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错,而没有被录取,考官眼睛瞎了,不认识货,他在发牢骚。有个老道在旁边听了:你的文章一定不好。他很不服气:你没有看到我的文章,为什麽说我文章不好?他说:看你心浮气躁,你怎麽能写得出好文章?毕竟还是个念书的人,听到这一句话,他服了,这才向老道请教。这话真的,哪有心浮气躁、胡思乱想能有成就?所以有学问的人心清净,他就能看得出来,你是不是真有修行?你修行的功夫都在你面相上,都在你身体。你的体质,你的一举一动,都能够观察到你修行的功夫,哪里能够瞒人?你能够欺人、瞒人,只是欺瞒那些愚痴的人。真正有学问的人,你怎麽能骗得过他?有学问的人尚且骗不过,有修行功夫的人,你就更没有法子欺骗他。不但相转了、体质转了,生活环境转了,境随心转,这叫妙色那罗延。我们不是得不到,我们真得到,问题就在我们要会转。财富,在这一次经济风暴当中,不少同修财物损失很严重。你应当要觉悟,你命里头没有那个财;命里头要有,什麽样的风暴也动不了你一分钱。凡是在这个风暴当中,财物统统丢掉的,命里头没有,你去想它干什麽?有什麽後悔?有什麽烦恼?丢掉,快快乐乐,命里没有,你心开意解,你多麽自在。丢已经丢掉,还要为它烦恼、为它苦死,那你不就活该,你全错了。财从哪里来?佛在经上讲的业因,说得太多了。财物是修财布施得来,你这一生得这麽多财富,过去生中修的因,因与果一定相应。果要是超过你的修因,里面果是假的,必定是个空的,给你看看,让你欢喜欢喜,马上就没有了。聪明智慧是果报,法布施是因;健康长寿是果报,无畏布施是因。所以你要想得三种果报,你要修因。为什麽不肯布施?真诚心布施、欢喜心布施,很容易的布施,将来得果报也很容易,钱财滚滚而来,不要操一点心。为什麽?布施痛快。现在人劝你布施,劝了好半天才拿一点点,拿出去心里好痛。有没有果报?有。将来你赚的钱赚得好辛苦,就这麽回事情。如是因,如是果,如是报,丝毫不爽,什麽样的因行一定有果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未到是缘没到,你有因,遇到缘,决定起现行。我们要懂得,佛讲的话哪里会有错误?念经不行,真干我们才真正得福。所以财愈施愈多,法愈施愈开智慧、愈聪明。无畏布施是叫众生得到身心安稳,这就是无畏布施。不能杀害众生,不吃众生肉就是无畏布施,不杀害众生。不但不杀害,也不能够恼害众生,如果叫人因我而生烦恼;换句话说,果报必定有很多人给烦恼给你受,一定的道理。不伤害一切众生、不恼害一切众生,得健康长寿,身心欢悦,得这个果报。世间具足这些果报的人,我们非常羡慕。但是要晓得,他过去生中修的因。我们过去生中没有修的因,现在努力修、认真修,来生就得大福报。可是现在我们学佛,我们明白,福报是享得尽的,不是究竟法。还是把这些福报回向众生、回向净土,这是最聪明、最有智慧的作法;不求自己的安乐,自己有再大的福报也应当要知足。诸位要晓得,最简单的生活就是最健康的生活。疾病从哪里来?从心想生。天天想着身上这个地方痛,那地方有毛病;没毛病,想几天毛病都想出来了。为什麽不想佛?为什麽不想菩萨?去胡思乱想,不知道自己错误根源之所在。这讲到妙色那罗延执金刚神,他在此地教给我们这些。第二位∶【日轮速疾幢执金刚神。】这一位菩萨,都是菩萨化身。“日轮”就是我们讲的太阳,能现光明。清凉大师这一句他有解释,这一段都有简单的解释。他说,“见佛身毛,犹如日轮,现种种光,速摧障恼,故名曰幢”,我们就顺他这个意思来讲。这是如来身边的护法神,执金刚神,常常亲近佛陀,见佛的身相。佛身所现的毫毛,我们讲汗毛,佛身清净,我们汗毛流汗,毛孔流汗,流的都是不净之物。佛心清净,毫毛流光,不是流汗。佛的身光就是从毫毛上流出来的,身放光,像太阳一样,太阳是个光明体,这比喻日轮。“速疾”是快,很快,速疾消除障碍烦恼。光是智慧,智慧光明能够消除一切的烦恼业障。“幢”,高显的意思,就是非常明显,这效果很明显。这一句名号里头意思,大致我们了解。我们有烦恼、我们有业障,我们的烦恼、业障、习气很重。不但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它会把我们烦恼习气勾引出来。我们要知道避免,怎麽个避免法?古德教导我们,有两句名言。“知事少时烦恼少”,你不要知道事情太多,知道事情太多烦恼多,你要知道那麽多事情干什麽?不知道还要想方法去打听,这糟糕不糟糕:还怕烦恼不够多,你怎麽能把烦恼断掉?第二句说,“识人多处是非多”,你要认识那麽多人干什麽?你认识的人多就是非多。我们今天是非烦恼不断就是什麽?你知道事情太多,你认识人太多,所以你的心定不下来,你静不下来。你念经,你一天念一万部经也枉然,也没用处;古人讲念佛,喊破喉咙也枉然;你拜佛,头磕破了也枉然,我们一定要知道如何回避。我看看你们同学们,我也很惭愧,我对你们照顾不周到。我们没有智慧、没有德行,不敢为人师,我跟你们大家在一起同学,我不敢称老师,如果是师生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亲近三位老师,对我照顾就很周到。