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而不覺。叁世諸佛修普賢行,大悲大智,顯示在信位、住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華嚴經》上講的五個等級,五十個位次。無論在哪個位次上,無不是自利利他。我們今天在什麽位次?我們今天沒有入位。好像念書,正科生,一年級是正科生。一年級是誰?初信位的菩薩。我們今天不是菩薩,經上講得很清楚,我們是大心凡夫,不是菩薩。大心凡夫是什麽?是預備班的,還沒有上一年級,一年級的預備班,准備要升到一年級了;我們今天在這個地位,自己要清楚。大心,我們智慧德能沒有辦法入位,煩惱習氣沒有斷,所以沒入位,可是我們的心,跟初信位菩薩的心沒有兩樣,這叫大心凡夫。什麽心?念念爲佛法、念念爲衆生,這大心凡夫。我說彌陀村,我說了十六年。每到一個地方講經我都要說,都說好多遍,希望大家能做。爲什麽統統做不成?沒有感應。很想做,許許多多人想做,真想做,他做不成,沒有感應。什麽原因?他不是大心凡夫。他要做個彌陀村,是他道場的彌陀村,莊嚴自己的道場,這就沒有感應,心小了。今天在此地爲什麽能做得成?李木源居士是大心凡夫。他建這個道場給誰用?盡虛空遍法界一切念佛衆生,所以他就搞成功了。他不是給居士林建的,他不是給新加坡建的,他是給盡虛空遍法界建的,所以感得一切諸佛護持,感得龍天善神守護,這是大心凡夫,他有感應。我們修行生生世世都不能有一個結果,原因就是心量太小。小到什麽程度?小到不能容人。不但小到不能容人,小到不能容自己,自己還跟自己發脾氣,自己還跟自己過不去,你說有什麽法子?他能辦什麽大事業?佛法事業是世出世間第一等大事。大心凡夫雖然沒有證果、沒有契入境界,他相應,他得諸佛護念,他得善神擁護。既發心了,心一定要落實在行上,否則的話,那個心是空的、是假的。落實在行上真修六度,那不是假修,真修,你發的心是真的。今天世間人哪一個人肯講真話?我問你,你現在有多少錢?你一定不肯說。社會上講隱私權,自己私人秘密不可以暴露,還要搞隱私?這一隱私,就隱到叁途去。還有事情不能告訴別人的,那當然不是好事情,好事情爲什麽不能告訴別人?有什麽秘密可言?佛法裏頭沒有秘密,只有深密,沒有秘密。你要學佛,你還要處處瞞著別人做壞事,你怎麽會有感應?你能夠欺騙世間人,你不能欺騙鬼神。中國諺語常講“舉頭叁尺有神明”,你怎麽能欺騙神明?你用欺騙人的手段,人被你欺騙了、被你蒙蔽了,對你尊敬,鬼神在那裏笑話你,瞧不起你。我們讀《無量壽經》,讀到經上所講西方極樂世界人數之多,沒法子計, 算。而每一個往生的人,即使下下品往生的人,神通道力幾乎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天眼洞視,天耳徹聽,他心遍知。我們起心動念,西方極樂世界每一個人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想求願往生,臨終時來接引,不是容易事情,要有條件。什麽條件?心清淨。心淨則佛土淨,唯有念佛念到心清淨了,臨終時候,佛與大衆才來接引。還有隱瞞,不能告人之事,你的心不清淨,臨命終時,佛不來接引。諸位同修要曉得,這個法門一點假都不能做,不是給你講過,念佛不懷疑、不夾雜,一點假都不可以夾雜。夾雜一點假、夾雜一點虛妄、夾雜一點私心,你這一生就不能往生。不是佛不慈悲,不是佛不接引你,你自己把自己障礙住了。這個話我不能不跟大家講清楚、講明白,我這個話講過很多遍,希望提醒同修們,真正想在這一生往生,一定要把虛僞的斷得乾乾淨淨,念念與佛心願相應,我們才真有把握往生。真的有把握往生,品位高下不要去計較,下下品往生也好,不要去斤斤計較品位;斤斤計較品位,恐怕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這個人太執著了,太好高了,我們不能要你,到這兒你還來爭地位,那不是鬧笑話嗎?總得要心地清淨,心平氣和,一塵不染,我們才能辦這個大事。這一生當中永脫輪回,再不搞叁惡道,所以要認真修菩薩行。對於一切大衆要以善巧方便,學佛的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用種種方便把佛法介紹給大衆,那是無量功德。只要是認識的人,現在就方便了,現在我們可以把網路介紹給他、道場介紹給他。我在這裏做,也希望每一個同修都要認真努力去做。你這個作法,替佛做事情。我們哪有能力接引衆生?我們勸人到這個地方念佛堂來念佛,就是你代表佛接引衆生,他在這裏成佛,這是我們要做的。勸人到這個道場來念佛,勸人到這個道場來念經、來聽經,決不是爲道場,決不是爲我,你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爲什麽?爲整體的佛法,要懂得這個道理。這個道場是整體佛法的一個模型,我們這個道場人人都是以清淨心、真誠心來修學。不僅是自求多福,是要做一個好樣子給社會大衆看看。我們的總題目,對聯還沒做出來。我們的對聯就是我們的總題目:學爲人師,行爲世
