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那才叫圆满。我动一个念头,我身体的动作言语,不足为世间人的楷模,那就错了。你要学菩萨,起心动念、言语动作,要给世间一切人做好样子,这叫菩萨行。菩萨行叫自利行,自利就是利他,要懂这个道理,要想到如何做得圆满。
【诸波罗蜜,悉已圆满。慧眼明彻,等观三世。於诸三昧,具足清净。】这一段经文。文字虽然不长,赞叹与会菩萨的智慧德行,这里面的含义非常深广,境界无量无边。清凉大师给我们解释这段经文,他分做三条∶第一个是说明自己修因证果的德行;第二是讲如何再提升自己的境界,菩萨还没有圆满成佛,必须要不断的勇猛精进;第三个意思是自分跟精进向上这两种行,彼此能够相成而不妨碍。经文分成这三段。这是第一段,第一段里面有三句,三句是说三桩事情。第一桩是自利行圆满。“诸波罗蜜,悉已圆满”,这一句话里面含的就很多很多。通常我们所谓菩萨修学六度万行,六度是讲纲领,每一条里面都包含无量无边的法门。在本经文殊菩萨给我们说十波罗蜜,其实十度跟六度只是开合不同而已,实际上内容没有两样。这十个纲领展开来就是经上所讲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确实有这个数字,不是随便说的,诸位看看《佛学大辞典》、《教乘法数》、《三藏法数》里面都有解释。八万四千依旧是一个纲目,再细说那是无量无边,四弘誓愿里面跟我们讲“法门无量誓愿学”,无量无边的法门。断无量无边的烦恼习气,到功德圆满的时候,怎麽样才叫做圆满?小乘人的圆满只是说见思烦恼断尽了,他就证到四果阿罗汉。大乘法里面的圆满,一般是讲法云地的菩萨,这是十地,第十地的菩萨;也就是菩萨五十个阶位修圆满,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修到圆满的时候,这才能够讲是“诸波罗蜜,悉已圆满”。从这一句我们就可以肯定与会的这些菩萨,最低限度他们的地位都是法云地的菩萨,通常我们说三大阿僧祇劫圆满。再往上面去就是等觉,就是入等觉位,这个都是称为圆满。第二句是讲利他行满,“慧眼明澈,等观三世”。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留意,自利要不圆满,就决定不能够利他圆满。换句话说,利益一切众生做到圆满,决定是自利圆满,这个是一定的道理。经文里面跟我们讲这八个字:“慧眼明彻,等观三世”,佛在这一部经里面,跟我们说如来有十眼,它是每一样都是用十来代表圆满,讲身有十身,讲眼也讲十眼,十眼里面特别标出一个慧眼。过去我们曾经在此地讲过《金刚经》,《金刚经》上佛说如来有五眼,实在讲《金刚经》上讲五眼跟《华严经》上讲十眼,也是开合不同,内容没有两样。慧眼就是五眼里面有慧眼,十眼里面也有慧眼。五眼的慧眼是排在第三,十眼里面的慧眼也摆在第三。明彻,明是十眼里面的智眼,彻是十眼里面的慧眼。这也得要将这十种眼略略的说说。第一种“肉眼”,五眼跟十眼里面都有。肉眼见色相,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现前都有,我们睁开眼睛看到外面形形色色,这是肉眼的功能。对於这些色相你见到了,见到之後你了解多少,这就要讲智眼跟慧眼。十眼并不是说肉眼之外又出来九种眼,不是的。第二种“天眼”,天眼能够观察众生的心,也就是说众生起心动念。我们有没有?如果我们心地清净,现在人讲头脑清楚一点,不被外境迷惑,对於妄想、分别、执着淡一些的人,我们常讲看得淡一点,你也就有一点小天眼。能够看出一切众生起心动念,微细的念头我们见不到,粗的念头我们能见到,从哪里见到?从他的思想言行当中可以能够观察到。这桩事情并不很难,现代的社会由於外面境界诱惑的力量太强,而一些人自己迷在五欲六尘当中,自己不能自觉、不能自拔。虽然也有一些学佛的同修明白一点佛理,佛讲的这些道理,可是敌不过烦恼习气,日常生活当中还是受烦恼习气控制,依旧是在造业,这是常言所说明知故犯。如果有这种情形,要不能够提高高度的警觉性,认真的忏悔,改过自新,前途不堪设想,这是实实在在的话。宋朝,我们在《往生传》里面,《净土圣贤录》里看到的莹珂法师,破戒作恶的出家人。他的好处就是警觉性很高,自己非常清楚坏的习气、坏的毛病,天天在造恶。如果佛在经上讲的话要不错,他自己想想将来一定堕地狱;想到佛说地狱境界的苦,他就恐怖,害怕。如果我们细细去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经》康熙年间青莲法师,他的法号就是用青色的莲花:青莲,给《地藏经》做了一个《科注》。《科注》里面将世尊许多经论里面所说善恶因果的报应,他都引用,所以这个注解好,读这个注解等於他把这些参考资料全部给你搜集,不必到别的地方去找。细读他的注解,我们就更清楚、更明白,地狱苦不堪忍受,时间之长都是讲无数劫,单位是用劫来算。如果我们想到这桩事情,能不认真去修行吗?莹珂法师值得我们作榜样,他的业障重、习气深,自己不能控制自己,所以就向同参道友请教,有没有方法救救,请教别人有没有方法来救他。其他的这些同参道友就送一本《往生传》给他看,他看了之後深受感动,就关起房门念阿弥陀佛,念了三天三夜,时间不长,感应不可思议。这什麽原因?生死心切,救命要紧,他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三天三夜不眠不休,把阿弥陀佛念来。阿弥陀佛告诉他,你的阳寿还有十年,这十年当中你好好的修行,到你命终的时候佛一定来接引你往生。莹珂法师跟阿弥陀佛说:我的烦恼习气太重,我控制不了,经不起外面诱惑,外头境界一诱惑,我又要造罪业,这十年不得了,我要造多少罪业?