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中)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中)

  净空法师

  第六位,“普智光照如来境菩萨摩诃萨”。这个名号意思很鲜明、很清楚,这是智普,有真实的智慧。真实的智慧就是无分别智,这是真实智慧。佛在《般若经》上说“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所不知是差别的智慧,无知是根本的智慧。佛家讲二智:根本智、後得智,後得智也叫差别智。差别智是从根本智里面生出来,没有根本智就决定没有後得智。这个道理现代人懂得是愈来愈少,这对我们修学产生了很严重的障碍,我们不能不知道。为什麽?现代人所谓知识爆炸的时代,这个世间每一个人求知的欲望很高,能不能求到智慧?求不到,你所求得的是佛经里面讲世智辩聪,不是真智慧。尤其是佛门里面四众同修,无论在家、出家,如果要发心讲经,经是真智慧,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智慧。你学讲经到那里去学?到处去找参考资料,收集一大堆到讲台上来表演,这不是讲经,这个讲的与经不会相应,往往把经义讲歪扭、讲错了,自己都不晓得。所以要发心讲经一定先求根本智,根本智怎麽求法?根本智是无知,般若无知,无知怎麽学法?读诵,读经,读经是求根本智。你这部经从头到尾念一遍,念的这部经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念错、没有念漏掉、没有念颠倒。念的时候老老实实念,不要想这一句什麽意思,这一段是什麽意思,你要这麽一想就把你的根本智破坏掉。老老实实念,没有意思,天天这麽念,这就叫修根本智,智慧在里面。你念得很熟、念得很清楚,不定在什麽时候,遇到什麽事情,豁然开悟,很可能。你要是不熟,心地不清净,开不了悟。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法达禅师,他念《法华经》三千遍,六祖给他一讲他开悟了,他要没有那个三千遍的功夫,佛来跟他讲,他也不会开悟。三千遍的基础在,从这个基础上开悟。

  诸位要知道,读诵经典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规规矩矩、恭恭敬敬的读诵就是持戒,戒律的精神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读经的时候一个妄想没有,不就是诸恶莫作;经是如来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真言,没有比这个更善,你在读经就是众善奉行;戒律,大小乘戒,圆圆满满具足。读诵的时候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不起一个杂念,老实念,不起心、不动念,修定,就是修禅;禅的意思,外不着相,内不动心,你在读一部经就是修禅定。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念错、没有念颠倒、没有念漏,慧,根本智。所以读经要会读,读经绝对不是研究,研究另外找时间,研究是学後得智,读经是修根本智,不一样。所以你会读,时间久了,根利的人三年、五载得智慧,根性钝的人说不定十年、二十年,只要持之有恒都会有成就,这是真智慧。学讲经那里需要参考好多资料,不需要。你平常讲经,讲座里头穿插一些东西,不用特别去预备,日常生活当中接触的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物,看看听听,在这里头穿插就用不尽。那里还要刻意去收集资料、去找资料,那不太麻烦。

  最重要就是要佛力加持,要得佛力加持,你心地要清净,一定要与这部经上讲的“大方广”相应,就是与自己的性德相应。性德在那里?所有菩萨神众的名号都是性德。总说普贤,普贤是总说;别说,名号说不尽,全是我们自性的德能。菩萨代表要修,菩萨表修德,佛的名号表性德。但是华严会上这些菩萨不是普通菩萨,都与大方广相应,所以称他作法身大士。无论他是那一种差别,差别的形象无量无边,他都与大方广相应,所以叫称性,所以叫他们做法身大士。换句话说,他们已经离开妄想、分别、执着,已经离开了。这是智照法界;法界,佛的境界无有穷尽,深广无尽,它是照如来境界。下面第七位,“普宝髻华幢菩萨摩诃萨”。髻,像我们看观世音菩萨的变像,观音菩萨示现女身比较多,而且示现在家的身,在家的女身。古时候女子梳头头上挽一个髻。宝髻华幢,髻上面多半是戴花;花有珠宝之花,宝花,也有鲜花。在我们中国古时候唐朝人喜欢戴花,不但女子戴花,男子都戴花,我们看到古书上的记载。这位菩萨是表心普,诸位要知道,智就是心。宝髻华幢是说智慧才是真正的宝,为什麽说它是心普?智慧之宝庄严在心顶。髻是人身最高的一部分,它在头顶,把头顶比喻作心顶。心里面,我们说起心动念,三业当中这叫意业。菩萨的意业,就是心里面两桩事情: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菩萨没有其他的念头,这个念头非常单纯。高出一切,这就是华幢的意思,华表行,六度万行,华代表这个。这个地方比较难懂一点、难体会一点,宝髻比喻心顶,这比较难体会一点。前面加个普,当然也是遍虚空法界,我们在这个地方学,学菩萨的发心,上求下化的心要遍虚空、遍法界。这是第七尊菩萨他所表,也就是他所教我们。

