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把事里头一些理讲出来,事里面的因果讲出来,事里面所包含的功德利益讲出来,那就有味道了。这一分难处在这个地方。从下面经文,下面是第二类,第二个类别的团体。“海月光大明菩萨”,到底下我们就会看到。接着给我们讲“执金刚神”,神众有九个团体,这是说十住因果。这些人是什麽人?给诸位说全是普贤菩萨,这一点大家要记住。前面给我们说总、说别,说同、说异,这里头意思很深很深。他们在十法界里面,示现的身分不一样,全是大权示现。金刚神,金刚是护法,以这种身分来出现。所以李长者讲他们也是普贤等众,等就是等流的人物,也是普贤一类的人物,等流的人物。不过他的名称不一样,他的名称变成神众。如果真的是些神众,没有能力参加这一会,这一会我们晓得,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听佛讲《华严经》。如果不是法身大士,不能入佛的境界,这是佛境界。所以在这个里面,无论看到他是什麽身分,我们都知道他是法身大士变现的身分,我们懂这一点。他们所示现的也就是像《普门品》里面所讲,应以什麽身得度,他就现什麽身;应以金刚神得度,他就现金刚神;应以山神、海神得度,他就现山神、海神;应以天神得度,他就现天神。同样一个道理,应以人身得度者,他就现人身。理跟事前面都跟诸位报告过了。诸佛菩萨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只有一个目的,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回头是岸。菩萨在此地表演,表演一个凡夫,演一个凡夫从初信位开始建立信心,信仰佛法。如果信心殊胜、信心清净,他真的觉悟了,相信如来正觉的果地跟我们自己的心性无二无别。我们虽然在凡夫地,虽然是烦恼习气一品都没有断,可是佛说,我们每一个人有真心、有本性,我们的真心本性跟诸佛的真心本性没有两样。心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是说在佛菩萨他的心性就清净,在我们凡夫心性就污染,不是的;在凡也不染,在圣也不净,那才叫真的。如果有染、有净,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佛在经上讲有染、有净,染净讲什麽?讲阿赖耶识。阿赖耶有染、有净,真如本性没有染净,这个道理要晓得。我们才明白过来,我们的真如本性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这是我们修学所依的根本法。我们的信心是从这个地方建立的,从自性清净心上建立的,你说这个信心多麽坚固,所以才有不思议的成就。末後长者都给我们讲,这一部经里头许许多多的因果法门。说异名菩萨众,这是十住初心,十住初心不离旧法。初发心时便成正觉,这个意思很深很深。我们想想我们初发心是不是成正觉?初发心决定成正觉,但是你没发心。你自己以为你发心,那是增上慢,那是错误,不是真的。什麽叫初发心?初发心是发菩提心。菩提心一发,在《华严经》上是什麽果位?初住菩萨的果位。你要晓得,初住菩萨不但已经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他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叫初发心。初发心的人是什麽样子?你要想知道初发心人的形象,他的生活行为表现出来的样子,给诸位说,《大乘起信论》是初发心的形象,大乘起信。《楞严经》上所讲“二十五圆通章”,那二十五位菩萨是初发心的。楞严会上观世音菩萨是初住菩萨位,初住的观音菩萨;《华严经》上观音菩萨,七回向的观音菩萨;《法华经》上的观音菩萨,是等觉的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五十一个阶级他是在哪个阶级,是表现什麽样的形象。我们今天没有发心,一发心你就入了菩萨位。但是大心凡夫往发心位这个方向目标逐步逐步接近,这个功德就不可思议,决定没有偏差,决定没有回头。〔八〕 执金刚神 【复有佛世界微尘数执金刚神。】
经文讲到这个地方是说异生众,前面菩萨是同生众。上一次时间到了,李长者他的开示是意犹未尽,我们还得做一个简单的补充说明,因为这经文里面有许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在华严会上,可以说将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人事物把它缩小,好像缩成一个模型,我们今天所谓是小人国、小世界。缩成一个模型,让我们在这个模型里面去观察,去了解尽虚空遍法界这一些林林总总的事实真相。在这个大世界里面,如经所说的十法界有情众生;这个地方讲的十法界,不仅仅是娑婆世界的十法界,而是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十法界,全都浓缩在华严会中。所以华严这一会称之为圆满*轮,这很有道理,可以说诸佛如来所证得的、所修学的、所教化的、所表演的,没有一样不圆满,一法都不欠缺。菩萨修行成佛,在哪里修?无处不是道场,无时不在修行,所以没有说是指定一个道场,没有;处处都是道场,时时没有离开修行。“修行”两个字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行是行为,修是修正,我们的行为有了错误,把错误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正确的标准是法性、是佛性,与法性相应的叫正,与心性相应的知见叫正知正见,与自性相应的言语叫正语,与自性相应的行为叫正行。