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面都有四净德:常、乐、我、净。常,永远不变,这是常。乐是真的快乐,决定没有苦,我们世间苦乐忧喜在自性里面统统没有,那叫真乐。苦乐的乐是相对的乐,不是真的乐。我是主宰的意思,大自在的意思,自己真正做得了主宰,真正得大自在。净是清净,一尘不染,世出世间法统统不沾染,这是自性本具的德能。说到共集善根,我们与诸佛如来,与这些大菩萨们,共同一法身。再跟诸位说,诸佛如来无量劫所修集的功德,我们可以不可以把它转变成我自己的功德?行不行?在理论上讲,行。为什麽行?共同一法身,那怎麽不行?可是在技术上讲,它用什麽方法来转?不知道。其实诸佛菩萨不吝啬,很大方,绝不吝法,已经把这个方法教给我们。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把一切诸佛、阿弥陀佛在因地里所修,无量无边的功德转变成自己的功德。妙极了,这个法门的殊胜,绝对不是权教菩萨能够想像得到,所以法门叫难信之法,它真难,它不是假难,真难信。诸位想想,我们平常也讲,希望自己跟阿弥陀佛同心同德、同解同行;那阿弥陀佛无量劫修学,我们跟他一同,不就变成自己的吗?现在麻烦在哪里?麻烦在不同,怎麽样把我们不同的地方变成同,我们的进展就无比的快速。我们想不想?想。要怎麽做?我今天给几位法师在提议,现在李木源居士要建弥陀村,这要用很多钱,现在经济状况都不好,钱从哪里来?当然我们要仰靠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相应就容易,不相应这就难。如何相应?我们想想释迦牟尼佛,当年他老人家在世,他的团体,这麽多出家人跟到他修学,真的是三衣一钵,彻底放下。我们今天也来试一下,我们出家人身上不放一分钱,我们从这里做起。有需要的时候常住给你,我们决定不存一分钱,一切的供养统统交给常住。身心自在,没有妄想,口袋里有钱还想到买这个、买那个,外头还诱惑;到你身上一文都没有,看到也不想,为什麽?没钱,我们从这个地方做起。沙弥十戒里头有这一条,诸位一定要晓得,这个东西害我们害得很深很深。今天我们连道门都入不进去,经本子展开此地,注解注得这麽好都看不懂,原因在哪里?钱眼是障碍,花花纸把我们的眼睛搞迷惑,什麽都看不清楚,糟到这样的程度。所以我们觉悟之後要把它放下,彻底放下,这才是真正与佛同心同愿、同解同行。李居士做事情速度快,我们同修们看到都很佩服。今天来告诉我,说做马上就做,念佛堂立刻就开始。听说今天是头一天,就有三、四十个人来念佛,很难得。四楼作念佛堂,五楼作讲堂;讲堂里面坚定诸位同修信解二门;念佛堂真干,行证。修菩萨行必定要依教奉行。清凉在此地讲共集善根,他讲到主伴,这好,意思讲得好。主伴有三种说法,第一个是回向主伴,第二种同行主伴,第三是如相主伴,都称共集。为什麽叫回向主伴?我修集一些功德回向给虚空法界,虚空法界包括一切诸佛菩萨、一切众生;他们所修的功德也回向给我。我回向给他,我是主,毗卢遮那佛是伴;毗卢遮那佛回向给我,他是主,我是他的伴,我们跟诸佛如来互为主伴。实在说一切诸佛如来修集毫发之善,没有不回向法界一切众生。只有我们众生心量很小,把佛菩萨忘记掉。我们不肯回向给他,他回向给我们;我们也会偶尔想到,回向个一两次。这就是我们跟毗卢遮那佛有这样的关系。同行主伴,我们同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佛也学这个,我们也学,同学的主伴。这两种:回向主伴跟同行主伴统统称性,称性就圆融,彼此互摄,这个关系多密切。这是清凉大师教导我们,我们跟诸佛菩萨的关系非常密切,然後你再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跟一切众生的关系亦复如是。我们礼敬诸佛,怎麽能够忽略一切众生?生佛不二,生佛一如。於是这些道理,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我们真的才逐渐逐渐明白一些,渐渐懂得。这样我们修学,也就是我们的生活工作,修行就是修正我们在生活里面、工作里头、应酬里面种种的错误,把这些错误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我们修行才有方向、才有目标,才真正把纲领原则掌握到。後面一句,“善根海生”。性德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已经把障碍自性的这些无明、尘沙烦恼断尽了,自性的智慧德能圆满的现前,《华严经》上已经证得十身。我们今天是被这些烦恼: 尘沙、无明障碍住,性德虽然就在面前,正是所谓当面错过,不认识,冤枉在受生死轮回。我们这一生总算是很幸运,善根福德因缘成熟,得人身遇佛法,遇到佛法里头最殊胜的法门,在这个里面让我们豁然大悟,知道我们跟一切诸佛菩萨,同一个善根海生的。我们今天要靠佛菩萨帮助我们,佛菩萨怎麽帮法?用他的身体给我们做一个榜样、做一个模范,让我们看到好学习。佛不在世,我们造佛菩萨的形像,造像不是随便造的。现代有很多人,用艺术的眼光、美学的眼光来造佛菩萨的形像,美则美矣,不能表法。所以造佛像、造菩萨像,一定要依照《造像度量经》,《大藏经》还有这部经,教给你怎麽个做法。要把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表现出来,让我们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每一个相好,福相,果报,果必有因,让我们见到果,就想到修因,这一尊佛像对我们才产生功德的作用。