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是《观无量寿佛经》上所说的,他造的罪业重,杀父亲,害母亲,五逆罪,破坏僧团,跟提婆达多两个相结合,天天造谣生事,五逆罪全造了,堕阿鼻地狱。结果阿阇世王得了重病,真的当时所有的医生都医不好。幸好他有个大臣耆婆,他很听他的话,耆婆对他很忠心。耆婆告诉他,你这个病只有佛能救。他自己想我得罪佛陀太深,佛一定不肯救我,我也没有脸去见佛陀。耆婆说佛非常慈悲,只要你回心转意,佛一定帮助你。所以他生大忏悔心,从此之後跟提婆达多再不往来,真正回头了,他以後念佛往生净土。我们在《大藏经》里面看到《阿阇世王经》,释迦牟尼佛叙说,阿阇世王往生净土上品中生。我们读这经文真是吓一跳,造那麽重的罪业,往生的时候那麽高的品位,这个法门真的叫难信之法。所以我们对於世间造作极重罪业的人不能轻视,我们要学善财童子、要学诸佛如来,我们对他要尊重、对他要礼敬。为什麽?他如果真正忏悔,说不定他品位在我们之上,我们怎麽可以轻慢?礼敬诸佛。称赞如来,我们只称扬他善的一面,他恶的一面绝不放在心上,我们的心就善,永远善,不夹杂丝毫恶念。人家造再多的恶,不要去想他,也不要去听,不见不闻。人家来告诉你都不可以听,你要去听,上当了,阿赖耶识又装了一些恶种子进去,恶的种子已经够多了,再要装还得了吗?聪明人不可以干这个事情。我们只储存善种子,绝不藏恶种子。这就是世尊在一切经论里头,无数次的开导我们,教诲我们断恶修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断恶从哪里断起?不见不闻。你能够做到这两点,你断恶修善才有效果。佛教给我们常念佛恩,我们每一天回向应当常念四重恩:念佛恩、念父母之恩、念师长之恩、念一切众生之恩。这个多好,这就是众善奉行。惠能六祖大师教导的言语是真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又说∶“若见他人非,自非却相左。”左是什麽?堕落。他这个话的意思,你见到别人的是非,你自己已经堕落了。这话说得有道理,人家究竟是是、非非,实在讲与我不相干,与我有什麽相干?我们肉眼凡夫怎麽能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世间聪明人要等什麽时候,对一个人来批评他的是非善恶?盖棺论定,这个话说得有道理。像阿阇世王真的要盖棺论定,到底他是善是恶?盖棺才可以论定。他还没有死,他还会回头,一回头就是大善,世间谚语常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他还没死,你的论断未免太早了。像这些道理我们要是明了通达,应用在自己生活上,应用在自己修持上,得大善利。我们的前途金色光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些经文字字句句要留意,你才能够体会到华严境界不可思议。这一部经古大德称为大不思议经,为什麽称它大不思议经?你看参加与会的大众,金刚神有多少?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下面略举上首。【所谓妙色那罗延执金刚神。】“执金刚神”已经说过,往下这个名词就不再讲,这是通号,我们只介绍别号。特别要留意,他们在此地表法是表十信位。十信初心就是初信位的菩萨,海月光表;金刚神是表二信位的菩萨。都是教我们,装出样子来给我们看,示现给我们看。我们是凡夫,他示现成个凡夫,示现凡夫修十信心,修十信。十信最要紧的是真正相信佛正觉之果无异自心,跟我们自己的心没有两样,我们自己本性清净如诸佛性。这一部大经清凉分为四科∶信、解、行、证;这样的信才是《华严经》上“信”真正的意思。真信里面,真正的信心里面。我们是凡夫位,凡夫的心依旧是有妄想、分别、执着。虽有妄想、分别、执着,那是无明边事,不是本性,本性还是清净的。无明边,我们讲识心边事,法相讲就比较好讲,讲性、讲识。性本来清净,永远不会染的;识有染有净,八识五十一心所有染有净,它不是本性;本性决定清净的。所以从本性上说,叫无依住智。无依住智是什麽?《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诸位要知道,无知之智是根本智,从根本智起作用就无所不知。根本智也叫做法界性,我们在经上常看到。菩萨所有一切行,行是行为,所有一切行为就是普贤行。在《华严》全经自始至终,所有这些菩萨行统统是普贤行,金刚神他们表现出来的行为也是普贤行,乃至於後面身众神、足行神,一切诸神所表现的行为统统是普贤行,我们要明了。这九类的神众修信位,修十信。说明他们是入十住位的果行,为入十住应真,所以称他为神。应真是佛门术语,这两个字意思我们要明了。因为诸位如果将来到中国大陆寺院里面去参观,像苏州西园寺就有罗汉堂,罗汉堂里面写的“五百应真”,你就不晓得应真是什麽意思。应真的说法是,他们的心、他们的行为都跟真如之理相应,与性德:自性本具的德智相应,所以叫它做应真。应真多半是说什麽?罗汉、天神、鬼神,像《华严经》所说许许多多的神,都是佛菩萨示现的。应真有示现的意思,说示现大家好懂,说应真你就不懂了。