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高广妙好,事上是说这个宝座,宝座设计得高广妙好;内里面是赞叹说法之人,他的智慧、他的善巧方便达到这个标准。所以第一句里面所讲“其师子座,高广妙好”,这四个字也就是说法人的标准。今天我们有许多年轻的同修在此地研习经教,学习讲经,经要讲得好,好的标准在那里呢?就是这四个字。智慧高广,方法妙好;这个方法妙好可以学,李炳南老居士传给我们《内典讲座之研究》就是妙好的基础;但是高广没有法子,高广是你自己要解行相应,你才能做得到。有解无行,达不到高广;有行无解,也达不到高广;一定要行解相应,才能达到高广。自己一定也要像佛一样契入法空的境界,也就是一般常说证得二空真如,高广你就得到了。下面有六句,说“体德圆备”。【摩尼为台。莲华为网。清净妙宝以为其轮。众色杂华而作璎珞。堂榭楼阁,阶砌户牖,凡诸物像,备体庄严。宝树枝果,周回间列。】这六句。这个座位的中心叫“台”,通常我们一般道场里面说法的座位是三尺见方,方的三尺,当中这个地方是台,一般高出一些。出家人,在家居士讲经也是一样,升座讲经多半是盘腿而坐,盘腿坐後面要坐高一点,这个高出地方是台。这个地方说台是摩尼,台座是摩尼,这是我们身体坐在这个地方,整个的力量就落在这个中心,也就是我们坐力量依在这个地方,把它比喻作摩尼。“摩尼”是宝,摩尼能放光。这个光是随着外面光源,它是一种反射光,它自己本身并不放光,反射光。光源不相同,它反射的色彩不一样,这个现象我想诸位同修都知道。你们看到宝石、金刚钻,为什麽那麽贵重?光彩夺目,它光不是自己发光,本身没有光,随着一切的光源,反射的光非常之美。也比喻说法,说法的人有真实的智慧;真实的智慧,《般若经》所讲根本智,般若无知。无知那个根本智就好比是摩尼之体一样,它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就像摩尼珠接触到光源,反射的光不一样,那个反射的光千差万别,叫後得智。佛为一切众生说法,佛有没有法可说呢?佛说他没有法可说。众生就像光源一样,佛就像个摩尼珠一样;众生有感,那个感就是光;众生有感,佛立刻就有应,感应道交。众生的感千差万别,佛的应也千差万别,所以佛给我们说出种种的经教。不要说毗卢遮那了,说我们的世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为一切众生说这麽许多经教,而这些经教确确实实都是从感应当中显现出来。感应有两种∶有显感,非常明显的,像在大会当中听众向世尊请教,提出问题来请教,这是明显的;还有一类是冥感,心里头有疑,没说出来,可是众生起心动念佛就知道,佛明显的给你说出来,冥感显应,佛给你说法,显应。有显感显应,冥感显应,还有一类显感冥应。听经当中有人向佛菩萨请教,佛菩萨听了之後一句话不说,那个请教的人忽然开悟了,并没有说一句话,他就开悟了,这是冥应,显感冥应。还有一类是冥感冥应,感应道交有这四种形式。摩尼为台表这个意思。这里头最重要的就是摩尼所表的是法空之体,这个是佛菩萨讲经说法真正的依据。我们常讲你这个理论、你这个说法根据什麽说出来的?佛菩萨是根据“二空真如”。所以我们如果是说法,如佛菩萨说法如狮子吼,你要不证得二空真如,你怎麽能做得到?我们想要证得二空真如,那麽你现在就不能不放下了。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你才晓得放下是对的,这种坚固的执着,错了。佛为什麽有这样大的智慧?有这麽大的能力?他彻底放下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丝毫都不染着,他才有这样圆满的智慧、无尽的善巧方便。第二句“莲华为网”,网是外相,宝座的四周。宝座的四周用莲花围起来,像网一样,这个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图案,庄严宝座。莲花也表法,表“出污泥而不染”。你看座体是摩尼,周围莲花,摩尼表法空,莲花表无染,清净不染;心地果然做到不染,这就叫坐莲花的宝座。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诸位要晓得,到极乐世界莲花化身,每一个人到极乐世界都是莲花化身。极乐世界的莲花谁去培养的呢?给诸位说是自己去培养。西方极乐世界确实不可思议,正报无量寿,依报也是无量寿。树木、花草常青,没有凋零,也没有落叶,树枝也不会枯,跟阿弥陀佛一样都是无量寿。唯独七宝池里头的莲花不是,你在西方极乐世界所看到只有莲花有生有灭。那是什麽原因呢?因为莲花不是阿弥陀佛栽的,不是他种的,莲花是十方世界发心求生到极乐世界,你发这个心,七宝池里面就长一朵莲花,经上说得很清楚,莲花上还有你的名字。你用功很勤,功夫得力,这个得力就是心地清净;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其他的万缘放下,心清净。