在我们用无线电传递讯息一样的道理。到这种程度我们可以自由运用自己本身的能量,不必依靠机械,能用本身的能量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菩萨、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这是讲的道理,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觉得佛所讲是有理,有可能,我们不能不相信。第二种光是智光,这个智特别是觉。光里面确实有觉、有不觉,有这两种;身光不觉,智光就觉。有觉,感应、讯息的传递,就彼此互相沟通。如果没有智光,这当中就产生障碍,虽然光波、电波达到,但是究竟传递什麽讯息不知道?甚至於说我们自己粗心大意,妄想、分别、执着特别多,在这种情况之下四面八方来的光波,我们不但不能辨别它里面的含义,甚至於连影像都没有办法觉察得到。是我们太粗心,没有感觉,这是古人讲,这个身体都麻木不仁,没知觉,这是真的。诸佛菩萨传递我们的讯息,我们一无所知;六道众生里面传递我们讯息,我们也一无所知。必须重重打你一顿,刺你一下,感觉到痛了,才知道痛痒,这身体麻木到这种程度。两种光说得好,照真照俗,重重法界,《华严》里面告诉我们真正的事相,真实的事相。大师在此地给我们介绍毗卢遮那是法身,卢舍那是报身,释迦牟尼是应身,我们常讲三身,三身是一不是二。报身是智慧之身,智身也遍一切处,应化身也遍一切处,没有不遍。所以我们要明了,智遍,身也遍。为什麽?因为所依赖生起的本性是遍一切处,它统统从法性生,法性遍一切处,从性里面生出来的这些现象,怎麽不遍一切处?物质现象是现象,智慧也是现象,没有不遍的道理。佛的住处,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在哪里?常寂光遍一切处,哪个地方不是常寂光?而实在讲,身跟土是一不是二,你要把身跟土分做两个,错了,你没有入门,身土不二,入不二法门,身土是一不是二。经论上给我们讲,自性有三德,叫三德密藏。其实这个密是深密而非秘密,为什麽?它都显在面前,并没有隐藏。法身,般若,解脱,谁没有?我们现前没有,现前你是没有感受到,实际上你统统具足。法身理体具足,没有法身哪来这个身?法身是能现,我们这个身土世界是所现。没有能现的,怎麽可能有所现的境界?能所不二。可见得法身没有含藏在哪里,没有隐藏,而是我们自己不认识、不觉悟。禅宗,禅宗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老和尚考他:像什麽样子?在哪里?开悟的人随便拈一个东西表示一下,老和尚点头,就给他印证。随拈一物,无一法不是,所以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这麽回事情。般若、解脱亦复如是。般若是知见,《楞严经》上讲的知见,知见就是自己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你有知,你有见,这个见代表六根的觉。觉性的起用,在眼叫见,在耳叫闻,在鼻叫嗅,在舌叫尝,在身叫触,在意叫知;用一个见字作代表。见闻觉知,哪个没有?统统都有,有而不觉,那就没有法子。解脱就是自在,你怎麽不自在?古大德讲,谁把你捆住?,谁绑住你?没有人。你今天为什麽有法身而不能证法身?有般若,般若不能现前;有自在、有解脱,解脱也不能够现前,原因在哪里?你被妄想、分别、执着害了,这个东西是大障碍,障碍自己的法身、般若、解脱。所以你要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自性的智慧德能现前;自性的智慧就是般若,德能就是讲法身解脱。而且佛又说,这三种每一种里…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