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上)▪P57

  ..續本文上一頁彌陀,唯心淨土”,釋迦牟尼佛又何嘗不是自性釋迦?要懂這個道理。念觀音菩薩,自性觀音。我們這樣念佛就沒有白念,這樣念佛真正得利益。所以諸佛菩薩名號千差萬別,都是依智慧、依他的行德,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所表現,完全是對治凡夫的煩惱、習氣、愚癡,名號從這裏建立。清涼講這名號是“隨宜別標”,就是隨便建立。但是它有原則,不是我們凡夫這個隨便,它是方便建立,正是所謂善巧方便到了極處。經上說,學生堅固的菩提心,一定是從老師那個地方學得來,老師是學生的增上緣。學生迷的時候沒悟,老師以種種善巧方便幫助他開悟,教導他修學。這個裏面最重要勸他發菩提心,要告訴他什麽叫做菩提心,菩提心是修學大乘的根本。我們在前面如來果地上的十種身,第一種菩提身。菩提身從那裏來?從菩提心來。你如果真正發了菩提心,這個身就是菩提身,境隨心轉,相隨心轉,這個身怎麽不是菩提身?佛的身是菩提身,我們這個身也能轉成菩提身,一定要得老師詳細的開導,細心指導我們修行。修行實在講就是生活,把我們生活裏面許許多多的錯誤修正過來,叫做修行。凡夫的生活那有沒有過失?一定有,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太深,不知不覺在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它就起現行;現行就是它起作用,煩惱習氣起作用。起這個作用很可怕,這個作用是造輪回業。諸位要曉得,煩惱習氣是輪回心,起作用的時候造輪回業,你怎麽能出得了六道輪回,輪回業裏面必然是惡業多,善業少;換句話說,變現出來的果報,我們在叁途的時間就長,叁善道的時間就短。佛在經上講,六道衆生是以叁惡道爲故鄉,是你的家鄉,你在家鄉住的時間長;你現在到人、天兩道來是觀光旅遊,時間很短。佛這個比喻我們愈想愈有道理,句句話都是講事實真相,我們不能沒有警惕。高度的警覺心就是菩提心。菩提這兩個字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覺悟的意思,真正覺悟了。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六道輪回的真相明白了,十法界的真相也明白了,諸佛菩薩所住的一真法界也清楚了,這叫覺悟。覺悟之後你才會發願,希求的願,求脫離六道、求脫離十法界,求生淨土,願就自然生了。這就是菩提大願,菩提大願是從菩提心生的。有願一定有行,行就是你的生活,你處事待人接物,你的思想行爲是覺悟人的行爲,覺者的行爲。覺者是佛菩薩,換句話說,你覺悟之後,你就過佛菩薩的生活,不是過凡夫生活。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希有的轉變,不可思議的轉變,轉凡夫成佛菩薩。所以菩薩成佛在那裏成?就在你現實生活當中成,就在你日常處事待人接物裏面作菩薩、作佛,佛在《華嚴經》上這樣教給我們。我們起心動念,完全與大方廣相應,完全與戒定慧相應,使我們自己的思想、言行、生活、工作跟本經所說“大方廣”融成一片,這就叫契入。入這個境界就過“佛華嚴”的生活,你在現前生活裏面得大自在,在現前生活裏面開大智慧。教我們的這個人就是普賢菩薩,所以菩薩衆裏面普賢菩薩的名列在第一位。華嚴會上普賢是長子,文殊是庶男,普賢名字這麽樣建立。經上又說,如果是誘導一切有情衆生趣向菩提,向這條路上走,而以四攝法來幫助這些衆生,四攝是四種攝受衆生的方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用這種善巧方便,他就可以稱爲金剛王菩薩。這名號是隨著變,一個人可以建立幾百個名號、幾千個名號、幾萬個名號,常常用的。對那一類的人,用那一類的方法教化,菩薩名號就隨著變。如果是以大悲心,大悲,堅定的大悲,永遠不會退心的大悲心,這個菩薩就可以稱爲金剛愛菩薩。如果示現隨時隨處修一些小善,見到別人修一些小善,菩薩就贊歎,他就能稱爲金剛善哉菩薩。如果他發心修布施,布施的心非常廣,布施的行跟他的心相應,清淨布施、平等布施,菩薩就立一個名號叫金剛寶菩薩,也可以稱之爲虛空藏菩薩。諸位在經上念到虛空藏菩薩,虛空藏菩薩另外一個名字叫金剛寶菩薩,那個心就像虛空一樣,勤修布施,不疲不厭,所以有這個名號。能以高度的智慧,圓滿的智慧,幫助衆生破迷開悟,這個菩薩就叫金剛日菩薩;日是太陽,光明遍照,叫金剛日,也叫金剛光菩薩。還有一種人行菩薩道,無論什麽人有了困難去向他求幫助,他是來者不拒,從來不會叫人失望,這就叫金剛幢菩薩。將來我們在這部經上都看得到,菩薩慈悲,真的是有求必應。另外有一種像彌勒菩薩一樣,布袋和尚一樣,每一天表現得歡歡喜喜,以歡喜心接引大衆,這個菩薩就可以稱爲金剛笑菩薩;滿面笑容,消除一切衆生的憂悲苦惱,諺語裏面所謂是“一笑解千愁”,菩薩爲我們示現。