心一天比一天清净,一年比一年清净,七宝池的莲花就愈来愈大,光色就愈来愈好,将来往生你就住在那里面。如果你念佛有夹杂,你那个花就不纯,有污染,光色都不好,黯然无色。如果你退心了,你改学别的法门了,或者就参禅去,或者去念咒去了,花就枯死了,没有了。所以只有七宝池里面看到花开花谢,花开那是念佛功夫成就了往生,往生花就开了。那个花还没有开,含苞还没放就已经枯死了,就知道那个人不是退心就是改修别的法门了。莲花在这里是表法的。我们自己要全心全力培养七宝池自己的莲花,那是真的。世间人不管什麽,不要去跟他比,那个没用处,怎麽比到後来都是一场空,都落空。唯有比莲花大小是真的,这个不是假的。经上所讲的那个莲花,小的有十由旬的、百由旬的、千由旬的,大小不一样,光色不一样,修行人功夫不相同。我们在这个世间除了念佛之外,每一天三餐饭能吃得饱,衣服可以遮体、可以穿暖,有一个小房子能遮避风雨,足够了。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自己在这个世间身心清净,一尘不染,身就是莲花,你的住处,你的座位都是莲花座。你出去走路,步步都是踏着莲花,我们凡夫见不到,有神通的人看到。你步步都是踏在莲花上,举足、下足就是念头生、念头灭,念头生也不染着,念头灭也不染着,就好像举步、下步都是清净无染,与二空之理相应。第三句“清净妙宝以为其轮”。这个轮是座位的中心,不管它有没有轮相,轮是从中心,它有个中心点,中心往外面扩射,有一个周圆。通常设这个宝座,如果用宝座来表法,这个设计是很完美的。这个轮就是前面讲的台,台是讲高出,轮是讲这个台的形状是圆的,座位中心是圆的。通常如果没有台的做法,通常我们摆一个蒲团,或者我们现在讲摆一个坐垫,蒲团多半是圆形的。圆形的蒲团摆在座上作为坐垫,这就是轮。所以这一句我们可以把它看成现在的坐垫,现代人讲的坐垫,圆形的坐垫。它表圆满,圆代表圆满;又表清净,清净圆满的意思。坐垫一定要很清洁、很整齐,它才能象徵这个意思。表说法的人智慧圆满、德行圆满、才艺圆满、善巧方便圆满,表意很多、很丰富。再看下面这一句,“众色杂华而作璎珞”。璎珞是装饰品,使宝座看起来格外的美观,用花、用璎珞来装饰。这里面也是表法,同表智慧,表他的德能,表他慈悲。这慈悲用现在的话来说,关怀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教导一切众生,感化一切众生,都是垂布的意思,璎珞在宝座四周围垂下来。底下这一句,“堂榭楼阁,阶砌户牖,凡诸物像,备体庄严”。这些装饰品是一种高度的艺术,在中国古代处处可以见到,宫殿楼阁可以见到,桌椅也可以见到,雕一些浮雕,人物花草。我们这个讲堂,李会长也设计了,他设计得非常的美观,在中国做的浮雕,将来来了之後就镶在这四周围。这上面将来装浮雕的,里面也是人物、花草,诸佛菩萨讲经说法,天人散花供养,经典里面一些故事。宝座里面也有庄严,也雕刻这些东西,显示出无处不庄严,所以说是“体德圆备”,这四个字在这个地方就统统给我们显示出来了。而它的含意是讲二空真如,包含世出世间一切的现象。佛界是一真法界;凡夫界里面,十法界依正庄严。诸佛如来所证得的二空真如之理,就在这些事事物物当中显示无遗。所谓理即是事,事即是理;性即是相,相即是性;理事不二,性相一如。理跟性是空寂的,实在讲我们六根接触不到的;事跟相是很明显的,我们六根能够接触得到。接触到相,理在其中,性在其中,见相就是见性,见事就是明理。入这个境界就是证得二空之理,通达一切事相,自性本具的智慧,我们讲的两种智慧:根本智、後得智都现前了,智慧现前就是成佛了。本经後面讲佛十种身,第一种叫菩提身,菩提是朗然大觉,你对於事理、性相都通达都明白了,你觉悟了,觉就是佛菩萨,不再叫凡夫。所以明白人,见相就是见性,即事就明理,这是这一句里面所含的意思。末後这一句,“宝树枝果,周回间列”。这些宝树不是外面的,外面的宝树前面第二段讲过,这个地方的宝树是师子座上雕的这些宝树,雕刻的这些宝树。“周回间列”,或者我们可以说师子座周边的,像我们现在这个讲台,我们讲座後面布置这些树木、花果,这个也行,这个不是我们讲堂外面种的树,也是属於这两句经文所包括。现代人能够想到,古时候人也有,这个盆栽的历史很久了。过去人讲经,可能讲台旁边也有很多盆栽。还有,没有盆栽的呢?用屏风,屏风里面画的这些画也非常讲究。我们底下楼里面“五百罗汉”大屏风你们诸位看到,里面宝树枝果周回间列,在屏风里可以看到,这是讲座位周围的摆饰,装严宝座。这个里面所刻画的有佛菩萨讲经说法,有佛菩萨在坐禅经行,许许多多都是经典上所讲的故事。我们现在人讲“故事”,佛法里头术语叫“公案因缘”。用这些艺术、造形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接触之後,你看到之後,你听到之後,自然就能感动、就能够觉悟。《华严经》里面的说法跟其他经确实不一样,这个学了之後,我们六根,在《楞严经》上讲∶“六根门头,放光动地。”那不假。为什麽呢?六根都聪明了,以前看东…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