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中)▪P9

  ..續本文上一頁電腦可以代替人腦,這個事我們姑且不論會不會發展成爲事實,如果我們冷靜的去觀察它的後果,那不是個好事情。如果電腦有一天真正代替人腦,人無需要再去思考一切問題,人腦就變成遲鈍,漸漸就變成了無知白癡。到那個時候,世界是什麽世界?電腦變成人類的主宰,人類變成電腦的奴婢。這個現象如果說得不好聽的話,人類就淪落到畜生道,哪裏還像人?人爲萬物之靈。我們不希望看到這樣的現象,可是這種現象一直在發展,我們不能不知道這些事情。回過頭來,在佛法裏面佛講清淨心,這是真的,清淨心是真心,電腦就不能比。電腦可以跟我們妄心來相比,跟真心不能相比。妄心也有程度高低不同,電腦可以比妄心中下者,妄心上層的它也不能比。哪些是用妄心上層者?聲聞、緣覺、菩薩、十法界裏面的佛,他們用妄心,妄心裏面上等的,這是電腦沒有法子相比。我們一定要深深的相信自己,自己有無量的智慧、有無量的德能,電腦要比起自性裏面智慧德能,那小巫見大巫,差太遠。所以我們學佛真正的目標,如何開發自性的智慧與本能。這裏面叁樁事情,最重要的是“精進”,你懂得精進這兩個字,對我們修學就有很大的幫助。佛在大乘經裏面常講,他說世間的善根有叁種∶無貪、無嗔、無癡;世間一切的善法都從這叁個根生起來,所以叫叁善根。出世間善根只有一種,那一種?精進。精進是菩薩善根,菩薩懂得精進。我們再把這個意思淺說,進,不難懂;精,很難懂。如果我們以本經經題“大方廣”,《無量壽經》的經題裏面“清淨平等覺”,諸位要曉得《無量壽經》上講的清淨平等覺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大方廣,與這個相應就叫精。你不斷的提升、不斷的向上,一定與清淨、平等、覺相應,這個進就叫精進。違背了清淨心、平等心、覺心,這個進步就不是精進,我們用這個作標准,大家都好懂。真正精進不但生智慧,而且裏面會現大福報,這個大福報就是用壽在此地來表示。第八位菩薩,“香焰光幢菩薩摩诃薩。”《楞嚴經》上《大勢至菩薩圓通章》裏面給我們講過“香光莊嚴”。“香”,淺說是戒定真香,稍微說得深一點,佛法裏面常講“五分法身香”。我們供佛,香是最普通。但是你一定要懂得香是表法,不是說多燒幾支香,佛菩薩就會多保佑你一點,沒有這個道理。香裏面表的意思很多,通常在講經的時候跟大家介紹,最淺顯它表信香。換句話說,我們給佛菩薩、給天龍鬼神要傳達訊息,第一個就是燃香,他們聞到香氣就知道我們要做些什麽事,所以香表信。實在講表信的由來很古老很古老,在上古時代人就知道用煙火來傳遞訊息,在中國,諸位要到中國去旅遊,一定會去看看萬裏長城。長城是古代國防的防禦工事,它每隔一段距離有一個烽火臺。烽火臺,諸位就想到,它是作什麽用?實在上講跟我們用的香爐意思沒有兩樣,它是燃煙火傳遞訊息,速度也相當之快,幾個小時我們就可以知道幾千裏外面的訊息,傳遞警報。除表訊息之外,在佛法裏面特別表戒香、定香,我們在贊佛