能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當中絲毫不沾染,宗門的大德所謂“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表現這種形象來幫助一切衆生,這是金剛法菩薩。善用智慧,幫助衆生斷除煩惱,這就是金剛利菩薩;金剛比喻猛利,也就是文殊師利菩薩。願意爲一切衆生講經說法,佛家裏面說*輪轉,不疲不厭,那個地方有衆生請,他一定會到。菩薩行,我們現在沒法子。我現在在此地,幾乎每個星期都收到海外許許多多地方請我去講經,言辭很懇切,我也很感動,“法師您來講一天都好”,我不是金剛菩薩,我是金剛菩薩就會分身,這個沒有問題。我現在不能分身,所以現在我們是不得已,無可奈何,只能把我們講經的錄像帶送過去。如果每個地方來請,我們都要去,這一部《華嚴經》恐怕五十年都講不完。我們現在預定是五年把它講完,所以這五年當中就要守在此地,那裏都不能去。把這部經完成之後,我們再到其他地方,各處去走走。謝謝大家的關懷、好意,這是一定要請大家原諒。我們要以這一次的法會爲重,這個法會的因緣非常難得,很不容易,到此地來看到的都清楚、都明白。這就叫金剛因菩薩,常轉*輪無有疲厭,也叫做金剛轉*輪薩。以如佛一樣的無礙辯才,說法無畏,這就是金剛語言菩薩。佛是以度衆生爲事業,我們常講如來家業,如來家的事業是什麽?就是幫助一切衆生覺悟。如來家的事業通常也叫做佛事,可是現在“佛事”兩個字已經被大衆曲解、錯解。什麽叫佛事?爲死人念經超度叫佛事。這個諸位要記住,佛經裏面看到佛事,不是這個意思,佛事是覺悟衆生之事,稱爲佛事。佛是覺悟的意思,事就是事業,所以佛事兩個字你從字義裏面去解釋,覺悟的事業。幫助自己覺悟,幫助一切衆生覺悟,這些事才能稱之爲佛事。我們荷擔如來家業,把如來的事業我們承當起來,續佛慧命,弘法利生,這是佛家的事業,這稱爲金剛業菩薩。爲什麽菩薩都用金剛兩個字?金剛是智慧,說明佛法的修學智慧是根本,決定不能離開智慧,離開智慧就不是佛法。離開智慧,人迷了,有智慧你才會覺悟。堅定誓願,譬如你發的四弘誓願,你的願心非常堅固,決定依照這個大願去修學,一定要滿足這個大願,這個菩薩是金剛護菩薩,也叫金剛甲胄菩薩。有能力降伏一切魔王外道,這就叫金剛藥叉菩薩,也稱爲金剛牙菩薩。堅持諸佛所傳精要的法門,最重要、最精彩的法門,他能夠堅持守住,依教奉行,這叫金剛拳菩薩。由此可知,菩薩的名稱確確實實是善巧方便建立的,那有一定名詞?在近代弘一法師,弘一法師常常用文字跟大家結緣,他的書法好。他給人寫字,下面的落款,自己的名字是隨時想的,沒有一定的名字,統計他的名字,恐怕有一、兩百個名字,他就懂得這個道理。對一個人、對一樁事情,他就用一個名字,沒有一定。以名字來教化衆生,這就叫隨順便宜而建立。我們現在看了這一段經文,有十位菩薩,名字都有一個“普”,所以叫同名菩薩。名號裏都有一個“普”字,顯示虛空法界的總相,總相裏面的德相,這個含義我們要能夠體會。任何一種德行,像我們剛才略說的,無論那一種德行都是盡虛空、遍法界。極小的善,不要認爲善太小,極小的善行也遍虛空法界。小善如是,小惡也如是,不要認爲小惡沒有關系,小惡也遍虛空法界。所以古德才勸我們,不要以爲善小,你不肯去做;不要認爲惡小,隨便犯一點沒有關系,你全搞錯。極小的善、惡都遍虛空法界,十普菩薩在此地先把這一樁事情告訴我們。我們在這裏明白、覺悟,就知道在日常生活當中如何學習、如何修行;斷小惡,修小善,積小善就成大善,不能不知道。後面我們現在沒念到,後面也有十位菩薩叫異名,每一尊菩薩的名號不一樣,沒有同名。他們在此地代表什麽?這二十位菩薩是總代表,代表法界裏頭的差別相,十普菩薩是代表法界裏面的共同相。差別相裏面有差別相的德相,總相也好、別相也好,諸位必須要知道是一個法界。十普菩薩裏面,普是別中之總,別是總中之別,總別是一不是二。總異、別異,在佛法裏是這個講法,佛在大乘經裏面講得很多,在這部經裏面講得特別清楚。十方叁世一切諸佛,他們是怎麽修行成佛?證到究竟圓滿的果德怎麽修?佛在此地告訴我們,都是修普賢行成就。所以很肯定的說,如果不修普賢行就不能夠圓成佛道,所以普賢行多麽重要。普賢行怎麽個修法?一定要有普賢心。普賢心是什麽?盡虛空遍法界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界限、沒有彼此、沒有人我,所以極小之善都遍虛空法界,他怎麽不證究竟圓滿的佛果?普賢菩薩代表總,自性的普德,總相。總中有別,別中有總。在《華嚴經》裏面,如果把前面十信位也算進去,五十一個菩薩。五十一類: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都是普賢菩薩。有初信位的普賢菩薩,有二信位的普賢菩薩,一直到等覺位的普賢菩薩,這就說明總中有別。總中有別,五十一個位次不相同,階位不相同,但是每一位菩薩心都普。不同當中還有同,同中有不同,我們要體會這個義趣,然後才知道普賢行我們現在可以修,佛說《華嚴》對我們來講,就有切身的利益、真實的利益。不是說我們聽了這個經太大、太深、太高,我們只有…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