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中)▪P39

  ..續本文上一頁就雜了、就亂了。這一亂他就沒法子教,所以他把我管得很緊、管得很嚴。我那個時候還要上班工作,自己得養活自己,生活非常清苦。星期天兩個鍾點到他那裏去,別的地方就不能去。用這種方法來教導,我終身感激,聽一家之言。以後學佛,章嘉大師也是這個態度對待我。所以我的老師是一個,不是兩個,不是很多。真的是一門深入,我們基礎根基才能夠紮得穩。善導大師說得好,世間人你有這個定力,你不會被他輕易動搖。如果來了一個阿羅漢怎麽辦?他是聖人,他證了果,他也來說這個法門不是究竟法,你相不相信?善導大師講還是不能信他。不但阿羅漢,菩薩、地上菩薩、十地菩薩,他如果說這個法門不是究竟圓滿,我們都不能夠聽他的。最後他老人家說,如果十方諸佛來怎麽辦?佛來了,哪一尊佛來?釋迦牟尼佛自己來,來告訴你,還有一個法門比這個更好、更殊勝、更快速,你聽不聽?也不能聽,應該跟釋迦牟尼佛講,我修這個法門我就修到底就好了,你有好法門教別人,我不學,你才能成功。善導說得很好,真的是諸佛來,佛佛道同,佛與佛說的一定是一樣,不會是兩樣。佛的智慧是平等的,菩薩的智慧不平等。一個人在一生當中能夠成就,不是簡單。釋迦牟尼佛示現成道,八相成道的降魔。釋迦牟尼佛其實久遠劫就成佛,《梵網經》上告訴我們,這一次到這個世間來示現成佛是第八千次,到這個世間來是第八千次。爲什麽要示現降魔?這個意思就告訴我們,任何一個人在修學途中,必定遭遇魔來擾亂,不可能避免。你要懂得“以定慧力,降伏魔怨”,你要有定功、要有智慧。你沒有定慧,你就上魔的當,你就淘汰了,你這一生得度的機緣就喪失掉,那是無比的損失。所以我們要堅定信心,決定不可以動搖,要相信我們選擇本門的經論。我們修淨宗,你依靠什麽?五經一論。如果別人所說的跟五經一論不相應,我們決定不能接受。實在講五經一論,依其中任何一部,你能信、能解、能行,最後你就能證。淨宗的證,是往生不退成佛,這是我們證果。淨宗就是普賢行,《無量壽經》在第二品,第二品還是序分,經文上明白告訴我們“鹹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乾隆年間彭際清居士,這是我們佛門了不起的一位大居士,在家菩薩。他給我們講《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這個話是他說的,《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換句話說,《大華嚴》、《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是一部經,大本、中本、小本而已,這就說明淨宗所修的是普賢行,淨宗所修的是菩薩圓滿的大法。一句佛號,攝盡諸佛如來一切菩薩無量無邊的功德利益,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怎麽個不可思議法?隋唐時代有一些大德們,下了一番功夫,將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細心的去做一個比較,哪一部經第一?第一就是這一部經能夠包括一切經,幾乎大家公認是《華嚴》。所以稱《華嚴》作根本*輪,一切經是華嚴眷屬,《華嚴》是根本,《華嚴》是佛法的源頭。然後再將《華嚴經》跟《無量壽經》做個比較,也是大家公認,《無量壽經》第一。何以故?《華嚴》到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才圓滿。如果不往生極樂世界,《華嚴》就始終不能夠圓滿,不能夠圓成佛道,所以《無量壽經》是《華嚴經》的總歸結。不容易,這一些祖師大德,實在講也是菩薩示現。如果他不做這種示現,怎麽能夠堅定我們的信心?我們對於這些人感恩戴德。《無量壽經》有四十八品,我們再做仔細的比較,這四十八品哪一品最重要?當然是第六品,第六品發大誓願,就是著名的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釋迦牟尼佛爲我們轉述,那不是釋迦牟尼佛說的,阿彌陀佛自己宣說的。四十八願,這四十八條哪一條最重要?幾乎也是古大德公認:第十八願。第十八願的內容是什麽?十念必生,這就說出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可見得所有一切佛法,歸納到最後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今天念佛堂這一句佛號還得了,這一句佛號總攝一切法門。第十八願總攝四十八願,四十八願總攝《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字字句句沒有離開四十八願,換句話說,是四十八願的詳細介紹。《無量壽經》再展開就是《華嚴經》,《華嚴經》再一展開就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然後我們讀《華嚴》,經上說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是什麽?“阿彌陀佛”四個字,一句佛號。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句佛號總攝了。