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P11

  ..續本文上一頁定只是世間的禅定,你就是修好了,只能到天上,到四禅天去,並不是不生不滅的涅槃,與那個是兩回事,沒有出六道輪回。這些人由于見解上的錯誤,他認爲修四禅定就可以證得涅槃果,這就叫做見取見。第五種叫邪見,這個邪見主要表現在不信因果,他不曉得因果規律是客觀存在的呀。因果規律不僅凡夫不能超越,就是佛菩薩都要受因果規律的製約。我們看佛經裏面佛陀自己談他過去生中,在修行的時候,種了惡因一樣的要受惡報。虛雲法師說:“因果二字是一切聖凡世間出世間都逃不了的”。他用這個“逃”字,說明了對因果輪回是沒有辦法超越它的。

  第叁個叫煩惱濁。煩惱濁就是用五種妄心,使我們産生種種的惡念,製造種種的惡果。因此我們在生死輪回裏永遠出不來。這煩惱主要表現在下面這五個方面:第一貪,貪欲,貪得無厭,永遠沒有止境。所以由貪欲而起,就製造種種的惡業。既然造了惡業必然受惡報,比如說貪財。第二種叫做嗔,嗔就是嫉妒心、嗔恨心,我們所以造種種的惡業當然都與這個有關系。別人的環境好了,自己就産生嫉妒心,這是很危險的,會製造很多惡業。人與人之間,集團與集團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就是這個嗔恨心,造成了世界不安甯。 第叁種叫癡,癡就是愚癡。愚癡不是文盲。有些人很有學問,但是還是愚癡。因爲他不懂得宇宙人生的真理,不相信因果的規律,做起事情來就是愚癡。《參考消息》上登了一個美國人叫湯姆遜,他有兩億美金,但平常一毛不拔,別人有困難找他,他都不幫助。後來他得病要死了,就找律師立了一個遺囑,他死了以後把存款全部取出他裝到棺材裏面去,然後用鋼筋混泥土來修墳墓。另外請了兩個保安來看守墳墓。這種做法,用佛法來說就叫愚癡。這個人當然不是文盲,但是他做的事情就是愚癡。他不相信叁世因果,下一世你變不變人還是問題,退一萬步說就是你變了人,投胎的時候,你一切已經迷惑了,你還曉得你的屍體埋在哪個地方,還能夠把那個錢弄出來?全錢可能造業,也可以培福德。會不會用就要看你有沒有智慧了。愚癡的人當然沒有智慧,所以就會這樣子做。第四是慢,什麼叫慢?就是我慢、貢高、驕慢,仗自己有金錢,有地位,就輕慢別人,沒有一點對人的恭敬心。從因果規律來說,這種驕傲自大的人,輕慢別人的人,種了這個因,他下一世即使是變人,那他的果報都是下賤的果報,社會地位必然是很低賤的。第五個疑,貪嗔癡慢疑。這個疑是學佛的最大的障礙。疑就不信,學佛最要緊的就是信,懷疑的人他就不相信。比如說,你給他說《彌陀經》上佛說的有一個世界叫極樂世界,他就不會相信,他就懷疑。當然這種人他就不可能往生啰。疑就是障礙哇,疑就使自己永遠得不到福報。這貪嗔癡慢疑五種妄心哇,力量非常大,它可以阻礙我們的信心,阻礙我們修行,可以擾亂我們的清淨心,汙染我們的本性,所以這個叫煩惱濁。一切煩惱不是來源于外面,有些人不懂得認爲這個人很討厭,他使我生煩惱,這個看法是錯誤的。煩惱來源于自己的內心,來源于貪嗔癡慢疑。所以這些東西,使我們産生種種的煩惱。

  第四個衆生濁,我們這個身軀,叫做果報身,是來受果報的。我們過去生中種的因,今生父母的緣,因緣結合才有我們這個身體。所以這個身體叫做報身,來受善惡業報。我們把這個報身當作我,當作是真實的,所以我們爲了這個假的軀殼,就造種種的惡因。這樣,就使自己流轉生死,永遠都出不來。這個就叫衆生濁。本來我們這個身體是四大五蘊假合而成,四大就是地、水、火、風是物質。五蘊就是色(物質)、受、想、行、識(精神),就是物質與精神結合起來的。我們都把這個假合的軀體當成真實的,一切爲了他,到最後是一場空。所以有一首詩說得好,就是“人生好似采花蜂,飛南飛北飛西東”到處爲了生活奔走,“采得百花釀成蜜,一場辛苦一場空”。最後一樣東西都帶不走,“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帶走的只有你所造的善業惡業,那不是你願不願意的問題,它就支配你到哪裏去,想甩都甩不脫的。

  第五個命濁,命就是壽命,人的壽命就是精神與物質結合起來,一旦分開了,這個精神離開物質體了,一期生命就不存在了。四大不協調,就會生病,一旦四大分離就死亡。所以說人的壽命是非常脆弱的,一口氣不來就死亡,這就是說明了命濁。

  從上面這幾條就可以曉得,我們要想出離生死苦海,只有念佛求生淨土,才能永遠斷絕生死輪回的痛苦。這段說明了釋迦牟尼佛能夠在這個五濁惡世成正覺之難。所以六方諸佛都稱揚贊歎!

