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就杂了、就乱了。这一乱他就没法子教,所以他把我管得很紧、管得很严。我那个时候还要上班工作,自己得养活自己,生活非常清苦。星期天两个钟点到他那里去,别的地方就不能去。用这种方法来教导,我终身感激,听一家之言。以後学佛,章嘉大师也是这个态度对待我。所以我的老师是一个,不是两个,不是很多。真的是一门深入,我们基础根基才能够扎得稳。善导大师说得好,世间人你有这个定力,你不会被他轻易动摇。如果来了一个阿罗汉怎麽办?他是圣人,他证了果,他也来说这个法门不是究竟法,你相不相信?善导大师讲还是不能信他。不但阿罗汉,菩萨、地上菩萨、十地菩萨,他如果说这个法门不是究竟圆满,我们都不能够听他的。最後他老人家说,如果十方诸佛来怎麽办?佛来了,哪一尊佛来?释迦牟尼佛自己来,来告诉你,还有一个法门比这个更好、更殊胜、更快速,你听不听?也不能听,应该跟释迦牟尼佛讲,我修这个法门我就修到底就好了,你有好法门教别人,我不学,你才能成功。善导说得很好,真的是诸佛来,佛佛道同,佛与佛说的一定是一样,不会是两样。佛的智慧是平等的,菩萨的智慧不平等。一个人在一生当中能够成就,不是简单。释迦牟尼佛示现成道,八相成道的降魔。释迦牟尼佛其实久远劫就成佛,《梵网经》上告诉我们,这一次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是第八千次,到这个世间来是第八千次。为什麽要示现降魔?这个意思就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在修学途中,必定遭遇魔来扰乱,不可能避免。你要懂得“以定慧力,降伏魔怨”,你要有定功、要有智慧。你没有定慧,你就上魔的当,你就淘汰了,你这一生得度的机缘就丧失掉,那是无比的损失。所以我们要坚定信心,决定不可以动摇,要相信我们选择本门的经论。我们修净宗,你依靠什麽?五经一论。如果别人所说的跟五经一论不相应,我们决定不能接受。实在讲五经一论,依其中任何一部,你能信、能解、能行,最後你就能证。净宗的证,是往生不退成佛,这是我们证果。净宗就是普贤行,《无量寿经》在第二品,第二品还是序分,经文上明白告诉我们“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乾隆年间彭际清居士,这是我们佛门了不起的一位大居士,在家菩萨。他给我们讲《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这个话是他说的,《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换句话说,《大华严》、《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是一部经,大本、中本、小本而已,这就说明净宗所修的是普贤行,净宗所修的是菩萨圆满的大法。一句佛号,摄尽诸佛如来一切菩萨无量无边的功德利益,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怎麽个不可思议法?隋唐时代有一些大德们,下了一番功夫,将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细心的去做一个比较,哪一部经第一?第一就是这一部经能够包括一切经,几乎大家公认是《华严》。所以称《华严》作根本*轮,一切经是华严眷属,《华严》是根本,《华严》是佛法的源头。然後再将《华严经》跟《无量寿经》做个比较,也是大家公认,《无量寿经》第一。何以故?《华严》到最後,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才圆满。如果不往生极乐世界,《华严》就始终不能够圆满,不能够圆成佛道,所以《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总归结。不容易,这一些祖师大德,实在讲也是菩萨示现。如果他不做这种示现,怎麽能够坚定我们的信心?我们对於这些人感恩戴德。《无量寿经》有四十八品,我们再做仔细的比较,这四十八品哪一品最重要?当然是第六品,第六品发大誓愿,就是著名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那不是释迦牟尼佛说的,阿弥陀佛自己宣说的。四十八愿,这四十八条哪一条最重要?几乎也是古大德公认:第十八愿。第十八愿的内容是什麽?十念必生,这就说出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可见得所有一切佛法,归纳到最後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今天念佛堂这一句佛号还得了,这一句佛号总摄一切法门。第十八愿总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总摄《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字字句句没有离开四十八愿,换句话说,是四十八愿的详细介绍。《无量寿经》再展开就是《华严经》,《华严经》再一展开就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然後我们读《华严》,经上说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是什麽?“阿弥陀佛”四个字,一句佛号。