如果只是美,不能让我们想起怎样修因证果,那只能把它当作艺术品来欣赏,我们得不到利益。佛法里面讲一切法无一不是表法,这在《华严经》上显示出来,没有一法不是表法。真的让我们六根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切时、一切处,你所接触的全是“大方广佛华严”,所以这经尘说刹说,永远无间断在说,这话是事实。上面就是缘来叹德。“诸波罗蜜,悉已圆满。慧眼明彻,等观三世。於诸三昧,具足清净。”这三句是从德行上来赞叹。第一句“诸波罗蜜,悉已圆满”。这些菩萨都是法身大士,他们在此地所代表,我们常常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二十位菩萨代表,都是破无明、证法身,所以跟诸佛如来是属於同生性,跟诸佛如来真的是用一个真心,不是异生性。必然与法性理体相应,必定能够实践因地当中所发普度众生的弘愿,佛门里面常讲如来家业。我们世间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你都有事业,你是从事於哪一个行业的。如来也不例外,如来从事哪一个行业?这就如来家业。如来家业就是普度众生,这是佛教一个名词,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如来的家业,从事於义务的社会教学工作。这个社会教学范围之大,是虚空法界,不是局限在一个地区,不是局限在一个世界,尽虚空、遍法界;以一切有情众生为对象,有情众生是讲九界有情众生。这是如来家的事业,这个教学是义务的,不讲求报酬。世尊一生教学,我们在经典上所看到,他的学生以我们肉眼接触到、看得见的,有帝王、国王大臣,再往下面看也有贩夫走卒,真的是孔老夫子所谓有教无类,一律平等。佛没有接受丝毫的报酬,只是每一天出去托一钵饭而已;穿的衣服叫粪扫衣,别人丢弃的旧衣服,捡起来洗洗乾净,破损的地方把它裁掉,把它凑合缝起来当衣穿,佛过的是这个生活。我们今天过的什麽生活?我们叫学佛,要是给佛世的人看到是笑话,真是牙都笑掉,我们学什麽佛?连佛的样子也没装像。要晓得他们存的是什麽心?他的心与自性完全相应。自性清净,自性平等,自性觉而不迷,自性生大慈悲,所以他能成无上道。成无上道就是能够恢复自性,自性里面无量的智慧德能能现前,於是得大自在。这个自在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随类化身,随机说法,这才显示德能智慧无比的殊胜。说佛的福德,就是说性德,清凉大师在这一段给我们注得很详细。这里面有个重点我们要学习,第一个我们要虚心。虚心怎麽说?六祖惠能大师常讲“本来无一物”,世尊在《金刚般若经》里面告诉我们,“三心不可得”,这才叫真正的虚心,也就是心地清净到极处。根尘相接的时候,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一念不生,这是虚心。纵然起心动念,决定是利益一切众生,没有我,如果还有一念念到我的利益、我的好处,你就被污染,严重的污染。污染生烦恼,清净生智慧。一定要崇尚道德,与道、与德相应,才能提升自己的境界,当然也包括提升自己生活的境界,这是我们今天讲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无所谓,再跟诸位说,物质生活里头没有苦乐,你才真正超越。念念要想一切众生,特别是要想念一切苦难的众生,还没觉悟,还迷惑颠倒,还在六道里面搞轮回,用轮回心造轮回业;要常常想念这些众生,如何去帮助他们。有机会我们尽心尽力帮他忙,没有机会要好好提升自己境界,自己认真努力修学,都是为一切众生,要像佛一样行弥法界。清凉给我们讲菩萨的大德,概略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自己因行德,因地修行的德。第二类胜进果行德,证果之後他们的生活行为,所显示的大德大能。第三种是讲这两种行无障碍德。所以叹德,叹菩萨德经文很长。因地修行对我们来说,是我们现前的事情,我们非常关心。我们现在这是在因地,因地修行有自利、利他。自利行怎样才能做得圆满?这就讲到我们经文“诸波罗蜜,悉已圆满”。波罗蜜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到彼岸。这话不太好懂,我们用现代的话来说,究竟圆满,就这个意思。诸是多的意思,每一桩事情都能做到究竟圆满,就叫波罗蜜。我们想一想看,我们那一桩事情做到究竟圆满?此地“诸”这一个字,里面所含摄是无量无边,不要只看到经上讲六度、十度、八万四千,这都是小数字。要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微细之行;说到微细,我们从早到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意业,我们身体动作是身业,言语是口业。意业太复杂、太多,前念灭了,後念就生。怎样才做到圆满?与法相应就圆满。换句话说,身、语、意业这三业行为要做到尽善尽美,这才是圆满。尽善尽美对谁来说?对众生来说,不是对自己。换句话说,自己所做是为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榜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