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中)▪P53

  ..续本文上一页、道业有成就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刻意去观光旅游,都是接受别人邀请去弘法。弘法讲经一天有一定的时间,多半都是在晚上,白天没事,他们就带我去玩。我玩的地方可多了,住在当地的人,他当地很多地方没去过,我都去过。我在香港,香港拐拐角角的地方我都去玩过,当地人没去过。所以这是智慧,智慧的安排,晓得我在哪一种年龄,应该要做哪一桩事情,把它做好,做得圆满。把自己本分工作做好,自然就有多馀的时间观光旅游。观光旅游也不是浪费时间,观光旅游做什麽工作?做後面两条: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这两条在观光旅游里面成就。般若是我们到处去看,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解众生相。芸芸众生他的体相作用、因缘果报,我们看得很清楚、很明白,这是般若智慧。所有一切顺逆境缘,我们接触的时候心地清净,如如不动,禅定波罗蜜。花表六度万行,净表一丝不染,禅宗里面所谓“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这是禅定。观光旅游是修禅定、修般若,跟一般人那怎麽会一样?他们观光旅游,换句话回来一无所得;我们观光旅游,定慧增长。这是真正庄严,这是庄严达到顶端。“髻”是代表高显。我们在这名号里头,应当如是修学。第五尊:【无量威仪身众神。】“仪”是仪表。“威”,我们世间人常讲的威风;风是风度,这个风度令人敬畏,对你又尊敬、又喜欢,又有威可畏,不敢轻易冒犯。“无量”是指事事物物,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相当中,他都能成就威仪。威仪的内在是清净无染,别人怕你什麽?怕你的清净无染。因为他的心地身心是染污的,看到你身心清净,对你很尊敬,又不敢接近你,道理在此地。这一句德号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就是时时刻刻要保持自己的风度,要成就自己的威仪,这样才能够教化众生,才能够帮助社会转移不良的风俗。也就是说威仪是社会一切大众的好样子,我们不从自己本身做,如何弘法利生?如何帮助别人?帮助别人一定从本身做起。第六尊:【最上光严身众神。】“光严”这两个字,前面说过,此地不同的是加上“最上”。他提醒我们,智慧、威仪、教化众生的音声,这些事情不可以知足,为众生的利益,一定要达到最上。我们现在在做,做得不够,还要向上提升,不断的向上提升,提升到最上,再没有更上了,圆教佛果的境界。等觉菩萨还不是最上,上面还有,到如来果地,那就最上。他这个德号里头用意多深。没有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绝不中悔、绝不退转、绝不懈怠,教我们是这些事情。这样才是真正名副其实勇猛精进,把最上的标准指给我们。第七尊:【净光香云身众神。】名号里头有香有光,香光一般都是表净土,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叫“入香光室”。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看到,极乐世界是光明世界,极乐世界人身放光,所有一切万物都放光,连大地都放光,一片光明。极乐世界不需要日、月、灯,不需要这个东西,永远没有黑暗,所以那个地方没有年、月、日、时。不但所有一切物相放光,而且放香,经上讲宝香普薰。不但普薰极乐世界,而且还普薰无量世界。我们这个世界能不能闻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宝香?能闻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光明我们也能见到,只是一些有缘的人,他们闻到、他们见到。我们没有缘,所以很少见到,也很少闻到。偶尔的时候,一念相应的那个时候见到佛光、闻到宝香;这个香确确实实从来没有闻过的,这世间没有的。我相信有许多同修,在修学过程当中有这个感应,有这种体验。如果你见到光,多半是佛光,这个没有什麽大问题。闻到香,不见得是西方极乐世界宝香,何以见得?我们在这个地方读经,或者在这个地方念佛,或者在这个地方讨论佛法,偶尔有天神从这个地方经过,他看到了。看到这些心善行善之人,天神见到欢喜,他一定向你致敬,他在那儿站一会,合掌致敬。他只要一停留,天人身上有香气,所以你会闻到一阵异香,时间有几秒, 钟,也有几分钟;他走了,香气就没有了。我们乍闻异香,许许多多是天人。所以净宗称为“香光庄严”。上面又加上一个“净”字,诸位凡是看到净,都是与般若相应,与离四相相应。底下一个“云”字,云的意思是非有非无,亦有亦无,都是表事实的真相。第八尊:【守护摄持身众神。】我们在德号里面看到,凡是与会这些团体,无论是哪一种社团,无论他示现的是一种什麽身分,对於庄严道场、护持佛法,几乎都是相同的。在这里面给我们一个很深刻的体验,就是如理如法的修持,护持的这些神众无量无边。