诸位都知道,大小乘佛法里面都讲八正道,这是把无量无边的行门归纳为八大类,这八大类与心性相应,所以叫正行。这里面最要紧的就是知见,这是正行里面的大根大本,法华会上讲“入佛知见”,我们净宗也不例外。我过去在台中求学,我向李老师报告我的心得,我那个报告是画了一张图表,到最後这个阶段是开佛知见、入佛知见。我呈送给李老师看,李老师给我加了一个箭头;他说:这才圆满。他说:你的开佛知见跟入佛知见,没有能够结合成一体,是两个。他把我画一个箭头,把两个连起来了。我非常佩服,毕竟他比我高一招。所以一定是以入佛知见才能达到究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没有例外。“入”是证果,“开”只停留在解门上,《华严经》的四分:信、解、行、证,你只落在信解,必须有行证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怎样能契入?一定要真干。这是夏莲居老居士在《净语》里面说了很多遍,要认真。可是在认真之前,你必须要明理,你要明白。很多人是很认真的干,但是对於理论、道理,对於事实真相他不了解,甚至於一知半解,这里面就产生许许多多的过失。他自己并不知道这是过失,这种情形不能说他读经不多,闻法不久;有许多读经很多很多,闻法时间也很长,他还是犯过失。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学生当中就有不少,譬如提婆达多你能说他读经不多吗?你能说他闻法不久吗?他跟释迦牟尼佛是堂兄弟。为什麽那麽长的时间闻法、那麽长的时间修行还变成邪恶的知见?当然提婆达多是大权示现。我们不论他的本,单说他的迹象,他表演的,表演我们要重视。这个里面是两种原因,一个是闻法修持不够透彻,他的功力不但是没有见性,连见性这个方向他有了偏差。见性只有一条路,经上告诉我们“直心是道场”,他心不直,他心是弯弯曲曲的,这是他为什麽读经用功修行而不能够见道;不要说证道,道他没有见。他如果见道,完全就不一样,见道就是菩萨了。这是第一个因素,了解不够透彻。第二个原因,烦恼习气太重,有非常严重的烦恼习气。譬如我们遇到一些妄语,妄语他自己知不知道?他自己知道。为什麽止不住?习气。别说妄语了,我们再降一个阶段:多话,多话是习气;他不讲话就难过,遇到人就讲,讲得没休止,讲个不停,这个对於修道很大的妨碍。所以古人给我们讲“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这个重要。我们念佛堂将来不少人在这个地方念佛成功,哪一类人成功?少话的人。少说话、少听话,他心是定的。我虽然讲经四十年了,我三十三岁开始讲经,今年七十二岁,可是我不讲经的时候我说话很少,我也不会说话,我没有口才,我也不愿意听人家讲话。为什麽?我懂得一个道理,佛菩萨是清净心成就的。我们阿赖耶识里面,阿赖耶识像个仓库,无量劫来烦恼习气统统储存在这个里头。我们这一生当中学佛,学佛有一点功夫,这一点功夫就是把这些烦恼习气控制住,它不起现行。我们别的本事没有,我这一点本事有了;烦恼虽然没断,不起现行。不起现行与外缘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外面有人来跟我讲话,我不听,我尽量打断他。不但是恶言、是非我一句不听,好话我也不听。为什麽?干扰,扰乱清净心。我愿意听阿弥陀佛,我觉得只有这一句是性德的真言,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我们常常听这个声音、常常念这个声音,你这一生决定作佛。佛给我们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天天想佛就作佛,想菩萨就作菩萨,想什麽作什麽。十法界里头第一殊胜的是佛,我为什麽不念佛?我为什麽不想佛?你来给我讲菩萨法我都不听,为什麽?我要取第一,我不取第二。所以应当把一切废话停止。念佛堂,正规念佛堂,大家戴个牌子:“止语”、“禁语”,进念佛堂一句话不说。不但是一句闲话不说,一个杂念都不生,他心怎麽会不清净?将来住到弥陀村,诸位要晓得,能在这里面住上三年,比你自己在别的地方用功念佛三十年的效果超过,这是日夜不间断的薰习,真正成佛的道场。你要在此地懈怠懒散,说老实话,我们这里虽然订这些规矩,不需要我们执行,这个道场有护法神在监察。我今天来的时候听同修告诉我,有一个偷懒的被护法神惩罚。护法神拿铁棍子夹他,吓死了,赶紧到念佛堂念佛,他想偷偷懒。你们晓得护法神在此地,还用得着人吗?你不真干,决定不能进这个念佛堂。这个地方我听一些同修告诉我,过去度轮法师到此地来,曾经说过这个地方是福地,没有福报的人此地住不住,福地福人居。这个念佛堂是福地的中央、中心,你到这个地方来住,大福报。哪些人是第一福报?认真念佛求愿往生的人第一福报。踏进念佛堂,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叫学佛,这叫真干。道场,这是无比殊胜的道场,在这个道场锻炼个两、三年,你养成习惯了,然後你无论到哪个地方处处都是道场,时时都在行道,才能自利利他,广度众生,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今天这一段经文讲异生众,异生众是示现…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