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上)▪P32

  ..續本文上一頁西呆呆板板的看了,不知道什麽意思;現在一看,裏頭無量義。你看花,花有無量義;看水,水有無量義;看樹,樹有無量義,乃至於看一塊石頭、看一粒微塵,裏面都是圓滿的無量義,你豈不是“六根門頭,放光動地”嗎?所以用寶樹枝果。樹表什麽意思?枝表什麽意思?果表什麽意思?前面都說過了。樹的身表智慧,樹的枝幹代表五度,葉代表定,花表菩薩因行,果表菩提涅槃,都是整整齊齊排列在樹間。這就是顯示因中有果,果中有因,表這個意思。菩薩妙法樹,隨因感果,這才能夠普度衆生。菩薩大慈大悲,衆生有感,他就有應,應以什麽身得度,他就現什麽身;應說什麽法,他就說什麽法。凡聖同居,周回間列的意思。菩薩在沒有成佛的時候,度衆生是修學的一個主要課程。爲什麽呢?世間人常講教學相長,師資道成。老師教學生,學生也幫助老師,學生在資助老師。如果沒有這些學生問問題,老師有的時候智慧透不出來。有人這一問,啊,這下突然明白了;沒有人問,他還在無明裏頭,一問,把無明問掉了。他才會突然想到這些問題,突然覺悟了這些問題。所以菩薩要不教化衆生,怎麽能成佛呢?你說爲什麽不能成佛?他的後得智不能圓滿,後得智是無所不知。他根本智得到了,後得智沒有,後得智一定要教化衆生,一定要與一切衆生和光同塵。由此可知,說法度衆生這樁事情,不是只有出家人做,在家人也要做。問你,你要不要成佛?你要不要成就圓滿的智慧?不能成就圓滿智慧,就不叫做成佛,成佛就是成就究竟圓滿的智慧。要想成就圓滿的智慧,沒有別的法子,《華嚴經》到末後,這不是佛教你,佛沒法子教你,最後是什麽樣子呢?參學。參學就是接觸廣大的群衆,向群衆學習,這是參學真正的意思。無論什麽樣的人物,你都要接觸,你不接觸,你的智慧從那兒來?不但一切人物要接觸,一切人要接觸,一切動物也要接觸。你不接觸這些動物,你就不了解這些動物的習性,那你智慧就不圓滿了。不但動物要接觸,植物要接觸,你不接觸這些植物,你對它不了解,換句話說,你就沒有辦法培養它,沒有辦法照顧它。不僅僅植物,連礦物都要接觸,你都要去了解它、明白它,然後才真的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才能成佛。所以向群衆學習,群是一群一群的,衆是衆生,動物、植物、礦物都是衆緣和合而生的。你想想那個地方不是菩薩學處?那一個時候不是菩薩學處?菩薩真的是萬德萬能,正是“四弘誓願”所說“法門無量誓願學”,真的是無量;“無量”不是形容詞,確確實實是無量。可是我們現在特別強調老實念佛,一門深入,不勸大家廣學多聞,是什麽原因呢?我們廣學多聞的條件不具足。你要問什麽條件不具足,第一個壽命太短了,換句話說,時間不夠用。不要說其他的條件,單單就是這一條,你想想看我們要展開向群衆學習,你能辦得到嗎?大概學的萬分之一都不到,壽命已經到了,豈不是真的叫挂一漏萬了?因此,這些祖師大德們才勸導我們,我們把這些事理都搞清楚、搞明白了,然後再想想自己的能力,實實在在辦不到。那就選擇一門深入,往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得無量壽,那我們這條件夠了,有的是時間。法門無量,我們壽命更是無量,這才能成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不是去享福,如果是去享福,那你錯了。往生到那個地方就是要得無量壽,無量的時間、時光,讓我們修學無量的法門,我們求生淨土真正的目的在此地。下面第叁小段。【摩尼光雲互相照耀。十方諸佛化現珠王,一切菩薩髻中妙寶,悉放光明而來瑩燭。】這兩句說的是作用,作用廣大。前面一句是說“淨寶出光”,這個出光在佛法裏確確實實本身放光。西方極樂世界六塵都放光,連地都放光,光明世界,佛經裏頭也稱作爲大光明藏,沒有一樣不放光。爲什麽呢?性德變現的,性德本身就是一個發光體,焉有不放光的道理?那麽我們要問,華藏世界、極樂世界、諸佛淨土是法性身、法性土。我們今天居住這個世界六道輪回,甚至於比我們這裏更差的環境,餓鬼、地獄、畜生它們環境比我們差得太多太多,生活苦極了。我們要問:這些依正二報是不是性德的流露?是的,沒錯。爲什麽我們這六塵不放光?佛在經上講得好,依報隨著正報轉。我們這個世間珠寶、金剛鑽自己都不能發光,原因在那裏?我們自己這個身體沒有放光。你看經上所說佛有常光,常光不是放光,常光。我們畫佛像,把佛的頭頂上畫一個圓圈、圓光。佛的身體也有光,這個光多大呢?經上通常告訴我們八旬。這個意思是告訴我們,大概他這個光八尺到一丈,這樣的光,這個不是放光,自自然然就有。我們現在的光跑那裏去了?佛有,我們也有;佛能,我們也能。現在我們看到經上佛能,我們不能;佛有,我們沒有。原因到底在那裏?我們的心性被汙染了。雖然被汙染,我們性德的光明還在,不是那個光沒有了,光被障礙住了,所以透不出來。我們身光被障礙住,我們依報環境光也沒有了。所以那一天,我們自己這個障礙去掉,就是身體放光了,然後看到六塵境界統統都放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是事實真相。