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中)▪P33

  ..續本文上一頁遍數多,不但你沒有功夫,你還生煩惱。生什麽煩惱?貢高我慢。我一天念十遍,你們一天一遍都念不了,我比你高;貢高我慢,自尊自大,瞧不起別人,對於一切衆生,很難生起恭敬心,總有傲慢的習氣在。讀經是修行的一種方法,如果我們不善讀,那就變成世俗讀書,這個裏面功德就沒有。如果是用修戒定慧這個方法來讀經,也能開悟。《壇經》裏面講法達禅師讀《法華經》,他念過叁千遍,《法華經》長,一天念一遍,叁千日。叁千是說個整數,在我們想想大概是十年。十年的時間讀《法華經》,遇到六祖大師,六祖大師給他一講解,他就開悟。他要沒有十年功夫,怎麽講也開不了悟。讀經也是一個方法,法門無量無邊。四弘誓願裏面講法門無量,任何一個法門都能幫助你明心見性,都能幫助你成無上道,都能幫助你得無礙辯才。只要你用功得法,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你才能夠說法善巧。“善巧”兩個字的意思要懂。巧是巧妙,隨心所欲,巧妙。善是什麽?不失規矩。隨心所欲還合乎規矩,這叫善巧。如果說是巧,說得很巧,不善,不合法度,那是巧而不善。另外一種善而不巧,在講臺上講經說法很守規矩,你細細去聽確實他沒有毛病,但是說得不好、不精采;確實他沒有毛病,但是講東西不精采,不能引起大衆的興趣,這是不巧。可是初學佛法的人一定要記住,甯願善而不巧,不可以巧而不善,巧而不善毛病可大。所以達到善巧,那是純熟了,這個裏面一定要契入境界。我們一般講有行有證,你善巧兩個字一定做到。縱然沒有證,也有真正修行的功夫,才能夠做到善巧。沒有真正修行功夫,如果是巧,一定就不善,所以不如善而不巧,這是諸位必須要記住。“轉不退輪”。輪是比喻,*輪常轉,這個意思諸位懂得,在此地就不多說。“不退”這兩個字重要,清涼大師在此地給我們講四種不退。第一個是“稱理不退”,就是說與教理相應,決定不違背教理,這一點很重要。佛說法契機契理,如果說背理而說,縱然契機而不契理,這個錯了。契機而不契理,佛說那是魔說,不是佛說。如果我們用辯才善巧兩個字來講,契理就是善,契機就是巧,理機雙契,這是善巧。第二個“應機不退”,第二個意思不退就是契機。說法的人善於觀機,所說之法正是聽衆他們迫切需要,他聽了之後當然生歡喜心,聽了之後就得受用,能幫助他解決問題。所以佛無有定法可說,佛無有法可說,既然佛都無有定法可說,佛的弟子、菩薩、祖師大德,我們學講經的這些人,還有什麽法可說。佛雖然無有法可說,可是佛確確實實說法四十九年,佛在《華嚴經》裏面告訴我們,諸佛如來塵說刹說,恒無間說,永遠沒有中斷過。我們讀《華嚴》,仔細去觀察思惟,佛講的話一點都沒錯,於是我們在說法裏面,體會到一個原則,原則就是應機而說。然後我們觀察,我們現前這個時代、現前這個社會需要什麽?佛在經上常常把佛比作大醫王,好比是醫生。醫生幹什麽?醫生是給衆生治病,治病一定是應病與藥,藥到病除。你要知道衆生害的是什麽病,然後你要用什麽方法來對治它。如果不知道衆生害的是什麽病,你就給他說法,那就是等於醫生不曉得害什麽病,就處方給他,就給藥給他吃。如果他運氣好恰好碰上,病就好;運氣不好,一吃就嗚呼哀哉。諸位要曉得,吃藥要是不對症,害死人,藥不能隨便吃。法比藥還重要,法要不對機,斷人法身慧命,這個罪更重。藥吃錯,吃死了,佛經上講過四十九天又投胎又來了,所受的傷害不大。如果說知見錯誤、方向錯誤,這個受害就太大太大,會墮落好多世,你迷在裏頭不知道回頭。所以斷人法身慧命,比害人生命這個罪過,不知道要重多少。可是世間人把害人生命看得很重,把誤導衆生斷人法身慧命看得很輕,這叫顛倒錯亂。所以說法要觀機。現在社會衆生的機宜如何?現在衆生不相信因果,不明是非,不辨邪正,這還得了嗎?所以惡業增長。確確實實我們仔細觀察,心存的是惡念,意是邪思,叁業所造是十惡業。我們遇到這些衆生,你要說什麽樣的法去度他?你所說一定是針對他的病痛,無論講什麽經典,經典沒有一定的講法。我們今天展開《大方廣佛華嚴經》,我們用什麽方法來講?對治現前衆生病毒來講,《華嚴經》講得他才有受用,他才能真正去反省、去體會。果然清醒過來、覺悟過來,他就得利益。所以今天在這個世間,不宜談玄說妙,談玄說妙他不懂,他也不想聽。今天是無可奈何我們一定要講粗語,這是地藏菩薩在《本願經》裏頭所說,粗語就是講這些病痛,講不善的業因、不善的果報,讓他覺悟。所以諸位將來要學講經說法,擔負起如來家業,弘法利生,到一個地區先要打聽,先要了解這個地區,一切衆生的根機。你們學過《內典講座之研究》,叁番觀機:人的根機、處的根機、時節因緣之機,你才能夠契機說法。這個是應機不退。第叁“利益不退”。決定利益衆生,決定叫他來聽五分鍾一定是五分鍾得利益,他聽十分鍾一定十分鍾得利益,他聽兩個小時一定是兩個小時得利益,不能讓他空過。第四個是“製伏不退”。這是對魔王外道一定有能力把它控製住,使這些魔王外道在你這個道場,也規規矩矩的聽經聞法,不敢妄動。清涼講這四不退。四不退它的基礎、它的原則,都是奠定在真實的修持上,也就是真實定慧的基礎上,你才能做到這四種不退。這四種不退,完全是應機而說。