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所住之處,正是與《無量壽經》上所講的“佛所行處”意思完全相同。佛所行處就是佛陀教育推行之處所,都是說佛不在世的這個時代。並不是說佛在世,有護法神守護,佛不在世,護法神也就不來了,不是。佛法影響的地區、影響的時代,這一些護法神發願永遠,常是永遠,不間斷;不但守護,勤守護,很勤奮的沒有懈怠,在這裏守護道場。在這個地方,我們特別要著重的就是與法相應。清涼大師在注解裏面,這一句跟我說的意思完全相同,“護法住處”,他這個解釋很簡單,只有四個字。不是護佛在處,是護佛法的住處。執金剛神這一段,就介紹到此地。〔九〕 身衆神第二個社團叫身衆神。請看經文∶【複有佛世界微塵數身衆神。】出現人數之多,實實在在是不可思議,顯示這個法會莊嚴、偉大到極處。每一個團體裏面出席的人數,真的都是叁千大千世界微塵數。我們在此地所看到的是一百七十多個團體,每一個團體的人數都是叁千大千世界微塵數。我們要問是不是真的只有一百七十個團體?給諸位說,不止;略說,細說說不盡,太多太多了。我們這個本子,《華嚴經》的經本,龍樹菩薩在龍宮裏面所見到的,他老人家告訴我們,這個本子是下本《華嚴》。上本經就是《華嚴經》的原本,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原本,分量有多少?十個叁千大千世界微塵偈;偈是四句叫一偈,有十個叁千大千世界微塵偈。要算句數的話,一句一句的講,四十個叁千大千世界那麽多句。一四天下微塵品。這是世尊在定中,二七日中所說的。這個經要搬到我們地球來容納不下,這真是不可思議。所以龍樹菩薩一看到這個經本,望洋興歎,沒有能力接受,太多了。中國古籍裏面最大的叢書,《四庫全書》。《四庫全書》的分量,現在是把它縮小了,縮成精裝本,像我們現在縮本的《大藏經》差不多大,十六開精裝一本有這麽厚,一千五百冊。我那個時候派人去買這一套書,商務印書館的經理出來接見,告訴他,假如一個人生下來就會看書,看《四庫全書》,他可以活到一百二十歲;從生下來就看,看到他死,書還沒看完。《四庫全書》要跟《華嚴》相比,那是小巫見大巫,太小了。所以龍樹菩薩再看中本,看看中本的分量還是太大。閻浮提衆生來講,我們這個世界衆生沒有能力接受。再看下本,下本是什麽?下本實在講是目錄提要,紀曉岚當年編輯《四庫全書》,編輯一部提要,目錄提要。每一部書,書的年代,著作人,書的內容,做一個簡單的介紹。每一部書寫一篇,這一篇像我們現在的頁數半頁。這一部《四庫全書》目錄提要多少?精裝本這麽厚,五冊。我們今天讀的《華嚴經》是什麽?《華嚴經》的目錄提要。下本《華嚴》,是《華嚴經》的目錄提要。由此可知,出席當時法會的團體無量無邊。在目錄提要把它歸納,歸納成一百七十幾類。每一類裏面,代表團不曉得有多少?所以人數才講叁千大千世界微塵數。這個團體叫身衆神。什麽叫身衆神?如果要用類似的話來說,就是我們一般講的侍者。身衆神就是侍者,在佛身邊照顧佛的生活起居,所謂隨侍承事,這一類叫身衆神。可是佛經裏面有一個說法,舊經四十五卷,舊經是《六十華嚴》,晉譯的。經上說每一個人,任何一個人,自從有生以來就有兩個神隨侍你,做你的侍者,永遠不離開,生生世世都不離開。這兩個神的名字,一個叫同生,與你同生;另外一位叫同名,跟你名字相同。一個同生,一個同名,這兩位天神,常常隨侍在你的左右。你生天他也生天,你到人道他也到人道,無論你在哪一道受身,他始終不離開你,一定是與你同時生,與你同一個名字。在《藥師經》裏面也有這個說法,但是他的名字不是叫同生、同名,他叫俱生神,實在講名字雖然不一樣,意思相同,也就是與身俱來。所以我們自己一定要曉得,自己起心動念,一舉一動,不要以爲沒人知道,這兩個神一天到晚跟著你,就像如影隨形,他知道得太清楚了,你怎麽能瞞得了他?這兩個神,與諸佛菩薩天地鬼神都通消息,你說麻煩大不大?像現在電腦一樣,它全連線連上了。所以實實在在講,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諸佛菩薩、天地鬼神沒有不知道的。你只能夠自欺欺人,欺那些沒有智慧的人。天地鬼神、諸佛菩薩,你有什麽能力欺騙?沒有能力,沒有辦法欺騙。所以世出世間的聖賢都教我們真誠恭敬,沒有一絲毫的虛僞,你能夠這樣做人處事,縱然是世間人誤會,不了解你、瞧不起你;天地鬼神尊敬你,諸佛菩薩護念你,你得的利益好處太多太多了。如果你是隱瞞別人,做一些見不得人的事,隱瞞得很周密,讓社會大衆還對你很尊敬,對你還很佩服,諸佛菩薩不護念你,天地鬼神在笑話你,你的虧吃大了,你哪裏占到便宜?這些都是事實真相,我們應當要知道。現在請看經文,第一句是說明團體的類別,以及出席的人數。下面也是略舉上首,舉幾位代表。【所謂華髻莊嚴身衆神。】名號裏面我們可以顧名思義。