範,這八個字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圓滿的內容。作佛、作菩薩是什麽意思?就是做一切衆生的好榜樣、一切衆生的典範。希望別人到這個地方來參學,多看我們、多批評我們、多指教我們。我們做的難道就沒有缺點嗎?沒有過失嗎?缺點、過失太多了,自己不知道。別人指點我們、批評我們,我們立刻就改進,知過必改,希望我們做得更圓滿,希望我們做得更如法。我們歡喜批評、歡喜指教,無論你的批評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我們統統都接受,我們都會認真努力來改進,使這個道場具足軌範。希望到這裏參學的人,都能把這個道場的模式,帶到世界各個地區城市,你們也去建這樣的道場,沒有一絲毫的私心,不爲名聞利養。今天道場需要花這麽多錢,我們還是堅守原則,不向信徒化一分錢的緣。我們接受樂捐,對於一切人決定沒有壓力;不會分派你要出多少,你要出多少,沒有。真的沒有錢怎麽辦?求阿彌陀佛,這個大老板在後面,我們很有信心。以四攝法接引一切大衆。我們勸人到這兒來念佛,是爲佛法、爲衆生,絕對不是爲這個道場,你這樣想法就錯了,就不會有感應。這十幾年當中,很多人想建彌陀村、建念佛堂,爲什麽沒有感應?爲我這個道場;他不是爲佛法,不是爲衆生,所以他搞不成功。我們今天這一念初心非常可貴,一念初心要堅持到底,永遠是爲佛法、爲衆生、爲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衆生。心量縱然不能像諸佛如來,也一定要具足真正的慈悲喜舍:四無量心。慈是與樂;悲是拔苦;喜,隨喜功德,特別著重這一門,恒順衆生,隨喜功德;舍是能放下一切,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這個世間如夢如幻,沒有一樣是真的。有了這個道場,我們心就安了。我前面曾經跟諸位說過,因爲世間沒有一個如法的道場:十方常住,所以逼迫著我們出家人不能不積蓄一點私財。爲什麽?怕生活沒著落,沒人照顧你,總得有一點儲蓄,世間人所講養老。現在有了這麽一個道場,這個道場是十方常住,剛才講了盡虛空遍法界的十方常住,我們出家人到這個地方來,四事供養它負擔,我們什麽都不要,徹底放下了。我們做一個如法的佛弟子,真正如法的佛弟子手上不過錢財,身上帶著錢你就破戒;別說比丘戒,沙彌戒都破了。我們在現實社會裏是被逼的,沒有辦法,佛也可憐我們。可是今天有這麽一個道場,那佛就不會可憐我們,我們再有私財,佛就罵我們了。過去你是不得已,現在有道場供養你,你還要私財,你還積蓄,那你就是有過失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切統統歸常住,把身體也捐給常住,一心一意就在這個道場工作,做義工、做小工,念佛往生,不退成佛。所以這個地方是一切如來得菩提處,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希有因緣。我們在這個地方行的就是普賢道,一切菩薩是這個行法,我們今天也是這個行法,將來的成就就可以預期。李長者說,如來是正覺之果。普賢與這一些菩薩們是諸佛的行果。如來所居的是華藏淨土,華藏淨土是報得的依果。一切衆生以自己的根性,觀察如來叁種因果,學習佛菩薩的行門,從這個地方生起信心,建立大願,所以佛法也不離因果;前面跟諸位報告過因果不空。在這一會裏面,這一開端普光明殿,到第二會《賢首品》,總共有十二品經,這十二品經在《華嚴經》裏面是最難講的。一般講《華嚴經》的法師,這一段是沒有一個不畏懼,往下的經就好講了,解分好講,這一分非常非常難。難在什麽地方?全是佛菩薩鬼神的名號,全是他們贊歎的這些話,而贊歎都好像大同小異;經文又這麽長,怎麽講法?真難不是假難。而這一段經文,給諸位說非常重要。毗盧遮那佛成了佛,把他的依正莊嚴展覽出來給我們看,展覽出來之後我們看不懂,不知道它的好處。就如同我們參觀博物院一樣,中國故宮的博物院諸位去參觀,展覽廳裏面擺的是些什麽?破銅爛鐵,磚頭瓦塊,擺著這些東西。你看那東西,那有什麽味道?你爲什麽看不出來?不識貨。那些東西幾千年的古物,所有展覽廳裏面最珍貴的,世間人不懂,看那個沒興趣,看的都是破爛的東西,給我都不要,一文不值,實在講無價之寶。喜歡什麽東西?明清的玉器,真好,看到真可愛、真不舍得。明清玉器跟破銅爛鐵一比,那個價值是天壤之別,我們不懂也不會欣賞,雖然說有那麽高的價值,給我我還是不要。《華嚴經》一開端這就是展覽會,我們凡夫看到這依正莊嚴不懂,看得眼花撩亂,不知道它是什麽意思?雖然不知道什麽意思,但是羨慕之心會生起來,這太好了、太莊嚴了,我們這個世間沒有;不但世間沒有,天上也沒有。所以你能夠生起向往之心,你才想到作佛好,才生起作佛這個念頭。要想作佛怎麽辦?那得學佛,學佛這個念頭油然而生。這一大段經文,這麽長的經文,講經的目的在哪裏?目的是叫人生起學佛的心,這一段經文你就講成功了。如果這一段經文講完之後,人對於學佛這個念頭生不起來,你講這個經就全盤失敗了。因爲它全是事,這個事怎麽講法?一定要…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