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中)▪P48

  ..續本文上一頁什麽?它是和睦的僧團,一個社團。這個社團裏面,每一個分子都遵守佛的教誡,修六和敬。在佛家一般講四個人以上,它最少的數目是四個人。四個人在一起,依六和敬修行,這四個人的小團體,就叫做僧團。從四個人那就到成千上萬,無量無邊的大團體,像此地所說的世界微塵數,這是個大的團體,人人修六和敬。他們這些人發願,願常親近供養諸佛,不離諸佛。佛在哪裏說法,他們就到哪裏護持。佛到哪裏度衆生,他們就到哪個地方去護衛。換句話說,凡是佛菩薩示現之處,都有這些護法神保佑。如同戒經裏面告訴我們,我們受持叁皈,就有叁十六位護法神日夜保護你,不離開你。像這些護法神,在我們想像當中,一定是這些金剛神的部下,他派去的。我們現在受叁皈了,有沒有叁十六位護法神保佑我?不見得。爲什麽不見得?我們的叁皈靠不住,恐怕是有名無實。有名無實,這些護法神不來。真正皈依,你有實質的皈依,你沒有形式,護法神一樣來護持你。由此可知,形式並不重要。形式幹什麽?形式在表演給大家看,讓那些還沒皈依的人看到這個形式,發心來求皈依。所以形式是度那些根性還沒有成熟,將要成熟的人,幫助他們、提醒他們,是這個用意。著重實質,你要真的回頭,真的依靠叁寶,你才得護法神的保佑。又如戒經上所說,像五戒,你每受一條戒就有五位護戒神,都是屬於金剛神一類,他來護持你。可是這個受戒也不是形式,真正做到。形式上受不受,沒有關系,真做到。所以真正的佛法,不重形式重實質;這個話,是早年章嘉大師教給我的。他教給我持戒,他說:持戒,你真正做到一條,你就是受了這一條;形式上的不重要,你要真正做到。譬如不殺生,對一切有情衆生,殺害的念頭都沒有,你做到了。你沒有受過叁皈五戒,你是真受了;你不是假的,你是真受了,諸佛菩薩承認。形式上受,找一個法師來給你作證明。世間人還有妄想、分別、執著,一定要選一個什麽法師,要選一個大德高僧。你能不能得到?得不到。爲什麽?因爲你有分別、妄想、執著。豈不聞佛門常講,“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要懂這個道理。我們親近善知識,受叁皈五戒。親近善知識爲什麽?善知識把叁皈五戒的道理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要的是這個,不是要善知識他的名望、他的威德。好像我做了他的徒弟,我很光榮,我值得驕傲,那就錯了,你就完全錯了。所以佛家剃度的師父、傳戒的師父都是屬於接引,引你入門,佛門裏面並不很重視。重視什麽?重視傳道的師父,我們佛家常講法子,重視這個,傳法的。真正教導你的、教誨你的,這個老師重要,這個老師要慎重選擇。至於剃度的師父、受戒的師父、傳授叁皈五戒的師父,我們要用清淨心、平等心,最好不選擇。我們用真誠的心,真正發願,依教奉行,你就真的得戒了。剛才講了,不受這個形式,你真正做到,你也得戒,這是佛承認的,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他們親近佛陀,佛陀是第一善知識,世出世間最好的老師,智慧、道力、神通樣樣圓滿。親近這樣的善知識,所以他發心親近供養。同樣一個道理,佛陀的學生無論在哪一個階層:聖賢的學生,法身大士;再其次的學生,權教菩薩、聲聞、緣覺;凡夫的學生,像我們這些人;只要真心向道,只要認真修行,金剛神沒有一個不護持的。他護持佛,就要照顧佛的學生。假如你是佛的假學生,不是真學生,當然他不會照顧你,他不會護持你。如果你真發心,真正做佛的學生,你一定得金剛神的護持。這裏面還有供養,所以真的不怕,我們可以不必處處看人家的顔色過日子,那個日子過得好辛苦。一切依佛法,依法不依人,如理如法的說法,與一切善友切磋琢磨,互相勉勵,增進道業。佛供養我們,護法神供養我們,我們還有什麽憂慮?經上說得很好,世尊當年出世在世間,人壽百歲,釋迦牟尼佛八十歲圓寂;換句話說,他還有二十年,八十歲就走了。二十年的馀福就能供養正法、像法、末法,一萬兩千年當中出家修行的學生。四事供養,佛這個馀福給我們了。我們如理如法的修行,決定不用擔憂物質的生活,不必操這個心。你要真正信佛,問題就是你對佛法有沒有信心,要從這個地方看。確確實實諸佛護念,龍天善神照顧,還操什麽心?這個利益無比的殊勝。我是章嘉大師教導我的。那一年我跟他的時候,二十六歲,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告訴我,真正發心,發心修行,發心弘法利生,你的一生佛菩薩照顧,從此以後不要再操心。我聽話,我相信老師的話,老師不會騙我。我那個時候二十六歲,章嘉大師已經六十多歲了,他不會欺騙我。我那個時候的生活非常清苦,跟章嘉大師叁年,我沒有供養他一分錢,沒有這個力量,生活太苦了。有的時候,就是每一個星期天,到他老人家那裏去,有時候到中午吃飯的時候,他留我吃飯。