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中)▪P33

  ..续本文上一页遍数多,不但你没有功夫,你还生烦恼。生什麽烦恼?贡高我慢。我一天念十遍,你们一天一遍都念不了,我比你高;贡高我慢,自尊自大,瞧不起别人,对於一切众生,很难生起恭敬心,总有傲慢的习气在。读经是修行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不善读,那就变成世俗读书,这个里面功德就没有。如果是用修戒定慧这个方法来读经,也能开悟。《坛经》里面讲法达禅师读《法华经》,他念过三千遍,《法华经》长,一天念一遍,三千日。三千是说个整数,在我们想想大概是十年。十年的时间读《法华经》,遇到六祖大师,六祖大师给他一讲解,他就开悟。他要没有十年功夫,怎麽讲也开不了悟。读经也是一个方法,法门无量无边。四弘誓愿里面讲法门无量,任何一个法门都能帮助你明心见性,都能帮助你成无上道,都能帮助你得无碍辩才。只要你用功得法,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你才能够说法善巧。“善巧”两个字的意思要懂。巧是巧妙,随心所欲,巧妙。善是什麽?不失规矩。随心所欲还合乎规矩,这叫善巧。如果说是巧,说得很巧,不善,不合法度,那是巧而不善。另外一种善而不巧,在讲台上讲经说法很守规矩,你细细去听确实他没有毛病,但是说得不好、不精采;确实他没有毛病,但是讲东西不精采,不能引起大众的兴趣,这是不巧。可是初学佛法的人一定要记住,宁愿善而不巧,不可以巧而不善,巧而不善毛病可大。所以达到善巧,那是纯熟了,这个里面一定要契入境界。我们一般讲有行有证,你善巧两个字一定做到。纵然没有证,也有真正修行的功夫,才能够做到善巧。没有真正修行功夫,如果是巧,一定就不善,所以不如善而不巧,这是诸位必须要记住。“转不退轮”。轮是比喻,*轮常转,这个意思诸位懂得,在此地就不多说。“不退”这两个字重要,清凉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讲四种不退。第一个是“称理不退”,就是说与教理相应,决定不违背教理,这一点很重要。佛说法契机契理,如果说背理而说,纵然契机而不契理,这个错了。契机而不契理,佛说那是魔说,不是佛说。如果我们用辩才善巧两个字来讲,契理就是善,契机就是巧,理机双契,这是善巧。第二个“应机不退”,第二个意思不退就是契机。说法的人善於观机,所说之法正是听众他们迫切需要,他听了之後当然生欢喜心,听了之後就得受用,能帮助他解决问题。所以佛无有定法可说,佛无有法可说,既然佛都无有定法可说,佛的弟子、菩萨、祖师大德,我们学讲经的这些人,还有什麽法可说。佛虽然无有法可说,可是佛确确实实说法四十九年,佛在《华严经》里面告诉我们,诸佛如来尘说刹说,恒无间说,永远没有中断过。我们读《华严》,仔细去观察思惟,佛讲的话一点都没错,於是我们在说法里面,体会到一个原则,原则就是应机而说。然後我们观察,我们现前这个时代、现前这个社会需要什麽?佛在经上常常把佛比作大医王,好比是医生。医生干什麽?医生是给众生治病,治病一定是应病与药,药到病除。你要知道众生害的是什麽病,然後你要用什麽方法来对治它。如果不知道众生害的是什麽病,你就给他说法,那就是等於医生不晓得害什麽病,就处方给他,就给药给他吃。如果他运气好恰好碰上,病就好;运气不好,一吃就呜呼哀哉。诸位要晓得,吃药要是不对症,害死人,药不能随便吃。法比药还重要,法要不对机,断人法身慧命,这个罪更重。药吃错,吃死了,佛经上讲过四十九天又投胎又来了,所受的伤害不大。如果说知见错误、方向错误,这个受害就太大太大,会堕落好多世,你迷在里头不知道回头。所以断人法身慧命,比害人生命这个罪过,不知道要重多少。可是世间人把害人生命看得很重,把误导众生断人法身慧命看得很轻,这叫颠倒错乱。所以说法要观机。现在社会众生的机宜如何?现在众生不相信因果,不明是非,不辨邪正,这还得了吗?所以恶业增长。确确实实我们仔细观察,心存的是恶念,意是邪思,三业所造是十恶业。我们遇到这些众生,你要说什麽样的法去度他?你所说一定是针对他的病痛,无论讲什麽经典,经典没有一定的讲法。我们今天展开《大方广佛华严经》,我们用什麽方法来讲?对治现前众生病毒来讲,《华严经》讲得他才有受用,他才能真正去反省、去体会。果然清醒过来、觉悟过来,他就得利益。所以今天在这个世间,不宜谈玄说妙,谈玄说妙他不懂,他也不想听。今天是无可奈何我们一定要讲粗语,这是地藏菩萨在《本愿经》里头所说,粗语就是讲这些病痛,讲不善的业因、不善的果报,让他觉悟。所以诸位将来要学讲经说法,担负起如来家业,弘法利生,到一个地区先要打听,先要了解这个地区,一切众生的根机。你们学过《内典讲座之研究》,三番观机:人的根机、处的根机、时节因缘之机,你才能够契机说法。这个是应机不退。第三“利益不退”。决定利益众生,决定叫他来听五分钟一定是五分钟得利益,他听十分钟一定十分钟得利益,他听两个小时一定是两个小时得利益,不能让他空过。第四个是“制伏不退”。这是对魔王外道一定有能力把它控制住,使这些魔王外道在你这个道场,也规规矩矩的听经闻法,不敢妄动。清凉讲这四不退。四不退它的基础、它的原则,都是奠定在真实的修持上,也就是真实定慧的基础上,你才能做到这四种不退。这四种不退,完全是应机而说。