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三住,乃至於我们讲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统统具足。
等觉菩萨也具足初住菩萨,乃至於初信位菩萨的功德。这叫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得太清楚、太明白。这十句,第一句说,一切诸佛能於一尘;尘是讲境界里头最小的,一微尘,我们肉眼看不见。在一微尘里面,现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出兴於世。这个意思就是说,在一微尘里面现什麽境界?尽虚空、遍法界。尽虚空、遍法界在一微尘里面,虚空法界没缩小,一微尘没放大。《华严经》里面常讲,“一毛端上转大*轮”,也是说的这个意思,这是《华严》里面讲事事无碍的境界。如果不见性,决定有障碍,所以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都有障碍,一真法界里头没有障碍。障碍从哪里来的?诸位一定要晓得,分别、执着。会用功的人用什麽功?生活里面,根尘相接触的时候,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就是练一个不分别、不执着,就练这个功夫。不分别、不执着是性定,自性本定,这真正修禅定;境界了了分明,是自性慧。《金刚经》上说得好,只有两句话把修学的纲领给我们点出来,“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取於相用现在的话来说,决不被外面境界相诱惑。无论是好的境界,不受诱惑,不起贪心;恶劣恐怖的现象,也不会被它诱惑,不起恐怖,不生恐怖,这叫不着相。里面心清净的,不动心。必须晓得外面所有的境界,好的境界也好,恶劣的境界也好,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你坐在这里,看到个青面獠牙的恶鬼来了,你害不害怕?你怕他,你把经念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妄相。他是妄相,我这也是妄相,妄跟妄没障碍。不是说我这真的,他是虚妄的;他是真的,我是妄的,那就有障碍。所以在这种境缘当中,你要提得起功夫,你才能离开一切恐怖妄想,恢复自己的清净心。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一微尘里面现虚空法界;虚空法界里面,无量无边的诸佛如来出世,现这种境界。第二句说,一切诸佛能於一尘,现不可说不可说诸佛转净*轮境界。第一个是现诸佛出世,第二是现诸佛讲经说法。在一微尘,或者说一毛端都行,我们汗毛的尖端,比微尘大多了。微尘我们肉眼见不到,汗毛毛端我们仔细看,眼睛好的还能看到,眼睛不太好的恐怕要用放大镜。这是说明不思议境界。第三句,前面完全相同,都说一切诸佛能於一尘,现不可说不可说,众生接受佛教学的境界。第二句是说佛说法,第三句说弟子们接受佛的教化。第四句说现诸佛国土,现依报庄严也在一微尘当中。第五句说菩萨受记。第六句说,一切诸佛能於一尘,现去来今一切诸佛。这是突破时间,过去、现在、未来,佛能在一微尘里面,示现过去佛、示现现在佛、示现未来佛,统统能示现。下面的五句都是讲突破时间;前面五句突破空间,没有空间的障碍;後面五句没有时间的障碍。第七句,能在一尘当中示现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世界种;这是我们讲依报庄严,示现一切诸佛那是示现正报。第八句说,一切诸佛能於一尘,示现过去、现在、未来一切神通。这里面诸佛所示现是究竟圆满的神通,超越三乘、超越权教。“神通”两个字,它的意思我们也要搞明白。通是通达,没有障碍。智慧通达,智没有障碍,无所不知;能力通达,无所不会,双手万能,手工艺非常巧妙,什麽他都会,这叫通达无碍。神是神奇的意思,超越凡人、超越二乘、超越菩萨,这个神奇不可思议。诸位必须要明了,这样不可思议的神通道力能力,都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来具足,没有一样是外面的。所以全经所讲我们自己自性的功德而已,全是说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本分里面的事情,没有一句说到外面。第九句是说,现未来今一切众生;众生就是万法,示现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万事万法。万法为什麽叫众生?众生的本义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叫做众生。所以众生,千万不要误会,以为是很多人在一起叫众生,那你把这个意思完全解错。凡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叫做众生。当然我们人,也是众缘和合生起的现象。我们再仔细观察,现在所讲植物也是众缘和合而生,矿物还是众缘和合而生,自然现象也是众缘和合而生。我们仔细去观察,没有一法不是众缘和合而生,所以凡是众缘和合而生,都叫众生。这两个字的范围所包含的真相,《金刚经》里面所说“一切有为法”,一切有为法都是众缘和合而生;无为法就不是,就不是众缘和合而生。