  下面接到說:“爲諸衆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爲諸衆生就是包括一切衆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說這個念佛法門是一切世間,不僅只是我們這個世間哪。爲諸衆生,諸衆生包括有:聲聞、緣覺、菩薩在內,一切世間包括了凡夫所處的這個有情世間與叁乘聖者所處的正覺世間,都包括在內。所以這個法門之難,不單是凡夫難信,就包括叁乘的聖者都難信。

  “舍利弗,當知我于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甚難”。這一段開示告訴我們,在五濁惡世,成菩提道果,說這個難信之法是非常難的事。我們大家學習了這段經文,應該明白,在這個五濁惡世修行,要想成道果是非常之困難,所以佛陀以大悲心說這個淨土法門,讓我們念佛求生淨土,這就不一樣了。因爲在淨土修行,要想成道果就非常容易,這個非常容易是與五濁惡世對比,因爲那個環境太好啰,那個環境不會退呀!只要我們能往生,你就得到了叁不退,如果我們在娑婆世界要證得叁不退的果位,那是菩薩的境界哇,不是一世能得到的。而這個淨土法門一生就能夠達到,就能達到叁不退。這部經文佛說的話到這裏就結束了。

  下面這一段不是佛陀說的了,是編輯這部經典的大阿羅漢們,他們加的。“佛說此經已”,就是佛把這部經說完了,“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這說明佛說了這部經以後,聽衆的反映。首先舍利弗所代表的一千二百多位大阿羅漢,然後一切世間天人,包括了天龍八部這些在內,聽到了佛說的這個稀有難信的法門,大家都聞法歡喜,都信受奉行。

  這部《阿彌陀經》講到這裏就完了。當然我講得很簡單,但是通過這部經的說明,我們希望同修們對于念佛法門,對于信、願、行的綱領應該有一個認識,這個信非常重要,一定要建立信心。這個信心建立在什麼上?建立在相信佛無妄語上,雖然我們是凡夫,佛說的這些境界,我們要完全了解,在現在作不到的。但是我們要相信佛陀不會說假話,我們這樣堅信不疑,一切成功的人就是要有這個信心。我們介紹那個補碗匠就是相信嘛!相信這是真實的,相信一句佛號念到底就可以了生死,就可以往生淨土。有了信心,再發願,淨土法門不能當自了漢,我們要發願心,發菩提大願,菩提大願就是自度度人,自覺覺他的願心。我們發願心度衆生實際上包括了你自己,包括了你親屬在內,所以這個問題也就是利益自己就在利益衆生當中啦。我們這些凡夫,心量都很小啊,都是從自私出發,但是我們要發菩提心,就要把這個心量擴大,要發菩提大願。我們要相信這個道理,你的願心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不發大願心,你就不可能與阿彌陀佛的願力相應,就不可能感應道交,這樣我們在臨命終時就不可能得到“阿彌陀佛”的接引。所以發願非常重要。然後就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就是一門深入,並不是要這部經也念,那樣咒也念,那是雜修,雜修很難成功。就是“一句佛號,一部經,一生成就” ,這是淨土宗的祖師蓮池大師的開示。沒有文化不要緊,就是一句佛號,經都不必念了。補碗匠他並沒有念經嘛。如果我們有文化當然就念一部經,這部經就是《阿彌陀經》,也就是《無量壽經》。就念這一部經,其他的用不著念,有人說我平常念大悲咒念了幾十年了,舍不得丟,又怕丟了以後觀世音菩薩降罪。這種知見都是凡夫的想法,菩薩希望我們一門深入,希望我們成就,決不會說你不念大悲咒,觀音菩薩要多心,觀世音菩薩只有高興。因爲你找到了門路,曉得一門深入。我們能夠這樣作,得到蓮池大師的教導,“一句佛號,一部經,一生成就”。這個成就其他法門就很難啊。比如說參禅,要開悟了,才成就得到。有幾個人能開悟,上午我引證了香港倓虛大師說的,他說他只看到參禅得到禅定的人,還沒見過一個人開悟,難啊。淨土法門就容易,因爲帶業都可以往生。我們所知道的就是現在這個時代往生的人也不少嘛,只要你往生了,即使說是帶業往生,即使說品位不高,一樣的不退轉。你在那個環境裏修行,最後必然成就。最後希望同修們本著圓瑛法師提出的:“求福、求慧、求生淨土”作爲我們的目標。本著蓮池大師提出的:“一句佛號,一部經,一生成就” 作爲我們的修行指南。這樣,我們才不辜負佛陀說這部經,對我們末法時代衆生的悲愍心。同時也不辜負自己本有的佛性哇。我們本來就是佛嘛,懂得了這個,自己才能夠脫離生死苦海,也才能在更大的範圍內去做弘法利生的工作,《阿彌陀經》就講完了。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