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法師告訴他,你要想往生淨土,應該要修“頗瓦法”。他問我對不對?我們大家都要注意這個問題,說明什麼呢?說明自己心頭不踏實,覺得不保險啦,這個“阿彌陀佛”四個字力量太簡單了!要加點別的法門,這實質上就是不老實,夾雜了。補去碗匠就沒有去討教哪個高僧大德給他另外說點什麼法門。這個補鍋匠,他並沒有這樣搞嘛,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就往生了。這一點值得我們大家很好的思考,並不是要學得多,學得雜,那是很危險的事。蓮池大師的開示說得很好:“一句佛號,一部經,一生成就”。我們要想一生成就,沒有文化,就是一句佛號,補碗匠就是很好的榜樣,他啥子經都沒有念,就是一句佛號就成就了。反過來說如果我們不老實,信不深,這樣也想學,那樣也想學,這部經也念,那部經也念,這樣咒也念,那樣咒也在念,這樣法門也修,那樣法門也修,樣樣都搞,搞成一個雜貨攤子,這樣很危險的。淨空法師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他說:“一顆炸彈掉在你面前了,因爲你學的東西很多,就要去考慮念什麼經,什麼咒才好,念大悲咒嗎?念楞嚴咒嗎?等你還沒有想好,轟的一聲炸彈都爆了”。這是個比喻,但很能說明問題,在緊急關頭,在臨命終時,越簡單越好。這個問題說明了不是要抓得多,而是要一門深入,要老實念佛,不換題目。這個教導非常重要啊。大家都應該很好的認真領會,認真的依教奉行,這樣子才能得到受用。這一段佛陀的開示,告訴我們持名的重要,積累善根、福德,主要的依靠持名,當然其它的六度萬行也不可缺少,但是要以持名爲主。
持名念佛,爲什麼稱爲妙行?妙在那裏?這個可從叁個方面來說明。第一,這一句佛號,它的力量就可以使我們橫超叁界,所以說八萬四千法門沒有比這個容易下手的!哪個要想生天道並不容易,你要修四禅八定,比這個難得多。淨土法門叫做“下手易,成功高”,其它的法門就不容易,比如說參禅參話頭,這個不好掌握啊。因爲參禅要離念也很難啦,而念佛法門叫做以妄治妄,可以用妄心來念佛,下手就容易了,方法非常簡單,很好掌握。這就說明持名念佛就妙在這裏。下手易,成功高,橫超叁界,這是捷徑中捷徑了。第二,臨終十念可以往生,可以帶業往生,這個就更是契機了,這是非常殊勝,非常特別的妙用,所以凡夫無法理解,也不容易建立信心。藕益大師告訴我們,他說:帶業往生,如果達到一心不亂呵,並不容易啊!中、下根器的人都不容易達到。但是我們只要能信得真,願得切,一樣可以往生。所以藕益大師提出,能不能往生關鍵是“信”與“願”,這就說明了阿彌陀佛的願力不可思議,臨終十念可以往生,這個是其它法門不可能的,做不到的。這個帶業,我們應該正確的來理解。宣化上人講這個問題的時間,他說你不要弄錯啦,你不要認爲可以帶業往生,那我就去殺兩個人再來念佛。這雖然是一個比喻,說明了我們有時會理解錯啦,認爲反正我現在業障斷不了,沒關系,我念我的佛就可以往生,這個就弄錯了。帶業往生就是要把惑業伏得住,要降伏得住,這裏有個比喻,比如除草,如果我們能把草根除了,將草根斷盡那當然很好呵,就不會再長啦。如果做不到的話,你就要把它壓下去,等于搬石頭來把草根壓住,雖然沒有斷根,但只要壓得住也行,這個比喻就是說我們要將煩惱、惑業能控製得住一樣,這就叫帶業,一樣可以往生,決不要理解爲,一面念佛,一面身、口、意仍然在造業,那是不能夠往生的。
李炳南老居士他寫了一首伏惑偈,我們大家都可以學習,偈中說:“一念毒心生”,就是說我們心頭生起一念毒心,就是惡念,就是說想的是貪、嗔、癡,想的是財、色、名、食、睡這都叫毒心。就是叁毒五欲,只要一念毒心生,“急壓一聲佛”,“急”就是趕緊念一句佛號,佛號就等于是石頭一樣,搬一個石頭來把草壓倒,壓住惡念。“惡言不出口”,惡念就停止了,惡念就壓住了,當然口業就不會造妄語、惡口、兩舌、绮語了。“損人事莫作”,沒有惡念,當然行爲上就不會做出殺、盜、謠等損人利己的事,惡行就沒有了。因爲你沒有惡念,當然就沒得惡言,惡行了。身、口、意叁業是以意爲重,意是統帥,身業、口業是它的士兵,擒賊先擒王,你只要把統帥降伏住,當然士兵就不會亂動了,“久久成自然”,我們經常這樣作,只要有一念惡心起來了,趕緊就壓一句佛號,久而久之就養成習慣了。“往生可帶業”,這樣做往生能夠帶業走。雖然你惡業沒有鏟除幹淨,但被壓住了。“是名伏惑法”,他說這個就叫降伏惑業的方法,“真實秘密決”,這是非常真實的秘訣。他這首偈非常好,希望同修們都能夠依教奉行,可以得到受用。李炳南老居士是過來人,自己得到很大的受用,他就把這個介紹給我們,對我們大家都有很大的幫助。這是第二點,說明了爲什麼持名念佛叫做妙行,妙在那裏,就是可以帶業往生,只要我們把惑業降伏得住,不要求你斷除。這是第二點。第叁點只要往生了,就能夠保證你叁不退,這可以說是最殊勝的妙行,因爲我們要曉得這叁不退的境界哇。