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中)▪P48

  ..续本文上一页什麽?它是和睦的僧团,一个社团。这个社团里面,每一个分子都遵守佛的教诫,修六和敬。在佛家一般讲四个人以上,它最少的数目是四个人。四个人在一起,依六和敬修行,这四个人的小团体,就叫做僧团。从四个人那就到成千上万,无量无边的大团体,像此地所说的世界微尘数,这是个大的团体,人人修六和敬。他们这些人发愿,愿常亲近供养诸佛,不离诸佛。佛在哪里说法,他们就到哪里护持。佛到哪里度众生,他们就到哪个地方去护卫。换句话说,凡是佛菩萨示现之处,都有这些护法神保佑。如同戒经里面告诉我们,我们受持三皈,就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不离开你。像这些护法神,在我们想像当中,一定是这些金刚神的部下,他派去的。我们现在受三皈了,有没有三十六位护法神保佑我?不见得。为什麽不见得?我们的三皈靠不住,恐怕是有名无实。有名无实,这些护法神不来。真正皈依,你有实质的皈依,你没有形式,护法神一样来护持你。由此可知,形式并不重要。形式干什麽?形式在表演给大家看,让那些还没皈依的人看到这个形式,发心来求皈依。所以形式是度那些根性还没有成熟,将要成熟的人,帮助他们、提醒他们,是这个用意。着重实质,你要真的回头,真的依靠三宝,你才得护法神的保佑。又如戒经上所说,像五戒,你每受一条戒就有五位护戒神,都是属於金刚神一类,他来护持你。可是这个受戒也不是形式,真正做到。形式上受不受,没有关系,真做到。所以真正的佛法,不重形式重实质;这个话,是早年章嘉大师教给我的。他教给我持戒,他说:持戒,你真正做到一条,你就是受了这一条;形式上的不重要,你要真正做到。譬如不杀生,对一切有情众生,杀害的念头都没有,你做到了。你没有受过三皈五戒,你是真受了;你不是假的,你是真受了,诸佛菩萨承认。形式上受,找一个法师来给你作证明。世间人还有妄想、分别、执着,一定要选一个什麽法师,要选一个大德高僧。你能不能得到?得不到。为什麽?因为你有分别、妄想、执着。岂不闻佛门常讲,“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懂这个道理。我们亲近善知识,受三皈五戒。亲近善知识为什麽?善知识把三皈五戒的道理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要的是这个,不是要善知识他的名望、他的威德。好像我做了他的徒弟,我很光荣,我值得骄傲,那就错了,你就完全错了。所以佛家剃度的师父、传戒的师父都是属於接引,引你入门,佛门里面并不很重视。重视什麽?重视传道的师父,我们佛家常讲法子,重视这个,传法的。真正教导你的、教诲你的,这个老师重要,这个老师要慎重选择。至於剃度的师父、受戒的师父、传授三皈五戒的师父,我们要用清净心、平等心,最好不选择。我们用真诚的心,真正发愿,依教奉行,你就真的得戒了。刚才讲了,不受这个形式,你真正做到,你也得戒,这是佛承认的,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他们亲近佛陀,佛陀是第一善知识,世出世间最好的老师,智慧、道力、神通样样圆满。亲近这样的善知识,所以他发心亲近供养。同样一个道理,佛陀的学生无论在哪一个阶层:圣贤的学生,法身大士;再其次的学生,权教菩萨、声闻、缘觉;凡夫的学生,像我们这些人;只要真心向道,只要认真修行,金刚神没有一个不护持的。他护持佛,就要照顾佛的学生。假如你是佛的假学生,不是真学生,当然他不会照顾你,他不会护持你。如果你真发心,真正做佛的学生,你一定得金刚神的护持。这里面还有供养,所以真的不怕,我们可以不必处处看人家的颜色过日子,那个日子过得好辛苦。一切依佛法,依法不依人,如理如法的说法,与一切善友切磋琢磨,互相勉励,增进道业。佛供养我们,护法神供养我们,我们还有什麽忧虑?经上说得很好,世尊当年出世在世间,人寿百岁,释迦牟尼佛八十岁圆寂;换句话说,他还有二十年,八十岁就走了。二十年的馀福就能供养正法、像法、末法,一万两千年当中出家修行的学生。四事供养,佛这个馀福给我们了。我们如理如法的修行,决定不用担忧物质的生活,不必操这个心。你要真正信佛,问题就是你对佛法有没有信心,要从这个地方看。确确实实诸佛护念,龙天善神照顾,还操什麽心?这个利益无比的殊胜。我是章嘉大师教导我的。那一年我跟他的时候,二十六岁,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告诉我,真正发心,发心修行,发心弘法利生,你的一生佛菩萨照顾,从此以後不要再操心。我听话,我相信老师的话,老师不会骗我。我那个时候二十六岁,章嘉大师已经六十多岁了,他不会欺骗我。我那个时候的生活非常清苦,跟章嘉大师三年,我没有供养他一分钱,没有这个力量,生活太苦了。有的时候,就是每一个星期天,到他老人家那里去,有时候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他留我吃饭。我常常在他那里吃他的饭,我没有供养他,还吃他的,他倒供养我。