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帝业。我们在传记里面曾经看到,他旁边亲近的这些大臣,听到有人对皇帝的批评是错误的,所以跟唐太宗说,“他这个指责错的,应当要受惩罚”,唐太宗不许可,“不可以”。这大臣问他为什麽?“如果我要惩罚这个人,以後没有人敢在我面前说过失”,你就想想贞观之治是怎麽来的?他真有过失,你指责他,他感谢你,他改过自新;你看错了,他没有过失,你偏说他的过失,他也能包容你,他不责备你。他让天下人都敢在他面前说他的过失,他以这个做借镜来改过自新,一代伟人的成就不是偶然的。这是在古圣先王之中,没有人能跟他相比,这一点实实在在是非常难得。摄诸善见,我们要学,要学接受别人的批评,勇於改过。别人纵然误会我们,说错了,不以为怪,不必去计较,不必去争论,欢欢喜喜接受。我们自己的态度,所谓是“有则改之,无则嘉勉”,统统欢喜接受。特别是为社会大众服务一定要有这样的胸怀,我们才能把工作做好,把服务做到圆圆满满。第五尊:【妙宝星幢足行神。】这个里面的意思比较上难懂。什麽叫宝?什麽叫星?星跟宝表的是什麽意思?在佛法里面,“宝”是表性德,通常我们讲三宝。自性三宝是什麽?六祖惠能大师给我们说,觉、正、净;自性觉叫做佛宝,自性正叫做法宝,自性净叫做僧宝。所以佛、法、僧三宝,就是自性的觉、正、净。“妙”的意思是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这才叫妙。如果我们的思想见解、一切作为,超越不了妄想、分别、执着,这个不妙;妙是远离妄想、分别、执着。性德圆满,示现在日常生活之中,示现在工作之中,示现在处事待人接物之中,而若无其事,这个妙了;就是前面跟诸位所说的不着相,不着相就妙。日月星都表智慧,星的光虽然小,但是星多,繁星。日只有一个,月也只有一个,星则无量无边。“星”表法的意思表繁多,表後得智。如果我们用日月星来表智慧,多半是用太阳表根本智,月亮、星星表後得智;月,後得智里面的自受用,星星表後得智的他受用。无论是自受用、他受用,都非常的突出,“幢”是表突出的意思。这个意思怎麽样连贯?大家想想就明白了。在他岗位上,用他的智慧,帮助社会广大的群众。又能够不着相,天天这样做,认真努力服务,完全是做义务,做得欢欢喜喜、快快乐乐,不求报酬,这就妙宝。现在人工作,报酬多就多做一点,报酬少就少做一点,没有报酬不做了,与这个名号就完全相违背了。所以如来示现这种身分,服务社会大众,他做出的样子是全心全力以他的智慧、以他的劳力、以他的技能,服务社会,服务大众,不计报酬,他表这个意思。第六尊:【乐吐妙音足行神。】“乐”是喜欢,“妙音”是利益一切众生之音,这叫妙。能利益一切众生,言语议论,种种教诲,这是善,善音。善音如何变成妙音?妙是不着相,妙是从清净心、平等心、大慈悲心里面生出来的,这就叫妙音。对於一切众生没有分别,所谓是心地清净平等,看佛、看菩萨、看天人,看畜生、饿鬼、地狱,平等平等,无二无别,这才叫妙。怎麽样才能把一切众生看成平等?经上说得很多,见一切众生体性就平等了。可是见一切众生的体性,先要见自己的本性,禅家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了,佛是什麽?佛是平等觉。由此可知,不见性就不会平等,见性就平等了。所以你能见自己的自性,就能见一切众生的佛性,能见一切万物的法性。这个时候平等性智自然现前,然後你的音就妙了,你也喜欢说法了,喜欢帮助人,这是大慈悲心的圆满流露。在四无碍辩才里面,这叫乐说无倦,喜欢说法,不疲不倦,表这个意思。第七尊:【檀树光足行神。】“树光”,我们凡夫看不出来,看看这些树,好像这树都不放光。可是我们在《无量寿经》,在本经里面所读到,诸佛如来的净土,其中树木、花草都是无量众宝成就,所以树木、花草都放光,光色灿烂,美不胜收。“檀”是香。佛在经上说,我们这个世界,阎浮提最名贵的好香叫檀香,我们现在所讲的檀香。我们现在所见到这个檀香,是檀香里面品质很差的。真正好的檀香,现在众生没有福,那是境随心转,没有福报,虽然有檀香,香也变质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佛在世那个时代,檀,一点点檀的香,我们常讲一片,这一片檀香燃起来之後,他的香气可以遍满四十里,四十里这个范围之内,都能闻到这个香气。闻到这个香气,许许多多瘟疫病都自然就好了,有这样殊胜的效果,所以这个檀香能治病。想想我们现在纵然买到很好的沉香,檀香里面很好的沉水香;我们晓得一般树木放在水面漂起来的,不会沉下去,可是沉水香放在水里它会沉下去,他的密度比水要大。这样的香也相当名贵,大概一斤不少钱。可是燃起来,别说四十里,恐怕四十尺外面都闻不到,这香气就闻不到了。这个原因要晓得,我们众生业障太重,根性太劣,所以真正的好香统统都变质了,境随心转。我们也曾经讲过,风水随着我们心转,这一些物品是属於风水里面的一种。所以人心要纯善的时候,这些物质它都转变,变成上妙之宝物。名号里面,它的德用我们要学习。这个学习,我们以光明、以宝香这种气氛接触大众,令一切众生接近你的时候,自自然然对你生仰慕之心,你的光明摄受他。宝香我们今天讲气氛,你有温雅,就如同宝香一样的气氛,使他接触之後,我们常讲流连忘返,很愿意在这个气氛之中,也就是《楞严经》上所说的“香光庄严”。