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名號,就可以使我們出離生死苦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與世間上的執著,執著名、執著利、執著這些東西不同,因爲你執著那些東西是種的惡因,最後把你送到叁惡道裏面去了。我們執持名號,這是種淨因,精進的因,最後把我們送到極樂世界去。所以我們不能那樣去看,認爲執持名號那樣是執著,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這一段就是這部經的序分裏的別序。就是特殊的,就是介紹佛說這部經的因緣。剛才念的這幾句:“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就是佛爲什麼說這部經。爲什麼?就是讓我們明白這兩個有,要相信這是佛陀的開示,決沒有虛假,我們相信了才能建立得起求生淨土的信心,我們相信了,才能夠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上面這個序分就講完了。我再重複一遍,這個序分的內容。序分就是這部經的前言,序分它包括了六成就。“如是我聞”,就是信成就,聞成就,相信真實的道理是阿難尊者親自聽到釋迦牟尼佛說的。然後就是時成就,佛在這個時候講的。主成就,就是主講這個法的人是釋迦牟尼佛。然後就是處成就,就是講法的地點,在祗樹給孤獨園。然後叫衆成就,就是聽衆。聽衆就是“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聽衆代表。聽衆裏面先介紹比丘,再介紹菩薩,最後介紹天龍八部,這就是這部經的前言部分。
下面就講這部經的正宗分。正宗分是這部經的重要部分,“正”就是真正的、正確的、修行的綱領。“宗”就是綱領,這是本經的主要部分。正宗分的主要內容就是“信、願、行”這叁個綱領的內容。正宗分可以分成叁部分。
第一部分詳細的介紹了極樂世界的依報與正報的莊嚴。說明極樂世界的環境和阿彌陀佛與往生極樂世界人的情況怎麼好。介紹這個主要的就是讓我們生起信心,這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就是勸告衆生,聽到佛講這個話,介紹極樂世界的情況讓我們生起信心,發大願心,往生極樂世界。第叁部分是發了願以後必須認真的持名念佛,才能往生極樂世界。正宗分就分這叁部分。
現在先講第一部分。佛陀介紹極樂世界的依報、正報莊嚴。我們先看下面經文,“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爲極樂”?佛陀又喊到舍利弗提出一個問題,彼土就是那一個國家爲什麼叫極樂?這是佛提問,又是佛自己答。這個問題就是解釋“彼土”之所以成爲極樂世界的因緣。下面接著回答:“其國衆生,無有衆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概括的說那個國土的衆生,無有衆苦,就是沒有任何的痛苦。但受諸樂,只是享受種種的快樂。故名極樂。所以就叫做極樂。這個是從極樂國土的衆生,衆生是屬于極樂國土的正報的一部分,正報是阿彌陀佛及往生極樂的衆生,這裏是從衆生來解釋極樂。衆生是衆緣和合而生。外面以地、水、火、風四個緣(條件),內面是受、想、行、識這四因。由于因緣和合,才有我們這個軀殼。生到極樂世界的衆生,那就不同了,都是有大善根,多福德,有這樣的因緣,才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就是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福德少了不行,沒有更不行。只要一往生,一切衆苦都消除了。這個衆苦當然包括很寬,包括了八苦也包括了無量的苦。諸樂,享受的種種快樂,這裏有個對比,列了八條對照一下:1、極樂世界是蓮花化身,而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是血肉之軀。所以說在娑婆世界有生苦,極樂世界就沒有生苦。2、娑婆世界人命無常,有老苦。極樂世界壽命無量,就沒有這種苦。3、娑婆世界是血肉之軀,當然有病苦。極樂世界是蓮花化生,沒有病苦。4、娑婆世界有死苦,老病以後就是死。極樂世界因爲是蓮花化生,壽命無量,沒有死苦。5、娑婆世界有愛別離苦,有親屬,生離死別,這是人人都免不掉。極樂世界沒有這個問題,因爲是蓮花化身,沒有家庭親屬這種關系。6、娑婆世界有冤憎會苦,冤家對頭,你見不得的人,天天都要見到,在一起,而極樂世界與菩薩、羅漢、上善人等在一起。7、娑婆世界有求不得苦,我們所求的得不到,極樂世界沒有這個問題,飲食都是自然化現,要什麼有什麼。8、娑婆世界有五陰熾盛苦,五陰就是五種蒙蔽我們的東西,熾盛就象火一樣的燃燒,我們內心裏貪、嗔、癡、慢、疑等種種的欲望,在促使我們造惡業受惡報。極樂世界的人蓮花化身,環境清淨,內心清淨無染,一天到晚都是念佛、念法、念僧。整個環境都是在佛法的薰陶當中,當然就沒有五陰熾盛了。所以說無有衆苦,但受諸樂。這裏只能大概說一下娑婆世界的八苦來與極樂世界對照一下,實際上極樂世界的快樂決不只是這些。娑婆世界的痛苦也決不是只有這點。我們可以理解,所謂衆苦,所謂諸樂怎樣解釋。上面是從正報,就是往生人的情況,說明極樂世界的享樂。下面從依報來說,“又舍利弗”,佛陀又喊到他,“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欄楯就是欄杆,杆是橫起的,楯是立起的。七重羅網是一種裝飾的東西,用各種寶貝織成的羅網。“皆是四寶周匝圍繞”,都是四種寶貝圍繞起來的。所謂四種寶貝有黃金、白銀、琉璃、玻璃,玻璃是水晶。這四種寶貝合成,“是故彼國名爲極樂”。環境這樣的殊勝,這一對照當然與我們娑婆世界完全不同了,娑婆世界找不到這種環境。上面幾句話就解答了極樂世界之所以稱爲極樂。
