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中)▪P60

  ..续本文上一页你要契入。契入就是一般人讲你要证得,你修行证果,你要证到这个境界,这要靠修行的功夫,没有真正修行的功夫做不到。当然这不是我们初学,短时间就能学得会的,短时间能够契入是天才,不是普通人,佛法里面讲再来人,不是再来人决定不可能。第二个方法就是熟。熟要靠长时间的薰习,讲台上千锤百炼,熟了之後自自然然也能够契入。入得浅深也看你自己断证的功夫,你要真正能舍、真正能放下,你才能入得进去。世间人为什麽修行不能契入境界?放不下,放不下是障碍。名利是障碍,五欲六尘是障碍,贪嗔痴慢是障碍,妄想、分别是障碍,你放不下,所以你修行功夫就不得力,一定要放下。看到别人精进,自己要生惭愧心。经不可不读,读经,真正修行人,就是古德所讲的“随文入观”,随着经文,入观就是契入境界。经里面所说的理论方法境界,跟自己的心融合成一片,这叫会读。所以读要细读、要精读,不要读得很快,读得很快你只能够修粗浅的戒定慧三学,你不能够深入境界。深入境界,不是只观大意,不是这样的。所以细读深思,你才能入得了境界,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你们同修昨天晚上念佛二十四小时,一昼夜,念得很精进,令人感动。我看到你们这个样子,我也不能落在你们後面。我昨天晚上睡两个半小时,今天中午休息一个小时,精神不错。我昨天晚上四点半钟睡觉,我读《华严经》,你们念佛,我读《华严经》,你们干,我也要干。所以睡眠是障碍、是昏沉,我们必须要把它克服,必须要把这一关突破。我们生在末法时期,精神体力这是业障深重,罪业深重,要求三宝加持,我们有真心、有切愿,认真努力,我们相信佛菩萨能够加持我们,有信心就可以做得到。世尊当年在世,僧团里面出家人每一天睡多少时候?四个小时,释迦牟尼佛规定的。什麽时候睡眠?中夜。昼三时、夜三时,初夜分、中夜分、後夜分。中夜就是我们现在晚上十点钟到两点钟,十点钟睡觉,两点钟起床,睡眠的时间四个小时,佛给我们规定的。我们一天要睡眠超过四个小时,已经就很惭愧,就很难看了。如何能够真正做到四个小时的睡眠,我们相信足够了。精神体力的消耗,我常说过,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妄想。如果你妄想没有,心地清净,给诸位说你饮食也少,你一天吃一餐够了,一天睡四个小时够了。心地清净,身心健康,才叫一个正常人。每一天吃三顿,睡眠要八小时,不正常,这个人就有病,不是一个正常健康的人。佛在世僧团里面的大众,才是一个正常健康的人。我们晓得我们的毛病发生在哪里?妄想。妄想太多了,烦恼太多了,杂念太多了,我们要把这个统统放下。再跟诸位说,内外都要放下,内把妄想、分别、执着烦恼放下;外缘如果不放下,麻烦,外缘常常在勾引你,你能不受诱惑?外缘是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统统放下。所以从前出家人什麽都没有,三衣一钵,过最简单的生活,他有最健康的身体、有最端庄的容貌,心清净,相随心转,体质也随心转。所以财色名食睡统统要放下,饮食一餐就够了。慢慢来,等到弥陀村,李木源居士告诉我,将来九楼就是久住的,长久住在这边的;九楼是久住的,八楼以下不是久住的,不是长住的,来来去去的;九楼才是真正长住,十楼这两层是长住。长住,如果长住的人真正能够做到日中一食,睡眠不超过四个小时,有资格住九楼。一天吃三餐,只可以住八楼以下。实在讲到那个时候,身心清净,真的,不是假的。我过去在台中求学,李炳南老居士一生,他是日中一食,而且吃得很少。他睡眠多少,我就没有问他老人家了,在我想也不会很长。他的身体好,九十五岁都不需要人照顾,只有末後两年才接受学生照顾他。九十五岁都不需要人照顾,耳目聪明,一生没有拿过手杖,没有。这是个在家居士,而且工作量超过一般常人,他都能做到。我们今天什麽事情都没有,一切放下了,就是在念佛堂念个佛,要达不到他这个标准,我们还能算是一个念佛人吗?所以这个标准,在我相信不难达到,确确实实我们是可以做到的。我们要认真努力向这个目标迈进,然後你讲经说法的音声就真的是雷音幢相,你就有这个形像出现。第四尊∶【雨华妙眼道场神。】“雨”字念去声,念雨,作为动词,就是从上面落下来,当动词,落下来是花。我们在《无量寿经》、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看到,西方极乐世界六时雨花,它每隔一段时间空中就有花往下落,空中的庄严。这种庄严就像我们人间,新加坡的国庆日快到了,我相信到那一天夜间一定放烟火,烟火就是雨花。它在晚上放,佛国土里面日夜都不间断,空中庄严美丽极了,这是属於空中的庄严。实际上它的含义,提醒我们要修六度万行。“花”表因行,花的种类多,表行门无量无边。《华严经》上杂花严饰,翻经的大德把杂花的杂字省了、舍掉了,取花;严饰,饰是装饰,饰也省略掉了,所以翻作《华严经》,实际它梵文原本的意思是《大方广佛杂花严饰经》。杂花就是各种品种都有,一样都没有漏掉。杂花庄严,代表行门的无量无边,六度万行,表这个意思,这是用这个来提醒我们。怎麽个修法?也就是在生活里面,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要与菩萨行相应。