有没有这个现象?有。但是很难遇到,真正有学问、有德行、有修持的人不一样。我这一生接触的善友,只有章嘉大师确确实实是像此地讲的檀树光。你在他的身边,跟他坐在一个房子里面,纵然一句话都不说,你那个感受非常舒适,非常的希有。你有这麽一次经验之後,你就很想常常接近他,很想坐在他的身边,也不必靠近,跟他坐在一个房子里面,感受是无比的舒适,让自己的心也得清净,妄想烦躁自然它就不起了。这是善知识他的修持、他的德行真正能够感人,一句话都不必说。现在人讲的气氛、讲的磁场,与这个意思很接近。下面一尊:【莲华光明足行神。】这一尊与第二尊莲华光足行神,意义完全相同。前面讲莲华光,此地讲莲华光明,多一个字。多一个字,名号里头的意思就不是完全相同。前面莲华光,此地莲华光明,前面虽有光,还不太明;现在这个光很明。所以名号里头多一个字,少一个字,或者是换一个字,意思确实不一样,你要把它看一样,就变成雷同了。这两尊菩萨所表的,莲花光是自受用,莲花光明就表他受用。但是我们晓得,如果自受用没有得到,决定不可能有他受用,所以自行化他。前面讲莲花光,自己有廉洁的操守;这地方是廉洁操守能感动别人,能令人效法,使人发心向你学习,这是明的意思。第九尊:【微妙光明足行神。】名号里面的微妙,什麽叫微妙?微妙到什麽程度?真正叫妙不可言。“微”是精微、精华,“妙”是美妙,他的精致微妙到极处。这是赞叹他处事待人接物,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无不是圆满、无不是美妙,一丝毫的过失都没有,这才叫微妙光明。从这个名号里面,我们就能体会到,如果不是如来倒驾慈航示现的身相,这个境界绝对不是神众能达得到的。所以这神众是谁?诸佛如来应以足行神而教化者,则现足行神身而度化之,就这麽回事情。这一尊足行神如是,每一尊足行神皆如是;华严会上,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华严这个法会,说实在的话,诸佛如来的大会。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回头再来观察我们现实的世间,我们现前的世间是怎样性质的法会?也是如来圆满的法会。如果你要说我们是凡夫,跟佛有很大的差别,你就不懂得华严的义趣,在开经偈上说“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是不是真的诸佛如来?给诸位说,真的,一点都不假,是真的。大乘经上说,诸佛如来是破缠的如来藏,我们凡夫是在缠的如来藏,就是种种烦恼缠缚的如来藏。他出了缠缚,我们现在还被缠缚住,如来藏是一不是二,哪有差别?佛法里面讲的信解行证,信什麽?信自己本来是佛,信自己现在是有一些迷惑颠倒烦恼的佛,我们是这种佛。但是要晓得佛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一点迷惑烦恼不是真的,是假的;假的可以舍掉,真的一定现前。马呜菩萨《起信论》里面说得好,“不觉本无”,不觉就是迷惑烦恼,本来没有;“本觉本有”,本觉就是如来。我们学佛的人,信心在这个地方建立,然後才不会轻视自己,才知道如果我们自己发愤努力用功,佛在经上讲的勇猛精进,断除烦恼习气,这一生成佛是做得到的。凡夫一生要不能证得究竟圆满,那佛说《华严经》是什麽意思?没意义了。佛说《华严经》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告诉我们凡夫,我们在一生当中可以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是真的,不是假的。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个世间,就为这一桩事情来的。他要不为这一桩事情,他出现在这个世间毫无意义。我们今天生在这个世界,为世人传达这个讯息,这是我们的使命,是我们四众弟子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把佛法介绍给广大的群众,令大家觉悟,生起信心。信心是修行证果的根本,本经所说,“信为道源功德母”。源是比喻,水源。长江大河源头在哪里?从哪里流出来的?这是个源头。母是比喻能生,信心是成道的根源,能生无量无边的功德。《金刚经》上说,“信心不逆”,又给我们讲“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岂不证明《华严经》上这句话吗?我们今天最难的就是建立信心。如果有清净信心,这一生当中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是决定没有疑惑的。微妙光明里面的意思,无尽的深广。真正的信心是从明了通达里面成就的,而明了通达又是从信心里面生的,这就说明信跟解是相辅相成的;信能帮助你解,解帮助你信。所以我们信佛,最初信佛都是迷信,对佛法里面真正的内容并不清楚、并不了解,我们对它就产生信心,就喜欢去研…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