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上)▪P8

  ..續本文上一頁不是的!爲什麽生歡喜心?沭浴在一切諸佛光明注照之中,你得法喜。這樣的深經,如來果地上的境界我們能說出幾分,得佛力加持,不得佛力加持,憑我們怎麽能說得出來?若不得佛力加持,我們也聽不懂。能說、能聞,能聽得懂、能聽得歡喜,都得佛力加持,佛光注照!這些都是事實真相,教大。在我們凡夫眼裏面,我們看到教大,“教”是社會教育,經沒有在學校講,沒有對那個班級講,對社會大衆講。面對著我們這邊,這還有兩、叁臺的攝影機,我們很清楚這個錄像帶他們會拿到電視臺去廣播,會拿到衛星、電腦網路裏面去傳播,也傳播全世界,教大!七個字都“大”。古人清涼、李長者他們說的意思周圓,每一個字都說了十個意思,太麻煩了。我們就把它省略掉。如果說是“大”,“大”他說十個意思,“方”也說十個意思,“廣”也說十個意思,配《華嚴經》圓滿法門。《華嚴經》是用十來表法,十不是數字,代表圓滿,我們數目字從一到十是一個圓滿的數字。佛用數字代表圓滿,用“十”用得多,用“七”也用得多。像《彌陀經》上都用“七”,“七”是代表圓滿,不是數字。如果當作數字看,那就把它看死了。“七”是代表什麽?通常我們講四方、上下,再加上當中,這就圓滿了。“七”是代表四方、上下、當中,表這個意思,統統都是表圓滿。這是我們在佛經裏面常常看到,要知道它的意思。古德後面詳細的說明我們統統都把它省略掉了,經題就跟諸位介紹到此地。貳、正釋經義

  一、簡述譯史下面這是經的翻譯人,在佛法裏面叫做人題,翻譯的人。【唐于阗國叁藏沙門實叉難陀譯】佛經原本是從印度傳到中國來,原本的經文是印度的古文,我們稱爲梵文,梵文所寫的。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一千年,佛教傳到中國,這是漢朝後漢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華嚴經》傳到中國是在東晉的時代,東晉安帝義熙十四年,義熙是年號,中國古時候帝王他都有年號。像清朝末年,諸位都還能夠記得,像光緒、宣統都是屬於年號。我們讀佛經的人比較常常看到古大德的注疏,像康熙、雍正、乾隆都是屬於年號,朝代的年號。安帝義熙十四年,公元四一八年,這是《華嚴經》最初傳到中國來。印度有一位法師叫支法領,他把《華嚴經》帶到中國來,是一個不完整的殘本,總共有叁萬六千偈;偈、頌是一個意思,叁萬六千偈。當時有佛陀跋陀羅尊者翻成華文,我們稱爲《晉經》,一共有六十卷。這是現在叁種《華嚴》這第一種,六十卷。晉朝義熙十四年距離我們現代,我們今年公元是一九九八年,距離我們現在是一千五百八十年,一千五百八十年前印度梵文的《華嚴經》傳到中國。第二次是在唐朝武則天時代,武則天做了皇帝,把國號也改了,她不叫唐,她叫周:大周。所以《八十華嚴》也叫《大周經》,諸位看到《大周經》就是《八十華嚴》,是她做皇帝的時候。在證聖元年,武則天做皇帝的時候,她這個年號改了好幾次;在證聖元年,公元六九五年,距離我們現在一千叁百零叁年,這是實叉難陀尊者,也是中國禮聘到中國來。他帶了梵文的《華嚴經》,比上一次傳來的分量多,多了九千頌,所以他帶來的總共是四萬五千頌,差不多是一半。翻成華文這就是八十卷的《華嚴》,我們現在所讀的這個本子,實叉難陀翻譯。在中國當時有幾個很著名的法師,像義淨法師,他曾經到印度去求學過;還有一個華嚴宗第叁代的祖師賢首國師,都參加這一次的翻譯,參加《八十華嚴》的翻譯,這是值得提一提。到唐德宗的時候,貞元十二年,公元七九六年,印度有一個小國向德宗皇帝送了一些禮物,那個時候叫朝貢,進貢貢品,就是送的禮物。禮物裏面有《華嚴經》最後的一品,就是“入法界品”,也就是“普賢行願品”,這一品經完整,沒有欠缺,非常非常難得。貞元十二年,距離我們現在是一千二百零二年,這是末後就是《四十華嚴》傳到中國,由賓國的叁藏法師般若主持翻譯,在當時首都,那個時候首都是現在的西安,那個時候叫長安,就是現在的西安。在西安“大崇福寺”翻譯成“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我們稱之爲《四十華嚴》,四十卷,昨天跟諸位報告了。我們這一次在一起共同學習,我們采取八十卷的前面五十九卷,然後接著采取貞元的四十卷,總共九十九卷,這是我們華文譯本裏面最完全的《華嚴經》。這個經的原本在現在這個世界上已經失傳了,已經沒有了,可以說最完整的《華嚴經》是華文的譯本,非常值得尊貴。實叉難陀對於中國譯經有很大的貢獻,一般同修們最喜歡念的《地藏菩薩本願經》也是他翻譯,他的曆史傳記我們也把他省略掉了。如果諸位要想知道,《華嚴經》注解裏頭有,《地藏菩薩本願經》裏面注解的也都有記載。

