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中)▪P27

  ..續本文上一頁人都有,跟如來果地上無二無別,這就是希有廣大秘密。但是我們今天智慧、德相都不能現前,不能現前原因在那裏?佛說,“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佛是一句話把我們的病根道破。世尊四十九年苦心的教學,這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所示現;他方世界諸佛如來示現的時間更長,講經說法的時間更久。爲什麼?幫助一切衆生解決這個根本的問題,妄想、分別、執著,這是大麻煩。六道、十法界從那裏來?本來沒有,本來就叫一真法界,那是真的;十法界,假的,不是真的。《金剛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十法界都是有爲法。十法界裏面的佛菩薩還是用八識五十一心所,沒有能轉識成智,如果轉識成智他就超越十法界,就不在十法界裏面。所以要曉得菩薩的心是智慧,般若智慧是菩薩心、是佛心。十法界裏面,六道我們稱他作內凡;聲聞、緣覺、菩薩、佛,我們稱他作外凡,依舊沒有脫離凡夫的名號。所以凡聖的分界線是在十法界,超越十法界稱爲聖人,沒超越還是凡夫。佛告訴我們,具足妄想、分別、執著這叁條,你就是六道凡夫,六道是這麼來。如果能把執著舍掉,破了執著,你還有妄想、分別,沒執著,六道就沒有,你超越六道。超越六道還有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還有這些法界。這些法界怎麼變現?妄想, 、分別變現出來,你還有分別。再能把分別也斷掉,那就恭喜你,你就出了十法界,回歸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華嚴》裏面告訴我們,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謂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爲什麼有這麼多位次?這位次妄想生的,妄想就是無明;妄想斷盡,你就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說得很清楚、很明白,把宇宙人生的真相給我們顯示出來。佛教導我們的目的是叫我們成佛,叫我們舍棄虛妄的十法界,我們要契入諸佛如來果地上的一真法界。這個希有廣大秘密之境就是指盡虛空、遍法界,如來之境界。這個境界的確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不但性相是圓融,理事是圓融,諸法是平等,所以底下第二句說“善知一切佛平等法”。這一句,善知著重在這“善”字。我們今天讀佛經,也知道佛所說的一切平等法,但是我們不能契入,這個知不是善知,爲什麼?著相。依舊是墮落在妄想、分別、執著,那就不善;如果能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那就善。如來身業遍法界,語業遍法界,意業遍法界,往後的經文我們會看到很多很多。世尊當年在印度講經說法,印度人的習尚跟中國人不同。中國人喜歡簡要詳明,印度人喜歡重複再重複,喜歡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厭其煩,不厭多次的重複。實在說印度那個習尚比我們中國好,中國簡要詳明,一次聽不懂就完了,再沒複習的機會。印度人厲害,一遍不懂還有二遍,二遍不懂還有叁遍,無數遍的熏習,人家能有成就不是沒有道理。特別對我們現代的衆生,我們根性不利,一定要重複再重複,不斷的熏習,我們才覺悟,才能夠明白,才真正能醒悟過來。 這裏頭最重要的一句話,剛才所說,大家一定要記住。妄想、分別、執著,我們無始劫來受這個害受得太深太深,今天學佛還是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世尊真正是慈悲到了極處,在金剛般若會上教給我們,“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這講到極處。法是什麼?佛法。舍是什麼?不要執著、不要分別,這是叫你放下。連佛法都要放下,何況世間法;一真法界都不執著,何況十法界。我們一定要明白,我們學佛爲的是什麼?這一樁事情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白。我們學佛目的就是要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目的就是要超越叁界、超越十法界。諸佛如來教誨我們,希望我們在這裏,我們自己修學也達到這個目標。 這一樁事情總得要清清楚楚,爲學跟爲道不一樣,古德所謂“爲學日益,爲道日損”,這話說得好。爲學是什麼?求學問。學問給諸位講世間法,你天天學問有進步、有長進。韓愈,這是中國曆史上偉大的學者,唐宋八大家排名第一,他在那裏?在餓鬼道,沒出叁界。我怎麼知道他在餓鬼道?朱鏡宙老居士告訴我。朱老告訴我他的嶽父,老嶽丈章太炎先生,這是民國初年中國叫博學大師,他是漢學家,有學問、有道德。他在生的時候,曾經做過東獄大帝的判官,那個地位很高;東獄大帝是鬼王,地位僅次于閻羅王。閻羅王好比是總統,東獄大帝好比是以前的總督,不是省長,他管好多個省,比省長地位高,好像是管五、六個省。判官的地位相當高,相當于現在所講秘書長,東獄大帝的秘書長,所以他每天晚上要到東獄大帝那裏去辦公。見到韓愈,讀韓愈的文章,對他也很佩服,在餓鬼道裏,鬼道裏頭壽命長,人的壽命短。曆史上許許多多這些人物,他在餓鬼道統統見到,跟他們寒暄,跟他們討論學問,在餓鬼道,爲學。 爲道那就不一樣,爲道叫日損,損是爲道要放下。我最初學佛,接觸佛法大概一個月認識章嘉大師。頭一天就向他老人家請教,那個時候我知道佛法殊勝、佛法高明,我向他請教:有沒有方法讓我很快的能夠契入?他老人家告訴我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現在學佛學了四十多年,在講臺上差不多也有四十年,我學佛七年出來講經。這四十多年得利于他老人家最初的開示:看破、放下。看破是通達明了,那叫看破;放下是除這一切障礙,正是佛所講“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就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佛講妄想、執著,裏面還有一個分別,省略掉。我們幹什麼事情?天天幹這樁事情,每一天就是幹放下,就幹這個事情。看破世間所有一切法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這佛在《般若經》上告訴我們。楞嚴會上“隨衆生心,應所知量”,“當處出生,當處滅盡”,都是告訴我們十法界理事的真相。我們面對著六塵境界,六根對六塵境界,念頭才起就要提起覺觀,功夫就會得力;功夫得力,身心清淨。如來廣大秘密境界是什麼?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你以清淨心、真誠心、平等心面對這個境界,這個境界逐漸逐漸你就體會到,逐漸逐漸你就明白到。 第二句講善知,這個善我們決定不能夠疏忽。善知就能夠契入一切佛平等法,一切佛: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入這個境界,我們看大地一切衆生本來成佛,你的受用不一樣。沒入這個境界之前,你的心不平,有高下之分,有染淨之異。契入這個境界,平等了,生佛平等,萬法一如。普賢行願最後歸納爲十條;普賢行,全部《華嚴經》,字字句句都是說普賢行,不止《離世間品》所講兩千法門,不止。兩千法門已經是歸納,實在講字字句句都含著無量的法門,最後爲了言說方便起見,歸納十個綱領。第一條“禮敬諸佛”,我們才能真正做到,做到一心恭敬,一切恭敬;這個恭敬心是清淨,這個恭敬心是真誠,這個恭敬心是無分別。爲什麼?知道佛佛平等,一切諸佛體性平等,法身無二。這才能夠體會到“情與無情,同圓種智”,要不然怎麼同得起來? 我們體會到這個道理,稍稍能契入這個境界,自性的智慧現前,也有能力解決十法界裏面許許多多難解的問題。諸如所知,現在這個世間劫難頻繁,有沒有方法解決?讀了《華嚴經》就明白,那有不能解決的道理?大的劫難,什麼原因形成?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能把這個因素化解,這個劫難就平息。劫難的形成,不單是劫難,諸法的形成,不是十法界,包括一真法界,這一切諸法從那裏來?現在多少科學家、多少哲學家在那裏絞腦汁,在研究生命的起源,生命從那來?宇宙的起源