下面就敘述極樂世界依報莊嚴的情況,進一步介紹“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鋪地”。這幾句話是說極樂國土,有七寶所造成的池子,七寶就是除了四種以外還加上了車磲,白色的寶物;赤珠,紅色的寶物,瑪瑙,形狀象馬腦一樣,多種色彩的寶物。加上金、銀、琉璃就稱爲七寶,這是七寶造成的。七寶池不是我們想象的池塘。七寶池有一千由旬,一由旬有四十裏,象大海一樣,一千由旬有十多萬裏,有八功德水充滿其中。這種水也不象娑婆世界的水。它有八種功能,它澄清沒有汙染,沒有混濁,而味道是甘美的,這種水是清軟的能夠向上流,這種水是能夠潤容安神,能夠消除饑餓。我們娑婆世界的水只能解渴,不能消除饑餓。八功德水能夠隨著我們的善根,想熱就熱,想冷就冷。能使我們生起歡喜心。這就是八功德水的功能。池的“四邊階道”,階是階沿,道是道路,都是以“金銀、琉璃、玻璃”等七寶“合成”。“上有樓閣”,七寶上面有樓閣,也是以“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嚴飾就是莊嚴修飾,不象我們是用磚瓦造成的。“池中蓮花,大如車輪”。池子裏面的蓮花,不是我們想象的汽車輪胎,這個車輪很大很大,一朵蓮花大的有十二由旬,十二由旬就等于四百八十多裏。這個車輪是指梵天王的車子。不是我們看到的汽車輪子。我們發心念佛求生淨土,七寶池裏頭就有一朵蓮花出現,如果我們念佛的心精進,念到了一心不亂,那麼這朵蓮花就越來越大,光明也越來越好。如果我們念佛退轉了,這朵蓮花就枯萎了。所以念佛的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就是拿這朵蓮花來接引我們往生西方。我們就坐上這朵蓮花投生到這朵蓮花當中,所以說九品蓮花爲父母。蓮花化身,往生的人,上品、中品,很快就花開見佛。下品往生的人坐在蓮花中修行都勝過了天堂快樂。蓮花有四種顔色,“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不同的色彩,“微妙香潔”,就是概括了蓮花的四種功德。微就是說它精微,因爲它是七寶造成的,妙就是說它不可思議。我們在娑婆世界能發心,那麼池中蓮花就有了,標明我們的姓名在上面。隨著我們的念佛功夫增長,蓮花就會越來越大。蓮花的清香不是我們娑婆世界的蓮花能夠比的,所以念佛往生的人有時能夠聞到一些清香,就是蓮花的清香。潔,蓮花潔淨,清白,出汙泥而不染。這就是微妙香潔四個字,說明了花的功能,也就是蓮花的功德,下面又喊到舍利弗,“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如是,就是所指的上面談的極樂國土有七重欄楯、羅網、行樹、寶樹、樓閣、蓮花等等。功德莊嚴這是阿彌陀佛願力所成,阿彌陀佛的功德所成的。因爲阿彌陀佛在修因當中,無量的願行的力量來成就極樂世界無量的功德莊嚴殊勝的環境。說明了境由心造。娑婆世界也就是衆生的種種汙染惡業所形成的,所以環境非常惡劣。
下面介紹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在那個環境當中所享用的,“又,舍利弗”又喊著舍利弗說:“比佛國土”,就是這一位佛的國家。“常作天樂”,常就是經常,作就是演奏天樂,這是自然而然出現的音樂就稱爲天樂。“黃金爲地”,地面是黃金,這個黃金和我們娑婆世界不同,任你怎麼走都是不汙染的。“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晝夜六時是古代印度計算的時間,白天分叁個時間,就是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晚上也分叁個時間,初夜分、中夜分、後夜分,和起來晝夜就是六個時間。雨天曼羅華。這個雨是天上降落下來的曼陀羅花,曼佗羅就是適意的意思。“其土衆生”就是這個國土的衆生,包括了菩薩、羅漢,凡是往生的人都在內。“常以清旦”就是早上起來。“各以衣裓”,這個衣裓不是衣襟,這個衣裓,道源法師講,他說講成衣襟就錯了,這個衣裓是專門的口袋,布口袋。這個口袋很大很大是用來專門裝花的,就如我們所說的花籃一樣。“盛衆妙花”,盛就是裝滿了,衆妙花是多種多樣微妙的鮮花。“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就是大家早上起來後,拿上很多的鮮花去供養十萬億佛土的佛。這個時間很快,地方很廣,但是還要回來吃早飯。這說明了往生的人都有神足通。回到極樂世界,然後用齋。“飯食經行”,飯食以後繞行,在七寶池周圍念佛經行。這裏告訴我們極樂世界衆生的生活情況。那裏的衆生都有神足通,早晨起來到十萬億佛土去供養佛菩薩後,又回到極樂世界吃飯,這個,我們凡夫的思想無法理解,但千萬不要懷疑,因爲我們是凡夫,假如你往生了,自然就會知道。這裏順便介…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