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高廣妙好,事上是說這個寶座,寶座設計得高廣妙好;內裏面是贊歎說法之人,他的智慧、他的善巧方便達到這個標准。所以第一句裏面所講“其師子座,高廣妙好”,這四個字也就是說法人的標准。今天我們有許多年輕的同修在此地研習經教,學習講經,經要講得好,好的標准在那裏呢?就是這四個字。智慧高廣,方法妙好;這個方法妙好可以學,李炳南老居士傳給我們《內典講座之研究》就是妙好的基礎;但是高廣沒有法子,高廣是你自己要解行相應,你才能做得到。有解無行,達不到高廣;有行無解,也達不到高廣;一定要行解相應,才能達到高廣。自己一定也要像佛一樣契入法空的境界,也就是一般常說證得二空真如,高廣你就得到了。下面有六句,說“體德圓備”。【摩尼爲臺。蓮華爲網。清淨妙寶以爲其輪。衆色雜華而作璎珞。堂榭樓閣,階砌戶牖,凡諸物像,備體莊嚴。寶樹枝果,周回間列。】這六句。這個座位的中心叫“臺”,通常我們一般道場裏面說法的座位是叁尺見方,方的叁尺,當中這個地方是臺,一般高出一些。出家人,在家居士講經也是一樣,升座講經多半是盤腿而坐,盤腿坐後面要坐高一點,這個高出地方是臺。這個地方說臺是摩尼,臺座是摩尼,這是我們身體坐在這個地方,整個的力量就落在這個中心,也就是我們坐力量依在這個地方,把它比喻作摩尼。“摩尼”是寶,摩尼能放光。這個光是隨著外面光源,它是一種反射光,它自己本身並不放光,反射光。光源不相同,它反射的色彩不一樣,這個現象我想諸位同修都知道。你們看到寶石、金剛鑽,爲什麽那麽貴重?光彩奪目,它光不是自己發光,本身沒有光,隨著一切的光源,反射的光非常之美。也比喻說法,說法的人有真實的智慧;真實的智慧,《般若經》所講根本智,般若無知。無知那個根本智就好比是摩尼之體一樣,它起作用的時候無所不知,就像摩尼珠接觸到光源,反射的光不一樣,那個反射的光千差萬別,叫後得智。佛爲一切衆生說法,佛有沒有法可說呢?佛說他沒有法可說。衆生就像光源一樣,佛就像個摩尼珠一樣;衆生有感,那個感就是光;衆生有感,佛立刻就有應,感應道交。衆生的感千差萬別,佛的應也千差萬別,所以佛給我們說出種種的經教。不要說毗盧遮那了,說我們的世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爲一切衆生說這麽許多經教,而這些經教確確實實都是從感應當中顯現出來。感應有兩種∶有顯感,非常明顯的,像在大會當中聽衆向世尊請教,提出問題來請教,這是明顯的;還有一類是冥感,心裏頭有疑,沒說出來,可是衆生起心動念佛就知道,佛明顯的給你說出來,冥感顯應,佛給你說法,顯應。有顯感顯應,冥感顯應,還有一類顯感冥應。聽經當中有人向佛菩薩請教,佛菩薩聽了之後一句話不說,那個請教的人忽然開悟了,並沒有說一句話,他就開悟了,這是冥應,顯感冥應。還有一類是冥感冥應,感應道交有這四種形式。摩尼爲臺表這個意思。這裏頭最重要的就是摩尼所表的是法空之體,這個是佛菩薩講經說法真正的依據。我們常講你這個理論、你這個說法根據什麽說出來的?佛菩薩是根據“二空真如”。所以我們如果是說法,如佛菩薩說法如獅子吼,你要不證得二空真如,你怎麽能做得到?我們想要證得二空真如,那麽你現在就不能不放下了。一切妄想、分別、執著,你才曉得放下是對的,這種堅固的執著,錯了。佛爲什麽有這樣大的智慧?有這麽大的能力?他徹底放下了,世出世間一切法絲毫都不染著,他才有這樣圓滿的智慧、無盡的善巧方便。第二句“蓮華爲網”,網是外相,寶座的四周。寶座的四周用蓮花圍起來,像網一樣,這個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圖案,莊嚴寶座。蓮花也表法,表“出汙泥而不染”。你看座體是摩尼,周圍蓮花,摩尼表法空,蓮花表無染,清淨不染;心地果然做到不染,這就叫坐蓮花的寶座。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諸位要曉得,到極樂世界蓮花化身,每一個人到極樂世界都是蓮花化身。極樂世界的蓮花誰去培養的呢?給諸位說是自己去培養。西方極樂世界確實不可思議,正報無量壽,依報也是無量壽。樹木、花草常青,沒有凋零,也沒有落葉,樹枝也不會枯,跟阿彌陀佛一樣都是無量壽。唯獨七寶池裏頭的蓮花不是,你在西方極樂世界所看到只有蓮花有生有滅。那是什麽原因呢?因爲蓮花不是阿彌陀佛栽的,不是他種的,蓮花是十方世界發心求生到極樂世界,你發這個心,七寶池裏面就長一朵蓮花,經上說得很清楚,蓮花上還有你的名字。你用功很勤,功夫得力,這個得力就是心地清淨;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其他的萬緣放下,心清淨。