  二、世主妙嚴品(一)品題簡解本經的品題,第一品的品題:【世主妙嚴品第一】“世”是指的時間,我們中國的文字,這個“世”是叁個十,叁十年叫一世。我們中國古時候說這個“世”,叁十年是一個階段,叁十年叫一世,這是說的時間。世間也叫做世界,間是講的空間,“界”也講的是空間。世間或者是世界,這兩個字合起來的意思,就是我們現在人所講的時空:時間與空間;時空就包括了一切諸法,一切法都離不開時間跟空間,所以世界跟世間兩個意思很深。在佛法裏面講,“世間”有叁種,分成叁大類。第一類就叫“器世間”,我們今天講的物質環境,我們的生活環境、物質環境叫器世間。第二種叫“衆生世間”,也叫做有情世間。有情的衆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動物,這裏頭包括了六道,乃至於包括九法界。九界有情衆生,除了六道之外,聲聞、緣覺、菩薩,這些菩薩都是十法界裏面的菩薩,我們稱之爲權教菩薩。第叁種“智正覺世間”,智正覺就是證得究竟圓滿的果報,我們經上講的佛。這叁種世間,器世間就是佛教化的地區,佛教化的區域;衆生世間就是佛所教化的對象;智正覺世間就是能教化的人,這是佛,佛說經,佛能教化。這是叁種世間。這叁種世間都有主。“主”就是他在這一個地區,一段時間當中,他能做得了主宰,發號施令。在一個國家裏面,國王,現在的總統,這是這一個國之主,這是衆生世間主。器世間主是鬼神,《華嚴經》上我們看到很多,像地神,地神是管土地;城隍、土地公都是地神,這是器世間主。山神、水神、樹神在《華嚴經》裏面我們看到將近四十種,這個都是屬於器世間主。衆生世間主,經上講的參加法會的這些國王,這裏面有天王,這個世間的國王都來聽經、都來聞法,擁護道場,護持佛法,他們是衆生世間主。佛也比喻這個意思,佛於法自在,無有一切障礙,所以佛稱爲法王,法王就是智正覺世間主;智正覺包括了聲聞、緣覺、菩薩。佛的智慧是最圓滿,聲聞、緣覺、菩薩都以佛爲老師,都以佛爲尊,以佛爲領導人,所以佛是智正覺世間主。這是“世主”兩個字。《華嚴經》總共有叁十九品,這是第一品。“世主”還得簡單的介紹一下。“世”就是世間,佛法裏面總稱爲叁種世間,就是器世間、衆生世間、智正覺世間。佛法跟世間法一樣,總離不開因緣,緣生之法。世間就是告訴我們,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所謂器,是講器用;器皿是我們日常生活離不開,必須要用到的,就是現代人所說的生活必需品。在此地就是指我們的物質環境,這是世尊建立佛法,教化衆生的場所;器世間是場所,沒有這個場所就不能夠建立佛法。有了場所之後還要有聽衆,如果沒有聽衆,佛法也不能建立,所以一定要有衆生世間;衆生世間就是聽衆。有聽衆還得要有一個說法的人,這是主講的這個人。主講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是已經圓滿的、究竟的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所謂是具足大智慧,正確的覺悟、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就稱它爲智正覺世間。“主”這個意思就是我們現代人所講的領導人,在古時候是帝王。佛以及世間這些國王,乃至於本經裏面所講的地神、水神、樹神、山神,這些都稱之爲世間主。鬼神這些事情到底有沒有呢?給諸位說決定是有。你要問:你怎麽那麽肯定,知道鬼神決定是有呢?因爲鬼神是我們所變的一個物體,能變的是我們自性真心。自性,佛家也稱之爲本性真心,它的功能不可思議。所有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心性變現出來的。它怎麽變的呢?是從分別、執著裏面變現的。佛在大乘經上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想鬼就會變出鬼出來,想神就會變出神出來,那有變不出來的道理?如果變不出來,我們的心性就不能稱爲萬德萬能。心性萬德萬能什麽都能變,想什麽就變什麽。所以想鬼就變鬼,想神就變神,你明白這個道理,經上所講的境界我們就能肯定,就能夠相信。譬如佛在《戒經》裏面教導出家人,出家人在過去古代的時候,沒有這些財力,也沒有這些施主護法來護持你,你在山上修道,山上修道總得要搭個小茅棚遮蔽風雨。搭小茅篷多半是就地取材,在山上砍樹木來搭個小茅篷,作爲自己靜修的一個場所。可是樹,佛說的,它的高度超過一個人就有樹神。並不是那棵樹成了神,諸位一定要懂這個道理。樹神是什麽呢?樹神實實在在是一些靈鬼,靈鬼依附樹木而住, 也要找個地方住。 到那裏去住呢?看到這樹不錯,蠻大的,有樹陰涼,鬼神就住在那裏,於是我們就稱 作樹神。是這麽一個意思,並不是樹本身成了神,那是講不通的。我們要砍這棵樹,換句話說,破壞鬼神的家,那個樹是他的家,你把他的家毀掉了,你跟他兩個結了冤仇,不甘心, 就來找你麻煩。於是佛就告訴我們,如果去砍這棵樹,你選中這棵樹,你在叁天前在這個樹圍繞著它,圍繞著樹誦經、念佛給他回向,告訴他叁天之後我要來砍這棵樹,請這個鬼神,請你搬家,這個樹讓給我,這就沒事了。如果你不通知 ,你去砍他的話會惹麻煩。由此可知,樹木、花草都有鬼神依附在這個處所, 就住在這…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