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中)▪P34

  ..續本文上一頁?我們想不想攝受?攝受的方法,實在講一切衆生哪一個不攝受?你起心動念就是攝受。我們今天起心動念是殺盜淫,是妄語、惡口、兩舌、绮語,是貪嗔癡,我們起這種心、動這種念頭,你所攝受的是什麽?是地獄、餓鬼、畜生這些衆生無量的功德,你攝受這個。你天天攝受這些東西,你將來怎麽會不墮叁惡道?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你想的是什麽?念念是個惡念,是邪思、是惡行,他怎麽會不墮惡道?惡道從哪裏來?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不是別人造出來給你享受。菩薩聰明,菩薩起心動念不想十惡,他想什麽?他想諸佛如來因心、業行、果地、度生、功德,他想這些,這是佛在這裏教給我們。起心動念想佛是什麽心?佛是平等心,盡虛空遍法界萬事萬物,在佛眼睛裏面是平等的。大乘經上給我們說明十法界的業因,業因非常複雜,佛爲了說法方便起見,將複雜的業因歸納爲簡單的綱領,這就好說了。這些諸佛他怎麽成佛?什麽原因成佛?第一個原因,平等心。禅宗講到修行從根本修,根本是心地。宗門著重在根本修,教下何嘗不注重?我們要知道根本,根本是起心動念,根本是用心,所以佛是平等心成佛的,《無量壽經》的經題“清淨、平等、覺”。由此可知,菩薩要攝受一切如來無量無邊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他用什麽方法?平等心。法相宗裏面講四智菩提,平等性智,平等裏面不但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妄想都沒有,這個時候真心本性圓滿現前。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十方叁世佛,共同一法身”,諸位對於這一句經文做何體會?我們在這個裏頭要認真去認識,法界是一不是二。這個話不是對初學說,初學人聽到這個,“你簡直頭腦有問題,怎麽胡說八道?怎麽是非人我都不分?”他說你頭腦有問題,他說你神經有問題。所以這樣的話佛不輕易說,對誰講?對菩薩講,對聲聞、緣覺都不講。今天在《華嚴經》上對我們講,祖師大德也給我們說明,《華嚴經》除了對菩薩講之外,還有一種人:大心凡夫。大心凡夫可以接受大法,他能夠聽得進去,他聽了相信,他不反對,漸漸也能夠契入。諸位要曉得,我們要想攝受諸佛如來果地的功德,沒有別的,平等心,平等心就是一念不生,這是大定。我們懂得這個道理,也懂得這個方法,自己做不到。爲什麽?你不相信試驗一下,你坐在這裏,坐個五分鍾,你看看有沒有妄念?妄念紛飛。這樣一來諸佛如來的功德,你一分都不能攝受。我們妄念在打妄想,妄想如果是善念,你攝受一切衆生善功德;你是惡念,你攝受一切衆生惡功德。這個道理,事實真相,不可以不知道。要想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要想念佛往生淨土,經上給我們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之外,還要積功累德。如果你要積累一切罪業,你這一生佛號念得再好,藕益大師所說,“風吹不透,雨打不濕,如銅牆鐵壁一樣”,也不能往生。爲什麽不能往生?我們能想像得到,西方世界那個地方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我們累積的是惡業惡行,跟他不相應。人家都是上善,他們是積功累德,那麽一個俱樂部;我們起心動念還造作一切惡業,積累惡業,怎麽可以相應?阿彌陀佛再慈悲,拉都拉不動。阿彌陀佛歡迎你去,西方極樂世界大衆不歡迎,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由此可知,攝受如來功德確實這是法身大士,這一句確確實實不是我們凡夫能達得到的。這段經文是贊歎菩薩之德,特別長,往後每一個團體贊德,只有一句、兩句。這些人都是法身大士,他們沒有話說,念念流入娑婆若海,我們懂這個道理。成佛之後,爲什麽說佛佛道同?每一尊佛都是平等的圓滿、同樣的圓滿。那就是你成佛之後,所有一切諸佛無量劫中所修的功德,都變成我自己的,那我跟佛當然一樣,我所修的功德也變成他們的。譬如我們講堂有幾十盞燈,一盞燈就好像一尊佛,它放的光,這個光跟其他的燈光融合成一體,分不開了。我這個光裏頭有他們的光,他們的光裏頭有我的光,這就是互攝。曉得這個道理才知道,我們起心動念關系太大,我們爲什麽要思惡?爲什麽不思善?佛的功德大海我們沒有辦法,菩薩的功德大海我們可以攝受。爲什麽?佛是平等心,我們做不到,我們沒有辦法。菩薩不是平等心,菩薩是六度心,我們就有辦法。緣覺是因緣心,羅漢是四谛心,天人是十善、四無量心,我們都能下手。除了佛功德之外,我們是無可奈何,其他的九法界我們都可以攝受。諸位要明了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你才真正能做到積功累德。