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十位菩萨都与真心本性、法界相应,所以名号上有一个普字。第十位我们说最浅显的意思,他的形象可以做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一切菩萨的好榜样,这才是形象普的意思。怎麽样修行才能给虚空法界菩萨做好样子?这个菩萨里面包括《华严经》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诸位要晓得,这二十尊菩萨都是等觉菩萨,他们所证的果位跟普贤菩萨完全相同,无二无别。《华严》所说究竟圆满,任何一位都具足一切位。我们今天初发心可以学等觉菩萨的德行,我们可以模仿、可以学习。等觉菩萨那麽高的地位,他也不舍我们初学人的因行,这才叫圆融,这才是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话虽然是这麽说,实实在在讲,我们今天这个形象怎麽能跟菩萨比?跟初果须陀洹,我们也比不上,我们跟人家在一起也还惭愧莫名。那麽今天我们怎麽学法?我们如果能做到,现前出家人做到一切出家人的好样子,在家人做到一切在家人的好样子,就不错。佛法决定兴旺起来,佛法决定受到社会广大的尊敬,受到社会一切大众的爱戴、拥护,修学。所以要做出一个好形象给人看,这个重要。你讲得再多,你劝人读得再多,没用处,那个印象都不够深刻;做出样子给人看,给人的印象就深刻。所以诸佛菩萨在华严会上表演样子给我们看,我跟诸位说,这二十位菩萨都是等觉菩萨示现,他们现在地位都是等觉菩萨,而实际上这里面许许多多菩萨都是古佛再来。前面我们讲过“道後普贤”,成了佛之後再退回作等觉位的普贤,倒驾慈航,为什麽这样做?作榜样给我们看,做出这个样子让我们来学习,所以这种经不能够含糊笼统念过就算,那个不行。一定要记住佛的教诲,深解义趣,要对这个里面理、事了解得愈深愈好,但是深解也不是我们想想就能做得到,要怎麽样做到?要行到,你理解一分,你把这一分做到。行帮助你理解,解帮助你修行,解跟行相辅相成,才能深解。如果你只是在这里学,只是在这里研究,天天听、天天讲,不做,你的境界就到此为止。为什麽?没有深度。完全没有修行,你完全在文字表面上,一分都没有深入,古人的注子注得再好,你也是看它表面,你也不可能有深度,你体会不到。深度是讲体会,字字句句其深无底、其广无边,我们常比喻作佛法大海,佛法大海就是性海,就是自性的性海,那有边际?不行,那怎麽能成?行就是一定要把它做到。昨天虽然说得很详细,今天不能不再做一次补充,希望我们对於每一尊菩萨,他的名号里头含义要懂得,我们抓住这个纲领,怎样去学习。下面这有十位异名菩萨。前面说过,异是同中之异,同是异中之同,说明同异不二,才真正体会到尽虚空、遍法界确确实实是一个自己。《华严经》上所有这些菩萨,将来连这些神众都包括在内,这总有一百七十几类,都是自己的性德,离开自性一无所有,全是我们自己的性德。佛常讲我们迷了自性,通常大乘经上说这一句说得没错,我们听起来“迷失了自性”是一句含糊笼统的话,我迷失那些自性?《华严经》上一桩一桩给你点出来。我们想想没错,真的,迷失了。德普迷失了、慧普迷失了、行普迷失了,确确实实迷失。佛在经上讲自性里面万德万能,这话不是假的,性德本具。“万”是个形容词,比喻不止一万,一万太少了。“万”是十,十代表圆满,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十表大圆满,表这个意思;万德是表大圆满,实在讲是无量无边。《华严经》读过,如果能有一、两分的体验,你这个人那有不尊重自己的道理?我们常常勉励别人,自己要尊重自己,要自重、要自爱,《华严》要体会到一分、两分,这个人真的会自重、真的会自爱。能自爱就能爱人,能自重就能重人,一定的道理。凡是不能爱人的人,不自爱;不能尊重别人的人,不自重,一定的道理。他为什麽不能自爱爱人?为什麽不能自重重人?迷了。世尊一句话把这个根源给我们说出来,业障习气深重的凡夫,如果不是这样的大经,这样长的时间熏习,我们确确实实对佛讲的话没法子理解,理解深一层更难了。大经有缘在一起共同学习,无量劫的因缘,这世间人讲无比的福报;没有大因缘、大福报,你怎麽能遇得到?
