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中)▪P12

  ..續本文上一頁那才叫圓滿。我動一個念頭,我身體的動作言語,不足爲世間人的楷模,那就錯了。你要學菩薩,起心動念、言語動作,要給世間一切人做好樣子,這叫菩薩行。菩薩行叫自利行,自利就是利他,要懂這個道理,要想到如何做得圓滿。

  【諸波羅蜜,悉已圓滿。慧眼明徹,等觀叁世。於諸叁昧,具足清淨。】這一段經文。文字雖然不長,贊歎與會菩薩的智慧德行,這裏面的含義非常深廣,境界無量無邊。清涼大師給我們解釋這段經文,他分做叁條∶第一個是說明自己修因證果的德行;第二是講如何再提升自己的境界,菩薩還沒有圓滿成佛,必須要不斷的勇猛精進;第叁個意思是自分跟精進向上這兩種行,彼此能夠相成而不妨礙。經文分成這叁段。這是第一段,第一段裏面有叁句,叁句是說叁樁事情。第一樁是自利行圓滿。“諸波羅蜜,悉已圓滿”,這一句話裏面含的就很多很多。通常我們所謂菩薩修學六度萬行,六度是講綱領,每一條裏面都包含無量無邊的法門。在本經文殊菩薩給我們說十波羅蜜,其實十度跟六度只是開合不同而已,實際上內容沒有兩樣。這十個綱領展開來就是經上所講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確實有這個數字,不是隨便說的,諸位看看《佛學大辭典》、《教乘法數》、《叁藏法數》裏面都有解釋。八萬四千依舊是一個綱目,再細說那是無量無邊,四弘誓願裏面跟我們講“法門無量誓願學”,無量無邊的法門。斷無量無邊的煩惱習氣,到功德圓滿的時候,怎麽樣才叫做圓滿?小乘人的圓滿只是說見思煩惱斷盡了,他就證到四果阿羅漢。大乘法裏面的圓滿,一般是講法雲地的菩薩,這是十地,第十地的菩薩;也就是菩薩五十個階位修圓滿,從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修到圓滿的時候,這才能夠講是“諸波羅蜜,悉已圓滿”。從這一句我們就可以肯定與會的這些菩薩,最低限度他們的地位都是法雲地的菩薩,通常我們說叁大阿僧祇劫圓滿。再往上面去就是等覺,就是入等覺位,這個都是稱爲圓滿。第二句是講利他行滿,“慧眼明澈,等觀叁世”。這個地方我們特別要留意,自利要不圓滿,就決定不能夠利他圓滿。換句話說,利益一切衆生做到圓滿,決定是自利圓滿,這個是一定的道理。經文裏面跟我們講這八個字:“慧眼明徹,等觀叁世”,佛在這一部經裏面,跟我們說如來有十眼,它是每一樣都是用十來代表圓滿,講身有十身,講眼也講十眼,十眼裏面特別標出一個慧眼。過去我們曾經在此地講過《金剛經》,《金剛經》上佛說如來有五眼,實在講《金剛經》上講五眼跟《華嚴經》上講十眼,也是開合不同,內容沒有兩樣。慧眼就是五眼裏面有慧眼,十眼裏面也有慧眼。五眼的慧眼是排在第叁,十眼裏面的慧眼也擺在第叁。明徹,明是十眼裏面的智眼,徹是十眼裏面的慧眼。這也得要將這十種眼略略的說說。第一種“肉眼”,五眼跟十眼裏面都有。肉眼見色相,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現前都有,我們睜開眼睛看到外面形形色色,這是肉眼的功能。對於這些色相你見到了,見到之後你了解多少,這就要講智眼跟慧眼。十眼並不是說肉眼之外又出來九種眼,不是的。第二種“天眼”,天眼能夠觀察衆生的心,也就是說衆生起心動念。我們有沒有?如果我們心地清淨,現在人講頭腦清楚一點,不被外境迷惑,對於妄想、分別、執著淡一些的人,我們常講看得淡一點,你也就有一點小天眼。能夠看出一切衆生起心動念,微細的念頭我們見不到,粗的念頭我們能見到,從哪裏見到?從他的思想言行當中可以能夠觀察到。這樁事情並不很難,現代的社會由於外面境界誘惑的力量太強,而一些人自己迷在五欲六塵當中,自己不能自覺、不能自拔。雖然也有一些學佛的同修明白一點佛理,佛講的這些道理,可是敵不過煩惱習氣,日常生活當中還是受煩惱習氣控製,依舊是在造業,這是常言所說明知故犯。如果有這種情形,要不能夠提高高度的警覺性,認真的忏悔,改過自新,前途不堪設想,這是實實在在的話。宋朝,我們在《往生傳》裏面,《淨土聖賢錄》裏看到的瑩珂法師,破戒作惡的出家人。他的好處就是警覺性很高,自己非常清楚壞的習氣、壞的毛病,天天在造惡。如果佛在經上講的話要不錯,他自己想想將來一定墮地獄;想到佛說地獄境界的苦,他就恐怖,害怕。如果我們細細去讀《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經》康熙年間青蓮法師,他的法號就是用青色的蓮花:青蓮,給《地藏經》做了一個《科注》。《科注》裏面將世尊許多經論裏面所說善惡因果的報應,他都引用,所以這個注解好,讀這個注解等於他把這些參考資料全部給你搜集,不必到別的地方去找。細讀他的注解,我們就更清楚、更明白,地獄苦不堪忍受,時間之長都是講無數劫,單位是用劫來算。如果我們想到這樁事情,能不認真去修行嗎?瑩珂法師值得我們作榜樣,他的業障重、習氣深,自己不能控製自己,所以就向同參道友請教,有沒有方法救救,請教別人有沒有方法來救他。其他的這些同參道友就送一本《往生傳》給他看,他看了之後深受感動,就關起房門念阿彌陀佛,念了叁天叁夜,時間不長,感應不可思議。這什麽原因?生死心切,救命要緊,他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叁天叁夜不眠不休,把阿彌陀佛念來。阿彌陀佛告訴他,你的陽壽還有十年,這十年當中你好好的修行,到你命終的時候佛一定來接引你往生。