应真,示现之中他的心行,与性德、与本性所具的智慧相应,就从这上称它为应真。他的作法是大慈悲的示现,教化众生、利益众生,救苦救难,所以他不是真的鬼神,他是菩萨以鬼神的身分出现,在哪一道就度哪一道的众生。实在讲鬼神与我们人世间有没有关系?关系非常密切,诸位要读《地藏经》就晓得。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乱,灾难这麽多,谁在其中捣乱?给诸位说,鬼神。鬼神为什麽捣乱?鬼神来报复。我们跟鬼神有什麽冤仇?你每一天杀生那些动物,它甘心情愿给你吃?它死了之後,你不要瞧不起它,它没有什麽能力。一个小鬼没有能力,如果说几万个小鬼,几十万、几千万、几百万,那个麻烦可大了,他就造成很大的势力。所以要晓得,我们世间动乱还没有开始,鬼神就先乱,他就先发动。世间天灾人祸,人祸是刀兵劫,战争。现在战争多方面,不是从前拿着刀枪弓箭,不是。现在除了军事战争之外,经济战争、政治战争、产业战争,全都是战争,我们生活在战争之中,没有一样不是战争。这是什麽世界?在这个时代当中,你想不想去战胜别人?诸位要知道,你战胜别人,眼前你是战胜,实际上因果上你战败了。聪明人一定是我脱离这个战争的范围,这个高明。如何脱离?人家争我不跟他争,我不争,你争我让,我们才能脱离。他争我也跟他争,你就卷入灾祸的旋涡里面去,永远不能出头,那叫迷惑颠倒,要忍让。现在在经济战争里面,诸位同修要提高警觉,我们如何应付?节俭,你能够应付这个灾难。决定没有贪心,我衣服能够穿得暖,我能够三餐吃得饱,有一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够了,不给人争。千万不要好面子,面子害死人。真正有学问、有德行,诸佛菩萨、天龙鬼神,对於节俭的人尊敬,对於奢侈的人真的没有看在眼里,世间人愚昧无知。奢侈增长贪嗔痴慢,节俭可以息灭贪嗔痴慢,德行。孔老夫子一生行为,弟子们也是盖棺论定。孔老夫子过世之後,学生们对夫子的一生做了一个总评,说了五个字∶温、良、恭、俭、让,夫子一生为人温和、善良。温和是讲他的态度,处事待人接物温和,心地善良,处事恭慎、恭敬、小心,无论做什麽事情恭敬小心,节俭、忍让,这是大圣人,我们应当要学习。凡是走上奢侈糜烂的路子,後来决定没有好结果。他宿世所积的福如果要不够大的话,他到晚年就保不住,晚年就相当凄惨了。到晚年还不败,过去生中积的福太大;换句话说,这一生也就耗尽了,来生贫穷下贱,招得许许多多不如意。这个业因果报,我们一定要清楚、要明了。这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降格以鬼神的身分来出现。降得这麽低,这个用意很明显,这里头真正教给我们,自卑而尊人,这德行;自己谦虚卑下,尊重别人。古德讲,如果我们真的把这些道理明白,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够与理相应,不违背理,与一切虚妄不相应,这就是真实智慧。向下这一些神众、这一些团体都是如来示现,以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表演给我们看,希望我们从这些迹象里面能够体会、能够觉悟,也能够效法学习。以他做为一个好的模式,我们能够仿效,这才真正是善知因果,才真正得到佛法究竟圆满殊胜的利益。第一位“妙色那罗延”,在此地略说一说。“那罗延”也是金刚神的名字,《无量寿经》上有,四十八愿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得金刚那罗延身,我们常讲金刚不坏身。它这里头完全表现的是般若,佛在《般若经》上把般若比作金刚。般若是智慧,真实智慧,坚固锋利。四天王,增长天王手上拿的是剑,剑是代表智慧、代表般若,锋利无比。“妙色”是好色,每一个众生都希望自己的色相好。爱美之心,不但是娑婆世界,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都爱美,所以妙色,佛在经上就常说。能不能得到?能得到。这个字的关键就在“妙”。诸佛如来妙,心妙、行也妙、色相也妙,没有一样不妙。怎麽才妙?空有两边不着就妙,着在一边就不妙了。凡夫着有,很糟糕,所以你的色相就不妙。你这个色相乍看好像很美,细看缺陷很多。阿罗汉、辟支佛着空也不妙。我们念佛堂旁边有屏风,屏风上面刻的是五百罗汉浮雕,雕得很好。罗汉相长得希奇古怪,但是那些相你仔细去看都是善相,都是善良的,在我们凡夫讲都是德相。妙不妙?要跟菩萨比他就不妙了。诸位一定要晓得,相随心转,体质也是随心转。色,包括色相、包括身体;不但包括身体,还包括我们的生活环境,统统是属於色相范围所涉。所以说相随心转。我们如果说是看一个修行人,他修行有没有功夫,不要看别的,看他的色相。这不难观察,只要你心地清净你就能看出来,你心里头浮躁你看不出来。古人常讲,有学问的人能看得出来。什麽叫有学问?心平气和,这学问,“学问深时意气平”。你们在《了凡四训》里面看到一个故事,故事人名字忘掉了,也许你们比我清楚。一个老道批评一个落第的秀才,那个落第的秀才以为他自己的文章写得不…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