心一天比一天清淨,一年比一年清淨,七寶池的蓮花就愈來愈大,光色就愈來愈好,將來往生你就住在那裏面。如果你念佛有夾雜,你那個花就不純,有汙染,光色都不好,黯然無色。如果你退心了,你改學別的法門了,或者就參禅去,或者去念咒去了,花就枯死了,沒有了。所以只有七寶池裏面看到花開花謝,花開那是念佛功夫成就了往生,往生花就開了。那個花還沒有開,含苞還沒放就已經枯死了,就知道那個人不是退心就是改修別的法門了。蓮花在這裏是表法的。我們自己要全心全力培養七寶池自己的蓮花,那是真的。世間人不管什麽,不要去跟他比,那個沒用處,怎麽比到後來都是一場空,都落空。唯有比蓮花大小是真的,這個不是假的。經上所講的那個蓮花,小的有十由旬的、百由旬的、千由旬的,大小不一樣,光色不一樣,修行人功夫不相同。我們在這個世間除了念佛之外,每一天叁餐飯能吃得飽,衣服可以遮體、可以穿暖,有一個小房子能遮避風雨,足夠了。一心念佛,求生淨土,自己在這個世間身心清淨,一塵不染,身就是蓮花,你的住處,你的座位都是蓮花座。你出去走路,步步都是踏著蓮花,我們凡夫見不到,有神通的人看到。你步步都是踏在蓮花上,舉足、下足就是念頭生、念頭滅,念頭生也不染著,念頭滅也不染著,就好像舉步、下步都是清淨無染,與二空之理相應。第叁句“清淨妙寶以爲其輪”。這個輪是座位的中心,不管它有沒有輪相,輪是從中心,它有個中心點,中心往外面擴射,有一個周圓。通常設這個寶座,如果用寶座來表法,這個設計是很完美的。這個輪就是前面講的臺,臺是講高出,輪是講這個臺的形狀是圓的,座位中心是圓的。通常如果沒有臺的做法,通常我們擺一個蒲團,或者我們現在講擺一個坐墊,蒲團多半是圓形的。圓形的蒲團擺在座上作爲坐墊,這就是輪。所以這一句我們可以把它看成現在的坐墊,現代人講的坐墊,圓形的坐墊。它表圓滿,圓代表圓滿;又表清淨,清淨圓滿的意思。坐墊一定要很清潔、很整齊,它才能象徵這個意思。表說法的人智慧圓滿、德行圓滿、才藝圓滿、善巧方便圓滿,表意很多、很豐富。再看下面這一句,“衆色雜華而作璎珞”。璎珞是裝飾品,使寶座看起來格外的美觀,用花、用璎珞來裝飾。這裏面也是表法,同表智慧,表他的德能,表他慈悲。這慈悲用現在的話來說,關懷一切衆生,愛護一切衆生,教導一切衆生,感化一切衆生,都是垂布的意思,璎珞在寶座四周圍垂下來。底下這一句,“堂榭樓閣,階砌戶牖,凡諸物像,備體莊嚴”。這些裝飾品是一種高度的藝術,在中國古代處處可以見到,宮殿樓閣可以見到,桌椅也可以見到,雕一些浮雕,人物花草。我們這個講堂,李會長也設計了,他設計得非常的美觀,在中國做的浮雕,將來來了之後就鑲在這四周圍。這上面將來裝浮雕的,裏面也是人物、花草,諸佛菩薩講經說法,天人散花供養,經典裏面一些故事。寶座裏面也有莊嚴,也雕刻這些東西,顯示出無處不莊嚴,所以說是“體德圓備”,這四個字在這個地方就統統給我們顯示出來了。而它的含意是講二空真如,包含世出世間一切的現象。佛界是一真法界;凡夫界裏面,十法界依正莊嚴。諸佛如來所證得的二空真如之理,就在這些事事物物當中顯示無遺。所謂理即是事,事即是理;性即是相,相即是性;理事不二,性相一如。理跟性是空寂的,實在講我們六根接觸不到的;事跟相是很明顯的,我們六根能夠接觸得到。接觸到相,理在其中,性在其中,見相就是見性,見事就是明理。入這個境界就是證得二空之理,通達一切事相,自性本具的智慧,我們講的兩種智慧:根本智、後得智都現前了,智慧現前就是成佛了。本經後面講佛十種身,第一種叫菩提身,菩提是朗然大覺,你對於事理、性相都通達都明白了,你覺悟了,覺就是佛菩薩,不再叫凡夫。所以明白人,見相就是見性,即事就明理,這是這一句裏面所含的意思。末後這一句,“寶樹枝果,周回間列”。這些寶樹不是外面的,外面的寶樹前面第二段講過,這個地方的寶樹是師子座上雕的這些寶樹,雕刻的這些寶樹。“周回間列”,或者我們可以說師子座周邊的,像我們現在這個講臺,我們講座後面布置這些樹木、花果,這個也行,這個不是我們講堂外面種的樹,也是屬於這兩句經文所包括。現代人能夠想到,古時候人也有,這個盆栽的曆史很久了。過去人講經,可能講臺旁邊也有很多盆栽。還有,沒有盆栽的呢?用屏風,屏風裏面畫的這些畫也非常講究。我們底下樓裏面“五百羅漢”大屏風你們諸位看到,裏面寶樹枝果周回間列,在屏風裏可以看到,這是講座位周圍的擺飾,裝嚴寶座。這個裏面所刻畫的有佛菩薩講經說法,有佛菩薩在坐禅經行,許許多多都是經典上所講的故事。我們現在人講“故事”,佛法裏頭術語叫“公案因緣”。用這些藝術、造形把它表達出來,讓大家接觸之後,你看到之後,你聽到之後,自然就能感動、就能夠覺悟。《華嚴經》裏面的說法跟其他經確實不一樣,這個學了之後,我們六根,在《楞嚴經》上講∶“六根門頭,放光動地。”那不假。爲什麽呢?六根都聰明了,以前看東…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