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用言語,意業清淨、慈悲,你以清淨心、慈悲心對你一家人,你是意業在說法;口業柔和軟語,你就是口業說法;身體爲家裏面每一個人服務,把家事料理得整整齊齊,讓一家人生活過得非常舒適,你是身業在說法。你要把家庭看作道場,無我、無我所,我覺悟了,爲這些衆生服務,爲衆生不爲自己。這個家做整齊,做一個好樣子,這個家就是所有一切家庭的好榜樣,你是個模範的家庭、菩薩的家庭。不必宣揚,自自然然日久天長能影響你的鄉黨鄰裏、親戚朋友,你不是在做弘法利生的工作嗎?讓人家很明顯的覺察你,你在學佛之前跟學佛之後,完全變成兩個人,給諸位說,容貌也變,體質也變。從前容貌是凡夫,業報之身;現在菩提心一發,爲佛法、爲衆生,你這個容貌是菩薩的容貌,你再仔細一看,愈看愈像菩薩、愈看愈像佛,怎麽會一樣?相隨心轉,在家裏面就成菩薩、成佛。你要是經商開個店,你那個店是道場,所有來的顧客就是你度化的對象,待他真誠,和顔軟語,就用四攝法攝受。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所以你那個小店面就是大道場,度人成佛,幫助一切衆生破迷開悟。道場在哪裏?無處不是道場,無時不在說法。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要了解這些事實,才知道自己應當怎麽作法。時時刻刻,念念都是利益衆生,都是弘揚佛法,弘揚佛法是幫助一切衆生覺悟。佛法是在一切衆生心裏面,不在外面,他現在迷而不覺,迷失了,覺悟的人幫助那些沒有覺悟的人,讓他醒悟過來。所以我們心地清淨就有能力觀察一切衆生,以高度的智慧,善巧方便,助他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他覺悟了,他又會教別人,輾轉教化,我們這個世間劫難才能夠消除。劫難之由來是由大家的共業所感,劫難的消除還是要從人心上著手,一定要淨化人心,幫助一切衆生開智慧,智慧跟世智辯聰不一樣。“慧眼”,在本經裏面講,見一切衆生諸根境界。天眼是見衆生心,慧眼是見衆生的根性,諸根是講根性。他是什麽樣的根性,諸佛菩薩看得清楚,所以說法就契機。任何一個衆生,只要遇到佛陀,佛給他說法,很少不開悟的,很少不證果的。我們在經上看到,最低限度聽佛說法,他都證須陀洹果,真管用。只有一類的人,天天在佛菩薩面前,跟著佛菩薩也不能證果。哪一類人?提婆達多。天天跟在佛的周邊,他爲什麽不證果?他的妄想、分別、執著太重,戀慕世間的名聞利養,他只看到很多人恭敬佛、供養佛,他看到很難受,一定要取而代之,所以天天聽佛講經說法他也不能悟,這個在佛經裏面叫闡提根性。造無量無邊罪業,破和合僧,斷衆生的法身慧命,果報在阿鼻地獄。實在說經裏頭有《提婆達多經》,釋迦牟尼佛說出這個因緣,提婆達多真的是壞人嗎?不是,菩薩示現的。菩薩爲什麽要做這個示現?菩薩曉得世尊滅度之後,佛法傳遞還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正法、像法、末法,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還有一萬兩千年。這一萬兩千年佛不在世,佛的弟子代代承傳下來,將來僧團裏面佛的這些弟子身邊,也有提婆達多一類人物,所以釋迦牟尼佛在世就做了一個表演給你看。確實有這些人來破壞佛法,你就要覺悟;你覺悟,不受他害,不但不受他的害,還要受他的利。利是什麽?更堅定自己的信願,堅定自己的修行。所以這些人給我們做逆增上緣,我們接觸這個境界,不受其害反受其利,給諸位說,他也有功德,他也有好處;如果我們受害,我們墮落,他也墮落。所以我們對這些惡性的衆生,我們也要度他,一片慈悲,決定不能夠懷恨,決定不可以有報複的意念,要用大慈悲心憐憫他們做逆的示現,要幫助他。一個人一生當中,心善、言善、行善,即使你妄想、分別、執著放不下,你也決定生天,來生一定得人天福報。無貪、無嗔、無癡叫叁善根,必須把貪、嗔、癡叁毒連根拔除,我們的佛就沒有白學。你的根性好、根性善,你的心地好,存心好,你的境界好。爲什麽?境隨心轉,現在外國人講磁場,你的磁場好,磁場就是境界;確實人家接近你都感覺得很舒適、都感覺得很快樂,你的磁場好。如果你心胸邪惡,那個磁場不好,人家接觸你的時候都感覺得寒毛直豎,身心不安,那就是境界不好。境隨心轉,我們一定要存好心,行好事,說好話,做好人。無論遇到什麽境界,我們守住自己的原則,就是自行化他,就是利益衆生,利益社會。第四“法眼”,法眼所見的是一切法的實相,實相就是從相上見到性。性是什麽?性是空寂的。佛教給我們的方法,就是教給我們明心見性的方法。佛在《金剛經》裏的偈子,“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你要在一切法裏面看到相是夢幻泡影,你就見性,你就見到諸法實相。禅宗裏面講明心見性,性是什麽?性是萬法皆空,一切法的體性不可得。體不可得,從體現的相可不可得?也不可得。不可得,你以爲可得,這是一個錯覺,是個幻想,不是事實,確確實實不可得。別說死了以後,這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場空,這個時候有那一刹那的體會;自己還沒有死,看到別人死,警覺性高的,一看到人死,搖搖頭,一場空,一場夢。