可是无为法里面还有真的、有假的,假的是相似的;正因为它不是因缘所生,所以不能够列入有为法里头,只好说它是无为法,它不是真的无为。真的无为只有一个,真如无为。《百法》里面讲六个无为法,只有真如无为是真的,其馀五个相似,有为法里头不能包含说它作无为法。所以“众生”这两个字的含义无限的深广。末後一句说,一切诸佛能於一尘,现去来今一切佛事。在这个地方我们要懂,什麽叫佛事?佛事两个字怎麽讲法?现在许多人一看到佛事两个字,大概就是诵经超度做法会,这叫佛事;错,完全错了。你要想想这两个字的本义,佛的意思是什麽?觉悟的意思。事是指世出世间一切的事相造作,造作叫事。心里面起心动念叫心事,你心里面想叫心事;身体的动作,身之事;口里面言语是口之事,所以正在造作的时候叫事。佛事是什麽?佛是觉的意思,於是佛事这两个字我们才稍稍明了,佛事是觉悟一切众生的事,叫做佛事。觉悟众生的事无量无边,所以叫一切佛事。我们心里面起心动念,要像佛菩萨一样建立度众生的大愿,这是佛的心事。佛的心事没有别的,众生无边誓愿度,佛只有这麽一个心事。这一句话要是用现在白话来讲,度就是关怀的意思、爱护的意思、帮助的意思;爱护一切众生,关怀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他什麽?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离哪个苦?三途苦、六道苦、十法界苦、无明没有断尽苦;等觉菩萨还苦,一定要帮助他圆满成佛,把四十一品无明统统断乾净,佛的心事。佛的言语,佛身体的造作,统统都是帮助一切众生,达到这个目的,所以他的身、语、意三业所做都是佛事。能令一切众生破迷开悟,一切佛事;一切里头是讲一切众生。这是佛法里面常讲应机说法,一切佛事是应机说法,什麽样的根机,说什麽样的法。总而言之,这是说到证佛解脱,甚深广大。即用而真,这是甚深;即相而性,这是甚深。你从相上见性,从事上见理,这是甚深。广大的意思,像刚才十句里面所说,一微尘现尽虚空、遍法界,现正报、现依报、现众生、现佛事,无有一法不现,法法皆是尽虚空、遍法界,没有边际,这叫广大。能够契入到这个境界,这叫证。在什麽地方证?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在生活里面证。如来果地上所现的微尘毛孔、所现的境界,都是自性性德法尔如是的境界。佛能现,我们能不能现?我们如果不能现,佛能现我们不能现,佛能我们不能,那就变成二法;惠能大师讲得好,二法就不是佛法。所以大家要晓得,佛如是我们也如是,我们跟佛无二无别。可是明明有很大的差别,怎麽说无二无别?这种差别在那里?差别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没有差别,假的里面就有差别。假是你迷,差别是从迷里面产生,不是真的;真的里面决定没有差别。因此我们要证这个境界,也要在一微尘里面去证得,也要在毛孔里面去证得。说毛孔、微尘,大家听了疑惑,我们到那里去找毛孔、微尘?实在这个意思引伸出来,我们就有下手之处。这个引伸是什麽?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是这麽个意思。不要看它是小事,从小事里面你去下功夫,你就能够体现到,佛在经里面讲甚深的义趣、甚深的义理,都在日常生活当中微不足道的这些小事,而被一般人所疏忽掉。不晓得这一些小事都是性德,从小的明白,大的就豁然开悟。佛没有教我们向大处下手,教我们从微细小处下手,这个教学高明。如果他讲从虚空法界下手,我们真的摸不到边际,真的不知道怎麽去修?从日常生活当中小事去下手,我们就有下手之处。真的从穿衣吃饭,禅宗里头常讲,赵州和尚接引学人,“吃茶去”;你要听不懂,真的到那里去找茶,糟了。现在我在香港看到一个卖茶馆,招牌叫赵州茶,真的变成吃茶去。吃茶去是什麽意思?没事,这个意思就是没事。也就是显示出无所有、不可得,这个味道在里头。显示出一种闲情逸致,让你在这里面去体会心性里面的大道理。〔四〕 明得位极【能随方便入於一地,而以一切愿海所持,恒与智俱,尽未来际。】 这一段清凉大师小科里面“明得位极”,说明他所证到的地位。意思是说普贤菩萨遍一切位,任何一位;位是说他的位次。在本经里面总共说了五十一个位次,从十信初信位说起,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总共五十一个位次,这是讲大乘圆教。正如同我们在学校念书一样,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最高的一个班五十一年级。五十一年级念完毕业,那就叫成佛,佛的学位就拿到,好比是这个意思。但是世间教学阶位决定不能够融通,一年级的课程跟二年级的课程决定不一样。但是在佛法里面,这就有不可思议的境界,它每个位次都能够通一切位,初发心,初信位好比是佛法里面一年级的学生,一年级的学生可以修最高果位班级里面的学分,这就很特殊。在世间没有这种现象,无论中国、外国,古时候、今时候都没有。不过在中国古代的教学,与佛法有一点类似,那就是一本教科书,从你初学一直学到老,一本教科书。譬如中国过去念书人读的《四书》,《四书》大家比较熟悉。实际上那个时候的人也分科,有专门一生学《四书》,有专门学《易经》,有专门学《礼记》,也有专门学《春秋》,它也分科。他能够成为历史上留名的学者有道理,一门深入,几十年修学他有心得,所以他能够讲学,他有著作留传给后世。这一本书,小时候启蒙就念,念到老还念不厌,这样的教科书世间人称它为…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