要什麼人才能做得到,要七地菩薩才有這種境界,我們這些凡夫要修到七地菩薩,那當然是要叁大阿僧祗劫的事情了,決不可能在這一生就能解決這些問題。這叁不退那就是煩惱、惑業不只是伏得住,而是要斷除哇,就是見思惑業消除了,我們這些人怎樣做得到?七地菩薩曆劫修行才能達到這個樣子。淨土法門就可以說是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呀!保證我們只要往生了,就能夠永不退轉。往生了,位不退,不再退入凡夫;不會退爲小乘;念不退,不會再起惡念了。這個事情可以說是凡夫無法理解的。最後我們再用淨土法門這個妙行,用妙行來與其它法門來比較,就可以看到一些事情,難與易。倓虛大師這樣講,他說;他在一生當中見過參禅得到定力的人,所謂定力就是說達到四禅八定的境界了,但他沒見過一位參禅開悟的人。這個話他不是隨便講的,這說明參禅要開悟是很難很難的。另外,黃念祖老居士是金剛阿闍梨,是傳法的人,他是密淨雙修,後來他是著重修淨土。他這樣說:在大陸四十年來,學密法有成就的只有六個人。他與密宗的金剛上師接觸的當然不少,他說四十年裏頭只有這六個人修密法有成就。李炳南居士參禅八年,學密法八年都沒有得到結果。後來改修淨土,最後往生了。他這樣說:如果你修淨土法門都沒有成就,我敢說你修其它的法門決不能有成就,如果我說妄語,我願意墮地獄。這些大德苦口婆心的就怕我們這些人聽不進去,所以勸導我們,要我們不要舍易求難,我們這些都是凡夫,容易見異思遷,聽到別人說這個法門好,就去了。所以有些人甚至誤入歧途。 今天我們處在末法時期,又沒有辨別能力,他說他那個就是佛法,你又有辨不了,就很容易誤入歧途。印光大師說得很清楚,他說淨土法門就象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走一條康莊大道。光天化日之下,當然用不著摸索道路,看得一清二楚。這說明了淨土法門,在《阿彌陀經》、《無量壽經》中佛陀親自開示,說得清清楚楚了,所以用不著去參訪那一個。佛陀直接給我們講清楚了,走的是一條康莊大道,沒有叉路,不會入歧途。這兩句話說明了在末法時期我們要避免走入歧途,就更應該堅信不移的相信這些大德的開示,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誤入歧途。印光大師告訴我們,如果有人說:我有個秘訣單獨傳授給你,他說這肯定是外道,千萬聽不得,我們有些同修,專門要想打聽秘訣,總以爲秘密傳授的才是真東西,結果上當了。印光大師說淨土法門有沒有秘訣呢。“有”。秘訣是什麼?“至誠懇切”四個字。我們看到補碗匠的成功就是至誠懇切嘛。他一聽到淨土法門後,就相信了,不懷疑,他並沒有說我還要到那裏去參訪, 他就老老實實的一心念佛,至誠懇切的念佛,念了叁年就成功了,就往生了。這就告訴我們至誠懇切就是秘訣。
另外談一下臨命終時,這裏佛陀說“其人臨命終時”,這個臨命終時是個關鍵時刻,到了這個時候就是“萬般將不去”,就是一切都帶不去, “唯有業隨身”,業力支配了我們 。業就是業因,就是因果的網羅,不要說我們凡夫超不出,就是聖人都不能超越。所以說“菩薩畏因”,菩薩曉得因果是真實不虛的,都怕錯因,他知道種了惡因必然受惡報。所以我們“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我們要知道死了後到哪一道去,那麼你現在就得種因,看你種什麼因。所以我們應該堅定不移的種念佛求生淨土的因, 才能得到往生極樂世界的果報。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念佛的人,一定要堅定不移的相信,有這樣的因,就得這樣的果。我們現在重在修因,就是說“只問耕耘,不問收獲”,我們只要耕耘到家,功夫到家,深信切願認真念佛,達到一心不亂,臨終不往生,朝那裏走哇。 所謂有因就有果,這個臨終時刻的關鍵,當然我們平常用功很重要,但是在命終時,助念也非常重要。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大家就當要提倡助念,這樣我們自己種善根,我們能夠參加臨終助念,這就是代表如來度衆生,如果能夠成就一個衆生往生淨土,就是成就一個衆生成佛,往生以後就不退轉啦!繼續修下去當然成佛。所以說要培植福德沒有比這個更大的福德。我們大家都應該發這個心,提倡臨終助念,這是最大的福德。因臨命終時,能夠聞到佛名,對于臨終的人,起的作用是不可思議的。《地藏經》中,有叁次提到就是對于臨命終人,能夠聞一佛名,一菩薩名,一辟支佛名,不問有罪無罪即得解脫。這個很重要啊! 我們要想往生淨土,現在就應該種 助念的善因,你種了這個善因,到了我們臨 終的時候,自己就會有善緣,自然就有人給我們助念。有因就有果哇。如果你沒有關心別人,當然你沒有種善因,恐怕到了臨命終時不見得會有人來給你助念,如果你很有把握,那就不說了。當然也還…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