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看到,向佛請法的人,佛只給他說了幾句話,聽了之後他就開悟、就證果,好像開悟證果是很容易的事情,一點都沒有感到困難,真的。這就跟大夫治病一樣,好大夫、高明的大夫一看就知道你病根在哪裏,真的是藥到病除,你馬上就恢複健康。遇到不是一個好大夫,那就很麻煩,他找不到你的病源,還要拿你當試驗,用這個藥試試看,靈不靈?不靈,趕快換一種,他沒有把握。由此可知,除了佛與大菩薩,他們行,他們沒有問題,權教、聲聞、緣覺都像是護士一樣,你要找他給你看病,總得要試驗很多次。你運氣好,試驗靈了,病就好;運氣不好,那吃很多苦頭。我們在佛的末法時期,情況就如此。不過佛家常講“誠則靈”,關鍵還在我們的誠意,如果有真誠心求法,佛家常講“佛氏門中不舍一人”。你有誠意求佛,佛菩薩就有感應,必然化現其身來幫助你開悟,幫助你解決疑難,佛菩薩有應化身。這個事情常有,在中國、在外國我都常常聽說。凡是遇到佛菩薩,緣勝,你感的力量強,所以佛就很明顯來應。另外一種你的善根成熟,善根裏面發出來的感;感像電波一樣,雖然不是很強,自己也沒有覺察到,佛菩薩那邊接收到,也能起應,給你做入佛的因緣,增長你的信心。在一般一些同學初學佛的時候,聞到異香,見到光明,也是感應。有些同修來告訴我,初學佛的時候好像常常有,現在這麽多年沒有了,是不是退心?不是的。如果常常有就不是好境界,魔境現前,那是魔境界,不是佛境界。佛境界決定不是常常有的,必要的時候他給你明顯的感應。初學佛的時候爲什麽會常常有?增長你的信心。初學很難相信,總有一些不思議的境界,讓你感到非常驚異。我在初學佛的時候,這個事情也遇到很多,前後叁年當中應該有十次這麽多。聞到香,很好的檀香,可是我們附近,可以說附近兩、叁裏路距離這個範圍,都沒有人燒香。我們讀經,剛剛學佛,什麽規矩也不懂,展開經本來讀經就有異香。到以後學佛的時間久了,我們也知道供養佛菩薩形像,雖然早晚課還不會,但是我們早晨在佛像面前燒一炷香,拜叁拜,也有感應;讓你覺得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親身感應,不是聽人家講。有一次在美國達拉斯,有五、六位同修,夏天晚上在院子裏面乘涼,聊天談佛法,忽然聞到異香,從來沒有聞過,時間大概有五分鍾這麽久,五、六個人統統都聞到。那個時候我不在美國,他們打電話來告訴我有這麽一樁事情,而居住附近沒有人燒香,問我這是一樁什麽事情?這種感應,一個是佛菩薩,你有感,他就有應。另外一種是天神,天神從這邊經過,看到你們念佛、討論佛法,他很歡喜,他在那裏合掌致敬,在那裏停留了一會兒;他這一停留,香氣你就聞到,這是小的感應。最殊勝的感應,像從前周邦道居士的夫人。抗戰勝利之後,他們住在南京,他南京房子很大,房子外面有庭院,庭院外頭有圍牆,要經過兩個門,經過庭院才能到他居住的房子裏面。他太太見到地藏菩薩,這個感應不可思議。地藏菩薩示現是個出家和尚,到她那裏化緣,問她化五斤香油。她問和尚:你從那裏來?他說:我從九華山來。問了以後,也沒給他;這和尚沒有化到,走了。走了以後,她突然想到這個事情很怪,進到她家裏客廳要經過叁道門,沒有人開門,這個和尚怎麽來的?怎麽進來?走了以後,忽然離開之後又不見,大門也沒有開,怎麽走的?這個疑問終身不忘,她沒學佛。以後到臺灣,她住在臺中,親近李炳南老居士,就把這樁事情向李老居士報告。李老師就告訴她:是地藏菩薩;她後悔得不得了,當時沒有給他五斤香油。地藏菩薩化身,她家裏的傭人統統都看到,這是化身。所以以後她接觸佛法,學佛能夠那麽虔誠,有那麽樣的成就,這就是時節因緣到了。佛菩薩表演給你看看,讓你覺得佛法是真的,不是假的,讓你不能不相信,你親身經曆的。事隔多少年之後才恍然大悟,遇到一個明白人把它指出來,她才曉得,所以她一生供養地藏菩薩,天天念《地藏菩薩本願經》。宿世的因緣,感應道交不可思議。衆生的根性,佛菩薩清楚。我們學講經,《內典講座》裏也很重視觀機,我們沒有能力觀機,那怎麽樣?多打聽打聽。要到這個道場來講經之前,先要打聽一下這個道場的性質,這個道場是不是常常有人在這邊講經?那些人在這裏講經?講些什麽經?有那些聽衆?聽衆聽了之後反應如何?我們只能打聽這些來做個參考。這一次他邀請我們來講經,我們想想對這些衆生,我應當講些什麽?應當怎麽講法?做一個參考,希望這講經的法會能夠收到好的效果,這是我們凡夫能夠做的。總而言之一句話,要養成觀機的習慣,在一切時、一切處,我們接觸大衆的時候留意觀察,觀察這個人的根性,佛法裏面講上根利智、中下根性,有個概略的明了。平時就能這樣練習,臨場的時候,坐在講臺上,把聽衆仔細看一看,大概也就曉得。根性利的人多,不妨往深處說一點;中下根性多,那一定要說淺一點,一定要講清楚、講明白,讓聽衆真能得利益,他沒有白來。