瑩珂法師跟阿彌陀佛說:我的煩惱習氣太重,我控製不了,經不起外面誘惑,外頭境界一誘惑,我又要造罪業,這十年不得了,我要造多少罪業?這一想就不對,我十年壽命不要,我現在就跟你走。阿彌陀佛也就接受,佛就告訴他:這樣好了,叁天之後我來接引你。瑩珂法師說:行,叁天行;叁天可以不造業,能控製得住。他把房門一打開,告訴大家叁天以後他往生。寺廟的人對他了解太多,無惡不造,破戒犯規,叁天你就能往生?但是看他的口氣又不像是妄語,好像是真的,反正叁天的時間不長,大家就等著瞧。到第叁天,果然他請這些同參道友念佛給他送行,真的往生,證明《彌陀經》上所講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不錯,一點都不假,這是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學他高度的警覺心,如何能在境緣當中控製不犯?《華嚴經》上講得好,第一個你要看破,看破之後要放下,看破是明理,了解十法界依正莊嚴的真相。這個真相是相有體空,《般若經》上講“緣起性空”,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緣起,不是真的。所以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善人好事也好、惡人壞事也好,統統是緣起性空。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這叫看破。《金剛經》上佛教給我們“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這是告訴你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夢幻泡影。它存在的時間多長?“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看破。存在的時間給你講真話,如電,閃電一樣。這一樁事情,在《華嚴經十定品》裏面要講到,講得很微細,閃電的時間已經很長很長,比這個還短的是刹那際,這是給你講真話、講實話。而我們現前看到好像人的壽命有幾十年,幾十年就是經上講的“如露”,露水,是什麽意思?刹那際的相續相,不是真的。哪有一法是真的?世間十法界如是,一真法界也不例外,唯有真如理體是真的。這個理體沒有相,雖然體性上沒有相,但是它能現一切相。所現的相,一真法界跟十法界,這是所現的相。相礙不礙性體?不礙;性體也不礙幻相。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千經萬論、千言萬語,都是給我們說明這個事實,我們真的領悟、體會到,就看破,看破之後自然就放下。放下什麽?放下一切分別、執著,我們在這個世間隨緣,隨緣就過得很自在。諸佛如來有五眼、有十眼,我們如果能用用功,雖然不能入佛這個境界,相似的境界是決定可以得到。我們要問,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還有沒有分別?還有沒有執著?你如果沒有分別,人家說你白癡,你難道連個黑白都不知道?你要不執著,人家把你當傻瓜,你要受盡欺負、受盡折磨,哪有好日子過?在這個時候怎麽辦?也有分別、也有執著,要學永嘉大師“分別亦非意”,這就是過佛菩薩的生活。我有沒有分別?有分別,隨順衆生的分別而分別,自己確實沒有分別,隨順衆生;隨順衆生的執著而執著,自己確實沒有執著。給諸位說就不造業,不但你不造惡業,善業也不造,善、惡業都沒有。然後你在生活、處事待人接物還是有善、惡,怎麽會沒善、惡?善、惡都變,變成什麽?變成淨業。你造的一切善,因爲你不執著善、不分別善;你造的惡,也不執著惡、也不分別惡,善、惡業統統變成淨業。換句話說,只要有我、有我所,你就落在善、惡兩邊,善因就有善果,惡因就有惡報。善果,叁善道;惡報,叁惡道;你就沒法子脫離。這個地方是個關鍵,如何把這個關鍵扭轉過來?你一定要發大菩提心,這是佛在經上,一切經論裏頭,時時刻刻在勸勉我們發菩提心,往生淨土。《無量壽經》上叁輩都把“發菩提心”列在第一句,本經善財童子五十叁參,善財童子每見一位善知識,第一句話就說“我已經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這一句就是發無上菩提心,決定不能夠疏忽。我們發菩提心怎麽發法?真發。過去我迷惑、我顛倒,我起心動念爲自己;現在我明白、我覺悟,我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就是跟諸佛菩薩一流的人物,起心動念不爲自己;爲一切衆生,爲正法久住,爲弘法利生,我們學佛四衆弟子都要發這個心,這個心要發得真、要發得懇切,沒有爲自己。今天無論我們是什麽身分,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都是爲了幫助一切衆生覺悟,這就叫行菩薩道。一切時、一切處,我們能夠接觸到的一切人、事、物,都應當把佛法介紹給他們。前面跟諸位講過,維摩居士給我們講道場,這個講堂我們每天在這裏講經說法是道場;諸位居士,你們回家,你們家庭是道場,你們對你們家人也不能夠間斷講經說法。講經說法不一定要…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