这一想就不对,我十年寿命不要,我现在就跟你走。阿弥陀佛也就接受,佛就告诉他:这样好了,三天之後我来接引你。莹珂法师说:行,三天行;三天可以不造业,能控制得住。他把房门一打开,告诉大家三天以後他往生。寺庙的人对他了解太多,无恶不造,破戒犯规,三天你就能往生?但是看他的口气又不像是妄语,好像是真的,反正三天的时间不长,大家就等着瞧。到第三天,果然他请这些同参道友念佛给他送行,真的往生,证明《弥陀经》上所讲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不错,一点都不假,这是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学他高度的警觉心,如何能在境缘当中控制不犯?《华严经》上讲得好,第一个你要看破,看破之後要放下,看破是明理,了解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真相。这个真相是相有体空,《般若经》上讲“缘起性空”,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缘起,不是真的。所以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善人好事也好、恶人坏事也好,统统是缘起性空。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这叫看破。《金刚经》上佛教给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告诉你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梦幻泡影。它存在的时间多长?“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看破。存在的时间给你讲真话,如电,闪电一样。这一桩事情,在《华严经十定品》里面要讲到,讲得很微细,闪电的时间已经很长很长,比这个还短的是刹那际,这是给你讲真话、讲实话。而我们现前看到好像人的寿命有几十年,几十年就是经上讲的“如露”,露水,是什麽意思?刹那际的相续相,不是真的。哪有一法是真的?世间十法界如是,一真法界也不例外,唯有真如理体是真的。这个理体没有相,虽然体性上没有相,但是它能现一切相。所现的相,一真法界跟十法界,这是所现的相。相碍不碍性体?不碍;性体也不碍幻相。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千经万论、千言万语,都是给我们说明这个事实,我们真的领悟、体会到,就看破,看破之後自然就放下。放下什麽?放下一切分别、执着,我们在这个世间随缘,随缘就过得很自在。诸佛如来有五眼、有十眼,我们如果能用用功,虽然不能入佛这个境界,相似的境界是决定可以得到。我们要问,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还有没有分别?还有没有执着?你如果没有分别,人家说你白痴,你难道连个黑白都不知道?你要不执着,人家把你当傻瓜,你要受尽欺负、受尽折磨,哪有好日子过?在这个时候怎麽办?也有分别、也有执着,要学永嘉大师“分别亦非意”,这就是过佛菩萨的生活。我有没有分别?有分别,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自己确实没有分别,随顺众生;随顺众生的执着而执着,自己确实没有执着。给诸位说就不造业,不但你不造恶业,善业也不造,善、恶业都没有。然後你在生活、处事待人接物还是有善、恶,怎麽会没善、恶?善、恶都变,变成什麽?变成净业。你造的一切善,因为你不执着善、不分别善;你造的恶,也不执着恶、也不分别恶,善、恶业统统变成净业。换句话说,只要有我、有我所,你就落在善、恶两边,善因就有善果,恶因就有恶报。善果,三善道;恶报,三恶道;你就没法子脱离。这个地方是个关键,如何把这个关键扭转过来?你一定要发大菩提心,这是佛在经上,一切经论里头,时时刻刻在劝勉我们发菩提心,往生净土。《无量寿经》上三辈都把“发菩提心”列在第一句,本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童子每见一位善知识,第一句话就说“我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一句就是发无上菩提心,决定不能够疏忽。我们发菩提心怎麽发法?真发。过去我迷惑、我颠倒,我起心动念为自己;现在我明白、我觉悟,我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跟诸佛菩萨一流的人物,起心动念不为自己;为一切众生,为正法久住,为弘法利生,我们学佛四众弟子都要发这个心,这个心要发得真、要发得恳切,没有为自己。今天无论我们是什麽身分,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都是为了帮助一切众生觉悟,这就叫行菩萨道。一切时、一切处,我们能够接触到的一切人、事、物,都应当把佛法介绍给他们。前面跟诸位讲过,维摩居士给我们讲道场,这个讲堂我们每天在这里讲经说法是道场;诸位居士,你们回家,你们家庭是道场,你们对你们家人也不能够间断讲经说法。讲经说法不一定要…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