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上)▪P56

  ..續本文上一頁道佛法的好處,才修忏悔,都是表演給我們看。爲什麽?念儒書的人謗佛、謗法的太多,他要勸導他們,先是表演跟他們一樣,然後他回頭,用這個方法啓發這些人。不僅僅是言教,身教比言教效果更要廣大,他用這個方法。一切諸佛菩薩無論是在因地,或者是在果後:成佛之後,盡虛空、遍法界無處不現身、無時不現身,往後我們在這個經文裏面看到,這一百七十五類幾乎普遍都是。才看到諸佛如來無盡的慈悲,他們這個時間無量劫的無量劫,沒有限製。第四“德大”,他的德行,德行就是要給九法界一切衆生作好榜樣、作模範。菩薩無處不現身,九法界當中他可以現佛身、現菩薩身、現比丘、比丘尼身、現在家居士身、現長者身,或者現古時講宰官身,就是現在作官、從政的人員,也能示現工商界,也示現販夫走卒,所有一切貧富貴賤之身、男女老少之身,統統示現。各行各業,在這個裏面教給我們怎樣作榜樣、怎樣作模範,怎樣跟社會一切大衆和睦相處,互助合作。菩薩的示現有一個最明顯的地方,如果我們細心去觀察不難發現,菩薩不爲自己,菩薩念念爲衆生、念念爲社會;如果還有一點自私自利的意念,決定是凡夫,不是菩薩。爲什麽?連小乘初果都無我,何況法身大士怎麽會執著有我?我們從前初接觸佛法,讀經、聽法,學了一些皮毛,總覺得小乘大概還有我、法二執,到以後念到《金剛經》這才恍然大悟。《金剛經》上世尊說得很清楚,須陀洹,這是小乘初果,如果自己還以爲我已經證得須陀洹,他不是真的須陀洹。說明了連須陀洹都離了四相: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須陀洹已經做到了,他才能證小乘初果。過去我們沒想到過,總以爲破四相一定是大乘很高菩薩的境界,那裏曉得小乘初果就做到。由此可知,我們如果四相還都在,這功夫那裏能算成就?沒成就。

  諸位要曉得,四相一個破了,其馀叁個都破;不可能說四相我只破了一相,還有叁相沒破。這是佛法裏面講增上慢,這是傲慢,沒有證得,自己以爲證得,這是你産生的錯覺。一條破除了,統統都破了;一條沒破,全都存在。正像《印光大師文鈔》裏頭有一個小故事,在那一段我記不得,這是很早很早初學佛的時候讀印祖《文鈔》有這麽個印象。有一位在家居士參禅,相當的傲慢,他給印光大師寫了一封信,他參究說他的成就,《五燈會元》裏頭一千七百則公案,差不多我統統都參透,只剩下幾條;一千七百則公案全都參,還剩下幾條。印光大師回他一封信,說你只要有一條沒有參破,一千七百則統統沒破;你要是有一條參破,一千七百則統統參破。這封信很有效,這個人也還不錯,接到印光法師這封信之後不參禅,跟印祖念阿彌陀佛。真話,不是假話。最怕是自己沒有慧眼,産生了錯覺,那個虧就吃大,他要不遇到印光大師指點他,他回不了頭來,這一生空過了。沒有印光大師這樣的聲望、威德,別人跟他講,他不相信、他不服。這是德大。這是我們一定要學習。華嚴會上這些人,可以說都是跟毗盧遮那如來多生多劫結下很深的緣分,都不是普通人。

  叁)、列 名 結 數〔一〕同名菩薩【列名結數】文裏面大概是有叁段。第一段是把人數給我們列出來,人數裏面有同名、有異名。前面十位同名,同一個“普”字,後面十位每一位名字不相同,到底下會跟諸位講到。末後這一句是結數,這一類的菩薩人數有多少。我們先看:【其名曰普賢菩薩摩诃薩。】