所以他对我是一无所求,句句都是真实语,真心话。我听了之後,永远记在心里。所以我一生的际遇,无论是顺境、是逆境,我都能坦然处之。为什麽?老师说的:佛菩萨安排的,那还有什麽话说?佛菩萨安排,佛菩萨一定有用意。虽然是逆境,过後之後是好事情,真的是安排得太好了、太妙了,我们意想不到,确实是最妥善的安排。所以我们着重“供养”这两个字。“随愿所行,已得圆满,到於彼岸”。这就说明,这一些金刚神,实际上他们已经证得如来的果位,示现以金刚神的身分来护法,正是所谓“一佛出世,千佛拥护”。这个地方要学习,要学菩萨恒常发愿,要学菩萨的承事供养,不离开佛陀。在我们後学,古德常讲不离开善友,不离开道场。道场只要它真正如法,道风、学风与经论所说都能够相应,这就是正法如法的道场,我们修学决定不可以离开,因为善友与道场是修学最殊胜的增上缘。末法时期的众生业障习气深重,如果没有好的助缘,的确很难成就。如果是遇到恶缘的环境,实在说决定会随缘堕落。有几个人能在恶缘里面,自己能够把握得住?能够坚定信心,不被境界所转?古时候有,有也不是多数,现在就很少听说了;不要说见到,听都很少听说。所以修学的助缘,对我们这一生的成就,有决定性的影响。此地可以说是得诸佛菩萨的加持,因缘具足。常住在这个地区的同修,宿世福德积得厚,不是真正有福的人,哪里能遇得到这样好的增上缘?不住在这个地区的同修们,我们也非常欢迎,每一年能有一个时期到此地来共修,同学共修。利用一年当中的长假,或者是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乃至於一个月,我们非常欢迎。一年如果有一度到这个地方来进修,年年都能够来,每年来一次,年年都不间断,也符合《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原则,“一向专念”,他每年到这个时候他又来了。昨天一日一夜的念佛非常殊胜,今天有同修们在问,下一次是几时?非常关心,恨不得天天都有,好事情。只要大家能发这样的心,诸佛欢喜,龙天拥护,这个道场,我相信很快就能够成就同修们的愿望。现在是每一个星期一次,开始锻炼,希望弥陀村能很快的完工。弥陀村落成,我们就希望二十四小时念佛,永无中断,这是真正亲近承事供养诸佛。念佛堂就是阿弥陀、诸佛如来所在之处,进入念佛堂就得诸佛菩萨本愿威神的加持。“随愿所行”,我们不可以说已得圆满,但是可以说渐渐圆满,逐渐接近圆满。我们今天讲“到於彼岸”是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方向目标纯正,值得赞叹、值得欢喜。再看下面这一句:【积集无边清净福业。】这是一句,积福。福是什麽?福是净业,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注意到,不是世间杂染业,是清净的福业。世间人说到福报,也许诸位有听说过洪福,世间人常讲的、赞叹的“洪福齐天”,这是洪福之大,这一种福报是讲世间有漏的福报。前面跟诸位说过,享福里面还有一些副作用,真的不如意事还是很多,哪能够一切尽如人意?可是清福则不然,清福很不容易享,必须具足戒定慧三学的人,才有条件享清福。世间人享福都喜欢热闹,热闹场所是有福之处,清福是听不到这些喧哗。清净寂灭,与定慧相应,这是真正的福报,这个福报把你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欲界天就比我们人间清净很多,色界天更清净,再提升到声闻、缘觉、菩萨,他们那一种清净寂灭的境界,我们凡夫想像不到。他们所享的乐,跟我们享的乐不一样,我们享的乐是什麽?是五欲六尘的刺激,享受五欲六尘之乐。五欲六尘就好像毒品吗啡一样,打下去很快乐,快乐完了之後就很苦。可是清净寂灭之乐,那是真乐,这里面有无量智慧、无量的神通、无量的德能、无量的功德,只有净业里面才有,你才能享受得到。现在大家没尝到,怎麽晓得没尝到?念佛堂念了一晚上,白天要睡一天大觉,这就是你没有得到。刚才李居士告诉我,年轻人不如年老人,年老人念了一天一夜,精神饱满,还在外面扫叶子,还在问什麽时候还有?年轻人念了一夜,不敢问什麽时候再有,这怎麽行?原因到底在哪里?原因是年轻人心不清净,你还是落在五欲六尘里面,你认为那个是乐,乐此不疲。叫你去跳舞,叫你去打麻将,打了一天一夜很高兴,乐此不疲;叫你念佛就累了,这就是说明世间福报跟净福不一样。年岁老的人心地清净,他在念佛里面得法喜,念佛里面得真的快乐,愈念愈快乐,愈念精神愈好,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诸位如果要发心念佛,大概这种境界,就是日夜不断的念佛,大概在第四天、第五天,你才能感觉到。换句话说,前面三、四天是个关口,很难熬过。如何能把这个关口突破?要定、要慧,你要有耐心、要有定力、要有正知正见,克服自己的障难。这个障难过去之後,人就清醒了,你日夜念佛不感觉得疲倦,你会感觉得欢喜,你会感觉得体力充沛。所以初念佛的人,头几天这个难关不要害怕,可以说是每一个初学念佛的人,都有这种障…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