  集中許許多多科學的儀器來探測,能不能把事實真相搞清楚?給諸位說永遠得不到答案。爲什麼?方向搞錯。什麼方向才是正確?禅定。譬如現在科學家知道這個空間很複雜,所謂叁度空間、四度空間、五度空間,黃念祖老居士在《無量壽經》後面附記裏面,他引用外國的這些科學家,證明有十一度空間的存在。但是從理論上講是無限維次的空間,那裏只有十一?無量無邊,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爲什麼空間這麼複雜?妄想、分別、執著太複雜,無限度的空間是從這麼來。科學家證實不能突破,非常希望找個方法來突破,到現在還沒找到,可是在佛法裏面早就突破。用什麼方法?禅定。禅定爲什麼能突破?道理很簡單,因爲空間的形成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你用禅定的功夫把執著破除,不再執著,六道突破,至少我們講這六個不同的空間突破。再進一步能把分別也突破,定功再深分別的念頭沒有,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佛法界突破,你就契入一真法界。所以諸位要曉得,佛法的修學總樞紐就是一個禅定,無論修學那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道,方法門道不相同,全是修禅定。我們今天念佛法門,用的是持名念佛,這是方法手段,目的是什麼?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禅定。你念到功夫成片,就是宗門裏面講觀照;念到事一心不亂,就是宗門的照住;念到理一心不亂,就是照見。有什麼兩樣?我們用的方法手段不一樣,功夫成就沒有兩樣。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法門也是平等。“智慧平等,德無增減故。內用平等,悲願普應故”,內因就是你自己的本願,我們在因地裏面發過度衆生的大願,衆生無邊誓願度,衆生有感,佛菩薩立刻就有應,這是作用平等。

  第二句,我們說了大意。善知,清涼大師有個解釋,我們把它念一念。“佛所證法平等,就是第一義。此二無二,稱此而了,故名善知”,他老人家解“善知”兩個字也解得很好。平等裏面講佛佛平等,所證平等,這兩種是一不是二。民國初年歐陽竟無大師說,“佛法不是宗教,佛法不是哲學,而爲今世所必須”,能說出這個話不簡單。我們想想他要不契入這個境界,這個話怎麼能說得出來?佛法爲什麼不是哲學?哲學裏頭有能所,佛法裏面雖然講能

  、講所,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它不是哲學,這叫善知。不但能所不二…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