就以这部经,这经只是略说,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了,经上给我们说出席的大众一百七十多个团体,这一百七十多个团体都是菩萨、声闻、天神诸众,每一个团体有一个人来护法,来护持你,你身边的护法神就有一百七十多位,这是当然之理。我们在华严会上,要看不到这个事实真相,这个经也就白读了。所以才晓得真正发心修学,你的护法神有多少,太多了,真正是不可思议。“守护摄持”,一切菩萨、一切善神发心守护摄持,我们也要发心。我们如果不发心,跟他们就起不了感应道交的作用。每一位神的德号,我们念了之後,都把他落实到自己,我们跟他就相应了。世间人讲“心心相印”,我们跟所有的神众、菩萨众心心相印,他怎麽不护法?他护我们,我们护他。我们怎麽护他?我们照做就是护他,我们依照名号义理去学习就是护他,彼此互相的护持,不是单方面的。我不护他,他就不护我,我要懂得护他。懂得护他,这里面字字句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一定照做,我一定学习。我护他,他护我;他落实护持,我也落实护持。守护意思很广,我们从小的事情来说,守护修学,我们对修学要认真努力,绝不懈怠、绝不懒惰,要守护。守护道场,使道场样样都能够如理如法,循规蹈矩。守护大众,在这个团体里面,无论是清众,清众是修行的人,念佛堂念佛的人;无论是执事,执事是服务的,在道场许许多多的事务,需要义工来服务,服务的大众一般称为执事。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临时到道场来参访的。甚至於还有一些道场有观光旅游的,我们这个道场没有观光旅游的。这一些所有的大众,我们都要守护。“守”,守住我们自己的原则,守住我们自己的威仪,守住我们自己的学风道风。“护”是自他都护。“摄”是摄受,就是前面所说的,把佛法随时、随处、随缘介绍给一切大众。特别是对於来到我们道场参学的,他没有参加我们的修学,这些人是来作客,我们要热诚的接待,把我们的道场介绍给他,把佛法介绍给他。“持”,永恒不息,这个工作不是做一天、两天,永无间断,时时刻刻有心帮助一切大众,成就达到究竟圆满。身众神他们这样做,我们也要这样学习。第九尊∶【普现摄取身众神。】“普”是普遍,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虚空法界平等平等,这是普的意思。如果有亲疏、有远近,就不是普的意思。诸佛菩萨、诸天善神摄受一切众生,有没有先後,有没有次第?有。合不合乎普?他合乎。他那个普我们看到是亲疏,实际上没有亲疏;我们看到好像有远近,实际上没有。那是怎麽一回事情?缘成熟。缘先成熟的先得度,缘後成熟的後得度。所以从这里面看到了差别现象,这种差别就是无差别,无差别当中现差别相,要明白这个意思,确确实实没有亲疏次第,没有。缘成熟,这一接触,他就相信,他就发愿,他就很喜欢;佛菩萨当然立刻要照顾他、要帮助他,要为他讲经说法。缘没成熟的,你给他讲,他半信半疑,他不想听;你说得再多,再多是叫说废话,没听进去。对这样缘分的人,佛菩萨一定要少说几句。所以都在众生那一边,众生的机缘有没有成熟,决定不是佛菩萨这一边的事,也不是护法神这边之事。护法神也非常公平,你的缘没成熟,他并不是不护持你,他还是护持你,但是跟缘成熟的护持不一样。缘成熟他要全心全力照顾你、帮助你,断绝一切魔障,他有责任。缘不成熟的,他照顾你,但不是这样恳切。为什麽?你还有魔障,你必须还要去还债;欠命的还命,欠钱的还钱。护法神在此地,你造作,你应该受什麽果报,你一定自己去承受。他在旁边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也是护持,不是不照顾。你没有走上菩提正道,魔来扰乱,他不干涉。为什麽?应当有的果报,你应该要承受。如果你要是回心转意,一下走上菩提正道,魔来扰乱,他要来劝阻、他要拦阻,让你成就。你不在道上,根本就不能成就,你还是搞六道三途,那该怎麽受,你还是要怎样去受;他清楚、他明白,所以照顾不相同。不是他的心不平等,这里面因果非常复杂。“普现摄取”,现是现身。跟前面讲的菩萨一样,菩萨是应以什麽身得度,就现什麽身,随类化身,随机说法。这些神众亦复如是,他们也是随类化身,也是随机护法,护持也随机。“摄取”,摄是摄受,取也是摄受。此地摄取,全心全力协助,是这个意思。所以他普现一切身,应以什麽身,他就现什麽身来帮助你、来协助你、来成全你,在身众神里头有这一类。末後这一尊∶【不动光明身众神。】这名号里面教给我们的义趣就很深很远。“不动”,太重要了,无论是世法、无论是佛法,成就的关键就在这两个字。不动就是真性的显露;不动是定,“光明”是慧,这名号里给我们显示定慧等持。不动不是身不动,身要不动,什麽事业都不能成就,不动是说心不动。所以说如果你心不动,你的自性就现前,明心见性,就现前了。六道凡夫见不到自性,四圣法界也没见性,这讲十法界。十法界里面这些人为什麽没有见性?因为心动。诸位要知道,动就见不到自性,不动就见性。什麽人做到不动?本经里面讲的初住菩萨。这个经是圆教,圆教初住菩萨不动心了;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这个道理要懂得。决定不是释迦牟尼佛勉强,一定要要求我们入这个甚深禅定的境界,不是佛要求…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