  第八尊,“普觉悦意声菩萨摩诃萨”。这尊菩萨名号里面的意思比较明显。觉普,觉是觉悟,遍觉法界,这才是普的意思。这个名号对我们此时此地的众生来说,此地指我们这个地球,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居住在地球上,确实要有高度的觉悟。佛在《八大人觉经》里面跟我们讲“国土危脆”,我们在这个时代里确确实实深有所感,读了佛这个经典会有很深的感触,国土真的是危脆:危险脆弱。一个地震,几秒钟的时间,再坚固的建筑物都毁掉。人的生命很脆弱,生命无常。我们看到全球的资讯报导,天天都有灾难,灾难的次数愈来愈多,灾难的严重性愈来愈大,我们过的是什麽日子?所以活在这个世间,如果诸位天天详细看报纸、详细看电视,收听这些新闻广播,这个日子还能过?岂不是每一天都生活在恐惧之中,你身心怎麽能够安稳?最好还是统统都不看,每一天问你:不知道,今天天下很太平,没事;这个日子比较好过一点。古德有所谓“知事多时烦恼多”,现在新闻知道多了,忧患多,你怎麽能不忧虑?“识人多处是非多”,认识人多,是非就多,麻烦大了,所以少认识人最好。一天到晚事少就好,这个人真有福报;少事,少烦、少恼。现在是没人找你,如果你在家里每天看报纸、每天看电视,自己找自己麻烦,没人找你,不是自找麻烦,自己坐在家里面恐怖不安、忧虑,不得了。

  一定要觉悟,实实在在讲只有真正觉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今天纵然是听到许多灾难的消息,我们心里很清楚、很明白它的前因後果,这个灾难到底怎麽来?什麽因素造成?如何能够避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觉不行,不觉忧患恐怖你决定不能避免。我常听同修们说,现在很多这些做生意,甚至於作官的人,天天都要吃安眠药,不吃安眠药,他说不能睡觉。为什麽要吃安眠药?让他的头脑麻醉,他就可以休息一下,否则的话他不能休息。忧患这种意识太多,叫他忧患的事情一天到晚不晓得有多少,身心都不安,在现代这个社会是个普遍的现象。真正能过一点日子还是乡下的老农、农夫,他过的很贫穷,家里电视也没有、报纸也没有,他还过一点悠闲清净的人的生活。一定要有高度的觉悟。“悦意声”,唯有觉悟的音声,才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实在说真实悦意之声就是一句佛号,佛号实在讲是太好太好,是尽虚空、遍法界共同的语言。南无阿弥陀佛不是印度话,你以为是印度话,不是的。尽虚空、遍法界共同的语言,所以你要到其他诸佛国度,如果言语不通,念阿弥陀佛,没有一个不恭敬你,他都懂。你说别的不懂,念阿弥陀佛都懂,没有人不懂。在我们这个世间,六道众生都懂。这句佛号虽然外国人不懂,外国人听起来喜欢。我们在美国,佛堂里面常常放念佛机,念阿弥陀佛一天到晚不中断,有些外国人来访问:你们这个音乐从那里来?很好听。你喜欢听,我们就送给你们;就给他结缘。在加拿大也遇到。然後他问我:这个音声里头什麽意思?我们简单给他介绍,这个音声是清净的意思、快乐的意思、欢喜的意思、健康长寿的意思,他一听高兴得不得了。为什麽?这都是他要的。常常听这个声音就能满愿,你就能得到。叫他常常听,也教他念,他就会念。

  如果念到相应,你就会得法喜,法喜充满,欲罢不能,你在这儿真正得受用。没得受用之前,你念的时候比较辛苦、比较困难,念得很累。如果念到法喜就不会累,不但不会累,你要是做事情做得很累的时候,念几句阿弥陀佛,那个疲劳就消除,比什麽都有效果。你现在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这种殊胜的利益,你没得到。要怎样才能得到?诚敬心去念,一心称念。如果能够依照《无量寿经》上讲的方法,效果很快会得到。《无量寿经》讲的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八个字。发菩提心简单的说,就是你的心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一切时、一切处都保持着清净、平等、觉悟,这个心就是菩提心。只要与这个相应,你再专心去念佛。一心,不夹杂。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功夫就得力;功夫得力,这个境界就现前,非常有受用。念念不仅是跟阿弥陀佛相应,给诸位说,能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感应道交。我们读这段经文应该相信,为什麽?普觉,普!你心地清净、平等,没有界限,就与虚空法界相应。相应就是我们俗话常讲,得一切诸佛菩萨的保佑加持,是这麽个道理。我们今天得不到加持、得不到保佑,是因为自己划的圈子太小,处处都造成许许多多的障碍;这个障碍不是别人建立,是自己建立,应当要觉悟。

  再看第九位,“普清净无尽福光菩萨摩诃萨”。这位菩萨是表福普。说到福报、福德,可以说是一切众生普遍的希求,那一个众生不想得福报?福报里面的类别也很复杂,《了凡四训》里面讲,福有真有假、有偏有圆、有大有小,种种不等。最究竟、最圆满福报从那里来?从清净心里面生来。清净心所生的福报称性,自性里面本具无尽的福德现前,这个福报就大。换句话说,这个福报不是修来,自性的福报现前。可是我们今天自性的福报被烦恼障碍,自性的智慧…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