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句佛号总摄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无量无边法门,也不出一句佛号。所以一句佛号总摄诸佛如来一切法门,名号功德真是不可思议。佛在经上讲,这一句名号“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如果要不得佛力加持,他也不知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这一句经文就好学,我们就会了。我们用什麽方法帮助一切众生?念佛法门。隔壁大楼买下来,弥陀村我们这个愿望落实了。我想弥陀村想了十六年,从八三年在旧金山讲经起了这个念头。难得李木源居士帮忙,我一个人想还不行,他又帮我想,他想了一年多。他想不是单单想,他告诉我,每一天在居士林二楼办公室,读一部《无量寿经》,就是求这个感应。他念了一年多,每一天念一部《无量寿经》,求阿弥陀佛,求三宝加持,弥陀村落实了。现在买这楝房子,价钱不少。有些人告诉我,房地产还要落价,再等几个月更便宜。说这个话也不无道理。可是李居士的议论非常中肯,早一天买下来,就有不少人早一天成佛;早一天成佛,绝对不是金钱这个价值能够衡量,这是真的。我们的念佛堂,原来我们两个人的想法,都是想弥陀村落实之後,我们来开念佛堂。为什麽念佛堂提前?东南亚经济的风暴使我们提高警觉,感觉到念佛堂立刻要办、立刻要开,决不能够延缓,再延缓就不得了。所以我们的念佛堂提前开幕,才有这个感应。这一笔钱数字很大,李居士有信心,我也有信心。我们没有福报,我们没有钱,阿弥陀佛有福报,阿弥陀佛有钱。後台老板是阿弥陀佛,尽管放心,我们都是替阿弥陀佛做小工,我们是替佛菩萨打杂。能有这样的信心,全心全力为佛法、为众生,为减缓世间一些灾难,一定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所以我们听到这个消息,念佛要更认真、更努力,才对得起佛菩萨。经文,“令一切众生,智身具足”,这是智慧德行都能,足就是圆满的意思。最後这一句是总结∶【成就如是无量功德。】这是“总结多门”。菩萨无论是他的果德、他的行德,都是说不尽,所以总结一句,“如是无量”。如果要多知道一些,全经所说皆是,皆是菩萨圆满功德,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这一段经文到此地是告一个段落了。与会这一百七十个团体,第一个团体是菩萨。这个团体很大,人数很多,是主要的一个团体。所以赞叹他们的智慧德能文字也比较长,我们讲了不少次。〔七〕 长者注述向下李长者在《合论》里面,他有他的领悟处,也很值得我们作参考。道霈禅师将长者这一番开导,也节录在《纂要》里头。他说这一段,从有十佛世界微尘数菩萨以下,一直到我们刚刚讲完的这一段经文,在《华严经》经本总共有三十行。他老人家很仔细,一共有五百一十一个字,说明菩萨这一个团体,参加这个法会菩萨这个团体。在这一分里面,显示初会里面一共有四十七个团体;佛经里面叫众,四十七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四十七个团体。我们现前这个法会也是团体,出家众是一个团体,男众是一个团体,女众是一个团体;在家受过五戒是一个团体,受过菩萨戒也是一个团体,受过三皈也是一个团体。没受三皈,初来听经,你跟几个朋友一起来,三个、五个一同来听经,你们也是一个团体。这个地方参加法会的大众,不算一个一个人,算人太多太多,说不清楚,讲大小团体。初会有四十七个团体,都是参加世尊《华严》的法会,建立佛陀利益众生的事业。佛召开这个会干什麽?利益众生,利益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这个法,圆满大法,必须要得这麽多菩萨来护持。用现在的话来讲,要这麽多菩萨拥护,要这麽多菩萨来捧场,这个场面才壮观。所以菩萨在这个里面,实在讲都是属於影响众,作影响众而来的。因为诸佛如来无尽的慈悲,普度众生。菩萨是佛的学生,是佛的入门弟子,我们世间讲入室的弟子,关系非常的亲密。何况每一尊菩萨都发度众生的誓愿,今天看到老师慈悲度众,学生哪有不拥护?哪有不全心全力协助的道理?佛说无上道,菩萨们证得了,给我们作榜样,作模范;佛说菩萨行,他们都做到,做出一个榜样来给我们看。而做得最明显的,是末後五十三参。五十三参,大家要记住,每一位善知识不是代表一个法门。代表一个法门的话,法门只有五十三个,哪有那麽少?不是说法门无量无边,怎麽只有五十三?归纳。每一位善知识都是代表无量无边的法门,他这一类,这一类就无量无边。这一类里面修学的菩萨,在这一类里面修学成佛的人,又不知道有多少,那个数字都是不可说不可说。我们要懂这个事实真相,然後你才能够体会,法会无比的殊胜庄严。这一段经文里面,一开端给我们说十个同名的菩萨,我们也曾经详细介绍过。同名的菩萨这个里面的意思,就是说自古至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全是修普贤行而成就的。这个意思我们要能够体会得到,这经文上所讲的密义。首先介绍普贤,然後介绍九位同名普的菩萨,接着又介绍十位异名菩萨。异名是,异是同中之异,同是异中之同,同异不二。十普里面普贤是本,普贤菩萨是根本。同名为普,这个意思说明,本与末是一;本是末之本,末是本之末,处处都是给我们显示出一真法界。同异、总别,本是总,末是别;别是总中之别,总是别中之总,总别是一不是二,同异是一不是二。从这个里面我们就一下悟过来了,世出世间一切万法,是一不是二,渐渐让我们体会一些,一真法界的那些状况。一真法界在哪里?没有离开我们当下。我们是在迷,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