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的無量無邊法門,也不出一句佛號。所以一句佛號總攝諸佛如來一切法門,名號功德真是不可思議。佛在經上講,這一句名號“唯佛與佛方能究竟”。等覺菩薩如果要不得佛力加持,他也不知道。我們明白這個道理,這一句經文就好學,我們就會了。我們用什麽方法幫助一切衆生?念佛法門。隔壁大樓買下來,彌陀村我們這個願望落實了。我想彌陀村想了十六年,從八叁年在舊金山講經起了這個念頭。難得李木源居士幫忙,我一個人想還不行,他又幫我想,他想了一年多。他想不是單單想,他告訴我,每一天在居士林二樓辦公室,讀一部《無量壽經》,就是求這個感應。他念了一年多,每一天念一部《無量壽經》,求阿彌陀佛,求叁寶加持,彌陀村落實了。現在買這楝房子,價錢不少。有些人告訴我,房地産還要落價,再等幾個月更便宜。說這個話也不無道理。可是李居士的議論非常中肯,早一天買下來,就有不少人早一天成佛;早一天成佛,絕對不是金錢這個價值能夠衡量,這是真的。我們的念佛堂,原來我們兩個人的想法,都是想彌陀村落實之後,我們來開念佛堂。爲什麽念佛堂提前?東南亞經濟的風暴使我們提高警覺,感覺到念佛堂立刻要辦、立刻要開,決不能夠延緩,再延緩就不得了。所以我們的念佛堂提前開幕,才有這個感應。這一筆錢數字很大,李居士有信心,我也有信心。我們沒有福報,我們沒有錢,阿彌陀佛有福報,阿彌陀佛有錢。後臺老板是阿彌陀佛,盡管放心,我們都是替阿彌陀佛做小工,我們是替佛菩薩打雜。能有這樣的信心,全心全力爲佛法、爲衆生,爲減緩世間一些災難,一定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所以我們聽到這個消息,念佛要更認真、更努力,才對得起佛菩薩。經文,“令一切衆生,智身具足”,這是智慧德行都能,足就是圓滿的意思。最後這一句是總結∶【成就如是無量功德。】這是“總結多門”。菩薩無論是他的果德、他的行德,都是說不盡,所以總結一句,“如是無量”。如果要多知道一些,全經所說皆是,皆是菩薩圓滿功德,我們要細心去體會。這一段經文到此地是告一個段落了。與會這一百七十個團體,第一個團體是菩薩。這個團體很大,人數很多,是主要的一個團體。所以贊歎他們的智慧德能文字也比較長,我們講了不少次。〔七〕 長者注述向下李長者在《合論》裏面,他有他的領悟處,也很值得我們作參考。道霈禅師將長者這一番開導,也節錄在《纂要》裏頭。他說這一段,從有十佛世界微塵數菩薩以下,一直到我們剛剛講完的這一段經文,在《華嚴經》經本總共有叁十行。他老人家很仔細,一共有五百一十一個字,說明菩薩這一個團體,參加這個法會菩薩這個團體。在這一分裏面,顯示初會裏面一共有四十七個團體;佛經裏面叫衆,四十七衆;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四十七個團體。我們現前這個法會也是團體,出家衆是一個團體,男衆是一個團體,女衆是一個團體;在家受過五戒是一個團體,受過菩薩戒也是一個團體,受過叁皈也是一個團體。沒受叁皈,初來聽經,你跟幾個朋友一起來,叁個、五個一同來聽經,你們也是一個團體。這個地方參加法會的大衆,不算一個一個人,算人太多太多,說不清楚,講大小團體。初會有四十七個團體,都是參加世尊《華嚴》的法會,建立佛陀利益衆生的事業。佛召開這個會幹什麽?利益衆生,利益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衆生。這個法,圓滿大法,必須要得這麽多菩薩來護持。用現在的話來講,要這麽多菩薩擁護,要這麽多菩薩來捧場,這個場面才壯觀。所以菩薩在這個裏面,實在講都是屬於影響衆,作影響衆而來的。因爲諸佛如來無盡的慈悲,普度衆生。菩薩是佛的學生,是佛的入門弟子,我們世間講入室的弟子,關系非常的親密。何況每一尊菩薩都發度衆生的誓願,今天看到老師慈悲度衆,學生哪有不擁護?哪有不全心全力協助的道理?佛說無上道,菩薩們證得了,給我們作榜樣,作模範;佛說菩薩行,他們都做到,做出一個榜樣來給我們看。而做得最明顯的,是末後五十叁參。五十叁參,大家要記住,每一位善知識不是代表一個法門。代表一個法門的話,法門只有五十叁個,哪有那麽少?不是說法門無量無邊,怎麽只有五十叁?歸納。每一位善知識都是代表無量無邊的法門,他這一類,這一類就無量無邊。這一類裏面修學的菩薩,在這一類裏面修學成佛的人,又不知道有多少,那個數字都是不可說不可說。我們要懂這個事實真相,然後你才能夠體會,法會無比的殊勝莊嚴。這一段經文裏面,一開端給我們說十個同名的菩薩,我們也曾經詳細介紹過。同名的菩薩這個裏面的意思,就是說自古至今十方叁世一切諸佛,“鹹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全是修普賢行而成就的。這個意思我們要能夠體會得到,這經文上所講的密義。首先介紹普賢,然後介紹九位同名普的菩薩,接著又介紹十位異名菩薩。異名是,異是同中之異,同是異中之同,同異不二。十普裏面普賢是本,普賢菩薩是根本。同名爲普,這個意思說明,本與末是一;本是末之本,末是本之末,處處都是給我們顯示出一真法界。同異、總別,本是總,末是別;別是總中之別,總是別中之總,總別是一不是二,同異是一不是二。從這個裏面我們就一下悟過來了,世出世間一切萬法,是一不是二,漸漸讓我們體會一些,一真法界的那些狀況。一真法界在哪裏?沒有離開我們當下。我們是在迷,迷…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