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中)▪P8

  ..續本文上一頁科技,發明了核武、發明了飛彈;巧,不善,這個東西不知道要殺害多少人。現在世界上每一個國家拼命在製造,造得舉世的人惶惶不安。造那麽多,造來幹什麽?一定要用,這個用就是小叁災來了。中國人我們前面贊歎,有智慧,非常聰明,爲什麽不發展這些科技?中國人懂得善巧的道理。所以巧而不善這個事情決定幹不得,造無量無邊的罪業。我們不說別的,拿孔老夫子來說。孔老夫子確確實實有志從政,他周遊列國目的何在?用現在的話,還不就想求個一官半職,孔老夫子確實有這個意思。他要作官,可以施展他的抱負,他的目的在此地;他不是爲名,也不是爲利,用政治來幫助國家、幫助老百姓,救世救人。他的心目當中所羨慕、向往的是古聖先王,在當時他心目當中最佩服的是周公,這是中國真正大政治家。可是每一個國家這些諸侯接見孔老夫子,談得都很愉快,贊歎他,就是不敢請他作官。爲什麽?太聰明、太能幹,怕他奪權。照理說,孔老夫子要搞個政變,奪取政權,做得到做不到?輕而易舉。他底下叁千弟子,什麽樣的人才都有,所以每一個國家的君侯都怕他。而孔老夫子決不用這種手段。這是什麽?因爲這個手段巧而不善,不足以爲法,不能立一個法則給後人學。所以沒有人肯用他,就回家去辦學,把他這一套本事傳授給學生,代代傳下去。他去從事教育工作,搞教學,這就是深明善的意思,一生不造惡業。他的成就,說實在的話,比中國曆代任何一個帝王成就都大。中國古代的帝王,到今天有幾個人常常還會記得?常常還會挂念?可是今天在全世界提到孔老夫子,連外國人都尊敬,你就想他的成就之偉大。他的後裔孔德成先生到美國,在洛杉矶得到美國政府特別的禮遇。什麽原因?聽說他是孔老夫子的後代。七十多代的後人,在外國都沾光,沾祖宗之光,所以我們要注重“善”這個字重要。能夠做到善巧那是極高明,做不到善巧,一定是甯願做到善,不願意取巧。我們常講不善那個巧,投機取巧,這是不足以爲法,一定要依照規矩去做。這個規矩,古聖先賢的教誨,我們學佛,佛菩薩在經論當中的教誨,理論方法一定要遵守,不能違背。國家的憲法、法律,地方政府的一些規章規約,還有沒有文字的風俗習慣、道德觀念,我們統統要遵守,決定不能違犯,這些都納入在佛家戒律範圍之內,所以持戒不僅僅是幾個戒條,那你就完全錯誤。現在我們的生活空間比從前擴大,有機會常常到其他國家去旅遊觀光,外國的法令規章跟我們自己國家不一樣,外國的風俗習慣跟我們自己的傳統也不一樣,我們到人家那個地方,一定要遵守別人的禮俗,要守人家的規矩,才能跟這個地區的人和睦相處,結歡喜緣。尊重別人、愛敬別人,你能夠敬人,人家就能尊重你,這是一定的道理,我們應當要學習。它前面是個善字,善勇猛;這裏面有善巧,勇猛精進。蓮花髻,凡是髻都表高超,都表這個意思。蓮花是清淨。以清淨法,清淨法是佛法,教化一切衆生,高出世間一切法,取這個意思。這個意思我們合起來講就是淨化人生、淨化社會、淨化世界,要達到淨化效果一定要有善巧方便,要勇猛精進,你才能做得到。菩薩在此地教我們這些科目,我們要知道如何去學習。第六位,“普智雲日幢菩薩摩诃薩”。這裏面有雲、有日,如果把雲字拿開,意思就很明顯:智日,就很好懂。雲,慈雲,它這名號裏頭慈雲智日。前面有個普,普是普遍廣大的意思。幢也是高顯的意思。這名號裏面說兩樁事情:一個是大慈悲,一個是大智慧。智日是大智慧,慈雲是表大慈悲,這兩樁事情是佛法教學,無論是自受用、是他受用,兩個非常重要的科目,主修的科目、必修的科目。慈悲從那裏來?從智慧來。智慧從那裏來?從慈悲來。所以慈悲跟智慧相輔相成,你要想求得大智慧,一定要發慈悲心,佛家常講,“慈悲爲本,方便爲門”。推動佛法的教學什麽力量?世間人也認真努力工作,有許多人不眠不休,爲什麽這樣拼命去工作?爲名、爲利,名利在推動。諸佛菩薩以及我們學佛的人,諸佛菩薩名利完全沒有,斷得乾乾淨淨,佛的弟子雖然名利心沒有舍棄,比起世間一般人總是要淡幾分。淡泊名利,你勇猛精進什麽力量在推動?慈悲心,慈悲是個動力,你能夠發心度衆生、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什麽力量在策動你?慈悲,沒有慈悲心就沒有動力。你愈是看到人精進不懈,那個人就愈有慈悲心;你看到這個人懶散,沒有慈悲心,缺乏慈悲心,人就懈怠、就懶惰。你看到勇猛精進的人,那真有慈悲心,有慈悲心必定有智慧。這一尊菩薩在此地教給我們,學佛不是短時間,是長時間。我們自己成就,時間長短姑且不論,如果我們選擇淨宗法門,這個時間不會太長,這是修行、證果、成佛最快速的一條道路。我們今天講快速公路、高速公路,最快的一條道路,淨宗法門。其馀的大乘法門,快捷的算是禅,比一般大乘要快得多;大乘又比小乘快速。可是即使以禅宗而論,給諸位說,破一品無明,證得法身之後,生到華藏世界初住菩薩,要破四十一品無明,證到究竟圓滿的果位,需要叁大阿僧祇劫。叁大阿僧祇劫《華嚴經》上講的,你沒有證得圓初住以前,你所修行的時間不算,叁大阿僧祇劫是圓初住菩薩講的。比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差太多,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煩惱一品沒斷。