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中)▪P32

  ..续本文上一页他的真面目。他的内衣、袜子都补过很多次,在现在这样社会还穿补衣服的人,我们听都没听说过。诸位要到台中看看李老师的纪念馆,他这些衣物陈列在那地方,你看看很受感动,节省到这种程度。他怎麽会没有福报?他的福报是让大家去享,自己没享。在这个末法时期,实在说出家人当中我们都很少看到,一个在家居士,我们怎麽能不佩服?利行,利益一切众生之行,我们要认真努力做;不要做利益自己之行,这个要记住。众生修行,你的烦恼断不掉,你的习气改不了,你不能证果、不能够开悟,什麽原因?念念还顾自己,还是利益自己。虽然想利益大众,我有一半利益大众,得一半要照顾自己。如果心再发得大一点,好,我三分之二照顾大众,还三分之一照顾自己,不行。只要你有照顾自己的意念,就是最大的障碍,你不能开悟,你不能契入境界。我们要向佛菩萨学习,看看佛菩萨示现那个形象完全为众生,没有丝毫为自己,所以他成佛,他能够明心见性,道理就在此地。百分之九十九为众生,还有百分之一为自己,都不行,都是障碍。真正要如诸佛如来、诸大菩萨大公无私,真正明了众生就是自己,自他不二,照顾一切众生,真正照顾自己。为什麽?自己明心见性,自己入佛境界,这不是照顾自己吗?成就自己圆满的智慧福德,作佛二足尊。我们这才真的明白过来,原来照顾众生,才是真正照顾自己。有一念私心,害了自己,那不是照顾自己,害自己。四摄法里头,利行我们要学,同事太难。这个地方讲同事,现佛身业,遍世同事,这个难,这个没有真正的定功,没有真实的智慧,不可以。所以四摄法,我们凡夫学前面三种,这个不可以。菩萨行,他有智慧、他有神通、他有定力,可以与众生同事。同什麽事?众生喜欢跳舞,他天天陪他跳舞;众生喜欢打麻将,他天天陪他打麻将,这叫同事。而且菩萨干这些事情高明,打麻将常常都赢钱,赢得你很服气,然後你就向他请教:你这一手太高明,从哪里学来的?他说∶我从大乘经里头学来的。把他统统拉过来了。所以他们那个同事是,“先以欲勾牵,後令入佛智”,这样来的。跳舞也跳得好,喜欢跳舞的人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精神饱满,跳三天三夜不累,所以那些人就向他请教:我从佛法禅定当中得来。同事是《华严经》上讲的“事事无碍”,入这个境界;我们没有定功、没有智慧,要在这种场所一同事马上就被他度掉,就堕落了。所以这是高竿的,不是我们现前定慧能够达得到的。我们晓得像五十三参里面,逆行的那都是非常明显,用同事的方法来度众生,悉同其事。世法所行悉同其事,这是事事无碍的境界。“总持广大集众法海。”这是同佛意业,总持大法。广大是指大乘佛法。佛法跟世法诸位要晓得没有界限,差别在哪里?佛是觉的意思,一切法你觉悟都叫做佛法;如果不觉,《大方广佛华严经》也是世法。所以世法跟佛法的界限在哪里?觉,迷。觉了之後,所谓是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你不觉的时候,再问你一句:哪一法是佛法?没有一法是佛法,佛法是觉法。所以世法跟佛法没有界限,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世出世间一切法无限的广大,他在这个无限广大诸法当中,抓到一个总纲领,总持。总纲领是什麽?在我们这个经上,就是“佛华严”。“大方广”是从体上说,是体相用;“佛华严”是形上。如果用《无量寿经》经题上来说,诸位意思就能更清楚,《无量寿经》上所说“大乘无量寿庄严”,就相当於本经“大方广”,经题里面所讲“清净平等觉”,相当於本经讲的“佛华严”。所以“无量寿庄严”是性德,“清净平等觉”是修德。“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是修德里面的总持,这五个字展开就是世出世间无尽广大法门,我们要能抓得住纲领。这个纲领如果再简单、再浓缩,给诸位说,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你们想想,名号与清净平等觉相不相应?完全相应,圆满相应。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清净心,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平等心,这一句阿弥陀佛是无尽的正觉。大家在此地念佛,念得这麽欢喜,我看得出来,法喜充满。为什麽你们在别的地方念没有这麽欢喜,跑到此地来念生欢喜心?那要用外国人的话说,磁场不一样,这个地方的磁场殊胜;练气功的人说气不一样,这里的气很旺;在佛法里面讲光明不一样,这个地方佛光注照之处。佛光是遍照,并没有偏心,这个地方人愿意接受佛光。佛光虽然遍照,许许多多地方人不愿意接受,用种种障碍把它障住,那就没法子。这个地方没有障碍,接受佛的光明,所以在这个地方念佛,跟别的地方念佛不一样。你不相信,你回家去念,你看看一样不一样。我们从台湾来的同修,你们在台湾也有一个道场,不相信回去之後,到那些道场去念一念,细细比较一下,跟在此地念一样不一样,你就明白。所以希望同修们有时间,尽量到这个地方来念佛。这个念佛道场,我们肉眼看不见,有佛在此地念佛,有菩萨在此地念佛,所以不一样。护法善神在此地念佛更多,现在人讲有无形的;我们肉眼看到这些几个人这有形的,有无形的比有形的数量多很多倍。