另外我們在淨土經典裏面,常常聽到叁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這也是講修行的階段,從斷煩惱上來說。見思煩惱,叁界九地品位不同。如果你真的能夠將叁界八十八品見惑斷盡,證小乘須陀洹果,位不退。位不退是絕不退到叁惡道,沒有離開六道,六道裏頭人天兩道受身修行,決定不會墮叁惡道。這是位不退。第二行不退,行不退是講菩薩,大乘菩薩決定不會退到小乘果位,不會去作小乘人。這是行不退。念不退,念念趣向薩婆若海;薩婆若是梵語,意思是一切種智;這是法身大士,圓教初住菩薩所證得。證得念不退,當然前面兩種不退一定具足;前面不能包括後面,後面可以包括前面。這個地方我們特別要明了,就是念阿彌陀佛的人得佛力加持,他這個不退,圓證叁不退,這個不可思議。如果通常講證叁不退,圓教初住菩薩就證得,但是不圓滿。圓證叁不退,要到什麽地步?八地以上,八地接近圓滿,等覺才是真正圓滿。通常不說等覺,說十地,法雲地的菩薩圓滿,圓證叁不退。所以念佛這個法門,不可思議,是真的不是假的。念佛圓證叁不退,當然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證得了。可是現前你如果說有堅定的決心,絲毫不動搖,一心一意只求西方淨土,一心一意只想親近阿彌陀如來,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放在心上,你現在就是圓證叁不退,不必要等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大乘法門裏面,其他法門裏頭沒有的。所以肯定“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業障習氣煩惱再重也不在乎,我也不理會,也不想斷煩惱、也不想證菩提,只有一個念頭:見阿彌陀佛。這個了不起!這是藕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裏面講發大菩提心,一心專求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心願是無上菩提心。他說得很有道理。〔六〕 無障礙德【一切如來功德大海,鹹入其身。一切諸佛所在國土,皆隨願往。已曾供養一切諸佛,無邊際劫,歡喜無倦。一切如來得菩提處,常在其中,親近不舍。恒以所得普賢願海,令一切衆生,智身具足。成就如是無量功德。】這一段是緊接著前面“勝進果行德”之後,爲我們說明菩薩行無障礙之德。經文有五句,意思雖然很深,但是可以體會得到。“一切如來功德大海,鹹入其身”,這個裏面有兩個意思,我們要很細心的去體會。《華嚴經》上世尊跟我們宣說,都是他在果地上親證的境界,所以許許多多的事理都超出我們常識之外。我們看了、聽了,只有一句話可以形容:不可思議,這是真的。一切衆生起心動念,無不含攝虛空法界,何況是佛德?盡虛空、遍法界,上從諸佛如來下至地獄衆生,這是大經裏面常講“一念具足十法界”,就是這個道理,這是事實真相。一念具足十法界,念念當然還是具足十法界,凡夫愚昧無知,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所以冤枉造業受報,搞六道輪回、搞叁惡道。地獄到底是怎麽回事情?佛在《般若經》上告訴我們,地獄之苦,所受的刑罰之苦,諸佛如來共同來說,說一劫都說不完。說的是什麽?並不是講細說你受苦的狀況,講受苦的那些刑具,說一劫都說不完。地獄裏面你受報的時候,感受時間之長短,佛在經上講無數劫,你在感受有那麽長的時間。實在講無論是從時間上說、從空間上說、從現象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皆是夢幻泡影。那我們要試問,你當做惡夢的時候,你在惡夢裏頭有沒有感受到苦?地獄確實是個夢境,我們現在也是個夢境,我們現前所感受跟夢中所感受,實在講沒有兩樣。做夢的時間短,醒過來之後再想一想夢中那些境界,夢中所覺得那些時間之長,我們常常這樣想人就有智慧,就會開智慧。如其作惡夢,爲什麽不去作好夢?世間人都向往美夢成真,可見得大家都想作美夢。人天福報是美夢,十法界裏面聲聞、緣覺、菩薩也是美夢。可是你要記住,世間人有個妄想搞錯了,說美夢成真;美夢永遠成不了真,這個是實實在在,決定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不會變成真實,這個我們必須要明白,只有往生西方淨土,那才是真實,爲什麽?那個境界叫一真法界。沒有能夠往生,沒有能夠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你在六道、在十法界。六道、十法界不是真的,是虛妄的,《金剛經》上所講“夢幻泡影”,我們要了解這個事實。我們看看菩薩,這是一切衆生裏面最聰明的、最有智慧的、最有德行的,他們做出的榜樣教我們效法、教我們學習。他們心中攝受一切如來的功德大海,大海是比喻,攝受一切諸佛無量無邊的功德,入他自己的身。怎麽個攝受法…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