諸位要曉得,華藏世界初住菩薩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斷了,無明破一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煩惱一品都沒斷,但是成佛比華藏世界的菩薩快得太多太多,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難信不是我們難信,我們很容易就相信了。難信指誰?華藏世界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聽到難信,那有這種道理?他們費了千辛萬苦,無量時劫,才達到這個地位;怎麽我們一品煩惱沒斷,一下就成就?他難信不是我們難信。我們今天能信,實在說不可思議。我們憑什麽會相信?要不是佛給我們說出,我們真的沒有法子理解。佛告訴我們,我們凡夫能夠相信,兩個原因:一個原因過去生中,無量劫來曾經學過這個法門,善根、福德、因緣成熟,《彌陀經》上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我們這一生能夠信、能夠願,是你無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緣成熟,這第一個條件,是我們自己本身所具備的條件有了。第二個條件,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威神加持。說阿彌陀佛加持,這裏面就包含著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加持,這是靠外力所加。這兩個原因你才能夠相信,才能夠不退成就。如果不是這個原因,這個法門決定是當面錯過,你一生縱然遇到,你也不肯修。更甚的,法師講淨土經,勸人家念佛往生,自己不肯修。我曾經遇到,他講《彌陀經》,勸大家念佛求生淨土,他自己不念佛,他不相信淨土。不相信淨土,爲什麽講《彌陀經》?他們那些人相信,講給他們聽。這一類的法師、大德、居士講給別人聽,勸別人聽,自己不幹,大有人在。這是什麽原因?還是經上講的,善根、福德、因緣少,不具足,一切諸佛如來威神加不上,他本身有障礙障住,不相信、不接受。對他來講是難信之法,因爲這些人大乘經論涉獵的太多,阿賴耶識裏頭種子不少,一聽說淨土,那有這種便宜事情?這是阿彌陀佛騙這些沒有常識、沒有學問的人,安慰安慰他們而已,那裏是真的?他們總是有這個懷疑。好像講這個經勸大衆是安慰大衆,他也是慈悲憐憫心安慰大衆,抱這種心態來講經。那裏知道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機會,他當面錯過,你說多麽可惜。這些人正是佛在經上講,他們有的是世智辯聰,他沒有智慧,再仔細觀察一下,是不是真的沒有智慧?果然,給諸位說,戒、定、慧叁學都沒有。你別看他一生認真努力精進,又講經、又說法、又著書,甚至於著作等身,與戒、定、慧真的不相應,我們要清楚、要明了。說得真的是徹底圓滿究竟,無過於《華嚴》。《華嚴》要細讀深思,要詳細加以研究討論,這樣豐富的教材,我們那有不得利益的道理?其他經論實在講沒有這麽圓滿,都是講《華嚴》某一個部分。特別加以詳細的研究討論,研究討論裏面有沒有偏差?有沒有過失?很難講。如果沒有開智慧,完全還是用意識心,我們思惟想像應該怎麽說法,比較古人怎麽說法,難免過失,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真正開了智慧,那才沒有過失。像我們在《六祖壇經》裏面看到,能大師真的是開智慧。你看他老人家所說,他說經、說論、說法相,都解釋得很圓滿。言語文字不多,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開智慧。他的心行、生活、教學與戒定慧完全相應。祖師大德當中,固然也都有相應,能夠跟能大師並論的人實在不多,他的相應我們可以說是圓滿的相應。這正是《無量壽經》上所說“住真實慧”,“惠以真實之利”,這兩句話的意思很深很深、很廣很廣,我們要細心去體會。在這個地方慈雲智日,我們要細心去體會,不能夠輕易看過。

  第七位:“大精進金剛臍菩薩摩诃薩。”這一位菩薩他所表的是大智精進,這個裏面有精進、有智慧。“金剛”是表般若智慧,還有一個臍,“臍”是表壽命。這個名號裏面有精進、有智慧、有長壽,有這叁個意思在。菩薩德號裏面,我們應當要學習的是真實的智慧,唯有智慧才能“精進”。進是進步,精是精純而不雜亂,這樣的進步才稱之爲精進。從佛法標准上來觀察,世間人進步的現象是有,尤其是在現代的社會,科學技術,常言說得好,日新月異,不斷的在研究,不斷的在發展。尖端的科技,差不多每叁個月就有明顯的進步。它這種進步算不算精進?如果就機械上來說,稱得上精巧、精密。但是佛法裏面講的精不是指器械,而是指我們人心。器械可以達到精純,可是人心依舊還是有妄想、分別、執著。這也就是說,無論科技怎樣發展、怎樣進步,關於六道輪回、生死不絕、煩惱妄念的繁雜,似乎沒有辦法解決,這一點我們要認識清楚。特別是近代發展的電腦,有不少人常常在說,將來…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