“華髻”本身就是莊嚴具。古時候人喜歡戴花,頭上都插花,帽子上也插花。我們如果看到唐朝時候這些人物的畫像,唐朝人男子都戴花,男子都戴帽子,帽子上插花。髻,是女人才梳頭發,頭發梳成高高的。諸位看到古時候仕女的畫像,發髻梳得高高的,發髻上面也插花。這兩個字的意思,我們要善於領會。花表六度因行,看到花就要曉得修因。植物先開花後結果,花是因,有因必有果。花要開得好,我們就能預期結的果好,所以佛家把花代表菩薩六度。髻是人身最高的地方,頭發梳高,這是頂端。什麽是一個人真正的莊嚴?斷惡修善,勤修六度,這才真正莊嚴。由此可知,莊嚴不在打扮,而是在真正的德行。印祖教導我們,存好心、行好事、說好話、做好人,這是真正的莊嚴。好的標准是什麽?利益衆生,利益國家社會,這是好。如果你心之所思、行之所爲,是屬於自利的,那就不好了。佛法的標准定得非常嚴格,它有個道理。因爲學佛的人,不願意再搞六道輪回,唯一的目的,希望在這一生當中永脫輪回。你要想脫離六道輪回,這個標准自然就高了,沒有辦法把標准降下來,降下來是六道。輪回是怎麽來的?佛在經上,大小乘經上都說,說得太多了。輪回是執著來的,執著什麽?執著我。要用粗俗一點的話來說,輪回是從自私自利這個念頭上變現出來的。只要你有一點私心沒有斷,你就沒有辦法出離六道輪回。所以佛說出這個標准,是說出事實真相。佛決定不是勉強,要我們把我執、把私心斷掉,不是這個意思。他是告訴我們,六道輪回怎麽來的?從我執裏頭變現來的,我執就是自私自利的意念。我們真正學佛的人,不能不明白。你今天念佛,念了一天一夜,爲什麽感覺到累?你執著這個身是我。我這個身,今天一天不睡覺,不行,疲勞了;它當然就疲勞了,一切法從心想生。如果你要懂得這個身不是我,它怎麽會疲勞?身是什麽?身像一件衣服一樣。衣服不會說是白天穿它,穿了很多,它疲勞了,晚上一定要叫它休息一下。你日夜照穿,一年穿到頭,它也不會覺得疲勞,就這麽一個簡單的道理。你要把這個身體看作衣服,它怎麽會疲勞?不會疲勞。你把身體看作我,麻煩大了。我有沒有?我有。我有沒有相?我沒有相,我能現一切相。所現的一切相,無我、無不我。大乘經論裏面講得太多太多了,你怎麽記不住?你怎麽不能落實在生活上去運用?諸位要曉得,要想在這一生當中超越六道輪回,佛的這個標准是最低的標准,不能再低了。自私自利的這個意念要舍得乾乾淨淨,起心動念爲衆生、爲社會、爲佛法。佛法是什麽?覺悟衆生的方法叫佛法。建立道場,講經說法,教化衆生,這是佛法,這是佛事,佛菩薩的事業,這叫真正的莊嚴。這是華髻莊嚴身衆神。這個地方講的身衆神,味道又很濃了。意思就是說佛菩薩的侍者,道場的侍者,比前面金剛神還要貼近一層。金剛神是外面護法,這是內護,侍者內護。護持道場,我們懂得,在這個道場裏面做義務的工作,你就是這個道場的身衆神。還要護佛,佛在哪裏?念佛堂裏面,每一個念佛的人就是阿彌陀佛,我要發心做他的侍者,要照顧他。念佛堂、講堂、法會裏面,一些做義工護持大家的,現在你們講護法,就是身衆神、金剛神的身分。念佛堂裏每一個念佛人,我們眼睛裏頭都要把他看成那是一尊佛。他今天在這個地方修的是佛因,將來這個因成熟,遇緣成熟,必定作佛。如果他這個修因要不間斷,我們這個道場,目的就要做到這個程度。將來念佛堂二十四小時念佛不間斷,真正有念佛人,真正發心念佛人,他在這個念佛堂日夜不間斷。真正累了,在旁邊打個盹,驚醒過來立刻就再念。他要念到功夫成片,他要念到一心不亂,需要多少時間?頂多叁年。叁年功夫成熟了,他自在了。他喜歡在這個世間住個一百年、兩百年不礙事,喜歡立刻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他馬上就走得了。這就叫什麽?生死自在。日夜不間斷的念,叁年的時候把你無始劫來的業障都念掉了。我們今天念佛,爲什麽業障念不掉?念佛的時間少,造業的時間多。消的業障還沒有消一點點,後頭一大堆業障又起來了,那怎麽行?所以有這麽一個殊勝的道場,在這個裏面念那就不一樣了。只消,它沒有增長,沒有業障現前。念念在消業障,連續消個叁年,還不都消光了,就是這麽個道理。所以我們護持的人,就是執金剛神、就是身衆神。我們自己在裏面念佛,也要發心照顧別人。自己是佛,自己要兼差,兼金剛神的差、兼身衆神的差,這才做得圓滿,真正是積功累德。
【光照十方身衆神。】名號的功德,昨天跟諸位介紹神的別名,而身衆神是通名,此地這一類都叫做身衆神,大意跟諸位說過了。清涼大師他在此地有一個解釋,如果就神所主之事,他說這一類的神衆“專以變化多身爲佛事故”,這個意思我們要能夠體會。變化多身,要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示現種種不同的身…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