另外我们在净土经典里面,常常听到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这也是讲修行的阶段,从断烦恼上来说。见思烦恼,三界九地品位不同。如果你真的能够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证小乘须陀洹果,位不退。位不退是绝不退到三恶道,没有离开六道,六道里头人天两道受身修行,决定不会堕三恶道。这是位不退。第二行不退,行不退是讲菩萨,大乘菩萨决定不会退到小乘果位,不会去作小乘人。这是行不退。念不退,念念趣向萨婆若海;萨婆若是梵语,意思是一切种智;这是法身大士,圆教初住菩萨所证得。证得念不退,当然前面两种不退一定具足;前面不能包括後面,後面可以包括前面。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明了,就是念阿弥陀佛的人得佛力加持,他这个不退,圆证三不退,这个不可思议。如果通常讲证三不退,圆教初住菩萨就证得,但是不圆满。圆证三不退,要到什麽地步?八地以上,八地接近圆满,等觉才是真正圆满。通常不说等觉,说十地,法云地的菩萨圆满,圆证三不退。所以念佛这个法门,不可思议,是真的不是假的。念佛圆证三不退,当然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证得了。可是现前你如果说有坚定的决心,丝毫不动摇,一心一意只求西方净土,一心一意只想亲近阿弥陀如来,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放在心上,你现在就是圆证三不退,不必要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大乘法门里面,其他法门里头没有的。所以肯定“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业障习气烦恼再重也不在乎,我也不理会,也不想断烦恼、也不想证菩提,只有一个念头:见阿弥陀佛。这个了不起!这是藕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面讲发大菩提心,一心专求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愿是无上菩提心。他说得很有道理。〔六〕 无障碍德【一切如来功德大海,咸入其身。一切诸佛所在国土,皆随愿往。已曾供养一切诸佛,无边际劫,欢喜无倦。一切如来得菩提处,常在其中,亲近不舍。恒以所得普贤愿海,令一切众生,智身具足。成就如是无量功德。】这一段是紧接着前面“胜进果行德”之後,为我们说明菩萨行无障碍之德。经文有五句,意思虽然很深,但是可以体会得到。“一切如来功德大海,咸入其身”,这个里面有两个意思,我们要很细心的去体会。《华严经》上世尊跟我们宣说,都是他在果地上亲证的境界,所以许许多多的事理都超出我们常识之外。我们看了、听了,只有一句话可以形容:不可思议,这是真的。一切众生起心动念,无不含摄虚空法界,何况是佛德?尽虚空、遍法界,上从诸佛如来下至地狱众生,这是大经里面常讲“一念具足十法界”,就是这个道理,这是事实真相。一念具足十法界,念念当然还是具足十法界,凡夫愚昧无知,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所以冤枉造业受报,搞六道轮回、搞三恶道。地狱到底是怎麽回事情?佛在《般若经》上告诉我们,地狱之苦,所受的刑罚之苦,诸佛如来共同来说,说一劫都说不完。说的是什麽?并不是讲细说你受苦的状况,讲受苦的那些刑具,说一劫都说不完。地狱里面你受报的时候,感受时间之长短,佛在经上讲无数劫,你在感受有那麽长的时间。实在讲无论是从时间上说、从空间上说、从现象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皆是梦幻泡影。那我们要试问,你当做恶梦的时候,你在恶梦里头有没有感受到苦?地狱确实是个梦境,我们现在也是个梦境,我们现前所感受跟梦中所感受,实在讲没有两样。做梦的时间短,醒过来之後再想一想梦中那些境界,梦中所觉得那些时间之长,我们常常这样想人就有智慧,就会开智慧。如其作恶梦,为什麽不去作好梦?世间人都向往美梦成真,可见得大家都想作美梦。人天福报是美梦,十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也是美梦。可是你要记住,世间人有个妄想搞错了,说美梦成真;美梦永远成不了真,这个是实实在在,决定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不会变成真实,这个我们必须要明白,只有往生西方净土,那才是真实,为什麽?那个境界叫一真法界。没有能够往生,没有能够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你在六道、在十法界。六道、十法界不是真的,是虚妄的,《金刚经》上所讲“梦幻泡影”,我们要了解这个事实。我们看看菩萨,这是一切众生里面最聪明的、最有智慧的、最有德行的,他们做出的榜样教我们效法、教我们学习。他们心中摄受一切如来的功德大海,大海是比喻,摄受一切诸佛无量无边的功德,入他自己的身。怎麽个摄受法…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