下面有“妙眼”,就是佛经上讲的如来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华严经》上讲十眼。任何一个眼观察世间,相有体无,事有理无,这一切事理、业因果报,观察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己不舍因行,乐意示现种种身分,以种种法门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才叫做妙眼。简单的说,不着相就妙了,着相就不妙了。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不论是显教、是密宗,或者是禅宗、教下,着相就不妙了,不着相就妙。为什麽说不着相就妙?因为相是假的,相不是真的,《金刚经》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再告诉诸位,不但十法界的相是虚妄的,一真法界的相也是虚妄的。所以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要把极乐世界的那些相又当真,那就坏了,你就完全错了。佛在经上,《般若经》上说得很多,譬如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它里头没有说极乐世界例外,没有说;没有说华藏世界例外,没有说。由此可知,凡所有相,世出世间十法界跟一真法界统统包括在其中。为什麽?因为相是自性变现出来的,体性是无相的。体性虽能现相,所现的相决定跟体性相应;体性无相,现出来的东西是真的有相,哪有这种道理?没有这个道理。所现出来的相决定是幻相,所谓幻相就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就与体性相应。所以一真法界也好、十法界也好,所有的现象就同《金刚经》上所说,“如梦幻泡影”,就是讲“不可得”。不可得当然也就不可取、不可执着,这叫妙了。你眼观察是妙眼,耳闻是妙耳,身触,无一不妙,一执着就错了,你就迷了。所以这些幻相,相虽然是假的,是虚妄,不真的。你可以欣赏、你可以受用,决定不能执着,凡夫的过失就是执着。不但不能执着,分别都不可以有,你分别就错了。因为你有分别,所以才有四圣法界的出现;因为你有执着,所以才有六道轮回。所以在这些形相之中,如果我们离开分别、执着,就超越十法界。我们现在还在这个地方,在这个地方是即相而离相,离即同时,离即不二,这叫真理。所有一切境界相,对你不产生障碍了,没有障碍了,就如同《心经》上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就是色相;空是讲体性,空是讲不可得、无所有。所以一切现象,当下就是无所有,当下就是不可得,你还有什麽好分别、执着的?诸佛菩萨讲经说法,是因为一切众生迷在这个境界里面,不知道事实真相。虚妄生起分别、执着的念头,於是佛的种种示现、种种说法,无非是破众生的执着而已,破众生的分别而已。众生果然於一切法不分别、不执着,诸佛如来一句话也没得说了。所以佛跟佛见面,没有一句话好说的,为什麽?都是一念不生,都是清净寂灭,所以佛跟佛见面的时候没有一句话。不但没有一句话,也不会看一眼。所谓是眼观鼻,鼻观心,不会看一眼。我们要细细想一想这个境界。再看第五尊∶【华缨光髻道场神。】“缨”是缨络,庄严具。缨络现在比较少见,但是还是有。我们看看菩萨的像,塑的像也好,画的像也好,大概一般菩萨的像都配着有缨络。现在一般人虽然没有戴缨络,常常戴项链,戴的这些首饰就是属於这一类的。缨络是花缨,宝造成的;金的花、银的花,七宝花把它穿成缨络,取这一个意思。“华缨”也是表菩萨行门。“光髻”表菩萨心,菩萨的心就是般若智慧,跟我们凡夫的心不一样。凡夫的心是八识五十一心所,菩萨的心是四智菩提,转八识成四智就是菩萨。所以菩萨的心是智慧,智慧高胜就是髻的意思,表示智高。唯有高度的智慧才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日常工作当中、一切应酬当中,无有一法不是菩萨行。菩萨行在哪里修?由此可知,菩萨行没有离开我们的生活。这四个字如何落实我们自己现前的生活?就在现前生活里面,我们取最简单的、最容易的。《华严经》实在讲太复杂、太多、太繁琐,我们想记都记不清楚。记都记不住,你怎麽修法?所以我们还是回归到纲领的科目。净宗学会提的五个科目,昨天给诸位报告过,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我们在生活里面,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接触的时候,都能够遵守这五个科目,就是花缨,万德庄严;念念都与这一句阿弥陀佛相应,光髻。一切时、一切处都不忘执持名号,与弥陀的信愿解行统统相应,名号的功德就落实在我们生活之中。第六尊∶【雨宝庄严道场神。】这个意思偏重在弘法利生。自己认识珍宝,自己得珍宝的受用,这个珍宝是大乘佛法,这个珍宝就是指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由此可知,雨的意思是要我们把这个珍宝,像雨水降落一样,不分根性的利钝,不…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