“辩才善巧,转不退轮。”这是得佛的语业。佛有四无碍辩才,四无碍辩才是从哪里生的?真实智慧。真实智慧是我们每一个人自性里面本来具足,自性里头般若智慧。我们的智慧不能现前,我们的辩才失掉,都是因为你有烦恼障、你有所知障,这两种东西把你障碍住。舍掉这两种障碍,你的智慧、辩才就现前,你就能转*轮。怎麽个舍法?舍就是放下,真正放下。可是有很多同修来告诉我:我很想舍、很想放下,就是放不下,不知道用什麽方法放下?实在说,古德教导我们有一个最好的方法,也是最笨拙的方法,消业障。那个方法最笨拙?拜佛。拜佛的时候,一心称念,一心顶礼。拜佛的时候,心里一个妄念都没有,连佛都不想,确实没有一个妄念;规规矩矩按照这个动作去拜,去礼拜。每一个动作你都做得很正确,这是恭敬;你一个动作做得不正确,这是不恭敬,所以这叫威仪。按照这个规矩去拜,一天拜三千拜,拜上三年你的业障就消,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拜掉。如果你拜佛,还要想佛,还要想什麽,打妄想,那就没有用处,你的功夫破掉,拜佛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亻炎虚法师《影尘回忆录》里头,不是记载着有一个晒腊烛的法师吗?那个法师不认识字,没念过书,很老实。夏天,热天,人家给他开玩笑。他当香灯师;香灯师:腊烛长霉了,拿出去晒一晒,大家都晒衣服。他就很听话,就真的把腊烛都搬出去晒。老实人!老实人了不起。做了这麽一桩错事情,别人不原谅他。老和尚了不起,方丈和尚了不起,方丈和尚知道这个人老实,老实人有成就。不叫他做香灯,叫他去育王室拜佛,拜释迦牟尼佛的舍利,一天拜三千拜,他拜上三年,开悟了。不认识字,他能够作诗,能够作偈,又会讲经,以後变讲经的法师。为什麽?智慧开了。怎麽开的?业障消掉。怎麽消掉?拜佛消掉。他拜,我们相信,他也很老实,老和尚叫他拜,他就乖乖的拜,就这样去行。跟谛闲法师箍捋匠的徒弟一样都是老实,教他念一句阿弥陀佛;你老实念,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他念个三、四年,站着往生,预知时至,他不生病。往生之後,还站了三天,希有。哪有死人站三天?他站三天,等老和尚替他办後事,你看看多了不起。他们能做到,我们为什麽不能做到?不能做到的原因在什麽地方,我们要把它找出来。把这个原因消除掉,他能做到,我也能做到。我们做不到就是有业障,他们做得到是业障消除。所以诸位要晓得,拜佛是最好的修行方法。当然佛在经上讲,所有修行方法,方法无量无边,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你要会用心,你不会用心的话,那就很难。会用心,用清净心、用无分别心,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你就很容易。譬如说读经,读经也是个好方法。要怎麽读?无分别心、清净心去读经。诸位在《坛经》里面看到法达禅师,他读《法华经》,《法华经》的分量相当长,读的时候要恭恭敬敬读,不可以像开快车一样。经念得很熟了,我听说读《无量寿经》,背得很熟的人念一遍半个小时。《无量寿经》半个小时,很好,跟我讲,我也点头,一天念个十部、八部,不错,很好。他有没有受用?没有受用。为什麽没有受用?赶,他心是急躁的,赶紧把它念完;开快车,容易出事情,不老实。正常的速度,你必须念得字字清楚、了了分明,这才是恭敬心。半个小时念《无量寿经》,我让他念给我听,我一个字都听不出来,他把好几个字搞成一个声音;念是念得很快,没错,恭敬心没有。念经实在讲,念经也能度众生,念得叫别人在旁边听,听懂了,他开悟,那就度了他。如果当年惠能大师卖柴的时候,听那个人念《金刚经》,一部《金刚经》几分钟就念完,惠能大师保险不会开悟,保险没有听出来。一定是他念得很慢,念得字字清楚,他在旁边一听,觉悟了。要明白这个道理,你念得要叫别人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是标准,念经怎麽个念法?念的时候,不起一个妄念,不分别经里头什麽意思。为什麽?念经是修行。修什麽?修戒定慧,你这才相应。怎麽叫修戒?你在念经的时候,你心里头不会去想坏事,你身端端正正,威仪具足,身、语、意都不犯戒,戒行具足。读经,经是诸佛如来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真言,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比这个更善,所以你读经,岂不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的戒律具足,这是修戒。读经的时候专心,刚才讲清净心读、无分别心读,这是修定。念得字字分明、清清楚楚,没有念错、没有念漏掉、没有念颠倒,这是慧,这个慧是根本智。所以读经是修行,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经读得慢没有关系,你两个小时读完,你修两个小时,你在那里修行,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这是真用功,真实功德。图念得快,一天念的…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