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中)▪P7

  ..續本文上一頁王,這是天人裏面富貴到頂頭;福報的成就,他還在叁界之內,他不能夠超越六道輪回。這是功德跟福德要辨別清楚。

  由此可知,功德是真福,福德那個福不是真的,短暫的福報,不是永恒的,功德是永恒的福報。寶髻,這比喻。髻是挽在頭頂上,寶是比喻清淨,清淨之寶。清淨一定生智慧,這智慧就生了,這個意思是告訴我們,智慧是從高度清淨心裏面生出來。我們如果要真正想修福、慧兩種莊嚴,一定是從高度清淨裏面生出智慧,福、智、淨於是都高。佛法自始至終所求是真實慧,唯有真實智慧才能解決世出世間一切問題。今天世界很亂,災難很多,如果你有高度智慧,你知道所有一切災變的根源在那裏,你都清楚、你都明白;如何能夠消除這些災難,你知道,你也清楚,也很明白。災難可不可以消除?能消除。能消除爲什麽消除不了?迷的人太多,我覺悟,他沒覺悟,於是乎我能消除自己的災難,不能幫助他們消除災難。如果要幫助他們消除災難,一定要開悟衆生,那就是經上一再囑咐,世尊囑咐的話,一生四十九年當中講了千千萬萬遍,“受持讀誦,爲人演說”。我們熱心這樣去做,沒有任何希求,只希望一切大衆消災免難,希望一切大衆破迷開悟,沒有一絲毫是爲自己。這麽一個單純的弘法教學的目的,非常非常的單純,這個裏面決定是有高度智慧,才能真正做到福慧二嚴。世間人想修福報,我們也常常講,實在講,世間人看風水的人他也會說,“福地福人居”。我們套這個例子來說,“福報福人種”,福人才種福報,沒有福報的人想種福種不到,一個道理。你沒有福報,你想修福往往修錯,把一切罪業當作福報,我們在社會上看到太多太多,這就是說他沒有智慧,他沒有福德。世出世間一切法,真妄他不能辨別,邪正他不能辨別,是非他不能辨別,甚至於利害他也不能辨別,往往搞錯、搞顛倒。我們中國人,我們的老祖宗很聰明,非常有智慧,我們能生爲中國人,現在人講值得驕傲;驕傲是煩惱,不可以的。我們應當是感到幸運、感到歡喜。老祖宗給們製訂的文字,文字是符號,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民族,沒有我們這一套美好完整的工具,沒有。我們老祖宗給我們製訂“禍”、“福”,這兩個字像不像?太相似。你要粗心大意就把禍看成福,福看成禍,你不就顛倒了嗎?你修福到那裏去修去?要仔細看清楚,什麽是真正的福田?福田才能夠生福,搞錯了得不到福報。不但得不到福報,惹來了災禍。他把禍當作福,現在人太多太多,你稍微冷靜一觀察,許許多多人把禍害看作福報。真正福報他不知道,有個明白人勸導他,講解給他聽,他也不相信,他也不肯接受。譬如說,爲社會大衆造福,好事情。我們以自己的財力、以自己的智慧、以自己的勞力,貢獻給社會大衆,爲社會大衆解決一些苦難的問題,這是修福,世間人知道做這些事情的人不多。而這裏面一些好事,我們今天社會上所謂慈善事業,小的慈善事業解決我們現前的困難。我們現前沒得吃,他送東西給我們吃;我們沒有衣服穿,他送衣服來救濟我們;我們沒有地方住,他建設房舍來給我們住,解決現前,小善。我們生活完全要仰賴救濟,尤其是現在社會上一些老人,身體衰弱的人、病苦的人。今天這個社會能照顧老人、照顧病苦的人愈來愈少。子女不孝父母、不養父母,做父母的人癡心,還去關懷愛護他的兒孫,兒孫不要他,他老了沒用,不要他,讓社會來救濟他。我們看到這種淒慘的現象,怎麽能不動心?這是今天社會現象。爲什麽會糟到這個樣子?不愛國家、不愛民族,去愛洋人,我們中國稱洋鬼子,去學他那一套。他們不養父母,跟中國人不一樣,日本接受中國文化到現在還能保留,所以日本人我們所看到,還有養父母,還有叁代同堂住在一起。外國人絕對沒有,兒女長大了都走了,有不少一生都不會再見面。兒女沒有義務養父母,小孩在美國十六歲,十六歲以上他要出家走了,你去報警;警察問多大了?十六歲,不要管了,他獨立了。警察不會去替你找人;換句話說,關系就沒有、就中止,悲慘世界。中國古老的教育,從小孩你還沒懂事就教孝,教你要認識、要明了你跟父母是什麽關系,兄弟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教你這個。人與人的關系明白,再進一步教給你人與自然的關系、與萬物的關系,再往上提升,人與天地鬼神的關系,這是中國自古以來教育的中心思想。換句話說,中國人是教人怎樣做一個完美的人。在法律上,清朝,清朝以前更不必說,清朝的法律到民國初年,大概民國二十幾年的時候,這個法律還存在。我在小的時候還聽說過,“親權處分”,這一條法律很利害,兒女不敢不養父母,不敢不尊重父母。因爲父母可以到法院裏去告兒子:我的兒子不孝,你們把他捉去槍斃;不要審判、不必審判,爲什麽?是你父母的意思,法官派刑警馬上捉去,就把你槍斃。