千萬不能在講席上炫耀自己的學問,炫耀自己的知識豐富,那就錯了。講得叫下面人聽不懂,自己很得意。真有這樣的人,我親身遇到過。法師講經講得非常得意,底下人聽不懂。散場的時候有居士向法師請教:法師,你今天講的東西太深,我們都聽不懂。法師怎麽說?法師笑笑:我講的東西你要聽懂了,那還值錢嗎?這樣講經的態度完全錯了,釋迦牟尼佛講經絕不如是。程度再淺的人遇到佛,佛講的他都能聽懂,他都能覺悟。我們一定要曉得,講經是爲大衆講,不是爲自己講;這跟一般發表論文不一樣,發表論文是表現你自己的東西,講經是一定要契衆生的根性,契衆生的機宜,契衆生的需要,決定不是表現自己。“如應化伏”,如應就是應機;如是要恰恰好跟他的根機相應,適合他的根性,適合他的程度,適合他當前的需要,叫如。化跟伏兩個字都是講效果,現在講成績。我們這兩個小時講完了,成績在哪裏?到底有沒有效果?這個要多想想,如果這兩個小時講下來之後,聽衆沒聽清楚、沒聽明白,還有很多疑問,我們講演失敗,沒收到效果。收到效果,他懂了,他産生變化,化就是變化。什麽變化?原來有疑問,現在疑沒有了,這就變化,這是一個例子。伏是降伏煩惱,沒有聽經的時候心裏有煩惱,或者今天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心裏很不平靜,到這個地方聽兩個鍾點經,心平了,伏,他就得利益。講經著重在明理,降伏煩惱要修靜,很有效果。我在美國有幾個大城市參觀日本人建的道場,美國人自己建道場,他們多半學習日本。日本人比中國人在語言上占了便宜,所以美國佛教百分之九十是日本人的。他們在美國建立道場,決定大多數都是用禅坐,就是靜坐。道場裏面有禅堂,進入禅堂一句話不說,給個蒲團你去坐,依照禅堂規矩去坐禅,讓你輕松,把所有一切念頭統統放下,這個對於美國的社會有很大的幫助。因爲他們生活很緊張,能夠在一個星期有個一、兩次到佛堂裏來輕松一下,他們非常歡喜,到這個地方來坐幾個鍾點,一句話不說。我們問這些美國人,參加靜坐的,沒有一個不歡喜。不說法、不講經,一門深入。念佛堂的效果也一樣,念佛堂這一句佛號,音韻如果念得非常優美,讓你聽起來很舒適,這是梵音,清淨音。這個佛號我們用念佛機帶到國外,在美國、在加拿大我們常常都放在身邊,有很多人聽到之後,歡喜來問:這是什麽音樂?從哪裏來的?他喜歡,我們就送給他。他把它當音樂來聽,他說這個音樂聽了心很靜,不煩躁,真正的梵音。今天我們四樓的念佛堂開始。我們出家年輕的法師們,他們早一點到此地來,先到四樓去念佛,到講經的時間快到了,再排班上來,好。沒有聽經之前,在念佛堂裏面念個二十分鍾、半個鍾點的佛,心定下來;定心到講堂來聞法會開悟,講的人沒開悟,聽的人開悟,所以說會講不如會聽,道理就在此地。你用清淨心,你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一心谛聽,經上世尊常常囑咐聽衆,“谛聽谛聽”,一心谛聽,容易開悟。化就是開悟,伏就是降伏煩惱,這是教學的成果。從這兩種成果也能夠體會佛的教學兩種方法,我們常講恩威並施。對於性情柔軟的人,佛就慈悲攝受;對於剛強難化的,佛也罵人,甚至於也打人。所以從化伏也能夠看到他教學的方式、收到的效果。總而言之一句話,都是希望正法久住,這樁事情必須我們四衆同修同心同德,把這一樁事情做好,無量無邊的功德。真正是像彭際清居士所說“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日”,今天在新加坡我們遇到,希有難逢。五樓、四樓現在裝潢大都差不多,柱子上,木源居士要我跟它寫字。四樓的柱子就更多,四樓是念佛堂,我想了一想不大對勁,昨天我跟他說,如果每個柱子上都寫幾個字,念佛的人到那裏去一看,心裏打閑岔,決定定不下來;看看這幾個什麽字,再轉到那裏看看那什麽字。所以我一想,念佛堂裏每一根柱子,都挂阿彌陀佛的佛像,讓你不管看到那裏,統統是阿彌陀佛,一心念佛。講堂可以,五樓講堂可以,我們柱子上可以寫字,講堂沒有關系;念佛堂不行,不可以打閑岔。我們准備一些佛像,配成鏡框,挂到這上面。如果柱子四面,四面都挂,讓你無論向那一面看,統統都看到阿彌陀佛。實實在在的想到念佛堂最好對聯都不要,看到對聯都打閑岔,就是佛像跟佛號就好。
〔叁〕 證入境界【入法界藏,智無差別。證佛解脫,甚深廣大。能隨方便,入於一地,而以一切願海所持,恒與智俱,盡未來際。】這一段文是講證入的境界。法界藏,入就是契入,我們一般講證入,世間一般諺語裏面所謂得道,得道就是契入。佛法裏面得道、成佛,他得個什麽?“入法界藏”;法界,一真法界,入一真法界。“智無差別”,無差別就是無分別。由此可知,無差別智是能入,法界藏是所入。由此可知,我們有…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