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而不觉。三世诸佛修普贤行,大悲大智,显示在信位、住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华严经》上讲的五个等级,五十个位次。无论在哪个位次上,无不是自利利他。我们今天在什麽位次?我们今天没有入位。好像念书,正科生,一年级是正科生。一年级是谁?初信位的菩萨。我们今天不是菩萨,经上讲得很清楚,我们是大心凡夫,不是菩萨。大心凡夫是什麽?是预备班的,还没有上一年级,一年级的预备班,准备要升到一年级了;我们今天在这个地位,自己要清楚。大心,我们智慧德能没有办法入位,烦恼习气没有断,所以没入位,可是我们的心,跟初信位菩萨的心没有两样,这叫大心凡夫。什麽心?念念为佛法、念念为众生,这大心凡夫。我说弥陀村,我说了十六年。每到一个地方讲经我都要说,都说好多遍,希望大家能做。为什麽统统做不成?没有感应。很想做,许许多多人想做,真想做,他做不成,没有感应。什麽原因?他不是大心凡夫。他要做个弥陀村,是他道场的弥陀村,庄严自己的道场,这就没有感应,心小了。今天在此地为什麽能做得成?李木源居士是大心凡夫。他建这个道场给谁用?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念佛众生,所以他就搞成功了。他不是给居士林建的,他不是给新加坡建的,他是给尽虚空遍法界建的,所以感得一切诸佛护持,感得龙天善神守护,这是大心凡夫,他有感应。我们修行生生世世都不能有一个结果,原因就是心量太小。小到什麽程度?小到不能容人。不但小到不能容人,小到不能容自己,自己还跟自己发脾气,自己还跟自己过不去,你说有什麽法子?他能办什麽大事业?佛法事业是世出世间第一等大事。大心凡夫虽然没有证果、没有契入境界,他相应,他得诸佛护念,他得善神拥护。既发心了,心一定要落实在行上,否则的话,那个心是空的、是假的。落实在行上真修六度,那不是假修,真修,你发的心是真的。今天世间人哪一个人肯讲真话?我问你,你现在有多少钱?你一定不肯说。社会上讲隐私权,自己私人秘密不可以暴露,还要搞隐私?这一隐私,就隐到三途去。还有事情不能告诉别人的,那当然不是好事情,好事情为什麽不能告诉别人?有什麽秘密可言?佛法里头没有秘密,只有深密,没有秘密。你要学佛,你还要处处瞒着别人做坏事,你怎麽会有感应?你能够欺骗世间人,你不能欺骗鬼神。中国谚语常讲“举头三尺有神明”,你怎麽能欺骗神明?你用欺骗人的手段,人被你欺骗了、被你蒙蔽了,对你尊敬,鬼神在那里笑话你,瞧不起你。我们读《无量寿经》,读到经上所讲西方极乐世界人数之多,没法子计, 算。而每一个往生的人,即使下下品往生的人,神通道力几乎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我们起心动念,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人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想求愿往生,临终时来接引,不是容易事情,要有条件。什麽条件?心清净。心净则佛土净,唯有念佛念到心清净了,临终时候,佛与大众才来接引。还有隐瞒,不能告人之事,你的心不清净,临命终时,佛不来接引。诸位同修要晓得,这个法门一点假都不能做,不是给你讲过,念佛不怀疑、不夹杂,一点假都不可以夹杂。夹杂一点假、夹杂一点虚妄、夹杂一点私心,你这一生就不能往生。不是佛不慈悲,不是佛不接引你,你自己把自己障碍住了。这个话我不能不跟大家讲清楚、讲明白,我这个话讲过很多遍,希望提醒同修们,真正想在这一生往生,一定要把虚伪的断得乾乾净净,念念与佛心愿相应,我们才真有把握往生。真的有把握往生,品位高下不要去计较,下下品往生也好,不要去斤斤计较品位;斤斤计较品位,恐怕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这个人太执着了,太好高了,我们不能要你,到这儿你还来争地位,那不是闹笑话吗?总得要心地清净,心平气和,一尘不染,我们才能办这个大事。这一生当中永脱轮回,再不搞三恶道,所以要认真修菩萨行。对於一切大众要以善巧方便,学佛的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用种种方便把佛法介绍给大众,那是无量功德。只要是认识的人,现在就方便了,现在我们可以把网路介绍给他、道场介绍给他。我在这里做,也希望每一个同修都要认真努力去做。你这个作法,替佛做事情。我们哪有能力接引众生?我们劝人到这个地方念佛堂来念佛,就是你代表佛接引众生,他在这里成佛,这是我们要做的。劝人到这个道场来念佛,劝人到这个道场来念经、来听经,决不是为道场,决不是为我,你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为什麽?为整体的佛法,要懂得这个道理。这个道场是整体佛法的一个模型,我们这个道场人人都是以清净心、真诚心来修学。不仅是自求多福,是要做一个好样子给社会大众看看。我们的总题目,对联还没做出来。我们的对联就是我们的总题目:学为人师,行为世