  裏面有戒定真香。五分法身是講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這叫五分法身香。由此可知,我們看到香的煙飄浮在空中,聞到香的味,就要想到信心,要想到持戒、修定,求解脫,成就解脫知見;解脫知見就是般若智慧。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懂得它的表法,這一炷香燃在那裏,我們自己真的得利益。佛用這許許多多的道具,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使我們見色聞聲都不忘修道,都不忘把心安住在道上。前面曾經跟諸位介紹過道場,維摩居士所說的道場:信心是道場、持戒是道場、修定是道場。我們的心安住在道場上,道場成就我們的道業,它比這個意思,所以香。“焰”是火焰,跟底下“光”可以合起來講,表智慧。爲什麽?戒、定一定生慧,不但生慧,而且是高度的智慧。“幢”是代表高顯,非常明顯、非常高的智慧,莊嚴道場。這種莊嚴,諸位同修一定要明了,前面有說過,怕的是今天有初學的同修來沒有聽到前面。佛國土就是我們現前的社會,我們有責任、有義務莊嚴我們的社會,莊嚴這個國土,使這個社會更美好,大衆在這裏生活過得更幸福、更美滿。用什麽方法?香光。香光是自己心地的香光,才能夠達到這個效果。下面一尊菩薩,“大明德深美音菩薩摩诃薩。”“大明德深”這四個字裏面有德有慧,有智慧、有德行才能稱之爲大明德深。“美音”是言語、音聲,說音聲的意思比較美滿,言語是音聲之一;但是音聲包括言語,言語不能盡括音聲。以智慧普照,德行就是菩薩行,我們常講叁福、六度、十願、本經裏面講十波羅蜜,這是菩薩智慧的德行,從智慧德能裏面生出來優雅的音聲。文殊菩薩在楞嚴會上給我們揀選圓通,他老人家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古時候,我們在《史傳》裏面看到記載,有聞音聲而豁然開悟者。音聲可以說是一切衆生共同的語言,言語我們有的時候很難傳達意思,特別是言語不相同的地區國家,要通過翻譯。可是音樂不需要通過,無論是東方的交響樂、西洋的交響樂,我們使用的樂器不相同,可是演奏出來的樂章都能感動人心,不需要加以翻譯。諸佛菩薩對於這樁事知道得很深、很透徹,衆生的喜樂是音樂、歌舞、戲劇,能夠欣賞音樂這是最高的,其次是歌舞,而戲劇可以說是叁根普被,利鈍全收。真正的樂章、音樂,這是對於有上根利智的人,他懂得。諸佛菩薩教化衆生,他運用這些工具。現在我們末法時期,佛法裏面的人才太少,不是世間沒有這些人才,很可惜這許多傑出的人才沒有接觸到佛法,不能夠爲佛法發揮弘傳的功能,這很可惜。古時候有,佛門裏面有音樂家,有懂得樂章的天才,所以梵呗的演奏能感動人物,能感動人、能感動動物,當然也能感動天地鬼神,現在沒有這個人才。歌舞,小乘佛法對於歌舞是決定禁止觀聽,不准你看戲,不准你聽歌舞。大乘佛法不一樣,釋迦牟尼佛給菩薩們講經說法,天人以歌舞來供養。你們再過兩天就看見,我看那上面已經挂了飛天了,載歌載舞。所以大乘佛法跟小乘不相同,小乘是保守,大乘是開放。這些歌舞裏面統統是弘法利生,是讓你在這個裏面得定、得慧。所以美音,我們把它看作高度的藝術,這個意思就來得廣、來得深。我們修學大乘,要不要學?要學。是不是每個人都能學?不見得,一定要看你的定功,要看你的智慧。果然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的時候,能夠保持心地清淨,無論是順境、是逆境,是善緣、還是惡緣,都能夠保持不動心,行!可以與一切衆生同事、利行,四攝法裏面的同事攝,就可以。如果我們見色聞聲還會起煩惱,什麽煩惱?順自己意思會起貪愛,不順自己意思會有嗔恚,要是有這種情形,還是遠離比較好,學小乘,盡可能避免這些境緣,讓心定下來。心定下來之後,然後再出去試驗試驗,這個很重要;試驗試驗又不行,再又退回來,這是修行的方法。試驗一下就算通過一次考試,這一考試心又亂了,不及格,回頭回頭老實修。什麽時候出去考試通過,沒有問題,你就可以學菩薩。菩薩四攝裏面,布施、愛語、利行,我們可以學;同事是要看自己的程度。自己如果沒有這個功夫、沒有這個定力,這一同就完了,不但你度不了衆生,你很快被衆生度跑掉,這事要注意到。後面一位,“大福光智生菩薩摩诃薩。”這名號裏面有叁樁事情∶福、光、智,這叁樁都用一個大字貫穿下來,大福、大光、大智,這個意思非常非常的圓滿。從名號裏面我們體會到大智放光,光明必定是遍照,能利益一切衆生。菩薩以他的智慧幫助衆生破除無明愚暗,菩薩以他的大福帶給衆生幸福美滿,以福慧才真正能夠成熟一切衆生,一切衆生得菩薩的加持,得菩薩的護念,這就是光照的意思。異名菩薩經上舉的十個名號,到這個地方給諸位介紹出來。讀這一段經文它是介紹來賓,華嚴會上的來賓,讓我們對他熟悉,認識他,這是菩薩這一類。【如是等而爲上首。】“等”,還有很多,名字要說就太多,說不盡,只舉十個人作代表。【有十佛世界微塵數。】菩薩衆有多少?實在是沒法子計算。一尊佛的世界就是一個叁千大千世界,十佛世界就是十個叁千大千世界。龍樹菩薩告訴我們,他在龍宮裏面看到《華嚴經》大本,多大分量?十個叁千大千世界微塵偈。這個地方告訴我們參加華嚴法會的菩薩衆有多少?同名菩薩、異名菩薩有十個叁千大千世界微塵數,真正不可思議。所以華嚴的境界,前面跟諸位已經提過幾次,一定要記住,它的境界是盡虛空、遍法界。世尊說這個經在定中講,定中沒有界限,定中是清淨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盡虛空、遍法界。菩薩衆有這麽多。

  四) 別 歎 勝 德 【此諸菩薩,往昔皆與毗盧遮那如來共集善根,修菩薩行。皆從如來善根海生。】〔一〕 緣來歎德這往下贊歎菩薩的智慧德行。先總說,科題裏面“別歎勝德”。“毗盧遮那”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翻作光明遍照,也翻遍一切處,這是法身,圓滿法身。法身有沒有相?給諸位說,法身沒有相,法身就是真如,就是本性,就是真心,現在哲學裏面所講的本體,宇宙萬有的本體。這個意思就是說,宇宙一切萬法從這個地方生的,它是能生;宇宙之間一切萬事萬物是所生,這裏面包含虛空,虛空也是萬象之一。虛空從哪裏來?也是自性變現出來。自性遍一切處,所以用毗盧遮那。一切諸佛的法身本體。世尊在這裏說得好,這些菩薩,無量無邊菩薩,往昔與毗盧遮那如來共集善根。我們想一想:我們有沒有分?有分,諸佛如來有法身,我們也有法身。世尊也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十方叁世佛,共同一法身”,十方叁世佛包括我們在內。叁世是講過去佛、現在佛,還有未來佛,我們大家都是未來佛,現在是凡夫,將來都要成佛。我們成佛,跟佛是同一個法身,沒成佛還是同一個法身。你看這個經上講得好不好?跟我們…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