我常常在他那裏吃他的飯,我沒有供養他,還吃他的,他倒供養我。所以他對我是一無所求,句句都是真實語,真心話。我聽了之後,永遠記在心裏。所以我一生的際遇,無論是順境、是逆境,我都能坦然處之。爲什麽?老師說的:佛菩薩安排的,那還有什麽話說?佛菩薩安排,佛菩薩一定有用意。雖然是逆境,過後之後是好事情,真的是安排得太好了、太妙了,我們意想不到,確實是最妥善的安排。所以我們著重“供養”這兩個字。“隨願所行,已得圓滿,到於彼岸”。這就說明,這一些金剛神,實際上他們已經證得如來的果位,示現以金剛神的身分來護法,正是所謂“一佛出世,千佛擁護”。這個地方要學習,要學菩薩恒常發願,要學菩薩的承事供養,不離開佛陀。在我們後學,古德常講不離開善友,不離開道場。道場只要它真正如法,道風、學風與經論所說都能夠相應,這就是正法如法的道場,我們修學決定不可以離開,因爲善友與道場是修學最殊勝的增上緣。末法時期的衆生業障習氣深重,如果沒有好的助緣,的確很難成就。如果是遇到惡緣的環境,實在說決定會隨緣墮落。有幾個人能在惡緣裏面,自己能夠把握得住?能夠堅定信心,不被境界所轉?古時候有,有也不是多數,現在就很少聽說了;不要說見到,聽都很少聽說。所以修學的助緣,對我們這一生的成就,有決定性的影響。此地可以說是得諸佛菩薩的加持,因緣具足。常住在這個地區的同修,宿世福德積得厚,不是真正有福的人,哪裏能遇得到這樣好的增上緣?不住在這個地區的同修們,我們也非常歡迎,每一年能有一個時期到此地來共修,同學共修。利用一年當中的長假,或者是一個星期、兩個星期,乃至於一個月,我們非常歡迎。一年如果有一度到這個地方來進修,年年都能夠來,每年來一次,年年都不間斷,也符合《無量壽經》上所說的原則,“一向專念”,他每年到這個時候他又來了。昨天一日一夜的念佛非常殊勝,今天有同修們在問,下一次是幾時?非常關心,恨不得天天都有,好事情。只要大家能發這樣的心,諸佛歡喜,龍天擁護,這個道場,我相信很快就能夠成就同修們的願望。現在是每一個星期一次,開始鍛煉,希望彌陀村能很快的完工。彌陀村落成,我們就希望二十四小時念佛,永無中斷,這是真正親近承事供養諸佛。念佛堂就是阿彌陀、諸佛如來所在之處,進入念佛堂就得諸佛菩薩本願威神的加持。“隨願所行”,我們不可以說已得圓滿,但是可以說漸漸圓滿,逐漸接近圓滿。我們今天講“到於彼岸”是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方向目標純正,值得贊歎、值得歡喜。再看下面這一句:【積集無邊清淨福業。】這是一句,積福。福是什麽?福是淨業,這個地方我們要特別注意到,不是世間雜染業,是清淨的福業。世間人說到福報,也許諸位有聽說過洪福,世間人常講的、贊歎的“洪福齊天”,這是洪福之大,這一種福報是講世間有漏的福報。前面跟諸位說過,享福裏面還有一些副作用,真的不如意事還是很多,哪能夠一切盡如人意?可是清福則不然,清福很不容易享,必須具足戒定慧叁學的人,才有條件享清福。世間人享福都喜歡熱鬧,熱鬧場所是有福之處,清福是聽不到這些喧嘩。清淨寂滅,與定慧相應,這是真正的福報,這個福報把你的境界不斷向上提升。欲界天就比我們人間清淨很多,色界天更清淨,再提升到聲聞、緣覺、菩薩,他們那一種清淨寂滅的境界,我們凡夫想像不到。他們所享的樂,跟我們享的樂不一樣,我們享的樂是什麽?是五欲六塵的刺激,享受五欲六塵之樂。五欲六塵就好像毒品嗎啡一樣,打下去很快樂,快樂完了之後就很苦。可是清淨寂滅之樂,那是真樂,這裏面有無量智慧、無量的神通、無量的德能、無量的功德,只有淨業裏面才有,你才能享受得到。現在大家沒嘗到,怎麽曉得沒嘗到?念佛堂念了一晚上,白天要睡一天大覺,這就是你沒有得到。剛才李居士告訴我,年輕人不如年老人,年老人念了一天一夜,精神飽滿,還在外面掃葉子,還在問什麽時候還有?年輕人念了一夜,不敢問什麽時候再有,這怎麽行?原因到底在哪裏?原因是年輕人心不清淨,你還是落在五欲六塵裏面,你認爲那個是樂,樂此不疲。叫你去跳舞,叫你去打麻將,打了一天一夜很高興,樂此不疲;叫你念佛就累了,這就是說明世間福報跟淨福不一樣。年歲老的人心地清淨,他在念佛裏面得法喜,念佛裏面得真的快樂,愈念愈快樂,愈念精神愈好,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諸位如果要發心念佛,大概這種境界,就是日夜不斷的念佛,大概在第四天、第五天,你才能感覺到。換句話說,前面叁、四天是個關口,很難熬過。如何能把這個關口突破?要定、要慧,你要有耐心、要有定力、要有正知正見,克服自己的障難。這個障難過去之後,人就清醒了,你日夜念佛不感覺得疲倦,你會感覺得歡喜,你會感覺得體力充沛。所以初念佛的人,頭幾天這個難關不要害怕,可以說是每一個初學念佛的人,都有這種障…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