  同名是普,這十位,第一位普賢菩薩。普賢菩薩非常重要,我們必須要把他搞清楚、搞明白。名號的意思很深,諸佛菩薩既然都無我,還有什麽名?諸位要知道,名:佛菩薩的名都是教學用的、都是表法用的,讓你看到這個名字就想到這個意思,顧名思義,要認真的去學習。我出家,師父算是不錯,給我取個名字叫“淨空”;常常想到我有沒有清淨、有沒有空?如果不淨、不空,名實就不符。可見得名號自度度他用的,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用的。一切諸佛所修學的法門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法門歸結總不外叁大類,叁大類就是用叁位菩薩來作代表。這叁位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我們稱他們叁位叫叁大士,在大乘法裏面非常重要。佛說一切諸佛如來都是因這叁個法門而成就,圓成佛道,修這叁個法門。所以這叁大士對我們來講就是無比的重要,我們一定要學習。可是叁大士的根基,諸位要曉得是地藏,所以在中國大乘佛法裏崇尚這四位菩薩,大乘經上講叁大士,中國人把地藏菩薩加進去。四大名山,這四位菩薩就像一個房子四根柱子一樣,少一個都不可以,這個房子才能夠建立、才能夠堅牢。地藏菩薩是講孝敬,這是根。孝順父母、尊敬師長,所以這個根是孝道、是師道。不但是佛法裏面作菩薩、作佛要以這個爲根本、爲基礎,世間法裏面也是以這個爲根本、爲基礎。我們中國人知道,佛法沒傳到中國來之前,夏、商、周叁代的時候,古聖先王都懂得這個道理,所以沒有不著重教育。《禮記:學記》裏面所說,《學記》可以說是中國最古老的教育哲學,教育的思想,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建國君民,教學爲先”,這是古聖先王教給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你建立一個政權什麽東西最重要?教學。教學的內容是教什麽?教孝、教敬,一定要教孝順父母,尊敬師長,你這個國家一切都能上軌道,才能長治久安。疏忽了教育,沒有不失敗。所以中國自古以來講求以禮治天下,不是以法律,現在人講法治。法治還不行,用什麽?用武力來統治,用警察來統治、用軍隊來統治,那就更糟。最高明是用禮,禮就是教學,人人自動的守法,自然的守法、守規矩,不敢犯法,爲什麽?犯法對不起父母,自己作奸犯科,讓父母在社會上不能做人,沒有面子。對不起老師,老師怎麽會教出這樣學生?自動的守法,這個高明,教學的效果。地藏菩薩代表這個。觀世音菩薩是把孝敬發揚光大,把孝順父母的心、尊敬師長的心展開、拓開,孝順一切衆生、尊敬一切衆生,這個社會它怎麽不祥和?人與人間自然和睦相處。一個國家、一個世界就像一家人一樣,父子相親,真正是相親相愛、互助合作,人才能過美滿的一生,才能過到幸福的一生,用什麽方法能達到?教學。所以觀音菩薩就是把這個法門發揚光大,大慈大悲。文殊菩薩代表理智、智慧。住真實慧,慈悲才能産生正面的效果,而不是“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慈悲爲什麽變成禍害?方便爲什麽變成下流?裏頭沒有智慧,感情用事,就壞了。文殊菩薩代表智慧、代表理性,不是感情用事。普賢菩薩代表實行,用現代的話叫落實,普賢是完全落實。

  【其名曰普賢菩薩摩诃薩、普德最勝燈光照菩薩摩诃薩、普光師子幢菩薩摩诃薩、普寶焰妙光菩薩摩诃薩、普音功德海幢菩薩摩诃薩、普智光照如來境菩薩摩诃薩、普寶髻華幢菩薩摩诃薩、普覺悅意聲菩薩摩诃薩、普清淨無盡福光菩薩摩诃薩、普光明相菩薩摩诃薩。】到這裏是一小段,這十尊菩薩是同名,十普,我們先看這一段。前一次跟諸位提到,諸佛菩薩的名號都是隨緣建立,佛菩薩沒有名號。不但沒有名號,連身相都沒有,他的身相也是隨緣變現,正是“隨衆生心,應所知量”。應以什麽身得度,他就現什麽身;應以什麽樣的名號能利益衆生,他就建立什麽樣的名號。要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他那個名號是隨便建立的,不是有什麽一定的意義,想怎麽樣建立,不是的,都是隨著衆生。名號裏面就是度衆生的一種方法,所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譬如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何嘗有相?到我們這個世間來應化,這個世間的人妄想、分別、執著很重,總認爲一個人要能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這個人叫大貴人。世間人有這麽個妄想、分別、執著,佛就示現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滿世間人的願望。世間人一見到,這真的是大貴人出現,希有難逢,所以相是這麽建立。名號也是如此,名號必然是糾正這個時代、這個地區衆生最嚴重的業習病根。佛看到這個世間的衆生,習氣很重,煩惱很多,這是六道輪回、惡道根本的原因。佛要用名號的方法來對治,所以就觀察所有煩惱習氣裏面,第一個是對人沒有慈悲心,都犯了自私自利的過失。世間人講自私自利,這是迷惑顛倒,自私決定得不到自利,正如同損人決定不可能利己。怎樣才能得到自利?利他才能得到自利,這是一定的道理、真實的道理,這個世間人知道的很少。所以佛在經上常講,閻浮提衆生、娑婆世界的六道凡夫迷惑顛倒,佛講的是事實,確實是如此。因爲沒有慈悲心,所以佛的名號上就要用“釋迦”,釋迦是梵語,古印度話,它的意思就是能夠仁慈,對待人能仁慈,所以翻作“能仁”。這名號意思多好,我們一念釋迦牟尼佛,念到釋迦就要想到,我們處事待人接物要仁慈。仁慈,用現代的話來說,就要真正存心關懷別人,愛護大衆,全心全力協助一切衆生,這就是釋迦的意思,我們念這個名號就沒有白念了。“牟尼”這兩個字是“寂默”的意思。佛看到這個世間的人心很不清淨,所以名號裏頭用牟尼,牟尼的意思就是清淨心。對自己心要清淨,對別人要仁慈,名號是這麽個意思,所以名號治病的。我們念南無本師,南無是歸依、禮敬;本師是我們根本的老師。根本的老師是什麽?是仁慈、是清淨。說老實話,釋迦牟尼佛也並不是希望你天天念著他,念著他他聽到耳朵都發癢,那還能受得了嗎?你要懂這個意思,天天念仁慈,天天念清淨,一定要把自己仁慈的心念出來,把自己清淨心念出來,這叫真正念佛,我們懂得這個意思。由此可知,佛菩薩建立的名號,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功德在那裏?把自己真心本性裏面的智慧德能給念出來。能仁、寂默是我們自性裏面的性德,不是外面來的,我們現在忘掉了、忘失了。佛用這個方法讓我們常常憶念,憶佛念佛,佛是自性佛,不是外面的佛。大家修淨土,常常聽到“自性…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