范,这八个字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圆满的内容。作佛、作菩萨是什麽意思?就是做一切众生的好榜样、一切众生的典范。希望别人到这个地方来参学,多看我们、多批评我们、多指教我们。我们做的难道就没有缺点吗?没有过失吗?缺点、过失太多了,自己不知道。别人指点我们、批评我们,我们立刻就改进,知过必改,希望我们做得更圆满,希望我们做得更如法。我们欢喜批评、欢喜指教,无论你的批评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我们统统都接受,我们都会认真努力来改进,使这个道场具足轨范。希望到这里参学的人,都能把这个道场的模式,带到世界各个地区城市,你们也去建这样的道场,没有一丝毫的私心,不为名闻利养。今天道场需要花这麽多钱,我们还是坚守原则,不向信徒化一分钱的缘。我们接受乐捐,对於一切人决定没有压力;不会分派你要出多少,你要出多少,没有。真的没有钱怎麽办?求阿弥陀佛,这个大老板在後面,我们很有信心。以四摄法接引一切大众。我们劝人到这儿来念佛,是为佛法、为众生,绝对不是为这个道场,你这样想法就错了,就不会有感应。这十几年当中,很多人想建弥陀村、建念佛堂,为什麽没有感应?为我这个道场;他不是为佛法,不是为众生,所以他搞不成功。我们今天这一念初心非常可贵,一念初心要坚持到底,永远是为佛法、为众生、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心量纵然不能像诸佛如来,也一定要具足真正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慈是与乐;悲是拔苦;喜,随喜功德,特别着重这一门,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舍是能放下一切,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个世间如梦如幻,没有一样是真的。有了这个道场,我们心就安了。我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因为世间没有一个如法的道场:十方常住,所以逼迫着我们出家人不能不积蓄一点私财。为什麽?怕生活没着落,没人照顾你,总得有一点储蓄,世间人所讲养老。现在有了这麽一个道场,这个道场是十方常住,刚才讲了尽虚空遍法界的十方常住,我们出家人到这个地方来,四事供养它负担,我们什麽都不要,彻底放下了。我们做一个如法的佛弟子,真正如法的佛弟子手上不过钱财,身上带着钱你就破戒;别说比丘戒,沙弥戒都破了。我们在现实社会里是被逼的,没有办法,佛也可怜我们。可是今天有这麽一个道场,那佛就不会可怜我们,我们再有私财,佛就骂我们了。过去你是不得已,现在有道场供养你,你还要私财,你还积蓄,那你就是有过失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切统统归常住,把身体也捐给常住,一心一意就在这个道场工作,做义工、做小工,念佛往生,不退成佛。所以这个地方是一切如来得菩提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希有因缘。我们在这个地方行的就是普贤道,一切菩萨是这个行法,我们今天也是这个行法,将来的成就就可以预期。李长者说,如来是正觉之果。普贤与这一些菩萨们是诸佛的行果。如来所居的是华藏净土,华藏净土是报得的依果。一切众生以自己的根性,观察如来三种因果,学习佛菩萨的行门,从这个地方生起信心,建立大愿,所以佛法也不离因果;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因果不空。在这一会里面,这一开端普光明殿,到第二会《贤首品》,总共有十二品经,这十二品经在《华严经》里面是最难讲的。一般讲《华严经》的法师,这一段是没有一个不畏惧,往下的经就好讲了,解分好讲,这一分非常非常难。难在什麽地方?全是佛菩萨鬼神的名号,全是他们赞叹的这些话,而赞叹都好像大同小异;经文又这麽长,怎麽讲法?真难不是假难。而这一段经文,给诸位说非常重要。毗卢遮那佛成了佛,把他的依正庄严展览出来给我们看,展览出来之後我们看不懂,不知道它的好处。就如同我们参观博物院一样,中国故宫的博物院诸位去参观,展览厅里面摆的是些什麽?破铜烂铁,砖头瓦块,摆着这些东西。你看那东西,那有什麽味道?你为什麽看不出来?不识货。那些东西几千年的古物,所有展览厅里面最珍贵的,世间人不懂,看那个没兴趣,看的都是破烂的东西,给我都不要,一文不值,实在讲无价之宝。喜欢什麽东西?明清的玉器,真好,看到真可爱、真不舍得。明清玉器跟破铜烂铁一比,那个价值是天壤之别,我们不懂也不会欣赏,虽然说有那麽高的价值,给我我还是不要。《华严经》一开端这就是展览会,我们凡夫看到这依正庄严不懂,看得眼花撩乱,不知道它是什麽意思?虽然不知道什麽意思,但是羡慕之心会生起来,这太好了、太庄严了,我们这个世间没有;不但世间没有,天上也没有。所以你能够生起向往之心,你才想到作佛好,才生起作佛这个念头。要想作佛怎麽办?那得学佛,学佛这个念头油然而生。这一大段经文,这麽长的经文,讲经的目的在哪里?目的是叫人生起学佛的心,这一段经文你就讲成功了。如果这一段经文讲完之後,人对於学佛这个念头生不起来,你讲这个经就全盘失败了。因为它全是事,这个事怎麽讲法?一定要…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