我跟方东美先生学的是世法,不是佛法,照顾很周到,也就是说不让我知道太多,不让我认识很多人。以後我才晓得,老师对我们的苦心。他不让我到学校里去听课,就是说不让我认识很多人。到学校听课,认识很多同学、很多教授,今天听这个说,明天听那个说,我们思想就乱了、就复杂了。方老师以他的身分地位,他每一个星期拨两个小时单独教我,这是防范森严。我跟章嘉大师三年,他老人家也是这样的防范。偶尔一次没有去了,他就非常关心,派他的副官来问我,打电话来:是不是生病了,为什麽没来?你说这一种深情,诚挚的爱护,我们不能不亲近。就是不让你去亲近别人,一家之言,才能够奠定基础。跟李老师,那个防范更严格。除了听他一个人之外,任何人讲经说法不准听,看书一定经过他同意,没有经过他同意连佛经都不可以看。我们这一点根基是这样打下来的。诸位同修,好像看到我讲经有一点智慧,智慧从哪来?清净心里来的,有几分相应了。不可以随便听人家讲话,不可以随便看人家东西,没有好处。你多听人家,多看这些书,那就什麽?知事多时烦恼多,你增长烦恼。我们今天学什麽?要增长清净心。我们的心一年比一年清净,一月比一月清净,一天比一天清净。我这些年来,至少有十年了;最近十年来,我不是讲这一部经我不看,我不看这个经,分心。今天讲《华严》,我把《华严疏钞》、《合论》,道霈禅师《纂要》,这三种参考资料细心去看,天天看;我不讲这个,我绝不看它。我只读《无量寿经》,只念阿弥陀佛。这都是过去老师的教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们才能有一点效果。效果是什麽?定慧。戒当然就有了,定共戒,道共戒,定慧是我们修学的关键之所在。学人他所以不能成就,就是涉猎的东西太多。莲池大师到晚年,他老人家说这个话很值得我们警惕,很值得後学玩味。“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你们谁高兴谁去悟去;“八万四千行饶与他人行”。老法师到晚年,一卷《阿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所以成为一代祖师。我们学佛的人跟世间人观念不一样,世间人在名利场所争名夺利,干这些事情;学佛的人唯一的一个目标,要在这一生当中脱离生死苦海,往生净土不退成佛,我们干的是这桩事情。要真正干这个事情,清净心是第一了。三皈依里头,三皈依讲的是觉、正、净。我们今天走的是净门,净宗是修清净心。心清净了,自然就觉悟,自然就正知正见。这三个,一个得到,三个同时都得到。性宗、禅宗从觉门入,教下从正门入,正知正见,正知正见也是一部经。现在人是什麽经论都要学,这是印祖在《文钞》里常常喝斥的;要想作大通家,什麽都通,结果是什麽也不通,还是被烦恼所系缚,依旧搞轮回;轮回心造轮回业,搞的是这个。出家人再搞这个,那就实在太可惜了。这是我们一定要觉悟之处。我这一生得力老师的教诲,所以我对於老师感恩之心,跟现在人比的时候超过很多。我念念不忘老师,我读书的书房,我老师的照片都挂在旁边,都像他跟我在一起一样。我们会所里面的教室你们都看到,我们老师、韩馆长照片护法,都挂在那边。我们的感受,他们都在我身边;我们上课,他们都在场;我们很认真努力,他们生欢喜心。我们不如法,我们怎麽对得起他们?仰报师恩,报答护法。朴老给我们题的字“知恩报恩”,现在在这个社会要大力提倡。为什麽?现在社会忘恩负义。他懂什麽恩?恩将仇报,干的是这种事情,干的都是地狱的罪业,这是无知。什麽方法能够破除我们的烦恼业障?智慧。智慧从哪里来?智慧从禅定当中来,智慧从清净心来,希望同修们要好好记住。清净心,清净心就是禅定。我们念佛,念佛修的是什麽?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无论你用什麽方法念佛,目的不外这两句。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心不颠倒就是对一切理事因果,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是心不颠倒。念佛什麽叫功夫?你真正得清净心,真正得真明了,那就是功夫。功夫浅的,我们常讲功夫成片,就能消业障、就能断烦恼;你的烦恼轻,智慧就长了。智慧是从这麽得来的,智慧不是读经读很多你就有智慧,不见得。读经开智慧,你也要懂方法。读经开智慧是随文入观,契入境界,那开智慧。经文一看,里头的意思统统显出来,知道怎麽学习,知道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应该怎麽作法。所以心地要清净,心地要慈悲。再跟诸位说,现在人重视养生之道。怎样保养身体?怎样令自己身心健康?心地清净,不受病毒。许许多多疾病的病毒你不会受,因为你心清净。心污染就很容易感染病毒,心清净不会感染病毒。心慈悲能够解毒,你要想你自己身体健…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