〔三〕 异名菩萨向下经文,十尊异名菩萨。第一尊:【海月光大明菩萨摩诃萨。】我们要从名号里面去想像它的境界。大海、夜晚,夜晚才有月光,白天那会有月光,夜晚是非常安静。如果诸位要有行海经验的人,曾经坐船去旅游的人,会有这个经验;在大海当中,夜晚月光很好的时候,你在船上甲板上散散步,这个味道就能体会出来。佛经上日、月、灯明都是代表智慧,月光是代表清凉的智慧,特别怡人,这是表智慧之行。智慧之行是什麽?智慧的生活,行就是生活行为,你每一天生活在清凉智慧之中,就好像夜晚在大海里面看到的月光,景色清净深远,海的景让你看到很深很远。生活行持里面要依大海,海是性海,真心本性。生活在菩萨十波罗蜜之中,性海具足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智慧德能把它融在文殊的十度十波罗蜜,普贤的十愿,这二十条。十度、十愿都是依自性无量的智慧功德显现出来,就好像我们看月光清净。不但海水深远,天空更是深远,以清净心、清净行;清净心像虚空一样,空中的明月,清净行像大海一样;庄严这个国土。庄严国土,用这个心行服务现前的社会,服务现前的大众,这叫庄严。换句话说,每一尊菩萨所表的智慧德行,我们在生活上都用上、都兑现,这是我们天天念回向偈,“庄严佛净土”,你怎麽个庄严法?落实在生活当中,我们用现代的话来说,造福社会、造福国家、造福人类,这叫庄严。所以自己如果没有清净心、没有清净行,每一天念的“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是在那里喊口号,无济於事,拿什麽去庄严?要拿我们的心地、要拿我们的行为出来庄严才行,才是真的,真实功德。我们学了,学了一定要学明白,决定不能含糊,含糊笼统赶时间把这赶过去,经是讲圆满,一点用处都没得到,这叫白讲。不如讲个一句、两句,细细的讲,我们真搞清楚、搞明白,确实可以落实在生活上,我们做到了,做到这个形象就能够影响社会,就能够影响大众,光照大千。这个意思在此地。
【海月光大明菩萨摩诃萨、云音海光无垢藏菩萨摩诃萨、功德宝髻智生菩萨摩诃萨、功德自在王大光菩萨摩诃萨、善勇猛莲花髻菩萨摩诃萨、普智云日幢菩萨摩诃萨、大精进金刚脐菩萨摩诃萨、香焰光幢菩萨摩诃萨、大明德深美音菩萨摩诃萨、大福光智生菩萨摩诃萨。】这一段是介绍华严会上出席的大众。前面跟诸位报告过,这个大会无比的殊胜庄严,出席的团体,众就是团体,一共有一百七十多个团体,每一个团体里面人数都是不可思议。这个会圆满称性,所以其中所说句句都是讲到尽虚空、遍法界,这是华严境界,圆满的法界,一丝毫都没有欠缺。法界是什麽意思?我们必须要晓得。世尊在这边告诉我们,法界就是我们本人。因为我们自己迷失了自己,迷失自己也就是迷失了法界。法界的这些现象,佛在经上比喻说幻相、梦幻泡影,我们现前的境界相也是幻相。幻相不是没有相,确确实实有相、有作用、有感受,但是它没有自体,完全是空寂的,就像我们作梦一样。诸位知道,我们都有作梦的经验,梦中确是有相,不能说它没有相;梦中有相,也有作用,同样也有感受,有苦乐忧喜舍的感受。可是梦醒了之後才晓得,这是一场梦,不是真的,假的。什麽时候我们在法界里面也一下醒悟过来,知道六道、十法界、一真法界原来都是一场梦。梦有没有长短?给诸位说,没长短。不要认为我们晚上作梦的时间很短,我们在六道轮回,佛经上常讲无量劫,过去无始,未来无终,实际上都是一刹那。所以《华严》,後面经还很长,到十定品里面给我们讲真话,时间真正的时是刹那际,这是给你讲真话,一点都不假。可是我们初学的人,不但是初学,老修,甚至於说他已经证得阿罗汉果、证得辟支佛果、证得菩萨的果位,对於刹那际很难接受。但是知道佛所说的话句句真实,决定没有妄语,就像《金刚经》上所说,佛的言语“真语者,实语者”,真就不假,实就不虚。“如语者”,如是与事实真相完全相符合,佛说话也不会添一点,也不会减少一点,事实是怎麽样,他老人家就怎麽说法,所说与事实完全相应,如语。“不妄语,不诳语”,如来的话是最靠得住,所说全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说宇宙人生就是说我们自己,人生是我们本人,宇宙是我们生活环境。通常我们有分别心,自己跟生活环境把它分做两桩事,不是一桩事,总是起这些分别、执着。而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依报跟正报、自己跟生活环境是一不是二。这些话都非常难懂,难懂的原因就是我们迷失太久,都把假的当作真的,认假不认真,认虚不认实,这是我们凡夫毛病习气。什麽时候回过头来醒悟了,然後才证明,我们讲信解行证,证什麽?证明佛所讲句句话是正确,没有错误;我们想错了,我们看错了,我们说错了,证就是证明这一个事实真相。这一百七十多个团体,菩萨排列在第一,第一段给我们介绍菩萨。菩萨众里面先给我们介绍的是同名菩萨,这个意思跟诸位报告过。今天这十位菩萨是异名菩萨,异跟前面同,这就是异跟同,异同是一不是二。同,异中之同;异,同中之异;同异不二,这个里头才有味道。所以这一部《华严经》,根性利的人,给诸位说,不必听完,这全经八十卷,也许你听了几卷,你就开悟,你就入华严境界。华严境界是什麽?不二法门,一真法界;总别是一,同异是一,一真法界。《维摩经》里面讲“入不二法门”,二而不二,不二而二,你才真的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这里面得的受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海月光大明菩萨摩诃萨”,这是从他的德行深净处说。深是从德性上讲,深广无际,深广没有边际。在事相上,佛给我们讲山河大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