其實我們那一個人每一天不死一次?你每天晚上躺在床睡著,不等於死了一樣?睡熟的時候,人家把你的身體擡走你都不曉得。我們試想一想,當睡著的時候,在夢中的時候,哪一樣是你的?不但身外之物不是你的,你在作夢的時候身體都不是自己的,要有高度的警覺。所以念佛人,我常常勸勉同修,真正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每一天晚上上床一睡覺,躺在那裏念阿彌陀佛,就求阿彌陀佛來接引。天天盼望著阿彌陀佛來接引,今天阿彌陀佛沒來,到臨命終時阿彌陀佛真來了,你一點恐怖都沒有,你生歡喜心,我天天盼望,今天真的盼望到了,阿彌陀佛來了,歡歡喜喜、快快樂樂跟他走,一點恐怖憂慮都沒有。所以要天天放下,天天准備往生,不要等明天,不要等明年,沒那麽長的時間。活一天算一天,活一天爲衆生、爲佛法,沒有自己,真正到無我、無我所,給諸位說,你已經證果。什麽果位?最低的果位,你就證了須陀洹果,須陀洹破了身見,叁界八十八品見惑斷掉。我們現在能做得到,只要你真的覺悟,念頭轉了:我,空的、假的;我所,全是假的。這個軀殼身體在這個地方是乘願再來,是到這個地方來示現,幫助佛弘法利生,幫助一切衆生破迷開悟,就是爲這個事情來的。你這個念頭這麽一轉,你就證得須陀洹果,你不是凡夫,已經入了聖人一流,決定不墮叁惡道。所以這個“我”,害死人,我相信我們在座的同修們,其中必定也有幾個契入這個境界。這一個法會無量功德,會會都有人入境界,會會都有人開悟證果,這個法會多麽殊勝。這是講你見到性,從相上見到性。“佛眼”,那是圓滿的,如來在果地上見十方如來究竟圓滿的智慧德能。佛在大乘經裏面,將如來果地上智慧德能也歸納爲十種:十智、十力,力就是能力。超過菩薩的智慧德能,這是佛眼才能見到,所以說佛佛道同,這是究竟圓滿的果地。“智眼”是見一切法,見諸法。一切法有體性、有現相、有作用。實在說,這就是給我們講“佛”這一個字,通常講叁種覺、叁種智;一切智是體,見體;道種智是見相;一切種智是見一切法的作用。這叁種智就是如來在此地講的智眼,對於宇宙之間一切萬象無所不知。因爲經文裏面有“慧眼明徹”,明就是指十眼裏面的智眼;智眼的意思,簡單的講,真的是宇宙萬法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也許初學的同修聽到不太容易接受,這可能嗎?不但初學的同修很難接受,我還遇到些老法師都懷疑。比我長一輩的老和尚,也講經說法,通宗通教,著作等身。有時候我們在一起談話談起來,講到佛經上贊歎佛的萬德萬能,他給我們解釋,他說:萬德萬能不可能,這是贊歎的話,不是真的。我們是晚輩,聽了之後也不敢給他辯論。其實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怎麽曉得是真的?因爲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我們自性所現的,《華嚴經》上講得很清楚,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你要是明心見性,那有不通達?自性所現的一切萬法,自性那有不通達的道理?你沒有見性當然你沒有法子通達,你也認爲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那個不可能是你的妄見、是你的妄想,不是正知正見;是你的妄想、是你的分別、執著,不是事實。我們細細體會佛經裏面所講原理原則,在原理原則上講得通,而在古今這些修學大德所表現,我們也能夠取到很好的證明。在中國佛門裏面人所周知,唐朝禅宗惠能大師。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沒有讀過經,也沒有聽人講經過。惠能大師一生,你看他的傳記,沒有在哪一次,到哪個地方聽法師講經,沒有,沒有過。可是世出世間一切法,你問他,他都很內行,一點都不外行;佛門裏面相宗、性宗他都通達。他答覆法相,他所講的八識,言語多麽簡單,講得透徹;他沒學過。沒有聽過《法華經》,法達禅師在他面前,他叫他念《法華經》,念給他聽;念到第二品:方便品,他就告訴法達不要再念,我完全明白。《法華經》二十八品,聽了兩品,後頭不必讀。給他講《法華經》大意,法達開悟了。他那一樣不懂?這就證明,除非你沒見性,你要見性,世出世間法一切法沒有一樣不通達。佛法之可貴處,佛法之真實處,就在此地。佛並不是要傳授我們知識,那你就完全搞錯。傳授知識,這不是人師,佛稱爲天人師,那怎麽能稱爲人師?佛傳給我們是真實智慧,不是知識,是傳給我們明心見性,這才可貴。所以在利他行滿,用慧眼明徹;徹,就是慧眼的意思。慧眼徹見一切衆生根性境界;智眼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是十眼裏面兩種。底下講“等觀叁世”。說叁世必然就包括十方,空間講十方,時間講叁世:過去、現在、未來。我們今天爲什麽不知道?有障礙。障礙是什麽?妄想、分別、執著。這裏面妄想、分別、執著最嚴重的就是我:我執、法執。佛在經上說,破了我執,你就證…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