發光體我們稱之爲寶,你看,淨寶。所以最重要心要清淨,清淨心就是真心,不清淨是妄心。妄心,光就沒有了,光就被障礙了;心地清淨,光就又透出來了。我們今天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起心動念有是非人我,有貪嗔癡 慢;是非人我,貪嗔癡慢這是汙染。真心本性裏面原來沒有這些東西,禅宗六祖惠能說得好,“本來無一物”。真心本性裏面本來無一物,有一物就錯了,就是汙染,有一物就是障礙,將我們自性裏面智慧德能,乃至於依正莊嚴的相好統統被障礙住了,你說這個損失多大。雖然在六道,雖然在叁途,性德沒喪失,這些嚴重的障礙把他的智慧、德能、相好都障礙住,不能讓它現前,這是事實。經文裏面講“摩尼光雲”,雲這個意思前面說過。淨寶出光就像雲彩涉入山峰一樣。我們在高山上看到雲海,雲海也很壯觀,也很好看,相有體空,它是一個不真實的境界。所以佛在此地用這個字來形容事實的真相,讓我們從這個字裏面悟入。法空就像雲海一樣,山峰就像十法界依正莊嚴一樣,雲海在山峰之間自在的飄來飄去。這一個景觀,現在的人很喜歡欣賞,你看到外面觀光旅遊,中國這些四大名山都能看到這種景觀,不知道表法的意思。如果你要懂得表法的意思,你就不是單單在欣賞風景了,你是在那裏修道,真正在那裏修菩薩行,修無上道。二空真如就像這個現象。“一一智中知一切法”,一切法是事相,二空真如是般若智慧。般若智慧在那裏?沒離開事相,跟這些事相交融。現在我們佛教裏面世界通用的教旗,就用這個來表法。教旗一共是六條,從上到下一共是六條。六條裏面有五條是單色的,這五條單色代表五度,前面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代表這個。後面有一條是雜色的,這五種顔色統統都有,代表是般若。般若在那裏?般若在五度裏頭。也就是說事相裏面如果沒有智慧,那就是沒有理,事裏頭沒有理,相裏頭沒有性,那怎麽能成立?所以教旗是從這個表法的意思來設計的。我們做佛弟子,這是我們一個標志,它的表義我們要懂得,有人問我們要能夠說得出來,表菩薩六波羅蜜。這六條寬窄要一樣,現在我們看到有些做得不如法,雜色的這條做得特別寬,這個沒有道理,那就是不平等,六度一定是寬度完全相等。如果做得太長了,那個意思就不對了;有橫、有豎,那就不對了。可是有橫、有豎也能講得通,看你怎麽講法就是了,那就不能代表前五度跟般若度,般若度那不算數。我們另外想一個法子來講。佛法我們常講“五乘佛法”,或者華嚴宗裏面講“五教”,那五種顔色五條可以表五教。它有橫有豎,這五教橫遍十方,豎窮叁界,行!也能講得通。可見這個表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都能說得出道理出來,行!就好。顯示出法沒有定法,你只要能悟出一個道理出來就行;這個理有淺深、有廣狹,看各人悟入的程度。一一法體裏面顯示出二空真如。任何一法裏面佛菩薩都能見到人我空、法我空,空有不二,空有是一不是二。所以《心經》上說得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那個妙用才完全顯示出來了,就是我們現前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的真相。了解真相之後,那你就跟諸佛菩薩一樣,遊戲神通,你的日子怎麽不自在,怎麽不美滿!有享受,沒有得失;有受用,沒有得失。世間人,佛常講,顛倒,可憐愍者。他顛倒在那裏呢?他有執著,沒有受用,這不顛倒了嗎?他真的能不能執著到呢?執著不到。能執著的,空的;所執著的,也是空的。這《金剛經》上給我們說得很明白,佛講叁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能執著的是心,能執著的不可得,你所執著的這一切萬事萬法因緣所生。凡是緣生之法,沒有自體,當體皆空,了不可得,你所執著的也不可得。能執著、所執著都不可得,都不可得就顯示出二空真如。人我空這是對能執著上說,法我空是對你所執上所說,這才把宇宙人生的真相一語道破,這就是所講看破。看破之後再不執著了,那就是放下了;不分別、不執著了,放下了。放下之後,你的生活就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了,諸佛如來得大自在,你也得大自在;無論現前過的是什麽樣的生活,沒有不自在的。你如果是富貴在富貴裏頭得自在;你是貧賤,貧賤裏面得自在,富貴跟貧賤沒有關系,自在是一樣,沒有差別。自在是平等的,富貴貧賤是差別的,在《華嚴經》裏頭,差別裏頭有平等,平等裏面有差別。所以在五周因果上給你講:差別因果、平等因果。所以相上是有差別,受上是平等的;受是受用,受用是平等的,這叫真平等。如果說是在事相上平等,受用不平等,那個平等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說一一事法、一一事…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