所以他害怕,這個太利害了,犯別的罪還可以審判,還可以找律師來辯護,這個沒得辯護,立刻就執行。所以那個時候做兒女,不敢不怕母親,他真怕,真害怕,因爲她可以要他的命。現在民主自由開放,要講人權,你說糟不糟糕?這一條法律廢除,大概是在民國二十幾年到叁十年間才廢除,我小的時候我知道有這麽一條。所以高度的智慧就是對於邪正、是非、利害,要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確實是差之毫厘,失之千裏。第四位菩薩,“功德自在王大光菩薩摩诃薩”,這個名字裏面的含義很明顯,自在,現用自在。佛經裏面都是用佛菩薩來作比喻,佛菩薩出現在這個世間表演的,沒有一樣不自在,他的表演就是經上講“爲人演說”,可見得他不是爲自己來的,他是爲佛法。爲佛法就是爲幫助諸佛如來教學,他爲這個來,爲一切衆生得度而來,那裏是爲自己?正是衆生有感,菩薩就有應。菩薩不但應衆生,也應諸佛如來;諸佛如來教,他要來做樣子。所以他這個應雙應,上應諸佛之感,下應衆生,就是下契衆生之機。顯示出菩薩這個作法,正是上求下化;與諸佛如來感應是上求,與一切衆生感應是下化。他當然要表演得很好,要表演得很逼真,要表演得讓我們接觸之後很容易感悟。所表演在事相上講無量無邊,把它歸納起來不外乎兩樁事情:一個是福、一個是慧。我們講“莊嚴佛淨土”,用什麽莊嚴?福慧二嚴,就全都包括。表演高度的智慧,表演高度的自在,自在是福,福慧二嚴。兩種圓滿,那就是功德光,自在王他底下有大光。“王”這字也是比喻自在。在古時候一個國家有個國王,發號施令,全國的人都要聽他,他不會聽別人。他是主,他有大自在;其馀的人聽命於他,當然就不能自在,要受王法的約束,所以王在佛經裏面都是比自在的意思。自在王,在自在裏面他是王,最自在的,沒有比他更自在,這名字是這個意思。他這種自在從那裏來?諸位要看清楚,前面是功德,後面是大光。功德是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是講事、講相;大光是心裏面的清淨心生的智慧,智慧光明。我們要從這個地方去學習,具體的學習。功德就是要從守法做起,戒律就是法規,就是方法、就是規矩,一定要依規矩,不依規矩不成方圓;然後你在生活當中,在工作裏面,在處事待人接物,你就得自在,這裏面就顯示出高度的智慧,這個大自在是受用。可見得離開了法度,離開方法規矩,你不但自在沒有,你智慧也沒有。對自己來講,過失還算小,大過失從那裏結?你對不起諸佛如來,諸佛如來付托給你,你沒有盡到責任;你對不起廣大的衆生,你沒有給他們做一個好樣子。特別是學佛的四衆同修要記住,世尊在經典裏面期望我們是什麽?世尊在《地藏經》裏面如何付囑地藏菩薩。你不要看到經上付囑地藏菩薩,又不是付囑我,與我有什麽相幹?你要這樣念經,古人講你念到驢年都不能開悟。什麽叫驢年?十二生肖裏頭有沒有驢?這意思就是說,永遠你不會開悟。你要知道地藏是表心地法門,你有沒有心?你有心,世尊的囑咐你就得接受,那裏是囑咐一個人?你既然有心,你有心地,試問問那一個不是地藏菩薩?我們在經典裏面看到地藏菩薩分身無量無邊,其實你說那一個衆生不是地藏菩薩?你怎麽能說與你不相幹?由此可知,我們四衆同修只要是學佛,都接受佛的囑咐、佛的付托,度自己度衆生,度衆生度自己,自他是一不是二,一定要做個樣子給別人看。我不用圓規畫一個圓很圓,跟圓規畫出來沒有兩樣,我有這個本事。可是爲了要幫助別人,我還是要用儀器來畫。爲什麽?別人沒有我這個能力,我用圓規畫,大家都用這個,那都行;這叫大慈大悲,這個叫憐憫一切衆生。世尊到這個世間來示現成佛,爲什麽還要搞八相成道?久遠劫已經成佛,爲什麽還要到兜率內院去作補處菩薩?命終之後再降生到這個世間,還要示現去修行,苦行,去示現開悟,要搞這套?演戲,演給沒有悟的衆生看,讓他們從這個當中覺悟,從這個當中學習,這叫做大慈大悲。所以我們會了,也要裝作不會,也要裝作一般學生一樣,規規矩矩的來學習,給別人看,不是給自己,這才是真正得意,你會得如來的意思,你真正有體會。這是功德裏面就放光明了。下面第五尊菩薩,“善勇猛蓮花髻菩薩摩诃薩”。這一位菩薩名號裏面有勇猛精進、有蓮花,蓮花代表清淨。前面一個“善”字是個關鍵的字眼,凡夫也修精進、也修清淨,不善,所以善在此地是關鍵。善是什麽?善巧。善巧兩個字,我們在講席當中也講過多次。巧是巧妙,雖巧妙它又合規矩,這就叫善,善是代表規矩。由此可知,依照規矩去做,做得不很巧妙,沒錯;這個人做得很巧妙,但是不守規矩,世間真正有智慧、有德行的人不取。爲什麽?不能以這個爲法則。他巧是沒錯,是非常之巧;不善,不足以爲法,不可以給大衆去模仿。由此可知,我們中國古人講求,佛法裏面也講求,甯可善而不巧,不可以巧而不善。這個話到現在這個時代,我們體會得更深,那些?…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