你要對這個道理不清楚,事實真相不了解,天天看到經上積功累德,不知道怎麽積,也不知道怎麽累,搞了一輩子白忙,你說多可惜。菩薩的功德,第一個是菩提心,一定要發菩提心。菩提心是什麽心?覺悟的心,真的覺悟,徹底的覺悟了。菩提心落實在生活行持上就是四弘誓願。四弘誓願第一個要度衆生,要幫助一切衆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如果你障礙一個衆生,把一個衆生法緣斷掉,這個罪過比殺幾千人、幾萬人、幾十萬人、幾千萬人的罪都重。你殺人是生命;生命,經上講得很好,四十九天之後他又投胎又來了,這不希奇。法身慧命,諸位要想想,你多少生、多少劫,你才有緣分遇到佛法?不是說生生世世都遇得到,沒有這個道理。開經偈上跟我們講“百千萬劫難遭遇”,人家這一次有緣,你把這個緣給他打斷切掉,他再一次遇到又要經過百千萬劫,你說你這個罪多重。所以佛法裏頭,斷人法身慧命比斷生命,那個罪不知道要重多少倍。我們在《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裏面看到,這部經在此地講過。有一個起惡念的人,毀謗法師講經說法,實在講法師沒有受害,不受害,誰受害?聽經說法的人受害,他們機會斷掉。經上講毀謗的人墮在阿鼻地獄,阿鼻地獄再出來的時候等流小地獄,總共在地獄,從人間時間來算一千八百萬年,我們人間算一千八百萬年。他在地獄裏頭,實際上的感受無數劫,爲什麽這麽長?我們諺語常講“度日如年”,他去受那個苦難,一天比一年還難受,他的感受是無數劫。我們一定要有智慧、要有覺悟。由此可知,你要是贊歎叁寶,勸人學佛,功德是無量無邊,都在這一念之間。我們從這一句裏面體會到很深的意思,我們積累菩薩功德,念念修布施,布施裏面尤其重要的是法布施。法布施裏面,佛告訴我們,第一條“如教修行供養”,供養就是布施。以真誠恭敬心修就叫做供養,供養的心已經接近平等。對於諸佛如來、對一切衆生、對一切善人、對一切惡人,都是平等心供養,積累自己的功德。不可以說那是菩薩,我要多供養他;那是惡人,我要嫌棄他,那錯了,你要用這種心態,你一生所修的並無功德。正是當年達摩祖師到中國來,遇到梁武帝。梁武帝是佛門大護法,他建造四百八十所寺廟道場,他一生建立這麽多道場;幫助人出家,他看到人發心出家就生歡喜心,他護持,十幾萬人。幫助十幾萬人出家修行,建立四百八十個道場,達摩祖師來見他的時候,他向達摩祖師誇耀。問達摩祖師:我的功德大不大?達摩祖師給他澆一盆涼水:並無功德。什麽原因?菩薩遇到一個貧苦的乞人,布施他一文錢,功德都是等虛空法界,爲什麽梁武帝做這麽多事情並無功德?諸位要好好的想想。什麽叫功,什麽叫德?功是功夫,德是契入,你契入境界這是德。梁武帝算是什麽?福德。如果他要問達摩祖師:我的福德大不大?甚大甚大!你修的是大福德,你將來在人天享福,修的是福報,不是功德。功德是入理、入境界,怎麽會一樣?功德、福德,我們要有能力辨別,不要把福德當作功德。福德修得再大也墮惡道,你的心不善行不善,到惡道裏面去享福;餓鬼道裏面當鬼王,地獄道裏面當閻羅王,閻羅王是地獄道的鬼王,畜生道裏面當寵物。現在外國人,中國人也學了,家裏養寵物,那都很有福報,全家的人伺候它,把它當寶貝,一家人都是它的奴隸,去享這種福報。如果你要在人天兩道享福德,你必須五戒十善不缺,你來生才能得人身,在人間享福。如果五戒十善有欠缺,你修的福報就是惡道裏面享福去。由此可知,關鍵是在起心動念,我們念念修布施供養,沒有條件,無條件的奉獻。爲什麽?我們明白自他不二,供養他就是供養自,成就他就是成就自。同樣一個道理,毀謗他就是毀謗自,障礙他就是障礙自,一個道理,這是真理。如果我們念念都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我們就是把菩薩無量無邊功德大海,鹹入其身,我們攝受變成自己的。我們開始做這個工作,雖然沒入這個境界,但是方向正確,路子正確,我是向這條路走、向這個方向走,契入境界的時候,智慧就開。爲什麽?無量菩薩所修的智慧德能我得到了。我們今天向這個方向、向這個目標,還沒有達到;沒有達到,換句話說,菩薩那些智慧功德,我們現在還沒有接觸到。可是你要曉得,你的方向正確、目標正確,你已經得到氣氛。四加行裏面講的暖,雖然火沒有見到,暖氣已經接收到了。有這麽一點氣分,你讀經、念佛、講經就有智慧。氣分愈濃,你就講得愈好,講得很如法、很如理、很契機。如果連氣分都沾不到,那怎麽行?固然我們是念念求叁寶加持,但是也要氣分相即,加持的力量就非常顯著了。這一句貫徹全部《華嚴》,往後的經文字字句句,都是一切如來功德大海裏頭點點滴滴。我們求佛加持,這一條太重要太重要。所以我勸勉同修,我們要真做到,盡可能去做,能做到百分之百你功德就圓滿。心無惡念,什麽是惡念?十惡。我們今天不要說很高的標准,很高的標准那是吊口味。我們是凡夫,一定要承認業障深重的凡夫,我們從哪裏學?從根本法學,五戒十善。《無量壽經》上所說,叁十二品到叁十七品所講,五戒十善講得相當詳細。佛叫我們做的,我們認真努力做;佛叫我們不可以做的,我們一定要遵守。斷惡修善,從這個地方下手。心沒有惡念,沒有十惡。意無邪思,什麽是邪思?一切不如…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